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公布指導價,全場震撼
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 作者:520農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郝強還沒注意到舞台下有些嘉賓的心情。
在他看來,未來es6的智能係統真的很一般。
要是有好的芯片,自動駕駛功能立馬上l2級,跟後世的新能源汽車一樣。
他接著說道:“最後說一下未來es6的安全性能。
未來es6采用‘安全籠式’車身結構,正麵碰撞吸能超過2300kn。
電池包采用高強度合金外殼和蜂窩狀內部結構,可有效防護電池安全。
此外,es6還配備了10個安全氣囊,全方位保護乘員安全。
……”
大屏幕上,還有未來es6的刹車測試視頻,達到了優秀水平。
而且,還做了碰撞測試、翻滾測試、浸水測試,直接報廢了幾輛車。
真他麻的有錢!
而且還是新能源汽車,誰敢做啊。
有視頻,有真相,可不是吹的。
這個視頻,郝強肯定會放在網絡上。
要不然,白花錢了。
“好啦,各位非常關心它的定價問題。
標配75度電池cltc綜合工況520公裏,指導價為45.8萬元!
高配100度鋰電池,續航650公裏,指導價為50.8萬元!
這個價格,是在減去國家補貼後的定價。”
郝強話音剛落,現場嘉賓嘩然。
這個價格真不便宜啊!
當然,也比預期定價低了不少。
隻是說,它值這個價嗎?
如果按照配置來對比的話,的確值這個價。
但它是國產車!
若是進口車的話,賣七八十萬元都算合理。
畢竟很多配置可比寶馬x3、x5、奔馳glc、gle都好啊。
特別是智能化!
郝強計算過未來es6的成本。
拿標配es6來說,除去研發成本之外,
75度電三元鋰電池采購成本為7.5萬元(星河新能源成本為4.5萬元);
一套駕駛輔助係統傳感器的成本約為1萬元,市場售價為4.1萬元。
未來es6的其他製造成本,約為16萬元。
因此,算上鋰電池,標配未來es6的製造成本,大概24萬元。
而高配未來es6的製造成本,大概27.5萬元。
這個成本算是非常高了。
在後世,對於一輛指導價35萬元的新能源汽車,製造成本通常在售價的60%到70%之間,也就是說大約在21萬到24.5萬元左右。
注意,這是有鋰電池補貼的情況下,還能再省幾萬元。
未來es6跟後世的尉來es6區別不大,就是內飾稍微好一些。
標配尉來es6的定價,33.8萬元,除去優惠之後,估計就是32.5萬元。
當然,尉來公司被換電站拉垮了。
如果未來es6年銷量達到10萬輛,5年總銷量達到50萬輛,研發費用均攤到每輛車的費用約2000元。
鋪麵租金和銷售人員費用,以每個鋪麵每年銷售至少300輛計算,每輛車均攤費用約4000元。
運輸費用也是個大頭,每輛車均攤1000元。
充電站的投資,如果真投資50億元了,每輛車均攤元。
當然,充電站也有收益,減掉一半,算它5000元。
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費用,標配未來es6的綜合成本,已經達到了26萬元。
算上增值稅部分,稅率為17%,已經達到了30.42萬元。
而高配未來es6,更是達到了34.5萬元。
所以說,如果沒有政策補貼,又有換電站這個支出大頭,低配尉來es6指導價33.8萬元,如果銷量低的話,其實賺不了什麽錢,甚至會虧本。
標配未來es6的含稅綜合成本達到了30.42萬元。
政策補貼方麵,每度電為1000元,最高8萬元。
這補貼可比後世要高不少。
所以,實際含稅綜合成本為22.92萬元。
高配的含稅綜合成本為26.5萬元。
當然,如果五年內總銷量大於50萬輛,比如達到100萬輛的話,再加上芯片價格會越來越低。
製造成本會低許多,標配未來es6的含稅綜合成本可以降到28萬元左右,哪怕賣30萬元,甚至沒有了電池政策補貼,還是有錢賺的。
如今,標配未來es6的指導價為45.8萬元,利潤空間非常大,五年總銷量50萬輛的情況下,利潤達到了22.8萬元。
而且,前三年還是沒有企業所得稅。
就算減去汽車廠的百億元總投資,總銷量達到50萬輛的情況下,稅後利潤依然有近千億元。
嘖嘖,恐怖如斯!
不管如何,投資風險非常大,失敗就虧上百億元。
所以,近十倍投資收益不算什麽。
實際上,這個定價對有錢人來說,不算貴。
還怕賣便宜了。
隻有賣得貴,才能呈現他們的不一樣。
郝強最後宣布:
“預售將在9月1日進行,可在未來科技集團官網上預訂,也可以到實體店預定、試駕。
目前,未來汽車在全國一線城市大型商城租賃了鋪麵,將有100家直營店。
提醒一下,未來科技集團沒有授權任何4s店代銷。”
“es6是我們傾注心血打造的誠意之作,凝聚了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最新技術。
我們相信,es6必將成為純電動suv市場的新標杆,為用戶帶來卓越的駕乘體驗。
新能源未來品牌將繼續秉承‘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的理念,為用戶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謝謝大家!
現在,我們誠摯邀請各位媒體朋友近距離感受es6的魅力,並歡迎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隨著郝強演講的結束,會場內燈光驟亮,窗簾徐徐拉開。
緊接著,10輛嶄新的es6緩緩駛入大型培訓室,總共14輛新車供現場嘉賓近距離體驗。
經過郝強一個多小時的介紹,在場嘉賓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
媒體記者們紛紛示意攝影師抓拍每一個精彩瞬間。
畢竟,未來科技集團慷慨提供的額外宣傳費可不是輕易就能遇到的好事。
發布會一結束,眾多嘉賓如潮水般湧向展示區,迫不及待地一睹es6的真容。
他們仔細打量車輛外觀,讚歎其流暢的線條和前衛的設計,忍不住伸手撫摸,感受其質感。
許多人迫不及待地拉開車門,親身體驗內部空間和座椅的舒適度。
王船福更是毫不客氣,直接鑽進一輛es6,在工作人員的熱情介紹下仔細體驗。
“這真皮座椅軟硬適中,內飾大麵積采用了翻毛皮,真皮方向盤的觸感極佳,中控大屏的鑲嵌和過渡線條設計得恰到好處。”王船福對車內豪華的內飾材質和精湛的做工讚不絕口。
工作人員向他解釋“自動駐車”“陡坡緩降”“疲勞提醒”等功能,在中島位置,有“啟停按鈕”“360度全景影像”“電子手刹”“駕駛模式”等按鈕。
其他汽車行業專家在近距離接觸es6後,也紛紛給予高度評價。
他們特別指出,es6在續航裏程和充電效率方麵已經達到了國際頂尖水平。
媒體記者們則對es6的智能駕駛係統表現出濃厚興趣。
他們向工作人員詳細詢問了自動駕駛功能的具體實現方式和應用場景,希望能為讀者帶來最全麵、最專業的報道。
整個展示區洋溢著濃厚的科技感和未來感,es6無疑成為了全場的焦點,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和讚譽。
剛才,郝強步下舞台,立刻被蜂擁而至的嘉賓們簇擁。
祝賀聲此起彼伏,熱情洋溢。
“郝總,新車簡直驚豔!我打算訂購幾輛以示支持。”一位嘉賓熱情地說道。
郝強麵帶微笑,與對方握手致意:“感謝大家的厚愛,我們定不負眾望。”
他心裏清楚,有些嘉賓可能隻是看在他的麵子上才考慮購車,真正有需求的或許不多。
但不管怎麽樣,應該感謝人家。
實際上,不少嘉賓在目睹並體驗實車後,確實產生了強烈的購買欲望。
當然,僅憑外觀和內飾還不足以讓大部分嘉賓做出最終決定。
許多嘉賓迫切想要親身體驗駕駛感受,畢竟這才是選購汽車的關鍵因素之一。
為滿足嘉賓們的需求,公司早有準備。
董事長特意囑咐工作人員,務必給客戶留下深刻印象。
現場工作人員熱情洋溢地邀請嘉賓們參與試駕活動。
登記完畢後,嘉賓和媒體記者來到室外。
停車場上,一排嶄新的試駕車已蓄勢待發。
由於人數眾多,每輛車都座無虛席。
試駕開始後,工作人員先行駕駛一段路程,隨後將方向盤交給熟悉駕駛的嘉賓,同時細心講解車輛的注意功能後再開車。
經過全方位的試駕體驗,媒體記者們紛紛給予了極高評價。
他們的報道無疑將為新車的市場前景增添一抹亮色。
汽車行業。
狼真的來了!
在他看來,未來es6的智能係統真的很一般。
要是有好的芯片,自動駕駛功能立馬上l2級,跟後世的新能源汽車一樣。
他接著說道:“最後說一下未來es6的安全性能。
未來es6采用‘安全籠式’車身結構,正麵碰撞吸能超過2300kn。
電池包采用高強度合金外殼和蜂窩狀內部結構,可有效防護電池安全。
此外,es6還配備了10個安全氣囊,全方位保護乘員安全。
……”
大屏幕上,還有未來es6的刹車測試視頻,達到了優秀水平。
而且,還做了碰撞測試、翻滾測試、浸水測試,直接報廢了幾輛車。
真他麻的有錢!
而且還是新能源汽車,誰敢做啊。
有視頻,有真相,可不是吹的。
這個視頻,郝強肯定會放在網絡上。
要不然,白花錢了。
“好啦,各位非常關心它的定價問題。
標配75度電池cltc綜合工況520公裏,指導價為45.8萬元!
高配100度鋰電池,續航650公裏,指導價為50.8萬元!
這個價格,是在減去國家補貼後的定價。”
郝強話音剛落,現場嘉賓嘩然。
這個價格真不便宜啊!
當然,也比預期定價低了不少。
隻是說,它值這個價嗎?
如果按照配置來對比的話,的確值這個價。
但它是國產車!
若是進口車的話,賣七八十萬元都算合理。
畢竟很多配置可比寶馬x3、x5、奔馳glc、gle都好啊。
特別是智能化!
郝強計算過未來es6的成本。
拿標配es6來說,除去研發成本之外,
75度電三元鋰電池采購成本為7.5萬元(星河新能源成本為4.5萬元);
一套駕駛輔助係統傳感器的成本約為1萬元,市場售價為4.1萬元。
未來es6的其他製造成本,約為16萬元。
因此,算上鋰電池,標配未來es6的製造成本,大概24萬元。
而高配未來es6的製造成本,大概27.5萬元。
這個成本算是非常高了。
在後世,對於一輛指導價35萬元的新能源汽車,製造成本通常在售價的60%到70%之間,也就是說大約在21萬到24.5萬元左右。
注意,這是有鋰電池補貼的情況下,還能再省幾萬元。
未來es6跟後世的尉來es6區別不大,就是內飾稍微好一些。
標配尉來es6的定價,33.8萬元,除去優惠之後,估計就是32.5萬元。
當然,尉來公司被換電站拉垮了。
如果未來es6年銷量達到10萬輛,5年總銷量達到50萬輛,研發費用均攤到每輛車的費用約2000元。
鋪麵租金和銷售人員費用,以每個鋪麵每年銷售至少300輛計算,每輛車均攤費用約4000元。
運輸費用也是個大頭,每輛車均攤1000元。
充電站的投資,如果真投資50億元了,每輛車均攤元。
當然,充電站也有收益,減掉一半,算它5000元。
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費用,標配未來es6的綜合成本,已經達到了26萬元。
算上增值稅部分,稅率為17%,已經達到了30.42萬元。
而高配未來es6,更是達到了34.5萬元。
所以說,如果沒有政策補貼,又有換電站這個支出大頭,低配尉來es6指導價33.8萬元,如果銷量低的話,其實賺不了什麽錢,甚至會虧本。
標配未來es6的含稅綜合成本達到了30.42萬元。
政策補貼方麵,每度電為1000元,最高8萬元。
這補貼可比後世要高不少。
所以,實際含稅綜合成本為22.92萬元。
高配的含稅綜合成本為26.5萬元。
當然,如果五年內總銷量大於50萬輛,比如達到100萬輛的話,再加上芯片價格會越來越低。
製造成本會低許多,標配未來es6的含稅綜合成本可以降到28萬元左右,哪怕賣30萬元,甚至沒有了電池政策補貼,還是有錢賺的。
如今,標配未來es6的指導價為45.8萬元,利潤空間非常大,五年總銷量50萬輛的情況下,利潤達到了22.8萬元。
而且,前三年還是沒有企業所得稅。
就算減去汽車廠的百億元總投資,總銷量達到50萬輛的情況下,稅後利潤依然有近千億元。
嘖嘖,恐怖如斯!
不管如何,投資風險非常大,失敗就虧上百億元。
所以,近十倍投資收益不算什麽。
實際上,這個定價對有錢人來說,不算貴。
還怕賣便宜了。
隻有賣得貴,才能呈現他們的不一樣。
郝強最後宣布:
“預售將在9月1日進行,可在未來科技集團官網上預訂,也可以到實體店預定、試駕。
目前,未來汽車在全國一線城市大型商城租賃了鋪麵,將有100家直營店。
提醒一下,未來科技集團沒有授權任何4s店代銷。”
“es6是我們傾注心血打造的誠意之作,凝聚了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最新技術。
我們相信,es6必將成為純電動suv市場的新標杆,為用戶帶來卓越的駕乘體驗。
新能源未來品牌將繼續秉承‘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的理念,為用戶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謝謝大家!
現在,我們誠摯邀請各位媒體朋友近距離感受es6的魅力,並歡迎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隨著郝強演講的結束,會場內燈光驟亮,窗簾徐徐拉開。
緊接著,10輛嶄新的es6緩緩駛入大型培訓室,總共14輛新車供現場嘉賓近距離體驗。
經過郝強一個多小時的介紹,在場嘉賓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
媒體記者們紛紛示意攝影師抓拍每一個精彩瞬間。
畢竟,未來科技集團慷慨提供的額外宣傳費可不是輕易就能遇到的好事。
發布會一結束,眾多嘉賓如潮水般湧向展示區,迫不及待地一睹es6的真容。
他們仔細打量車輛外觀,讚歎其流暢的線條和前衛的設計,忍不住伸手撫摸,感受其質感。
許多人迫不及待地拉開車門,親身體驗內部空間和座椅的舒適度。
王船福更是毫不客氣,直接鑽進一輛es6,在工作人員的熱情介紹下仔細體驗。
“這真皮座椅軟硬適中,內飾大麵積采用了翻毛皮,真皮方向盤的觸感極佳,中控大屏的鑲嵌和過渡線條設計得恰到好處。”王船福對車內豪華的內飾材質和精湛的做工讚不絕口。
工作人員向他解釋“自動駐車”“陡坡緩降”“疲勞提醒”等功能,在中島位置,有“啟停按鈕”“360度全景影像”“電子手刹”“駕駛模式”等按鈕。
其他汽車行業專家在近距離接觸es6後,也紛紛給予高度評價。
他們特別指出,es6在續航裏程和充電效率方麵已經達到了國際頂尖水平。
媒體記者們則對es6的智能駕駛係統表現出濃厚興趣。
他們向工作人員詳細詢問了自動駕駛功能的具體實現方式和應用場景,希望能為讀者帶來最全麵、最專業的報道。
整個展示區洋溢著濃厚的科技感和未來感,es6無疑成為了全場的焦點,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和讚譽。
剛才,郝強步下舞台,立刻被蜂擁而至的嘉賓們簇擁。
祝賀聲此起彼伏,熱情洋溢。
“郝總,新車簡直驚豔!我打算訂購幾輛以示支持。”一位嘉賓熱情地說道。
郝強麵帶微笑,與對方握手致意:“感謝大家的厚愛,我們定不負眾望。”
他心裏清楚,有些嘉賓可能隻是看在他的麵子上才考慮購車,真正有需求的或許不多。
但不管怎麽樣,應該感謝人家。
實際上,不少嘉賓在目睹並體驗實車後,確實產生了強烈的購買欲望。
當然,僅憑外觀和內飾還不足以讓大部分嘉賓做出最終決定。
許多嘉賓迫切想要親身體驗駕駛感受,畢竟這才是選購汽車的關鍵因素之一。
為滿足嘉賓們的需求,公司早有準備。
董事長特意囑咐工作人員,務必給客戶留下深刻印象。
現場工作人員熱情洋溢地邀請嘉賓們參與試駕活動。
登記完畢後,嘉賓和媒體記者來到室外。
停車場上,一排嶄新的試駕車已蓄勢待發。
由於人數眾多,每輛車都座無虛席。
試駕開始後,工作人員先行駕駛一段路程,隨後將方向盤交給熟悉駕駛的嘉賓,同時細心講解車輛的注意功能後再開車。
經過全方位的試駕體驗,媒體記者們紛紛給予了極高評價。
他們的報道無疑將為新車的市場前景增添一抹亮色。
汽車行業。
狼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