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眉見她低了頭,眼圈都快紅了,笑笑,拍拍她的肩:“君玉,換下來,我給你補好。”
君玉這才抬起頭,不好意思地笑笑。
梅眉見她笑了,看看書桌上的兩個包袱,打開其中一個,裏麵是一把兩尺來長的古拙的劍。
“這劍叫做躡景,是晉朝的嵇康所鑄,你要好生保管。”
“送我嗎?”君玉看著梅眉,遲疑著不敢伸手去接。
梅眉笑著把劍遞到她手中:“這劍本來就是你母親之物。君玉,今後你無論遇到什麽事情都要堅強,你要完全依靠自己長大成人。”
君玉點點頭接了包裹,沖梅眉行了一禮,告辭而去。
外麵,孟元敬正在等她。還有一會兒才上課,兩人來到君玉的小屋。
盡管君玉常穿那件藍色的舊袍,更沒有任何親人來探望她,但是孟元敬卻一直很羨慕她有一間單獨的房間。要知道,就連囂張如朱渝,曾撒潑讓丞相父親出麵,祝先生也沒允許他有一間單獨的居室,祝先生總是說,大家來書院是學習的,不是來做少爺的。
但是師娘卻給了君玉一間小小的閣樓,盡管它比他們的宿舍還要簡陋得多。
君玉告訴他,是因為自己經常要幫師娘抄寫一些書譜、拳經,所以需要一間小屋子好幹活。
這也成了朱渝嘲笑她的另一個理由,朱渝常常大模大樣地叫住她“小窮鬼,我們是來書院讀書的,你哪,是來做下人的,哈哈,隻有下人才住柴房嘛。”
他這種赤裸裸的妒忌就連孟元敬都早已看出來了,要是君玉不次次考第一,要是他們的策論先生弄影公子不那麽大張旗鼓地誇獎君玉,朱渝也不會這副嘴臉了。
兩個孩子在桌上打開了包袱,孟元敬驚喜交加地拿起那把劍,大叫起來:“這是什麽劍?看起來可比朱渝那把好多了,哈哈……”
其實,孟元敬並不知道這把劍有多好,見朱渝囂張,激起少年心性,一見君玉也有了把長劍,直覺上就覺得肯定好過朱渝的。
“它叫做‘躡景’,你說,真的比朱渝的那把好麽?”
孟元敬愛不釋手地把玩著劍:“‘躡景’?這就是躡景?我聽我舅舅說過,這是晉朝的嵇康所鑄,還有一把叫做‘追飛’,合起來就叫做‘躡景追飛’,一把在嵇康手中,一把送給了他最好的朋友阮籍。這劍肯定比朱渝的那把好多了……”
孟元敬還想追問什麽,集合的第一聲鍾聲已經響起,兩人趕快跑了出去。
書院開設的常規課程為經學、史學、文學、文字學、算術、曆法,而為了科舉考試設立的八股文和試貼詩也要講。除了這些課程外,書院還有一門重要的課程是軍事策論,主講策論的先生是弄影公子。
弄影公子年僅25歲,去年才上“千思書院”執教。他16歲即中探花,在翰林院供職一年放江蘇府尹,次年升遷一路做到了正二品的吏部侍郎,可謂少年得誌,本來前程一片大好,不知何因,去年突然辭官歸園,隨後上“千思書院”。和祝先生的威嚴簡樸不同,弄影公子英姿翩翩、文採風流,峨冠博服飄然有林下之致,講策論的時候旁徵博引,談吐風趣,因此遠超一眾嚴肅古板的老師,十分受學生喜愛。
課堂裏很安靜,就連一向很囂張的朱渝也一副畢恭畢敬之色。
每個人的桌上都發了一本《吳子兵法》,大家嘩嘩地翻起了書。孟元敬捅了捅君玉,悄聲道:“你今天早上就看過了。”
君玉卻是滿臉失望之色,她悄悄地沮喪地說:“《吳子兵法》總共有48篇,但是據說大多已經失傳了,我早上看的那本隻有10篇,我以為先生應該有全本的……”
孟元敬趕緊翻開自己那本,果然隻有10篇。
君玉正想再說什麽,弄影先生的目光看了過來,她趕緊閉嘴。
弄影先生也翻著一本書,看樣子已經非常破舊了,他放下書,再次開口:“你們要記住,學習兵法的目的不在於紙上談兵,而在於常養浩然氣,靜觀無字書,趙括經綸滿腹卻兵敗長平;倡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馬謖終因‘街亭之戰’兵敗名殞。漢將霍去病讀書不多,但打起仗來,運韜布略,決勝千裏……用兵之道一在德,二在廣,隻有胸懷寬廣才能放眼天下……關於這一點,吳起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誰來談談吳起?”
朱渝的手高高舉了起來,“吳起的母親過世,他不奔喪,是為不孝;他想做魯國的大將軍帶兵打齊國,因為他的妻子是齊國人,怕魯國國君懷疑,就殺了自己的妻子,是為無情;可是這樣一個無德無情的人卻是一個軍事天才……”
弄影先生點了點頭,“君玉,你有什麽看法?”
君玉合上書本站了起來,朗聲道“史載吳起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甚至為士卒吮疽,對於這樣一個名將,明間流傳他殺妻求將的真實性如何我認為尚待商榷。很多儒生因此對吳起的品德大加非議,可是國家有難時,他們除了可恥的投降或者毫無意義的自殺又能幹些什麽呢?” 弄影先生笑了起來,他拿起台上那本很破舊的兵書:“君玉,這是世上唯一一本全本《吳子兵法》,就獎勵給你了。”
君玉雙眼發光,很小的時候,母親跟她講眾多名將的故事,最為推崇的就是吳起。這話正是她母親多次感嘆過的,因此君玉印象極為深刻。來書院時,她隨身帶的幾本書裏就有那本10篇的《吳子兵法》,不知已被她翻來覆去讀了多少遍了,也不知曾多少次夢想得到散佚已久的全本,今天終於得償所願,她上前雙手接過書,手都有點兒顫抖。
下課後,朱渝忿忿不平地在廣場上堵住了君玉:“弄影先生不知怎麽會聽你那翻歪論,《史記》都記載了吳起殺妻求將,你也能篡改妄語……”
“我媽媽說,史書也是人寫的,誰能保證沒有偏見和失誤?”
“你媽媽說,什麽都是你媽媽說,你的死鬼媽媽不知道你寄人籬下白吃白住,像個小叫化一樣吧……”
看君玉氣得臉色發白,朱渝哈哈大笑著正要揚長而去,忽聽得一聲“渝兒……”
君玉看過去,廣場的對麵,祝先生親自陪同一個身形肥胖的老人往這邊走來。
朱渝大喜,跑上前去:“爹,您來啦……”
這時,君玉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當朝丞相。
朱丞相的大兒子早喪,年近半百才得朱渝,因此,朱渝雖係小妾所出,卻自幼集萬般寵愛於一身。嫡子死後不到一年,他的元配悲傷過度也過世了,朱渝的母親立刻母憑子貴扶正,朱渝在丞相府的地位更加尊貴。朱丞相雖疼愛他,卻並不刻意嬌縱,從小請了名師悉心栽培他,文才武略無不高出同齡公子大截,所以朱渝小小年紀便自視甚高!
“這兩個孩子是?”朱丞相上下打量著孟元敬和君玉。他看他們時,就完全沒有看朱渝的那種慈祥的眼光了。
“孟元敬,石大名的外甥;君玉,書院的學生,他們和朱渝是同學……”
“石大名?當今武林盟主石大名?”朱丞相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孟元敬。
祝先生點點頭,看向兩個孩子:“對了,元敬,你舅舅給你帶來了一件禮物……”
孟元敬接過那份禮物,看了君玉一眼,兩人立刻鞠躬告辭了。
孟元敬拿著自己的包裹,沒精打采的:“我舅舅怎麽沒來啊?”
孟元敬自幼喪父,從小得到舅舅無微不至的關心,在他心中,舅舅完全如父親一般,這是他來書院的第一次大考,很多同學的父親長輩都來了,舅舅卻沒有來,因此,心中不禁有點兒失望。
君玉笑著安慰他:“也沒有人來看我啊。”
孟元敬還是悶悶不樂的:“我得迴去練習一下,明天早上我來叫你。”
君玉也趕緊迴到自己的小屋,準備明日上午的策論。
今天是策論考試,由弄影公子主考。
君玉和孟元敬匆匆往學堂走去,朱渝帶著他的幾個跟隨從對麵走來。
快到學堂門前,他們碰上了弄影公子。
“先生好!”三個孩子畢恭畢敬地鞠躬。
弄影公子像往常一樣淡淡地點了點頭,他看看君玉,冷漠的眼睛裏閃過一絲笑意,拿出一隻非常精細的毛筆,遞了過來:“君玉,給你。”
朱渝冷笑一聲,想說什麽但終於還是沒敢,大步走進了教室。孟元敬也在前麵走了,弄影公子對君玉有好臉色並不代表對他也會青睞,事實上,他幾乎從來沒在課堂外單獨見過弄影公子有什麽笑臉。
</br>
君玉這才抬起頭,不好意思地笑笑。
梅眉見她笑了,看看書桌上的兩個包袱,打開其中一個,裏麵是一把兩尺來長的古拙的劍。
“這劍叫做躡景,是晉朝的嵇康所鑄,你要好生保管。”
“送我嗎?”君玉看著梅眉,遲疑著不敢伸手去接。
梅眉笑著把劍遞到她手中:“這劍本來就是你母親之物。君玉,今後你無論遇到什麽事情都要堅強,你要完全依靠自己長大成人。”
君玉點點頭接了包裹,沖梅眉行了一禮,告辭而去。
外麵,孟元敬正在等她。還有一會兒才上課,兩人來到君玉的小屋。
盡管君玉常穿那件藍色的舊袍,更沒有任何親人來探望她,但是孟元敬卻一直很羨慕她有一間單獨的房間。要知道,就連囂張如朱渝,曾撒潑讓丞相父親出麵,祝先生也沒允許他有一間單獨的居室,祝先生總是說,大家來書院是學習的,不是來做少爺的。
但是師娘卻給了君玉一間小小的閣樓,盡管它比他們的宿舍還要簡陋得多。
君玉告訴他,是因為自己經常要幫師娘抄寫一些書譜、拳經,所以需要一間小屋子好幹活。
這也成了朱渝嘲笑她的另一個理由,朱渝常常大模大樣地叫住她“小窮鬼,我們是來書院讀書的,你哪,是來做下人的,哈哈,隻有下人才住柴房嘛。”
他這種赤裸裸的妒忌就連孟元敬都早已看出來了,要是君玉不次次考第一,要是他們的策論先生弄影公子不那麽大張旗鼓地誇獎君玉,朱渝也不會這副嘴臉了。
兩個孩子在桌上打開了包袱,孟元敬驚喜交加地拿起那把劍,大叫起來:“這是什麽劍?看起來可比朱渝那把好多了,哈哈……”
其實,孟元敬並不知道這把劍有多好,見朱渝囂張,激起少年心性,一見君玉也有了把長劍,直覺上就覺得肯定好過朱渝的。
“它叫做‘躡景’,你說,真的比朱渝的那把好麽?”
孟元敬愛不釋手地把玩著劍:“‘躡景’?這就是躡景?我聽我舅舅說過,這是晉朝的嵇康所鑄,還有一把叫做‘追飛’,合起來就叫做‘躡景追飛’,一把在嵇康手中,一把送給了他最好的朋友阮籍。這劍肯定比朱渝的那把好多了……”
孟元敬還想追問什麽,集合的第一聲鍾聲已經響起,兩人趕快跑了出去。
書院開設的常規課程為經學、史學、文學、文字學、算術、曆法,而為了科舉考試設立的八股文和試貼詩也要講。除了這些課程外,書院還有一門重要的課程是軍事策論,主講策論的先生是弄影公子。
弄影公子年僅25歲,去年才上“千思書院”執教。他16歲即中探花,在翰林院供職一年放江蘇府尹,次年升遷一路做到了正二品的吏部侍郎,可謂少年得誌,本來前程一片大好,不知何因,去年突然辭官歸園,隨後上“千思書院”。和祝先生的威嚴簡樸不同,弄影公子英姿翩翩、文採風流,峨冠博服飄然有林下之致,講策論的時候旁徵博引,談吐風趣,因此遠超一眾嚴肅古板的老師,十分受學生喜愛。
課堂裏很安靜,就連一向很囂張的朱渝也一副畢恭畢敬之色。
每個人的桌上都發了一本《吳子兵法》,大家嘩嘩地翻起了書。孟元敬捅了捅君玉,悄聲道:“你今天早上就看過了。”
君玉卻是滿臉失望之色,她悄悄地沮喪地說:“《吳子兵法》總共有48篇,但是據說大多已經失傳了,我早上看的那本隻有10篇,我以為先生應該有全本的……”
孟元敬趕緊翻開自己那本,果然隻有10篇。
君玉正想再說什麽,弄影先生的目光看了過來,她趕緊閉嘴。
弄影先生也翻著一本書,看樣子已經非常破舊了,他放下書,再次開口:“你們要記住,學習兵法的目的不在於紙上談兵,而在於常養浩然氣,靜觀無字書,趙括經綸滿腹卻兵敗長平;倡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馬謖終因‘街亭之戰’兵敗名殞。漢將霍去病讀書不多,但打起仗來,運韜布略,決勝千裏……用兵之道一在德,二在廣,隻有胸懷寬廣才能放眼天下……關於這一點,吳起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誰來談談吳起?”
朱渝的手高高舉了起來,“吳起的母親過世,他不奔喪,是為不孝;他想做魯國的大將軍帶兵打齊國,因為他的妻子是齊國人,怕魯國國君懷疑,就殺了自己的妻子,是為無情;可是這樣一個無德無情的人卻是一個軍事天才……”
弄影先生點了點頭,“君玉,你有什麽看法?”
君玉合上書本站了起來,朗聲道“史載吳起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甚至為士卒吮疽,對於這樣一個名將,明間流傳他殺妻求將的真實性如何我認為尚待商榷。很多儒生因此對吳起的品德大加非議,可是國家有難時,他們除了可恥的投降或者毫無意義的自殺又能幹些什麽呢?” 弄影先生笑了起來,他拿起台上那本很破舊的兵書:“君玉,這是世上唯一一本全本《吳子兵法》,就獎勵給你了。”
君玉雙眼發光,很小的時候,母親跟她講眾多名將的故事,最為推崇的就是吳起。這話正是她母親多次感嘆過的,因此君玉印象極為深刻。來書院時,她隨身帶的幾本書裏就有那本10篇的《吳子兵法》,不知已被她翻來覆去讀了多少遍了,也不知曾多少次夢想得到散佚已久的全本,今天終於得償所願,她上前雙手接過書,手都有點兒顫抖。
下課後,朱渝忿忿不平地在廣場上堵住了君玉:“弄影先生不知怎麽會聽你那翻歪論,《史記》都記載了吳起殺妻求將,你也能篡改妄語……”
“我媽媽說,史書也是人寫的,誰能保證沒有偏見和失誤?”
“你媽媽說,什麽都是你媽媽說,你的死鬼媽媽不知道你寄人籬下白吃白住,像個小叫化一樣吧……”
看君玉氣得臉色發白,朱渝哈哈大笑著正要揚長而去,忽聽得一聲“渝兒……”
君玉看過去,廣場的對麵,祝先生親自陪同一個身形肥胖的老人往這邊走來。
朱渝大喜,跑上前去:“爹,您來啦……”
這時,君玉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當朝丞相。
朱丞相的大兒子早喪,年近半百才得朱渝,因此,朱渝雖係小妾所出,卻自幼集萬般寵愛於一身。嫡子死後不到一年,他的元配悲傷過度也過世了,朱渝的母親立刻母憑子貴扶正,朱渝在丞相府的地位更加尊貴。朱丞相雖疼愛他,卻並不刻意嬌縱,從小請了名師悉心栽培他,文才武略無不高出同齡公子大截,所以朱渝小小年紀便自視甚高!
“這兩個孩子是?”朱丞相上下打量著孟元敬和君玉。他看他們時,就完全沒有看朱渝的那種慈祥的眼光了。
“孟元敬,石大名的外甥;君玉,書院的學生,他們和朱渝是同學……”
“石大名?當今武林盟主石大名?”朱丞相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孟元敬。
祝先生點點頭,看向兩個孩子:“對了,元敬,你舅舅給你帶來了一件禮物……”
孟元敬接過那份禮物,看了君玉一眼,兩人立刻鞠躬告辭了。
孟元敬拿著自己的包裹,沒精打采的:“我舅舅怎麽沒來啊?”
孟元敬自幼喪父,從小得到舅舅無微不至的關心,在他心中,舅舅完全如父親一般,這是他來書院的第一次大考,很多同學的父親長輩都來了,舅舅卻沒有來,因此,心中不禁有點兒失望。
君玉笑著安慰他:“也沒有人來看我啊。”
孟元敬還是悶悶不樂的:“我得迴去練習一下,明天早上我來叫你。”
君玉也趕緊迴到自己的小屋,準備明日上午的策論。
今天是策論考試,由弄影公子主考。
君玉和孟元敬匆匆往學堂走去,朱渝帶著他的幾個跟隨從對麵走來。
快到學堂門前,他們碰上了弄影公子。
“先生好!”三個孩子畢恭畢敬地鞠躬。
弄影公子像往常一樣淡淡地點了點頭,他看看君玉,冷漠的眼睛裏閃過一絲笑意,拿出一隻非常精細的毛筆,遞了過來:“君玉,給你。”
朱渝冷笑一聲,想說什麽但終於還是沒敢,大步走進了教室。孟元敬也在前麵走了,弄影公子對君玉有好臉色並不代表對他也會青睞,事實上,他幾乎從來沒在課堂外單獨見過弄影公子有什麽笑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