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斯想起來了,這應該就是昨晚報警聲稱自己弟弟失蹤的女士。
麵對嫌疑犯,隆恩·塞利托的性格就像一隻比特犬那麽兇狠。可是在受害者和他們的親屬麵前,他又表現出驚人的溫情。此刻他的口氣很溫和,同時因為布魯克林人特有的拖腔而顯得嗓音很渾厚。他說:“我非常遺憾。他已經死了,真的死了。”他扶著那位女士站了起來,然後讓她倚著小巷的牆站著。
“兇手是誰?為什麽?”她看著自己弟弟慘死的現場,尖聲問,“什麽人會下此毒手?到底是誰?”
“我們還不清楚,女士,”薩克斯說,“我很難過。但我們會找到兇手的。我向你保證。”
那女士大口喘息著,同時轉過臉來:“別讓我女兒看見這一切,拜託了。”
薩克斯看到她身後還停了一輛車,兩隻前輪壓在路沿上。當時車還沒停穩,她就驚慌失措地跑了出來。汽車前排還坐了一個十來歲的女孩。女孩皺著眉頭,盯著薩克斯看,頭高高地昂著。塞利托走過去,站在屍體前麵,不讓女孩看見她舅舅的慘狀。
死者的姐姐叫芭芭拉·埃克哈特,剛才她下車時連外套都忘了拿,所以這會兒她冷得蜷縮了起來。薩克斯領著她穿過剛剛打開的那扇門,走進她才檢查過的辦公樓服務大廳。這位女士已經變得歇斯底裏了,所以她提出要用一下洗手間。等她從裏麵出來時,哭得已經不那麽厲害了,但她依然驚魂未定,臉色蒼白。她用毛巾擦了一下臉,開始解釋自己的情況:她住在紐約的上東區,而她弟弟泰迪(註:泰迪是西奧多的暱稱。)則住在案發現場附近。他們昨晚本來約好在市中心見麵一起吃晚飯,但他一直沒來。於是她打電話報了警,不過當時的車禍和犯罪記錄中沒有和他特徵相符的人。她不停地給他打電話,一直打到午夜以後才放棄。今天早晨,她從警察那裏得知有人發現了他的屍體,於是她和女兒就開車趕了過來。
芭芭拉也不知道兇手的動機。她弟弟是個單身漢,自己創業,是一位從事廣告文案設計的自由職業者。他人緣很好,沒什麽仇敵。他也沒有身陷三角戀情——沒有惹惱別人的丈夫——而且從不吸毒,也沒用過任何違禁藥品。他是兩年前才搬到紐約來住的。
死者沒有任何明顯的犯罪組織關聯,讓薩克斯感到很困惑;這就使得心理因素成為了最大的嫌疑對象,對公眾來說,這種動機比團夥犯罪更危險。
薩克斯向芭芭拉解釋了屍體的處理過程。在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時之內,驗屍官會把屍體轉交給死者最近的親屬。芭芭拉臉色陰沉地問:“他為什麽要下此毒手?他是怎麽想的呢?”
對於這些問題,薩克斯也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芭芭拉走迴車旁,塞利托一路攙扶著她。薩克斯望著他們的背影,目光卻無法離開芭芭拉的女兒。小姑娘也迴望著這位女警察,那目光令人無法承受。她現在一定明白了這個受害者其實就是她舅舅,而且已經命喪黃泉了。但是,薩克斯從她的臉上還是能發現一絲殘存的希望。
可是這點希望眼看著就要破滅了。
她媽媽上了車,抱住了她。
最優秀的警察能感覺到某種義憤、某種震驚……
這種品質使得眼前的這一時刻更讓她感到痛苦。
***
飢餓襲來。
文森特·雷諾茲躲在他們的臨時住所裏,躺在散發著黴味的床上。這地方以前竟然是座教堂,所以他覺得自己的靈魂也很空虛,這種感覺無聲無息地唿應著他那梨形大肚腩所發出的抗議。
這是一座古舊的天主教堂,位於曼哈頓哈得孫河邊的一個廢棄區域。他們把這裏當作兇殺行動的基地。傑拉德·鄧肯是外地人,而文森特則在新澤西有自己的公寓。文森特曾提出以他的公寓作為藏身之處,但是鄧肯不同意,說根本不能這樣做。他們不能和自己真實的住址發生任何聯繫。
他的語氣像是在說教。但是說得挺在理。這情形就像是父親在教訓兒子。
“我們住在教堂裏麵?”文森特曾經問過,“為什麽呢?”
“因為這房子已經在售十四個半月了。它並不是一處搶手的房產。一年到頭也沒人會來看房子。”他匆匆瞥了一眼文森特,說:“別擔心。這地方已經不再是聖地了。”
“是嗎?”文森特問。他覺得自己作惡多端,所以就算地獄有門,他也找不到直通地獄的路了。如今他闖入教堂,而無論這裏是否是聖地,這也隻能算是他一生中犯過的最輕的罪過了。
當然,房地產中介公司把教堂的門鎖上了,不過鍾錶匠的手藝實際上就是鎖匠的手藝(鄧肯曾解釋過,最早的鍾表匠本來學的就是鎖匠手藝),所以他輕而易舉地就打開了後門的鎖,然後又裝上了他自己配的掛鎖。這樣一來,他們就能來去自由,而大街上或人行道上的行人都看不到他們。他把前門的鎖也換了,還在上麵塗了蠟,所以當他們在外活動時,如果有人想進教堂,就會在鎖上留下痕跡。
這座建築裏光線很暗,陰風颼颼,有股廉價的清潔劑氣味。
鄧肯的房間在二樓,屬於教堂的神職人員生活區,以前曾是牧師的臥室。文森特的房間在大廳另一端,以前曾被用作辦公室。此刻他就躺在這裏,裏麵有一張簡易床、一張桌子、加熱爐、微波爐,還有個冰箱(當然,“餓死鬼”文森特還有個廚房,雖然小了點)。教堂裏還有電,因為經紀人過來的時候可能會用電燈。暖氣也開著,這樣水管就不會凍裂。
</br>
麵對嫌疑犯,隆恩·塞利托的性格就像一隻比特犬那麽兇狠。可是在受害者和他們的親屬麵前,他又表現出驚人的溫情。此刻他的口氣很溫和,同時因為布魯克林人特有的拖腔而顯得嗓音很渾厚。他說:“我非常遺憾。他已經死了,真的死了。”他扶著那位女士站了起來,然後讓她倚著小巷的牆站著。
“兇手是誰?為什麽?”她看著自己弟弟慘死的現場,尖聲問,“什麽人會下此毒手?到底是誰?”
“我們還不清楚,女士,”薩克斯說,“我很難過。但我們會找到兇手的。我向你保證。”
那女士大口喘息著,同時轉過臉來:“別讓我女兒看見這一切,拜託了。”
薩克斯看到她身後還停了一輛車,兩隻前輪壓在路沿上。當時車還沒停穩,她就驚慌失措地跑了出來。汽車前排還坐了一個十來歲的女孩。女孩皺著眉頭,盯著薩克斯看,頭高高地昂著。塞利托走過去,站在屍體前麵,不讓女孩看見她舅舅的慘狀。
死者的姐姐叫芭芭拉·埃克哈特,剛才她下車時連外套都忘了拿,所以這會兒她冷得蜷縮了起來。薩克斯領著她穿過剛剛打開的那扇門,走進她才檢查過的辦公樓服務大廳。這位女士已經變得歇斯底裏了,所以她提出要用一下洗手間。等她從裏麵出來時,哭得已經不那麽厲害了,但她依然驚魂未定,臉色蒼白。她用毛巾擦了一下臉,開始解釋自己的情況:她住在紐約的上東區,而她弟弟泰迪(註:泰迪是西奧多的暱稱。)則住在案發現場附近。他們昨晚本來約好在市中心見麵一起吃晚飯,但他一直沒來。於是她打電話報了警,不過當時的車禍和犯罪記錄中沒有和他特徵相符的人。她不停地給他打電話,一直打到午夜以後才放棄。今天早晨,她從警察那裏得知有人發現了他的屍體,於是她和女兒就開車趕了過來。
芭芭拉也不知道兇手的動機。她弟弟是個單身漢,自己創業,是一位從事廣告文案設計的自由職業者。他人緣很好,沒什麽仇敵。他也沒有身陷三角戀情——沒有惹惱別人的丈夫——而且從不吸毒,也沒用過任何違禁藥品。他是兩年前才搬到紐約來住的。
死者沒有任何明顯的犯罪組織關聯,讓薩克斯感到很困惑;這就使得心理因素成為了最大的嫌疑對象,對公眾來說,這種動機比團夥犯罪更危險。
薩克斯向芭芭拉解釋了屍體的處理過程。在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時之內,驗屍官會把屍體轉交給死者最近的親屬。芭芭拉臉色陰沉地問:“他為什麽要下此毒手?他是怎麽想的呢?”
對於這些問題,薩克斯也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芭芭拉走迴車旁,塞利托一路攙扶著她。薩克斯望著他們的背影,目光卻無法離開芭芭拉的女兒。小姑娘也迴望著這位女警察,那目光令人無法承受。她現在一定明白了這個受害者其實就是她舅舅,而且已經命喪黃泉了。但是,薩克斯從她的臉上還是能發現一絲殘存的希望。
可是這點希望眼看著就要破滅了。
她媽媽上了車,抱住了她。
最優秀的警察能感覺到某種義憤、某種震驚……
這種品質使得眼前的這一時刻更讓她感到痛苦。
***
飢餓襲來。
文森特·雷諾茲躲在他們的臨時住所裏,躺在散發著黴味的床上。這地方以前竟然是座教堂,所以他覺得自己的靈魂也很空虛,這種感覺無聲無息地唿應著他那梨形大肚腩所發出的抗議。
這是一座古舊的天主教堂,位於曼哈頓哈得孫河邊的一個廢棄區域。他們把這裏當作兇殺行動的基地。傑拉德·鄧肯是外地人,而文森特則在新澤西有自己的公寓。文森特曾提出以他的公寓作為藏身之處,但是鄧肯不同意,說根本不能這樣做。他們不能和自己真實的住址發生任何聯繫。
他的語氣像是在說教。但是說得挺在理。這情形就像是父親在教訓兒子。
“我們住在教堂裏麵?”文森特曾經問過,“為什麽呢?”
“因為這房子已經在售十四個半月了。它並不是一處搶手的房產。一年到頭也沒人會來看房子。”他匆匆瞥了一眼文森特,說:“別擔心。這地方已經不再是聖地了。”
“是嗎?”文森特問。他覺得自己作惡多端,所以就算地獄有門,他也找不到直通地獄的路了。如今他闖入教堂,而無論這裏是否是聖地,這也隻能算是他一生中犯過的最輕的罪過了。
當然,房地產中介公司把教堂的門鎖上了,不過鍾錶匠的手藝實際上就是鎖匠的手藝(鄧肯曾解釋過,最早的鍾表匠本來學的就是鎖匠手藝),所以他輕而易舉地就打開了後門的鎖,然後又裝上了他自己配的掛鎖。這樣一來,他們就能來去自由,而大街上或人行道上的行人都看不到他們。他把前門的鎖也換了,還在上麵塗了蠟,所以當他們在外活動時,如果有人想進教堂,就會在鎖上留下痕跡。
這座建築裏光線很暗,陰風颼颼,有股廉價的清潔劑氣味。
鄧肯的房間在二樓,屬於教堂的神職人員生活區,以前曾是牧師的臥室。文森特的房間在大廳另一端,以前曾被用作辦公室。此刻他就躺在這裏,裏麵有一張簡易床、一張桌子、加熱爐、微波爐,還有個冰箱(當然,“餓死鬼”文森特還有個廚房,雖然小了點)。教堂裏還有電,因為經紀人過來的時候可能會用電燈。暖氣也開著,這樣水管就不會凍裂。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