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比亞笛董事長上門拜訪求合作
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 作者:520農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粵城後,郝強頻繁參與新能源汽車政策的研討會。
目前,工業部門正在製定《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方案》,有望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在前世,這項方案於2010年6月開始實施。
而在2009年1月時,財政部和科技部曾聯合啟動“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這是國內首次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
如今,未來科技集團高性能鋰電池的問世,加速了這兩項政策的進程。
郝強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
比如在前世的2010年時,國家決定在商海、倀春、鵬城、杭城和肥市正式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
當時的補貼標準相對較低: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每輛最高5萬元,純電動汽車最高可獲得6萬元補貼。
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汽車生產企業,企業則按扣除補貼後的價格將新能源汽車銷售給私人用戶或租賃企業。
此外,每家企業補貼達到5萬輛後,補助標準會降低。
這意味著,純電動新能源車隻要達到20千瓦時的電池容量,就能獲得最高6萬元補貼,這個標準明顯過低,導致了一些車企進行騙補。
事實上,續航裏程達500公裏以上的純電動新能源車,電池容量通常在50-60度電之間。
基於這些曆史經驗和現實情況,郝強建議大幅提高補貼門檻,以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避免重蹈覆轍。
參加研討會的領導和專家,聽到郝強的建議後,感覺他的考慮比較周全,非常尊重他的意見。
說到底,郝強的身份地位不一樣。
若是一般人,就算他的建議好,人家不一定會聽他的。
人輕言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8月20日下午三點,
郝強在公司麵見了一個比亞笛創始人兼董事長汪傳福。
周五的時候,郝強收到拜訪函,有些意外汪傳福的拜訪請求。
他敬重汪船福,所以同意會麵,但並不代表一定會與比亞笛合作。
如果不利於自己,就算世界首富來了都不行。
迴顧比亞笛前世的發展曆程,2003年時,比亞笛收購秦川汽車,正式進入汽車製造業。特別是在去年上市後,資金雄厚。
2006年時,比亞笛開始研發電動汽車技術。
2007年,f3銷量達到十萬輛,最好款式售價不到十萬元。
2008年,比亞笛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f3dm。
緊接著在2009年推出第一輛純電動車e6。
在此之前,他們公司的主要業務還是二次充電電池和手機部件的生產。
郝強估測,未來科技集團的大投資,有可能打亂了比亞笛的計劃。
汪傳福今年剛好40歲,去年身價有幾十億元,本來今年有望達到一百億元。
隻是,未來科技集團研發出高性能鋰電池和宣布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後,比亞笛股價遭受重創。
更令清汪船福憂心的是另一件事。
比亞笛早在2004年就開始研發磷酸鐵鋰電池技術,但直到2008年才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f3dm上應用自主研發的磷酸鐵鋰電池。
雖然他們目前已經研製出性能不俗的磷酸鐵鋰電池,但仍無法與未來科技集團的產品相媲美,而且後者的技術巧妙地避開了比亞笛的專利覆蓋範圍。
這意味著在高性能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專利領域,比亞笛已被未來科技集團搶占先機。
至於三元鋰電池技術,比亞笛尚未涉足,考慮到當前形勢,進入這一領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這一係列變故不僅影響了比亞笛的市場地位,也給汪船福帶來了巨大壓力,促使他尋求與郝強會麵,探討未來發展戰略。
一是購買高性能三元鋰電池,二是購買磷酸鐵鋰的技術授權,想繼續研發生產。
如果郝強想壟斷國內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那比亞笛的未來就非常糟糕了。
汪船福見到郝強後,笑容可掬,伸出右手熱情地說:“郝總,你好,久仰大名。”
盡管事先知曉郝強的年齡,但親眼相見還是讓他略感驚訝,心中暗歎:真是年輕有為啊。
郝強禮貌地握住汪船福的手,微笑迴應道:“王總,你好,幸會!”
兩人落座後,汪船福首先稱讚了未來科技集團的成就,郝強也不失禮節地讚揚了比亞迪的貢獻。
寒暄過後,汪船福切入正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國內汽車市場潛力巨大,我們衷心希望未來科技集團能盡快加入這個行列。
隻有攜手合作,我們才能共同抵禦海外品牌的強勢攻勢。”汪船福的語氣誠懇,生怕郝強誤解他的意圖。
郝強聽罷,深表讚同:“汪總說得對。國產車要想崛起,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抗。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改變國人對國產車的固有印象。”
比亞迪單打獨鬥難以完全勝過海外品牌,而未來科技集團也無法獨占新能源汽車的全部市場份額。
汪船福聞言,爽朗地笑道:“英雄所見略同,哈哈!”
郝強的這番話,也化解了兩家公司之間可能存在的隔閡。
郝強接著說道:“我們剛把汽車生產資質申請下來,設計人員都沒有,汽車要量產,也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少說三年時間。
說實話,我心裏也沒有譜。”
汽車的價格定位,車型等,郝強都沒有想好。
雙方聊了一會兒,汪船福切入鋰電池方麵,這也是他今天來的主要目的。
“目前三元鋰電池產能主要供應自產的電動摩托車所用,產能隻有4gwh,剩餘極小部分,被各大電動摩托車廠預定了。
電動摩托車用鋰電池包與汽車用電池包有所不同,我們也在研製中,預計要等新工廠投產後,才能滿足汽車鋰電池的供應。”郝強迴道,比亞笛想現在買,就算他願意賣,也沒有貨啊。
“嗯,產品好的確不愁銷售,我們的確有這個意向,等你們公司投產後,我們再深入討論這方麵的合作。”
郝強問道:“汪總,你們公司應該也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吧?”
“是的,但技術水平遠遠比不上貴公司,我聽說光能量密度已經達到140wh\/kg。”汪船福尷尬笑道,“冒昧問一下,郝總有沒有意向技術授權磷酸鐵鋰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包的能量密度達到140wh\/kg,意味著50度電的電池包,重量約為357公斤,勉強能接受。
要是采用三元鋰電池,電池包重量降到250公斤,那就輕許多了,也多出不少空間。
而他們公司的磷酸鐵鋰電池包的能量密度都沒有達到100wh\/kg,相同容量下,重量要大至少150公斤,而且占據空間更大,嚴重影響了汽車設計,沒法滿足設計需求。
一輛中型轎車整備質量約1.5噸重,若是新能源車的話,將近2噸重了。
拖著幾百公斤重的電池,的確太可笑了。
所以,要是采用自家電池,隻能降低電池包容量,也大大降低續航能力,理論續航最多350公裏,實際續航不足三百公裏。
這對消費者來說,開不到三百公裏,就得充電幾小時,肯定不願意,隻能滿足短途使用。
目前,工業部門正在製定《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方案》,有望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在前世,這項方案於2010年6月開始實施。
而在2009年1月時,財政部和科技部曾聯合啟動“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這是國內首次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
如今,未來科技集團高性能鋰電池的問世,加速了這兩項政策的進程。
郝強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
比如在前世的2010年時,國家決定在商海、倀春、鵬城、杭城和肥市正式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
當時的補貼標準相對較低: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每輛最高5萬元,純電動汽車最高可獲得6萬元補貼。
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汽車生產企業,企業則按扣除補貼後的價格將新能源汽車銷售給私人用戶或租賃企業。
此外,每家企業補貼達到5萬輛後,補助標準會降低。
這意味著,純電動新能源車隻要達到20千瓦時的電池容量,就能獲得最高6萬元補貼,這個標準明顯過低,導致了一些車企進行騙補。
事實上,續航裏程達500公裏以上的純電動新能源車,電池容量通常在50-60度電之間。
基於這些曆史經驗和現實情況,郝強建議大幅提高補貼門檻,以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避免重蹈覆轍。
參加研討會的領導和專家,聽到郝強的建議後,感覺他的考慮比較周全,非常尊重他的意見。
說到底,郝強的身份地位不一樣。
若是一般人,就算他的建議好,人家不一定會聽他的。
人輕言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8月20日下午三點,
郝強在公司麵見了一個比亞笛創始人兼董事長汪傳福。
周五的時候,郝強收到拜訪函,有些意外汪傳福的拜訪請求。
他敬重汪船福,所以同意會麵,但並不代表一定會與比亞笛合作。
如果不利於自己,就算世界首富來了都不行。
迴顧比亞笛前世的發展曆程,2003年時,比亞笛收購秦川汽車,正式進入汽車製造業。特別是在去年上市後,資金雄厚。
2006年時,比亞笛開始研發電動汽車技術。
2007年,f3銷量達到十萬輛,最好款式售價不到十萬元。
2008年,比亞笛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f3dm。
緊接著在2009年推出第一輛純電動車e6。
在此之前,他們公司的主要業務還是二次充電電池和手機部件的生產。
郝強估測,未來科技集團的大投資,有可能打亂了比亞笛的計劃。
汪傳福今年剛好40歲,去年身價有幾十億元,本來今年有望達到一百億元。
隻是,未來科技集團研發出高性能鋰電池和宣布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後,比亞笛股價遭受重創。
更令清汪船福憂心的是另一件事。
比亞笛早在2004年就開始研發磷酸鐵鋰電池技術,但直到2008年才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f3dm上應用自主研發的磷酸鐵鋰電池。
雖然他們目前已經研製出性能不俗的磷酸鐵鋰電池,但仍無法與未來科技集團的產品相媲美,而且後者的技術巧妙地避開了比亞笛的專利覆蓋範圍。
這意味著在高性能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專利領域,比亞笛已被未來科技集團搶占先機。
至於三元鋰電池技術,比亞笛尚未涉足,考慮到當前形勢,進入這一領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這一係列變故不僅影響了比亞笛的市場地位,也給汪船福帶來了巨大壓力,促使他尋求與郝強會麵,探討未來發展戰略。
一是購買高性能三元鋰電池,二是購買磷酸鐵鋰的技術授權,想繼續研發生產。
如果郝強想壟斷國內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那比亞笛的未來就非常糟糕了。
汪船福見到郝強後,笑容可掬,伸出右手熱情地說:“郝總,你好,久仰大名。”
盡管事先知曉郝強的年齡,但親眼相見還是讓他略感驚訝,心中暗歎:真是年輕有為啊。
郝強禮貌地握住汪船福的手,微笑迴應道:“王總,你好,幸會!”
兩人落座後,汪船福首先稱讚了未來科技集團的成就,郝強也不失禮節地讚揚了比亞迪的貢獻。
寒暄過後,汪船福切入正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國內汽車市場潛力巨大,我們衷心希望未來科技集團能盡快加入這個行列。
隻有攜手合作,我們才能共同抵禦海外品牌的強勢攻勢。”汪船福的語氣誠懇,生怕郝強誤解他的意圖。
郝強聽罷,深表讚同:“汪總說得對。國產車要想崛起,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抗。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改變國人對國產車的固有印象。”
比亞迪單打獨鬥難以完全勝過海外品牌,而未來科技集團也無法獨占新能源汽車的全部市場份額。
汪船福聞言,爽朗地笑道:“英雄所見略同,哈哈!”
郝強的這番話,也化解了兩家公司之間可能存在的隔閡。
郝強接著說道:“我們剛把汽車生產資質申請下來,設計人員都沒有,汽車要量產,也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少說三年時間。
說實話,我心裏也沒有譜。”
汽車的價格定位,車型等,郝強都沒有想好。
雙方聊了一會兒,汪船福切入鋰電池方麵,這也是他今天來的主要目的。
“目前三元鋰電池產能主要供應自產的電動摩托車所用,產能隻有4gwh,剩餘極小部分,被各大電動摩托車廠預定了。
電動摩托車用鋰電池包與汽車用電池包有所不同,我們也在研製中,預計要等新工廠投產後,才能滿足汽車鋰電池的供應。”郝強迴道,比亞笛想現在買,就算他願意賣,也沒有貨啊。
“嗯,產品好的確不愁銷售,我們的確有這個意向,等你們公司投產後,我們再深入討論這方麵的合作。”
郝強問道:“汪總,你們公司應該也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吧?”
“是的,但技術水平遠遠比不上貴公司,我聽說光能量密度已經達到140wh\/kg。”汪船福尷尬笑道,“冒昧問一下,郝總有沒有意向技術授權磷酸鐵鋰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包的能量密度達到140wh\/kg,意味著50度電的電池包,重量約為357公斤,勉強能接受。
要是采用三元鋰電池,電池包重量降到250公斤,那就輕許多了,也多出不少空間。
而他們公司的磷酸鐵鋰電池包的能量密度都沒有達到100wh\/kg,相同容量下,重量要大至少150公斤,而且占據空間更大,嚴重影響了汽車設計,沒法滿足設計需求。
一輛中型轎車整備質量約1.5噸重,若是新能源車的話,將近2噸重了。
拖著幾百公斤重的電池,的確太可笑了。
所以,要是采用自家電池,隻能降低電池包容量,也大大降低續航能力,理論續航最多350公裏,實際續航不足三百公裏。
這對消費者來說,開不到三百公裏,就得充電幾小時,肯定不願意,隻能滿足短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