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是得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於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的前瞻性概念。


    如今,郝強不知羞恥地將其據為己有。


    現場有y視電視台在場,若真播出,恐怕會誤導公眾認為這是郝強原創的概念。


    考慮到這一概念可能超前於當前實際,郝強謹慎闡述:


    “縱觀人類曆史,蒸汽機的應用、規模化生產和電子信息技術的普及,可視為前三次工業革命。


    如今,隨著人類網絡的迅猛發展,我們即將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


    這次革命以信息物理融合係統為基礎,以生產的高度數字化、網絡化和機器自組織為標誌,我將其稱為''工業4.0''。”


    察覺到在場領導們聽得入神且頻頻點頭,郝強意識到可能有人難以理解,有可能裝糊塗,於是舉例說明:“以我們公司的汽車銷售和生產為例。


    我們開發了一款未來汽車app,消費者可通過智能手機下載使用。


    通過這個app,顧客可以下單購車,包括選擇車身顏色等個性化配置。”


    “一旦顧客確認訂單,我們的智能工廠即刻接收訂單信息。


    係統會自動分析並統計所需材料、數量和型號等。


    這些數據隨後會傳遞到智能工廠的各個生產環節,實現高效精準的生產流程。”


    郝強指向一處工位上的液晶屏幕,上麵實時顯示著各類生產信息。


    他繼續解釋道:


    “通過這套係統,工廠能實時掌握市場動態。


    顧客下單後不久就能收到智能工廠的反饋,了解生產進度,甚至可以預知何時能拿到自己的新車。


    要實現這種高效率和實時性,還需要配套的智能物流係統。”


    “此外,顧客提車後,可以通過我們的''未來e充電''app輕鬆找到超級充電樁,為愛車充電。


    ''未來汽車''app則提供全方位的後續服務。


    簡而言之,工業4.0是在工業3.0的基礎上,融入了網絡數字化管理,實現了更高度的智能化,從而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庫存和生產成本,縮短資金周轉周期。


    目前,我們正在不斷完善這套智能係統。”


    大領導聽後讚歎不已:“原來如此,沒想到你們已經走在了前沿,非常難得。”


    其他隨行人員也對工業4.0有了初步認識。


    郝強不僅提出了概念,更是在公司內部試行並取得了顯著成果,絕非紙上談兵。


    前沿概念易提出,但要付諸實踐並見效,難度極大。


    郝強轉而說道:“領導,我們公司目前想實現工業4.0,還是有許多不足的。


    整個係統的運轉依賴於真實可靠的數據支持,這就要求一線做好精確的統計工作。


    比如,如果顧客不通過我們的平台下單,智能工廠就會缺失這部分數據。


    這個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人工補全也行,最棘手的是庫房管理。


    另外,係統的性能還受製於智能手機、網絡技術、芯片等外部因素。


    數據量越大,對計算機性能的要求就越高。


    雖然目前有不少不足,但這套係統已經為我們節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等過幾年,隨著芯片性能提升後,我們的工業4.0也會更加完善。


    但想達到智能化生產,這條路還非常遠。”


    大領導聽完後,對這個工業4.0更加有興趣了。


    在焊接車間,他觀察到工人基本不參與,主要起著監督的作用。


    “郝總,以我國現狀而言,您認為全麵實現智能製造需要多長時間?”大領導提出了這個深具洞察力的問題。


    作為行業專家,郝強對此必然有獨到見解。


    領導此問,正是想聽聽這位成功企業家的專業分析,而不是理論派的迴答。


    郝強沉思片刻,謹慎地迴答道:“領導,依我之見,


    智能製造的普及速度在不同行業間會有顯著差異。


    標準化程度高的行業更容易實現智能製造。


    相比之下,那些非標準化程度高的行業,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可能會麵臨更大的挑戰,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企業規模。


    大型企業通常擁有更充足的資金和技術資源,能更快地推進智能製造。


    而中小企業可能麵臨資金和技術壁壘,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支持。


    當然,智能設備越來越便宜,人工成本越來越高,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這將大大加速整個製造業的智能化進程。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我預計在未來5到10年內,我國的主要製造業領域將能實現較高程度的智能化。


    但要全麵普及到各行各業,可能需要15到20年的時間。”


    大領導聽後點頭表示讚同,對郝強的深入分析表示滿意。


    他補充道:“你說得很對,推進智能製造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若是要實現你所說的工業4.0,那將更加漫長了。”


    “是的,要實現工業4.0,那就複雜多了。”郝強讚同,哪怕到了2023年,也沒看到哪個企業能夠完全實現。


    接著,郝強帶領導來到了新能源汽車成品區。


    郝強向領導介紹未來es6,哪些是自主研發的。


    大領導坐上駕駛室,郝強坐在副駕駛室,向他介紹一些功能。


    看完之後,大領導對其設計和性能表示讚賞,評價道:“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你們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希望你們繼續努力,為我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做出更大貢獻。”


    難得國內出現能與bba抗衡的國產車,而且技術先進,國產率高,賣得好,大領導還是要支持的。


    如果y視播出的話,那就是變相地宣傳了。


    在這個車間,大領導與工人交談,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最終,大領導對員工的精神麵貌和工作熱情給予了高度評價。


    鋰電池工廠不方便進入,郝強就在汽車成品車間介紹鋰電池成果。


    參觀結束後,大領導對郝強說:“郝總,今天的參觀讓我印象深刻。


    未來科技集團不僅規模龐大,更重要的是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強,人才濟濟。


    希望你們繼續保持這種創新精神,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和經濟騰飛貢獻力量。”


    郝強誠懇地迴答:“感謝領導的鼓勵。


    我們將繼續努力,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


    整個參觀過程持續了約一個半小時。


    最後,一行人迴到會議室,郝強向大領導詳細匯報了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也強調了半導體領域的宏偉藍圖。


    出於戰略考慮,郝強懇請媒體對相關信息進行適度保密,避免過多宣傳。


    大領導對此表示理解,並鄭重承諾:隻要公司專注於高科技發展,如果有能力打破國外核心技術壟斷,國家將不遺餘力地提供支持。


    通過此次實地考察,大領導深刻認識到未來科技集團在多個領域已處於行業最前沿,技術先進,並不是媒體吹捧。


    這家企業的實力和潛力令人刮目相看。


    郝強本人,的確是一位重視科技的實幹企業家。


    臨別之際,大領導做了一個罕見的舉動——他將私人聯係方式交給了郝強,並表示如有要事,可隨時直接聯係。


    要知道,像他這個級別的領導,極少向他人提供私人聯係方式,這無疑是對郝強及其公司的高度認可和信任。


    對郝強和公司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和機遇。


    其他領導看到大領導給郝強私人聯係方式,非常驚訝,這意味著郝強獲得了一條直達最高決策層的“直通車”。


    大家細想一下,未來科技集團表現出來的實力和潛力,的確值得國家重視。


    這樣的民營企業,國內屈指可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520農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520農民並收藏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