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0日,


    未來科技集團攜手比亞笛、倀城、奇銳、倀安等知名汽車企業,共同宣布將於2009年12月1日在鵬城君悅酒店召開新能源汽車充電技術標準探討會。


    這次會議的核心目標是製定統一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標準。


    實際上,這次會議是由未來科技集團主導,並得到工業部門大力支持的重要行業聚會。


    充電標準的主要框架已經由未來科技集團編製完成,此次探討會旨在對一些細節問題進行最後的商榷和完善。


    參與這次會議,就意味著對這個充電標準的支持,也表明了與未來科技集團合作的意願。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充電標準已經獲得了國家層麵的支持,這無疑大大提高了其權威性和影響力。


    一旦這個標準獲得國家認可,其他汽車製造商在設計充電接口時就需要遵循這一技術標準,就像電器插頭的統一規格一樣。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強製性要求。


    汽車企業仍然可以選擇不采用未來科技集團的充電技術,但為了行業發展和用戶便利,統一國內充電標準無疑是最佳選擇。


    同時,如果某家企業擁有更先進的充電技術,也完全可以繼續發展和完善。


    這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有利於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正積極推動這一新能源汽車充電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如果成功,將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巨大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有利於我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這次標準化舉措不僅體現了未來科技集團的行業領導力,也彰顯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前瞻性布局。


    其他合資車企不爽歸不爽,但未來汽車公司率先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取得了成功,拉了許多同盟,又得到國家支持,隻能派人去參與。


    大勢已成,難以改變。


    合資寶瑪汽車公司的董事長劉鐵,他收到工業部門發出的邀請函後,的確很不爽:“憑什麽由未來汽車公司主導,這麽多國y企汽車大企,哪個不比未來汽車強。”


    劉鐵當然不覺得合資寶瑪一定比未來汽車強,在某些方麵,他是承認的。


    合資寶瑪成立是2003年,去年年銷量為幾萬輛。


    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幅度較大,但自從未來es6上市後,寶瑪汽車銷量大跌。


    所以,劉鐵恨郝強,但又不得不承認人家比他強。


    隻不過,他心裏酸啊,嘴上不服輸。


    國y企汽車,比如一汽大眾,今年銷量可能有65萬輛左右。


    當然,論單車的汽車利潤率,未來汽車又吊打一汽大眾了。


    宣傳成本低、沒有4s店瓜分利潤、生產線自主研發成本低、國家政策補貼、定價又高……


    一般來說,國產汽車品牌的整體利潤率在5%-10%之間。


    高端品牌或暢銷車型可能達到15%左右。


    這年頭,汽車的利潤率要高一些,售價15萬元的國產車,車企利潤一萬元左右。


    這些合資車企,利潤再被外資拿走一半。


    哎,其實剩餘沒多少了。


    而未來汽車公司賣一輛標配未來es6,估計利潤有20萬元,這相當於賣20輛大眾。


    所以說,未來汽車公司的利潤率吊打一汽大眾了。


    當然,一汽也有高端品牌如奧迪。


    但一汽大眾公司年銷量65萬輛車的利潤,未來汽車公司隻需要賣五萬輛未來es6就匹敵了。


    幾天後,


    鵬城君悅酒店,國內各汽車公司都派出高層參與標準製定會議。


    上午九點鍾,會議在酒店的會議室進行,參與人員拿到一份新能源汽車充電標準(起草)。


    會議開始後,由工業部門的領導致辭,述說此標準製定的意義。


    郝強來了,上台說了一些話,支持新能源汽車充電標準統一。


    一般來說,技術性標準的製定,用不著這些大人物出麵,一般都是由技術人員參與,各公司負責一部分,或一起商量。


    隻不過,新能源汽車充電標準意義重大。


    如果各車企不統一充電標準,各玩各的,浪費公共資源。


    接下來,先是表決性簽字,同意的留下,不同意的可以離開。


    最終,各車企代表都同意了。


    接下來的技術細節討論,可能要討論一兩天,各位大佬可以不聽不參與也無所謂了,等正式標準出台就行。


    郝強也離開了,公司有人主持。


    兩天後,


    《gb\/t 電動汽車充電領域國家標準》(試行)正式頒布,內容比後世的標準更為詳盡。


    未來科技集團有充電樁外形的設計圖紙,想要的話,的確得花錢,價錢倒不貴,沒必要自己花錢設計。


    但是,若需獲取完整的充電技術授權,那費用就高了。


    倀城、奇銳、倀安等大部分汽車企業表示,若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願意與未來汽車公司合作。


    這項標準的製定,無疑讓未來汽車公司占得先機。


    充電技術授權費用為汽車售價的0.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打折),假如平均售價為20萬元,技術授權費用就為1000元。


    100萬輛新能源汽車,那就是10億元。


    2023年,樺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約960.3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約721.7萬輛。


    假如大部分車企使用未來汽車公司的充電技術,未來汽車公司每年可以獲取數十億元的技術授權費。


    當然,技術專利保護年限隻有20年,但這20年內的收益已相當可觀。


    說不定未來汽車公司又升級充電技術,又是新一輪收割。


    所以,早期投資50億元建設充電樁,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除此之外,還將帶來可觀的邊際收益。


    若其他車企能洞悉郝強的戰略布局,想必也會競相分一杯羹。


    然而,待他們意識到時,局勢已定,隻能對未來汽車的豐厚收益望洋興歎。


    “他麻的,賣車哪裏有賣技術賺錢啊!”


    “哎,早知道的話,還搞什麽汽車,專攻充電技術就行了。”


    那些車企高層,估計會這樣暗罵郝強雞賊。


    當然,未來科技集團率先發展新能源汽車,又製定了充電標準,第一個吃螃蟹,投資那麽大搞充電樁。


    就算後麵有車企研究出更先進的充電技術,各車企也不可能更換。


    未來科技集團控製著大量充電樁,光有充電技術有個屁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520農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520農民並收藏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