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內構防禦,外連各部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八月的河北,依舊太陽當空,但炎熱卻已經慢慢退去。
清河之戰結束已經有一個月,這裏的秩序逐漸恢複。
大量逃亡的人,也慢慢迴到了自己的家園。
這一日,李倓帶著人出清河城,一路行走在田野間。
李倓抬頭望去,田野間確實已經有許多人在勞作。
他清楚地看到,農民在用曲轅犁翻土。
“許卿。”
“聖人,臣在。”
“現在清河郡已經全部用上曲轅犁了嗎?”
許遠迴答道:“也不是全部,畢竟曲轅犁也才推行數年,有一些縣用上了,還有一些沒有用上,清河用上的大約有一半。”
“看來你來清河,做過詳細地調查了。”
“臣今年三月到清河,確實做過調查,民間反饋,這曲轅犁比過去的犁好用許多,每畝地的產量至少增加了近五十斤糧食。”
五十斤快到半石了。
在過去的時代,大唐河北一畝地一年產糧大概在一石出頭,現在能達到一點五石。
這個數字,已經逼近明朝北方一畝地的產量。
這是曲轅犁帶來的最直觀的效果。
“現在是河北種小麥的時候了?”李倓突然問道。
“是的,中秋已過。”許遠道,“河北小麥種植時間是中秋前後,淮南小麥播種時間是九月。”
“對了,我聽聞清河崔氏在去年受到了影響極大?”李倓換了一個話題。
“崔氏許多人南逃,田地荒蕪,在清河的根基受到了動搖。”
“那些田呢,現在誰接手了?”
“今年第一季,分配給了平民,按照每戶五十畝到一百畝授予的。”麵對李倓的問題,許遠是對答如流,“而且臣今年還發現了一件事。”
“何事?”
“在過去的時代,一些百姓可能因為災荒逃難,他們逃到別處,會加入一個公卿大家的莊園裏勞作。現在許多人卻更願意去寒門或者個人的田裏耕作。就說臣今年剛到清河,訪查到的,去年大部分從北方各州南下的百姓,皆是如此。”
李倓心頭微微一驚,敏銳察覺到了這件事的非同一般。
這是大時代的脈搏。
是秦漢魏晉南北朝之後,莊園經濟瓦解這個漫長過程最後的那一段。
世家豪強的基礎是什麽?
世家豪強不是憑空出現的。
當年推恩令瓦解了強大的諸侯國後,西漢民間的權力結構出現了數十年的碎片化。
許多地方名流在這數十年裏,依托官位、名望、錢財,日積月累地兼並土地。
這個過程是不知不覺的,非常緩慢的。
等到漢武帝死後,一批名流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資源,這些資源就是土地。
因為生產力的問題,想要耕種大量土地,就必須多人通力合作。
例如漢代的一個犁,需要兩頭牛,三個人運作。
這個時候,流民是不可能自己去開墾土地的,隻能選擇依附那些有大量土地和生產工具的人。
這些人,為了更有效地把控田和人這些資源,就修建起了高牆。
也就是自漢代以來,大量出現的塢堡。
塢堡其實是帶有軍事作用的莊園。
於是世家豪強就出現了。
他們與宋明的地主不同,世家豪強的人,被稱為部曲,不僅要種地,還要隨時做好為主公衝鋒陷陣的準備。
莊園有自己的一套經濟運行規則,家族的家法就是莊園的律法。
到了南北朝時期,朝廷任命地方太守,是看誰的塢堡實力更強。
宋明地主的佃戶,比漢代以來的部曲,要更自由一些,依附關係相對弱許多。
且宋明地主不具備武裝組織。
時代來到大唐。
大唐之所以是中國古典帝國的尾聲,也是因為莊園經濟的崩潰。
莊園經濟的崩潰意味著世家豪強最後的根基的消亡。
有人說是黃巢幹掉了世家豪強,這是一種非常淺顯的解讀。
因為黃巢時代,世家早已虛弱到隻剩下那些沒用的家族族譜。
假設時代還在秦漢或者南北朝,再出十個黃巢,也不可能幹掉世家大族。
所以,從生產力、經濟基礎等角度去推斷,時代的生產關係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大莊園經濟在這個時代,隻剩下最後一點幻影。
安史之亂無疑給大莊園經濟再點了一把火。
到眼前李倓在清河看到的這些,以及許遠說的這些,正驗證了時代的發展。
時代的步伐,誰都無法阻擋。
更何況曲轅犁的出現,進一步為小農經濟奠定了基礎。
李倓仔細地觀察著前麵一處農田,他看到一家人,都在田地裏勞作。
如果那是他們自己的田,他們將在來年收獲小麥,儲存起來,甚至可能出現餘糧。
如果那不是他們的田,他們隻是佃戶,他們也不必再擔心被莊園主征調去打仗,他們唯一擔心的可能是地主要克扣他們的地租。
這樣的經濟形態,正在此時大唐各地,悄無聲息地出現。
這意味著,勞動力被從莊園裏解放出來。
部曲的身份被消除後,自由農和佃戶是能夠參與到商業活動中的。
“走,我們去前麵看看。”李倓騎著馬,帶著一行人浩浩蕩蕩往前。
他對李泌說道:“現在的小麥播種至關重要啊,朕想的是,從揚州大學再調一批工科人才過來,分別投放到常山、清河、滄州。”
“如果河北本地糧食明年有個好收成,後方壓力會減少很多。”
李泌問道:“陛下是擔心明年叛軍再南下,所以現在急著要在河北擴建軍防嗎?”
“是的,朕擔心的就是這個,這一次我們的確擊退了叛軍,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勝了,更不意味著叛亂結束了。事實上,叛軍的兵力依然強勁。”
李泌心裏總是對李倓感到驚訝,這位年輕的聖人,總是能夠想到未來。
並且總是能夠清晰地判斷大勢。
“臣以為,接下來我們依然堅持內外兼修,對內如聖人所言,盡快構建起更加密集的防禦要塞。這一次我們能擊退叛軍,還是有許多偶然的運氣,明年就未必會有了。”李泌說道,“在常山、清河、滄州周圍,建立密集的軍事城寨,迫在眉睫,就如同朝廷當年在隴右建立的那些城寨一樣。這是內對。”
李倓道:“對外呢?”
“迴紇兵現在在媯州,朝廷可派使者到媯州,一是找個名義接管媯州,二是讓迴紇兵駐紮一部分在媯州,隨時威脅幽州。”
“再就是派使者去見奚王和契丹王,臣相信,史思明接下來一定會拉攏草原這幾股勢力,我們不能什麽也不管。”
清河之戰結束已經有一個月,這裏的秩序逐漸恢複。
大量逃亡的人,也慢慢迴到了自己的家園。
這一日,李倓帶著人出清河城,一路行走在田野間。
李倓抬頭望去,田野間確實已經有許多人在勞作。
他清楚地看到,農民在用曲轅犁翻土。
“許卿。”
“聖人,臣在。”
“現在清河郡已經全部用上曲轅犁了嗎?”
許遠迴答道:“也不是全部,畢竟曲轅犁也才推行數年,有一些縣用上了,還有一些沒有用上,清河用上的大約有一半。”
“看來你來清河,做過詳細地調查了。”
“臣今年三月到清河,確實做過調查,民間反饋,這曲轅犁比過去的犁好用許多,每畝地的產量至少增加了近五十斤糧食。”
五十斤快到半石了。
在過去的時代,大唐河北一畝地一年產糧大概在一石出頭,現在能達到一點五石。
這個數字,已經逼近明朝北方一畝地的產量。
這是曲轅犁帶來的最直觀的效果。
“現在是河北種小麥的時候了?”李倓突然問道。
“是的,中秋已過。”許遠道,“河北小麥種植時間是中秋前後,淮南小麥播種時間是九月。”
“對了,我聽聞清河崔氏在去年受到了影響極大?”李倓換了一個話題。
“崔氏許多人南逃,田地荒蕪,在清河的根基受到了動搖。”
“那些田呢,現在誰接手了?”
“今年第一季,分配給了平民,按照每戶五十畝到一百畝授予的。”麵對李倓的問題,許遠是對答如流,“而且臣今年還發現了一件事。”
“何事?”
“在過去的時代,一些百姓可能因為災荒逃難,他們逃到別處,會加入一個公卿大家的莊園裏勞作。現在許多人卻更願意去寒門或者個人的田裏耕作。就說臣今年剛到清河,訪查到的,去年大部分從北方各州南下的百姓,皆是如此。”
李倓心頭微微一驚,敏銳察覺到了這件事的非同一般。
這是大時代的脈搏。
是秦漢魏晉南北朝之後,莊園經濟瓦解這個漫長過程最後的那一段。
世家豪強的基礎是什麽?
世家豪強不是憑空出現的。
當年推恩令瓦解了強大的諸侯國後,西漢民間的權力結構出現了數十年的碎片化。
許多地方名流在這數十年裏,依托官位、名望、錢財,日積月累地兼並土地。
這個過程是不知不覺的,非常緩慢的。
等到漢武帝死後,一批名流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資源,這些資源就是土地。
因為生產力的問題,想要耕種大量土地,就必須多人通力合作。
例如漢代的一個犁,需要兩頭牛,三個人運作。
這個時候,流民是不可能自己去開墾土地的,隻能選擇依附那些有大量土地和生產工具的人。
這些人,為了更有效地把控田和人這些資源,就修建起了高牆。
也就是自漢代以來,大量出現的塢堡。
塢堡其實是帶有軍事作用的莊園。
於是世家豪強就出現了。
他們與宋明的地主不同,世家豪強的人,被稱為部曲,不僅要種地,還要隨時做好為主公衝鋒陷陣的準備。
莊園有自己的一套經濟運行規則,家族的家法就是莊園的律法。
到了南北朝時期,朝廷任命地方太守,是看誰的塢堡實力更強。
宋明地主的佃戶,比漢代以來的部曲,要更自由一些,依附關係相對弱許多。
且宋明地主不具備武裝組織。
時代來到大唐。
大唐之所以是中國古典帝國的尾聲,也是因為莊園經濟的崩潰。
莊園經濟的崩潰意味著世家豪強最後的根基的消亡。
有人說是黃巢幹掉了世家豪強,這是一種非常淺顯的解讀。
因為黃巢時代,世家早已虛弱到隻剩下那些沒用的家族族譜。
假設時代還在秦漢或者南北朝,再出十個黃巢,也不可能幹掉世家大族。
所以,從生產力、經濟基礎等角度去推斷,時代的生產關係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大莊園經濟在這個時代,隻剩下最後一點幻影。
安史之亂無疑給大莊園經濟再點了一把火。
到眼前李倓在清河看到的這些,以及許遠說的這些,正驗證了時代的發展。
時代的步伐,誰都無法阻擋。
更何況曲轅犁的出現,進一步為小農經濟奠定了基礎。
李倓仔細地觀察著前麵一處農田,他看到一家人,都在田地裏勞作。
如果那是他們自己的田,他們將在來年收獲小麥,儲存起來,甚至可能出現餘糧。
如果那不是他們的田,他們隻是佃戶,他們也不必再擔心被莊園主征調去打仗,他們唯一擔心的可能是地主要克扣他們的地租。
這樣的經濟形態,正在此時大唐各地,悄無聲息地出現。
這意味著,勞動力被從莊園裏解放出來。
部曲的身份被消除後,自由農和佃戶是能夠參與到商業活動中的。
“走,我們去前麵看看。”李倓騎著馬,帶著一行人浩浩蕩蕩往前。
他對李泌說道:“現在的小麥播種至關重要啊,朕想的是,從揚州大學再調一批工科人才過來,分別投放到常山、清河、滄州。”
“如果河北本地糧食明年有個好收成,後方壓力會減少很多。”
李泌問道:“陛下是擔心明年叛軍再南下,所以現在急著要在河北擴建軍防嗎?”
“是的,朕擔心的就是這個,這一次我們的確擊退了叛軍,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勝了,更不意味著叛亂結束了。事實上,叛軍的兵力依然強勁。”
李泌心裏總是對李倓感到驚訝,這位年輕的聖人,總是能夠想到未來。
並且總是能夠清晰地判斷大勢。
“臣以為,接下來我們依然堅持內外兼修,對內如聖人所言,盡快構建起更加密集的防禦要塞。這一次我們能擊退叛軍,還是有許多偶然的運氣,明年就未必會有了。”李泌說道,“在常山、清河、滄州周圍,建立密集的軍事城寨,迫在眉睫,就如同朝廷當年在隴右建立的那些城寨一樣。這是內對。”
李倓道:“對外呢?”
“迴紇兵現在在媯州,朝廷可派使者到媯州,一是找個名義接管媯州,二是讓迴紇兵駐紮一部分在媯州,隨時威脅幽州。”
“再就是派使者去見奚王和契丹王,臣相信,史思明接下來一定會拉攏草原這幾股勢力,我們不能什麽也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