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瘦而英俊的男孩長著一頭鬈發,有著和丹斯一樣的綠眼睛。有時他仍會變得悶悶不樂,心不在焉,甚至充滿憤怒。
在這些情緒中,有些屬於男性青春期的典型表現,有些則是年少喪父所導致的長期壓抑。丹斯的心理輔導醫生曾解釋過,說這是很典型的行為表現。不過丹斯仍覺得兒子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心態,之後才能接受紐約的喧囂。雖然讓韋斯來紐約可以幫他更好地成長,但她不會操之過急的。等她迴到家裏,她會問韋斯是否願意來紐約。丹斯無法理解有些家長的觀點,他們認為隻有通過某種神奇的咒語才能發現子女的想法。其實,父母要做的,隻是去詢問一下孩子們的想法。
好的,丹斯就這麽決定了,如果韋斯覺得舒服,她明年聖誕節前就帶他們兄妹倆來紐約。丹斯曾是在波士頓長大的女孩,因此她對加州中部沿海地區的最大反感就是那裏缺乏季節感。天氣確實很舒適——但是真正到了聖誕節,人們還是希望能在唿吸和張嘴時感受到冬天的寒意,體會風雪的美景,注視壁爐裏熊熊燃燒的木頭,欣賞玻璃上蛛網般的冰花。
手機的來電音樂突然響起,將丹斯從遐想中驚醒。她經常更換手機的鈴聲——這是孩子們跟她開的玩笑(不過他們得遵守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永遠不要把警察媽媽的手機調成靜音模式)。
丹斯看了一下來電顯示。
嗯。有意思。接還是不接呢?
凱薩琳·丹斯還是聽從了自己的衝動,按下了接聽鍵。
[下午3:42]
第十章
大個子警探一邊開車,一邊煩躁地揉著肚子,然後又扯了一下衣領。
隆恩·塞利托開著一輛沒有警察標記的福特維多利亞皇冠車。凱薩琳·丹斯領會了他剛才這種身體語言的含義——她在加州開的也是這款警用車輛——車子急速穿過紐約的街道,頂燈閃爍著,但是沒有拉警報。
剛才她在計程車裏接聽的電話就是塞利托打來的,讓她再幫他們辦一次案。“我知道你要趕飛機,也知道你得迴家,但是……”
他解釋說,他們發現了一家可能出售過犯罪現場留下的時鍾的商店,希望她能詢問一下店主。雖然希望很渺茫,但仍有可能這個店主就是鍾錶匠本人。調查組希望得到她關於此人的判斷。
丹斯答應這個請求之前先短暫權衡了一下。暗地裏,她曾因為過早離開林肯·萊姆的房子而後悔;就算不是她自己調查的案子,她也不喜歡撇下未結的案子就離開。於是她讓計程車掉頭,返迴萊姆家,隆恩·塞利托正在那裏等著她。
這會兒他們又出發了,坐在塞利托的車裏。丹斯問:“是你出主意給我打電話的,是不是?”
“那又怎麽樣?”塞利托問。
“這不是林肯的主意。他不清楚我能幫上什麽忙。”
塞利托猶豫了一秒鍾,但丹斯已經捕捉到了這一閃而過的信號。塞利托說:“你在詢問那個證人的時候幹得不錯。就是那個科布。”
丹斯微笑著說:“我知道我幹得不錯。但是他不知道我能做什麽。”
塞利托又停頓了一下。“他更喜歡物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
警探笑了一聲。他按響警報器,加速衝過了一個紅燈。
塞利托開車的時候,丹斯一直觀察著他,注意到他的雙手和眼睛,還仔細聽他的聲音。接著她就開始了表意學評價:塞利托真的一心想將鍾錶匠抓捕歸案,而且他辦公桌上的其他案件毫無疑問已經像蒸汽一樣毫無價值。另外,她還注意到他昨天聽課時的情景,當時他很頑固,也很機靈,為了理解一個問題,或者為了學會一種審訊技巧,無論花多長時間,他都不在乎;如果有人變得不耐煩,那麽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他精力充沛,令人緊張,但又不同於艾米莉亞·薩克斯,因為後者會傷人。他會習慣性地抱怨,但從本質來說,他是一個十分容易滿足的人。
丹斯經常不自覺地對他人進行分析。一個姿勢、一個眼神、一句無意的話,這些都成為她的神奇拚圖中的一塊圖案,而整個拚圖其實就是人本身。她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停止這種分析行為——外出喝義大利皮諾葡萄酒或美國金黃啤酒,卻還要為一起喝酒的朋友作表意學分析,這可不是件好玩的事兒(對朋友們而言,這樣做更沒有意思)。但有時她的想法會從腦海裏漫溢出來;凱薩琳·丹斯的為人決定了她會有這樣的習慣。
癡迷於人類的世界……
“你成家了嗎?”塞利托問。
“是的,有兩個孩子。”
“你丈夫是幹什麽工作的?”
“我是個寡婦。”因為丹斯的工作就是分析不同語氣產生的不同效果,所以她故意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講這番話,既有些隨意,又有些悲傷,對方會覺得說話人不願多談這個話題。但如果對方是女性,則會抓住她的胳膊,表現出同情,勸她多說幾句;塞利托則做出了男性常有的反應:低低地說了一句真誠卻不自在的“真遺憾”,然後就轉移了話題。他開始談論起他們關於這起案子所找到的最新的證據,還有一些線索——其實也算不上什麽線索。他很喜歡開玩笑,語氣也很生硬。
</br>
在這些情緒中,有些屬於男性青春期的典型表現,有些則是年少喪父所導致的長期壓抑。丹斯的心理輔導醫生曾解釋過,說這是很典型的行為表現。不過丹斯仍覺得兒子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心態,之後才能接受紐約的喧囂。雖然讓韋斯來紐約可以幫他更好地成長,但她不會操之過急的。等她迴到家裏,她會問韋斯是否願意來紐約。丹斯無法理解有些家長的觀點,他們認為隻有通過某種神奇的咒語才能發現子女的想法。其實,父母要做的,隻是去詢問一下孩子們的想法。
好的,丹斯就這麽決定了,如果韋斯覺得舒服,她明年聖誕節前就帶他們兄妹倆來紐約。丹斯曾是在波士頓長大的女孩,因此她對加州中部沿海地區的最大反感就是那裏缺乏季節感。天氣確實很舒適——但是真正到了聖誕節,人們還是希望能在唿吸和張嘴時感受到冬天的寒意,體會風雪的美景,注視壁爐裏熊熊燃燒的木頭,欣賞玻璃上蛛網般的冰花。
手機的來電音樂突然響起,將丹斯從遐想中驚醒。她經常更換手機的鈴聲——這是孩子們跟她開的玩笑(不過他們得遵守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永遠不要把警察媽媽的手機調成靜音模式)。
丹斯看了一下來電顯示。
嗯。有意思。接還是不接呢?
凱薩琳·丹斯還是聽從了自己的衝動,按下了接聽鍵。
[下午3:42]
第十章
大個子警探一邊開車,一邊煩躁地揉著肚子,然後又扯了一下衣領。
隆恩·塞利托開著一輛沒有警察標記的福特維多利亞皇冠車。凱薩琳·丹斯領會了他剛才這種身體語言的含義——她在加州開的也是這款警用車輛——車子急速穿過紐約的街道,頂燈閃爍著,但是沒有拉警報。
剛才她在計程車裏接聽的電話就是塞利托打來的,讓她再幫他們辦一次案。“我知道你要趕飛機,也知道你得迴家,但是……”
他解釋說,他們發現了一家可能出售過犯罪現場留下的時鍾的商店,希望她能詢問一下店主。雖然希望很渺茫,但仍有可能這個店主就是鍾錶匠本人。調查組希望得到她關於此人的判斷。
丹斯答應這個請求之前先短暫權衡了一下。暗地裏,她曾因為過早離開林肯·萊姆的房子而後悔;就算不是她自己調查的案子,她也不喜歡撇下未結的案子就離開。於是她讓計程車掉頭,返迴萊姆家,隆恩·塞利托正在那裏等著她。
這會兒他們又出發了,坐在塞利托的車裏。丹斯問:“是你出主意給我打電話的,是不是?”
“那又怎麽樣?”塞利托問。
“這不是林肯的主意。他不清楚我能幫上什麽忙。”
塞利托猶豫了一秒鍾,但丹斯已經捕捉到了這一閃而過的信號。塞利托說:“你在詢問那個證人的時候幹得不錯。就是那個科布。”
丹斯微笑著說:“我知道我幹得不錯。但是他不知道我能做什麽。”
塞利托又停頓了一下。“他更喜歡物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
警探笑了一聲。他按響警報器,加速衝過了一個紅燈。
塞利托開車的時候,丹斯一直觀察著他,注意到他的雙手和眼睛,還仔細聽他的聲音。接著她就開始了表意學評價:塞利托真的一心想將鍾錶匠抓捕歸案,而且他辦公桌上的其他案件毫無疑問已經像蒸汽一樣毫無價值。另外,她還注意到他昨天聽課時的情景,當時他很頑固,也很機靈,為了理解一個問題,或者為了學會一種審訊技巧,無論花多長時間,他都不在乎;如果有人變得不耐煩,那麽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他精力充沛,令人緊張,但又不同於艾米莉亞·薩克斯,因為後者會傷人。他會習慣性地抱怨,但從本質來說,他是一個十分容易滿足的人。
丹斯經常不自覺地對他人進行分析。一個姿勢、一個眼神、一句無意的話,這些都成為她的神奇拚圖中的一塊圖案,而整個拚圖其實就是人本身。她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停止這種分析行為——外出喝義大利皮諾葡萄酒或美國金黃啤酒,卻還要為一起喝酒的朋友作表意學分析,這可不是件好玩的事兒(對朋友們而言,這樣做更沒有意思)。但有時她的想法會從腦海裏漫溢出來;凱薩琳·丹斯的為人決定了她會有這樣的習慣。
癡迷於人類的世界……
“你成家了嗎?”塞利托問。
“是的,有兩個孩子。”
“你丈夫是幹什麽工作的?”
“我是個寡婦。”因為丹斯的工作就是分析不同語氣產生的不同效果,所以她故意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講這番話,既有些隨意,又有些悲傷,對方會覺得說話人不願多談這個話題。但如果對方是女性,則會抓住她的胳膊,表現出同情,勸她多說幾句;塞利托則做出了男性常有的反應:低低地說了一句真誠卻不自在的“真遺憾”,然後就轉移了話題。他開始談論起他們關於這起案子所找到的最新的證據,還有一些線索——其實也算不上什麽線索。他很喜歡開玩笑,語氣也很生硬。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