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徐徐前進,變態鋰電池
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 作者:520農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未來ef1的定價,郝強內心其實尚未完全敲定。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遊戲,而是需要在技術投入、市場定位和消費者接受度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
反正,他肯定不會坑窮人。
但他又不想讓這項技術成為少數精英的專屬。
創新的意義,不在於炫耀,而在於普及。
不管怎麽樣,這款車必然不會便宜,畢竟其中融合了大量前沿科技。
但同時,又不能定得太過離譜,否則將失去市場競爭力。
其實,對郝強來說,研發ef1不僅僅是為了推出一款新車那麽簡單。
這是集團科技未來布局的重要一環。
通過這款車,公司可以整合和驗證多項尖端技術:智能飛行控製係統、平衡技術、垂直起降、新型電動力驅動、輕量化材料應用等。
即便最終銷量不及預期,其技術溢出效應也將為公司未來的技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郝強確定研發這款車後,把這款車的設計理念解釋清楚:突破傳統汽車的地形限製,提供極致的機動性和安全性;在特定場景下,為用戶提供超越傳統汽車的出行解決方案。
“ef1項目現在正式立項!
這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更是一次技術突破和理念創新。”最終,郝強給團隊立項,下達任務。
設計團隊們開始記錄每一個細節,草圖、參數、技術路線,一一落實。
當然,郝強把技術資料上傳到服務器,相關人員可以打開相應的技術資料。
ef1有四個關鍵技術難點:智能飛行控製係統、電動螺旋槳驅動、車身輕量化設計和安全應急機製。
這將是一個為期至少一年的艱巨項目,需要跨部門、跨領域的通力合作。
隨著項目的正式啟動,整個會議室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和期待。
每個人都意識到,他們可能正在見證汽車工業的一個裏程碑時刻。
接下來的三天,
科研團隊埋頭於繁複的技術資料中。
郝強幾乎每天都出現在汽車公司的實驗室,耐心地解答團隊成員的疑問,為項目團隊指明方向。
12月9日,周五。
這一天標誌著項目進入了新的階段,郝強不再去汽車公司實驗室,接下來的工作就靠技術團隊了。
今後,他將以更宏觀的視角,每月定期對項目進行驗收和指導。
如今,他同時監督和負責的科研項目有四個:移動處理器白虎835、7nmebl光刻機、未來一號超級計算機、飛行汽車ef1。
四個項目,每一個都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最前沿,每一個都可能改變產業生態。
12月12日,周一。
郝強出現在星河新能源公司的技術研發部。
這是一家擁有雄厚技術實力的新能源企業,其產業布局已經成為行業標杆。
公司目前擁有兩大生產基地:
第一,位於粵城的鋰電池廠:
年產能約5gwh,是公司最早的生產基地,除了負責電動摩托車的鋰電池外,還負責生產其他用鋰電池如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無人機、高端電動工具等鋰電池。
之前生產汽車鋰電池,已經搬到鵬城工廠。
第二,鵬城總部:
一期工程:
年產能約40gwh,工廠占地400畝,實際投資約80億元。
二期工程(今年年初投入使用):年產能約60gwh,工廠占地600畝,實際投資約110億元。
這三大工廠的員工總數約人,其中技術與研發人員約700人(包括現場技術支持人員約400人)
300人的研發結構中,新電池研發團隊約100人,另外200人為生產線技術研發團隊。
年產能約105gwh,年產值約1100億元。
今天的會議,匯集了新電池研發的核心力量。
郝強站在會議室的中央,目光如炬,掃過在座的每一位科研精英。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而期待的氛圍,仿佛即將揭開一個重大科技突破的序幕。
他聲音沉穩:“各位,今天召集大家來,是要宣布一項重大的科研任務。
這個任務可能會改變我們整個行業的格局,甚至影響全球能源技術的未來走向。”
會議室裏的氣氛瞬間凝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郝強身上,非常好奇。
“首先,”郝強繼續說道,“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的ncm811優化工作需要暫停。”
三年前,超級三元鋰電池ncm811已經實現量產,但郝強讓他們繼續優化。
在這三年裏,ncm811並沒有什麽實質的提升。
隻是說,研發人員完全吃透了三元鋰電池的技術,ncm811量產技術非常成熟了。
“我知道這個決定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困惑。
ncm811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極限,在我看來,至少在未來二十年內,不會有什麽重大突破,我們不能進入死胡同。
搞研發,一定要跳出科研舒適圈,找新的方向。
當然,新的科研方向風險非常大,一旦方向不對,可能耗費數年時間都沒成果。”郝強接著解釋道。
“對於正在進行的其他科研任務,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也請暫時擱置。”郝強補充道,“我給大家一周的時間,把手頭的工作梳理好,做好交接,或把資料整理好,等到重新啟動時,還能想得起以前做到哪一步。
這一周也是給大家調整心態的時間,因為接下來的挑戰,將會是前所未有的。”
會議室裏的氣氛變得更加凝重,每個人都在猜測即將到來的任務究竟是什麽。
郝強停頓了一下,然後以一種近乎莊重的語氣宣布:“接下來,我們要研發一款劃時代的鋰電池產品。
這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或性能優化,而是一次徹底的革命。
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種全新的電池技術,它將重新定義能源存儲的概念。
能量密度,甚至可以達到5000 wh\/kg!”
這番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會議室裏炸開。
科研人員們麵麵相覷,眼中既有震驚,也有興奮。
這麽牛比!
有些科研人員開始猜測,難道是鋰空氣電池?納米結構鋰電池?
不管哪一種,技術難題都非常大。
而鋰空氣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更是高達3000 wh\/kg,是目前已知能量密度最高的電池體係。
董事長所說的能量密度,也非常接近。
大家不敢提問,等著董事長揭開答案。
“當然,要達到5000 wh\/kg的難度非常大,我們的第一步,隻要研發出的能量密度達到1500 wh\/kg,那就已經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郝強接著說道,“它就是固態鋰金屬電池!”
話音剛落,不少研發人員就非常疑惑了。
固態鋰金屬電池?
這聽起來更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幻想產物,而非現實中可以實現的技術。
唐邵君博士,這位副組長,是公司技術團隊中最資深的專家之一。
他對郝強的宣言顯然存在質疑。
隻見他舉起手,郝強示意他繼續,唐邵君謹慎問道:“董事長,我冒昧打斷一下,固態鋰金屬電池麵臨的技術難點極其嚴峻。
我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請教:
首先,如何解決鋰金屬與固態電解質界麵易形成不穩定的固相電解質界麵層?
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材料科學難題。
其次,充放電過程中,鋰金屬極易形成樹枝狀晶體。
這些鋰枝晶會穿透固態電解質,直接導致電池短路,這個問題看似無解。
最後,界麵接觸不良會導致電池內阻增大。
這種情況不僅會降低電池性能,還會嚴重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
唐邵君的三個問題犀利而專業,瞬間點出了固態鋰金屬電池研發中最棘手的技術障礙。
會議室裏的不少科研人員聽得雲裏霧裏,但都能感受到這些問題的技術深度。
有些科研人員聽懂每個專業術語的意思,但連在一起,真聽不懂了。
郝強聽完,嘴角浮現出一絲神秘的微笑:“唐博士,能提出這三個問題,說明你已經對固態鋰電池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從傳統技術路線來看,這三個問題確實像是一堵無法逾越的高牆。”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深邃:“但是,科技創新從來不是循規蹈矩,而是需要突破常規思維的瞬間靈感。
就在一年前,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個靈感還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將其轉化為現實。”
郝強的語氣愈發篤定:“如果我們能成功,這將不僅僅是一項技術突破。
這將意味著能源存儲技術的革命性跨越,意味著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移動電子設備等領域的徹底變革!”
他這話,會議室裏的氣氛瞬間變得激動人心。
董事長,一向都是能創造奇跡的。
公司的ncm811,本來就是他提出來的。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遊戲,而是需要在技術投入、市場定位和消費者接受度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
反正,他肯定不會坑窮人。
但他又不想讓這項技術成為少數精英的專屬。
創新的意義,不在於炫耀,而在於普及。
不管怎麽樣,這款車必然不會便宜,畢竟其中融合了大量前沿科技。
但同時,又不能定得太過離譜,否則將失去市場競爭力。
其實,對郝強來說,研發ef1不僅僅是為了推出一款新車那麽簡單。
這是集團科技未來布局的重要一環。
通過這款車,公司可以整合和驗證多項尖端技術:智能飛行控製係統、平衡技術、垂直起降、新型電動力驅動、輕量化材料應用等。
即便最終銷量不及預期,其技術溢出效應也將為公司未來的技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郝強確定研發這款車後,把這款車的設計理念解釋清楚:突破傳統汽車的地形限製,提供極致的機動性和安全性;在特定場景下,為用戶提供超越傳統汽車的出行解決方案。
“ef1項目現在正式立項!
這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更是一次技術突破和理念創新。”最終,郝強給團隊立項,下達任務。
設計團隊們開始記錄每一個細節,草圖、參數、技術路線,一一落實。
當然,郝強把技術資料上傳到服務器,相關人員可以打開相應的技術資料。
ef1有四個關鍵技術難點:智能飛行控製係統、電動螺旋槳驅動、車身輕量化設計和安全應急機製。
這將是一個為期至少一年的艱巨項目,需要跨部門、跨領域的通力合作。
隨著項目的正式啟動,整個會議室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和期待。
每個人都意識到,他們可能正在見證汽車工業的一個裏程碑時刻。
接下來的三天,
科研團隊埋頭於繁複的技術資料中。
郝強幾乎每天都出現在汽車公司的實驗室,耐心地解答團隊成員的疑問,為項目團隊指明方向。
12月9日,周五。
這一天標誌著項目進入了新的階段,郝強不再去汽車公司實驗室,接下來的工作就靠技術團隊了。
今後,他將以更宏觀的視角,每月定期對項目進行驗收和指導。
如今,他同時監督和負責的科研項目有四個:移動處理器白虎835、7nmebl光刻機、未來一號超級計算機、飛行汽車ef1。
四個項目,每一個都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最前沿,每一個都可能改變產業生態。
12月12日,周一。
郝強出現在星河新能源公司的技術研發部。
這是一家擁有雄厚技術實力的新能源企業,其產業布局已經成為行業標杆。
公司目前擁有兩大生產基地:
第一,位於粵城的鋰電池廠:
年產能約5gwh,是公司最早的生產基地,除了負責電動摩托車的鋰電池外,還負責生產其他用鋰電池如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無人機、高端電動工具等鋰電池。
之前生產汽車鋰電池,已經搬到鵬城工廠。
第二,鵬城總部:
一期工程:
年產能約40gwh,工廠占地400畝,實際投資約80億元。
二期工程(今年年初投入使用):年產能約60gwh,工廠占地600畝,實際投資約110億元。
這三大工廠的員工總數約人,其中技術與研發人員約700人(包括現場技術支持人員約400人)
300人的研發結構中,新電池研發團隊約100人,另外200人為生產線技術研發團隊。
年產能約105gwh,年產值約1100億元。
今天的會議,匯集了新電池研發的核心力量。
郝強站在會議室的中央,目光如炬,掃過在座的每一位科研精英。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而期待的氛圍,仿佛即將揭開一個重大科技突破的序幕。
他聲音沉穩:“各位,今天召集大家來,是要宣布一項重大的科研任務。
這個任務可能會改變我們整個行業的格局,甚至影響全球能源技術的未來走向。”
會議室裏的氣氛瞬間凝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郝強身上,非常好奇。
“首先,”郝強繼續說道,“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的ncm811優化工作需要暫停。”
三年前,超級三元鋰電池ncm811已經實現量產,但郝強讓他們繼續優化。
在這三年裏,ncm811並沒有什麽實質的提升。
隻是說,研發人員完全吃透了三元鋰電池的技術,ncm811量產技術非常成熟了。
“我知道這個決定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困惑。
ncm811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極限,在我看來,至少在未來二十年內,不會有什麽重大突破,我們不能進入死胡同。
搞研發,一定要跳出科研舒適圈,找新的方向。
當然,新的科研方向風險非常大,一旦方向不對,可能耗費數年時間都沒成果。”郝強接著解釋道。
“對於正在進行的其他科研任務,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也請暫時擱置。”郝強補充道,“我給大家一周的時間,把手頭的工作梳理好,做好交接,或把資料整理好,等到重新啟動時,還能想得起以前做到哪一步。
這一周也是給大家調整心態的時間,因為接下來的挑戰,將會是前所未有的。”
會議室裏的氣氛變得更加凝重,每個人都在猜測即將到來的任務究竟是什麽。
郝強停頓了一下,然後以一種近乎莊重的語氣宣布:“接下來,我們要研發一款劃時代的鋰電池產品。
這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或性能優化,而是一次徹底的革命。
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種全新的電池技術,它將重新定義能源存儲的概念。
能量密度,甚至可以達到5000 wh\/kg!”
這番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會議室裏炸開。
科研人員們麵麵相覷,眼中既有震驚,也有興奮。
這麽牛比!
有些科研人員開始猜測,難道是鋰空氣電池?納米結構鋰電池?
不管哪一種,技術難題都非常大。
而鋰空氣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更是高達3000 wh\/kg,是目前已知能量密度最高的電池體係。
董事長所說的能量密度,也非常接近。
大家不敢提問,等著董事長揭開答案。
“當然,要達到5000 wh\/kg的難度非常大,我們的第一步,隻要研發出的能量密度達到1500 wh\/kg,那就已經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郝強接著說道,“它就是固態鋰金屬電池!”
話音剛落,不少研發人員就非常疑惑了。
固態鋰金屬電池?
這聽起來更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幻想產物,而非現實中可以實現的技術。
唐邵君博士,這位副組長,是公司技術團隊中最資深的專家之一。
他對郝強的宣言顯然存在質疑。
隻見他舉起手,郝強示意他繼續,唐邵君謹慎問道:“董事長,我冒昧打斷一下,固態鋰金屬電池麵臨的技術難點極其嚴峻。
我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請教:
首先,如何解決鋰金屬與固態電解質界麵易形成不穩定的固相電解質界麵層?
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材料科學難題。
其次,充放電過程中,鋰金屬極易形成樹枝狀晶體。
這些鋰枝晶會穿透固態電解質,直接導致電池短路,這個問題看似無解。
最後,界麵接觸不良會導致電池內阻增大。
這種情況不僅會降低電池性能,還會嚴重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
唐邵君的三個問題犀利而專業,瞬間點出了固態鋰金屬電池研發中最棘手的技術障礙。
會議室裏的不少科研人員聽得雲裏霧裏,但都能感受到這些問題的技術深度。
有些科研人員聽懂每個專業術語的意思,但連在一起,真聽不懂了。
郝強聽完,嘴角浮現出一絲神秘的微笑:“唐博士,能提出這三個問題,說明你已經對固態鋰電池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從傳統技術路線來看,這三個問題確實像是一堵無法逾越的高牆。”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深邃:“但是,科技創新從來不是循規蹈矩,而是需要突破常規思維的瞬間靈感。
就在一年前,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個靈感還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將其轉化為現實。”
郝強的語氣愈發篤定:“如果我們能成功,這將不僅僅是一項技術突破。
這將意味著能源存儲技術的革命性跨越,意味著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移動電子設備等領域的徹底變革!”
他這話,會議室裏的氣氛瞬間變得激動人心。
董事長,一向都是能創造奇跡的。
公司的ncm811,本來就是他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