“遵命!”
孟元敬見皇帝態度如此堅決,知道無法再諫。他在朝中這幾年,早已明白若用常理和常情去揣度所謂的聖人天子的旨意實在是一件愚蠢不過的事情。如今,北方平定,皇帝懷恨在心的一幹叛將,正好一個個從容收拾,一個也逃不了了。
皇帝想了想忽然道:“馬上啟程,我們盡快趕到西寧府。”
“遵命!”
一幹人不敢多問,立刻啟程往西寧府方向而去。
到了西寧府,已經是第二天上午。
監軍看到微服而來的皇帝,不禁受寵若驚。按照本朝的慣例,大捷後,眾將領不久就會班師迴朝,接受封賞。他絲毫也不聲張,小心將眾人迎進帥府,摒退左右,才跪拜行禮:“未及迎駕,皇上恕罪。”
“愛卿平身,這次西北將士立下大功,朕重重有賞。”
“全賴皇上天威護佑,決策英明。”
皇帝大悅:“你等辛苦了!”
“皇上洪福齊天。隻是君元帥還沒有迴來,不過已經有消息傳來。”
“好,我們就等君元帥迴來才舉行這犒賞三軍的慶功宴。在她迴來之前,朕想先見見她的幾名得力助手,立刻傳盧淩、白如暉、耿克等。”
監軍一臉難色:“黃先生,他們幾人不在軍中……”
皇帝臉色大變:“他們去了哪裏?”
監軍立刻惶恐地站了起來:“半月前,白如暉和耿克就離開了。盧淩原本率人在沙漠尋找君元帥,有了君元帥的消息後,他立刻通知了周以達,自己卻沒有迴來……可能是路上耽誤了。”
皇帝冷笑一聲:“隻怕他不是耽誤了,他是已經跑路了!”
監軍大驚失色,這場大決戰護住了半壁江山,盧淩等人作為主帥君玉最得力的下屬,誰都可以想像到將有如何豐厚的賞賜正在等著他們,他們怎麽會白白放棄這一切跑路了?而且,他們為什麽要慌忙跑路?
皇帝依舊冷笑著,又看向孟元敬:“朕早知道她不會再迴京述職,所以微服前來。可是如今君玉連這西寧府也不會再迴來了吧?孟大人,你認為呢?”
皇帝此次微服前來的更重大原因在於徹底剷除朱渝,斷絕後患。孟元敬心知肚明,如今聽皇帝如此言語,雖然心裏巨跳卻麵色不改:“君玉凡事有始有終,決不會藏頭露尾,我相信她一定會有個交代的。”
第三十六章
皇帝盯著他:“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不為物用!好,朕就等在這裏,看看堂堂的鳳城飛帥是不是已經就此遠遁了!”
他看汪均和孟元敬均不敢做聲,冷哼一聲,道:“你們是不是認為朕這就是所謂的‘莫須有’了吧?”
孟元敬想到盧淩等人早已離開,心裏早已暗暗鬆了口氣,見皇帝滿臉的不悅,謹慎地道:“皇上也是念及君玉勞苦功高,想重重賞賜於她。不過,君玉素來沒有什麽野心,生性自由自在不甘束縛,如今,天下已經平定,她能發揮所長的天地也沒多大用武之地了。這次大戰,君玉幾乎掌握了全國大半的兵力,如今戰爭結束,按照本朝慣例,由各地將領和稗將分攤兵權是最合適不過的事情。不知皇上以為如何?”
本朝最忌諱的就是武將尾大不掉,比如湯震擁兵,一夜之間就拉了五萬大軍降敵,皇帝想起常常拊心痛咒,所以,對武將更是多了幾分戒心。如今,君玉因為這場大決戰,幾乎掌握了天下過半的兵馬,又培養扶持了大批骨幹將領,真要有了野心,來個黃袍加身之類的曆史重演也並非不可能。孟元敬在朝中幾年,早已摸清楚了皇帝的脾性深知他的心病,因此,這番話一說出口,皇帝果然大為動容。
皇帝暗思,孟元敬的話倒也不無道理。他雖然對君玉的身份懷疑了個十拿九穩,但是想到她手上掌握了如此眾多的兵權,又有如此大批死忠於她的下屬,如果是個男子,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便道:“如今北方平定,全賴君元帥大功,封侯拜相也不足以表彰她的功勞,如果她有什麽要求,朕一定全部答應就是了。”
孟元敬見他已經作出了杯酒釋兵權的決定,心裏暗喜,隻道:“皇上英明。”
皇帝又轉向監軍:“據說君玉收羅了一名貼身侍衛,此人本領極大,不僅武功高強而且能征善戰,在這次戰役中出手不凡立下大功,此人可在軍中?”
“迴皇上,此人自稱‘君公子’,來曆不明,的確能征善戰、博古通今,品貌才幹不遜於君元帥。他去年除夕隨君元帥來到軍中後,須臾不離元帥左右,還是君元帥的最重要謀士,參與了幾乎所有重要的戰略部署和策劃。這次大戰中他成功阻擊朱渝大軍後,聽說君元帥身陷沙漠,就立刻趕去救援了,至今下落不明。”
千機門的高手多次調查,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查出這名“貼身侍衛”的半點來曆,他就如一個謎、一陣風,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是從去年的除夕才進入眾人的視線,而在這之前的所有經曆行動都是一團謎語。因為,早前混入聖宮調查的千機門高手已經在幾年前的川陝路大追殺中,死亡殆盡。如今之人,誰也沒有見過拓桑,更不會想到早已火化的前任“博克多”會死而複生,所以,無論他們怎麽查探,也查不出半點消息。
“這個神秘之人到底是誰?既有如此才幹又怎甘願長期屈身別人侍衛?”
孟元敬雖然沒有親眼所見,卻心知此人必是拓桑無疑,不然,君玉決不會弄個什麽“貼身侍衛”。而且按照這番文采,人品才貌不輸君玉的男子,除了拓桑,很難想像還會有其他人了。
監軍搖搖頭:“臣也不知。”
“好好調查一下此人的背景,待他迴來重重賞賜,看看能否為朝廷所用。”
“是。”
第三天下午,一騎快馬迴報,信兵呈上一柄已經砍得卷刃的大刀和一件信物:“稟皇上,已經找到叛賊朱渝的屍體,這些東西是從他身邊找到的。”
皇帝細細看了一眼這兩樣東西,這是大軍在沙漠裏找到的朱渝用過的刀和他的一件隨身物件。
皇帝大喜,又有點疑惑:“那人真是朱渝?”
“那人雖然麵部腐爛,變成了幹屍,但是從身形、衣著和隨身兵器來看,確定是朱渝無疑。我們抓獲了兩名朱渝帳下的士兵,他們都肯定這柄大刀是朱渝在戰場上用過的,那件物事也是他的。而且,我們還在沙漠裏找到了朱渝的坐騎,坐騎距離他的屍首並不遠,可以肯定,那具屍體就是叛賊朱渝,看樣子他是和真穆貼爾的精兵激烈拚殺過一陣,受傷而死的。”
皇帝本來就在擔心,要在茫茫沙漠裏找一個人,即使出動大軍也無異於大海撈針,而且戰爭的餘煙未硝,再勞師動眾,隻怕引起西域各部落惶恐,又起爭端。如今,見有確鑿證據表明朱渝已死,不由得長長舒了口氣:“總算消除了這個心腹大患!立刻將叛賊朱渝的屍首懸掛城外,示眾三日。”
“是!”
孟元敬看了看那柄大刀和朱渝的物件,雖然他從小就和朱渝不和,但是見他如此慘死沙漠,心裏也不禁暗自有些戚戚然,因此也不免更加擔心君玉,便道:“有沒有君元帥的消息?”
“消息稱君元帥早已脫險了,正在往迴趕。”
“好,即刻傳令開始準備三軍犒賞大會,隻等君元帥迴來就正式舉行。”
“是!”
夜剛剛黑去。
那個紅色的身影進來,然後又出去,朱渝始終沒有睜開過眼睛。自從醒過來後,每次她來他都清楚,有時是她一個人,有時拓桑和她一起。每次,她都會呆上很長一段時間,或者幫他擦擦臉擦擦手,或者幹脆就靜靜地坐在他身邊看拓桑為他治療。但是,無論是她一個人坐在這裏還是和拓桑兩個人一起出現,他都沒有睜開過眼睛。
直到她的腳步聲完全消失,朱渝忽然睜開眼睛抬起手,手上還有她留下的餘溫。
“二公子……”
“我已經完全好了。”
有拓桑那種超乎尋常的醫術和弄影先生留下的良藥,再加上君玉和朱四槐的細心照顧,想不盡快恢複似乎都不太可能。
“二公子,大軍已經沿著您安排好的路線退守外大糙原。我們是不是馬上啟程趕上大軍?”
“其他還有沒有什麽消息?”
“昏君下令大軍進入沙漠尋找君元帥,不過,弄影先生已經傳出訊息,估計他們已經撤軍了。”
朱四槐是從弄影先生那裏得到的消息,此後,走出沙漠,他們也和外界完全失去了聯繫,更不知道外麵現在又發生了什麽變化。
</br>
孟元敬見皇帝態度如此堅決,知道無法再諫。他在朝中這幾年,早已明白若用常理和常情去揣度所謂的聖人天子的旨意實在是一件愚蠢不過的事情。如今,北方平定,皇帝懷恨在心的一幹叛將,正好一個個從容收拾,一個也逃不了了。
皇帝想了想忽然道:“馬上啟程,我們盡快趕到西寧府。”
“遵命!”
一幹人不敢多問,立刻啟程往西寧府方向而去。
到了西寧府,已經是第二天上午。
監軍看到微服而來的皇帝,不禁受寵若驚。按照本朝的慣例,大捷後,眾將領不久就會班師迴朝,接受封賞。他絲毫也不聲張,小心將眾人迎進帥府,摒退左右,才跪拜行禮:“未及迎駕,皇上恕罪。”
“愛卿平身,這次西北將士立下大功,朕重重有賞。”
“全賴皇上天威護佑,決策英明。”
皇帝大悅:“你等辛苦了!”
“皇上洪福齊天。隻是君元帥還沒有迴來,不過已經有消息傳來。”
“好,我們就等君元帥迴來才舉行這犒賞三軍的慶功宴。在她迴來之前,朕想先見見她的幾名得力助手,立刻傳盧淩、白如暉、耿克等。”
監軍一臉難色:“黃先生,他們幾人不在軍中……”
皇帝臉色大變:“他們去了哪裏?”
監軍立刻惶恐地站了起來:“半月前,白如暉和耿克就離開了。盧淩原本率人在沙漠尋找君元帥,有了君元帥的消息後,他立刻通知了周以達,自己卻沒有迴來……可能是路上耽誤了。”
皇帝冷笑一聲:“隻怕他不是耽誤了,他是已經跑路了!”
監軍大驚失色,這場大決戰護住了半壁江山,盧淩等人作為主帥君玉最得力的下屬,誰都可以想像到將有如何豐厚的賞賜正在等著他們,他們怎麽會白白放棄這一切跑路了?而且,他們為什麽要慌忙跑路?
皇帝依舊冷笑著,又看向孟元敬:“朕早知道她不會再迴京述職,所以微服前來。可是如今君玉連這西寧府也不會再迴來了吧?孟大人,你認為呢?”
皇帝此次微服前來的更重大原因在於徹底剷除朱渝,斷絕後患。孟元敬心知肚明,如今聽皇帝如此言語,雖然心裏巨跳卻麵色不改:“君玉凡事有始有終,決不會藏頭露尾,我相信她一定會有個交代的。”
第三十六章
皇帝盯著他:“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不為物用!好,朕就等在這裏,看看堂堂的鳳城飛帥是不是已經就此遠遁了!”
他看汪均和孟元敬均不敢做聲,冷哼一聲,道:“你們是不是認為朕這就是所謂的‘莫須有’了吧?”
孟元敬想到盧淩等人早已離開,心裏早已暗暗鬆了口氣,見皇帝滿臉的不悅,謹慎地道:“皇上也是念及君玉勞苦功高,想重重賞賜於她。不過,君玉素來沒有什麽野心,生性自由自在不甘束縛,如今,天下已經平定,她能發揮所長的天地也沒多大用武之地了。這次大戰,君玉幾乎掌握了全國大半的兵力,如今戰爭結束,按照本朝慣例,由各地將領和稗將分攤兵權是最合適不過的事情。不知皇上以為如何?”
本朝最忌諱的就是武將尾大不掉,比如湯震擁兵,一夜之間就拉了五萬大軍降敵,皇帝想起常常拊心痛咒,所以,對武將更是多了幾分戒心。如今,君玉因為這場大決戰,幾乎掌握了天下過半的兵馬,又培養扶持了大批骨幹將領,真要有了野心,來個黃袍加身之類的曆史重演也並非不可能。孟元敬在朝中幾年,早已摸清楚了皇帝的脾性深知他的心病,因此,這番話一說出口,皇帝果然大為動容。
皇帝暗思,孟元敬的話倒也不無道理。他雖然對君玉的身份懷疑了個十拿九穩,但是想到她手上掌握了如此眾多的兵權,又有如此大批死忠於她的下屬,如果是個男子,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便道:“如今北方平定,全賴君元帥大功,封侯拜相也不足以表彰她的功勞,如果她有什麽要求,朕一定全部答應就是了。”
孟元敬見他已經作出了杯酒釋兵權的決定,心裏暗喜,隻道:“皇上英明。”
皇帝又轉向監軍:“據說君玉收羅了一名貼身侍衛,此人本領極大,不僅武功高強而且能征善戰,在這次戰役中出手不凡立下大功,此人可在軍中?”
“迴皇上,此人自稱‘君公子’,來曆不明,的確能征善戰、博古通今,品貌才幹不遜於君元帥。他去年除夕隨君元帥來到軍中後,須臾不離元帥左右,還是君元帥的最重要謀士,參與了幾乎所有重要的戰略部署和策劃。這次大戰中他成功阻擊朱渝大軍後,聽說君元帥身陷沙漠,就立刻趕去救援了,至今下落不明。”
千機門的高手多次調查,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查出這名“貼身侍衛”的半點來曆,他就如一個謎、一陣風,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是從去年的除夕才進入眾人的視線,而在這之前的所有經曆行動都是一團謎語。因為,早前混入聖宮調查的千機門高手已經在幾年前的川陝路大追殺中,死亡殆盡。如今之人,誰也沒有見過拓桑,更不會想到早已火化的前任“博克多”會死而複生,所以,無論他們怎麽查探,也查不出半點消息。
“這個神秘之人到底是誰?既有如此才幹又怎甘願長期屈身別人侍衛?”
孟元敬雖然沒有親眼所見,卻心知此人必是拓桑無疑,不然,君玉決不會弄個什麽“貼身侍衛”。而且按照這番文采,人品才貌不輸君玉的男子,除了拓桑,很難想像還會有其他人了。
監軍搖搖頭:“臣也不知。”
“好好調查一下此人的背景,待他迴來重重賞賜,看看能否為朝廷所用。”
“是。”
第三天下午,一騎快馬迴報,信兵呈上一柄已經砍得卷刃的大刀和一件信物:“稟皇上,已經找到叛賊朱渝的屍體,這些東西是從他身邊找到的。”
皇帝細細看了一眼這兩樣東西,這是大軍在沙漠裏找到的朱渝用過的刀和他的一件隨身物件。
皇帝大喜,又有點疑惑:“那人真是朱渝?”
“那人雖然麵部腐爛,變成了幹屍,但是從身形、衣著和隨身兵器來看,確定是朱渝無疑。我們抓獲了兩名朱渝帳下的士兵,他們都肯定這柄大刀是朱渝在戰場上用過的,那件物事也是他的。而且,我們還在沙漠裏找到了朱渝的坐騎,坐騎距離他的屍首並不遠,可以肯定,那具屍體就是叛賊朱渝,看樣子他是和真穆貼爾的精兵激烈拚殺過一陣,受傷而死的。”
皇帝本來就在擔心,要在茫茫沙漠裏找一個人,即使出動大軍也無異於大海撈針,而且戰爭的餘煙未硝,再勞師動眾,隻怕引起西域各部落惶恐,又起爭端。如今,見有確鑿證據表明朱渝已死,不由得長長舒了口氣:“總算消除了這個心腹大患!立刻將叛賊朱渝的屍首懸掛城外,示眾三日。”
“是!”
孟元敬看了看那柄大刀和朱渝的物件,雖然他從小就和朱渝不和,但是見他如此慘死沙漠,心裏也不禁暗自有些戚戚然,因此也不免更加擔心君玉,便道:“有沒有君元帥的消息?”
“消息稱君元帥早已脫險了,正在往迴趕。”
“好,即刻傳令開始準備三軍犒賞大會,隻等君元帥迴來就正式舉行。”
“是!”
夜剛剛黑去。
那個紅色的身影進來,然後又出去,朱渝始終沒有睜開過眼睛。自從醒過來後,每次她來他都清楚,有時是她一個人,有時拓桑和她一起。每次,她都會呆上很長一段時間,或者幫他擦擦臉擦擦手,或者幹脆就靜靜地坐在他身邊看拓桑為他治療。但是,無論是她一個人坐在這裏還是和拓桑兩個人一起出現,他都沒有睜開過眼睛。
直到她的腳步聲完全消失,朱渝忽然睜開眼睛抬起手,手上還有她留下的餘溫。
“二公子……”
“我已經完全好了。”
有拓桑那種超乎尋常的醫術和弄影先生留下的良藥,再加上君玉和朱四槐的細心照顧,想不盡快恢複似乎都不太可能。
“二公子,大軍已經沿著您安排好的路線退守外大糙原。我們是不是馬上啟程趕上大軍?”
“其他還有沒有什麽消息?”
“昏君下令大軍進入沙漠尋找君元帥,不過,弄影先生已經傳出訊息,估計他們已經撤軍了。”
朱四槐是從弄影先生那裏得到的消息,此後,走出沙漠,他們也和外界完全失去了聯繫,更不知道外麵現在又發生了什麽變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