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風風光光過年
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 作者:520農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清晨,
村子被一層淡淡的晨霧輕輕籠罩,仿佛一幅水墨畫。
陽光透過雲層,穿過晨霧,灑下溫暖而柔和的光芒,將田野、房屋和樹木都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
昨天夜裏,郝強並沒有碼字,難得給自己放鬆一下,喝完酒後洗澡,依次給韓清盈和秋雨晴打個電話,隨後把車開進院子裏,順便把車上年貨搬下來,清空車廂。
母親怕車子停在外麵被人故意劃,讓他盡量把車停在院子裏。
家裏加高了圍牆,牆頭還進行了防護,一般賊人想爬進來可不容易。
六七點鍾時,郝強聞到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和花草的芬芳,自然地醒來了。
院子裏偶爾傳來家禽叫聲,樓房背後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伴隨著微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宛如一曲美妙的自然交響樂,讓人心曠神怡。
在家裏睡覺就是好,房間空間大,樓層高,而且南北通風,空氣流通暢通無阻,次日醒來後,感覺精神飽滿。
郝強起床漱口吃早餐,早餐是昨天晚上煮的瘦肉粥,口感綿軟,加點蔥花後,感覺味道更加鮮美。
“兒子,明天就是除夕了,今天鎮上趕集日,你要不要到鎮上看一看?
一會我和你伯母到鎮上買些年貨,咱家要買煙花爆竹、粽葉、五花肉……”劉鳳清坐在一旁,悠然地列著購物清單,要買的年貨可不少咧。
每隔兩日,他們鎮街便是趕集日。
他們這邊的農村裏並沒有趕集中心,所有的交易活動都集中在鎮街上。
花龍村離鎮街隻有三四公裏路,有車的話,也就開七八公鍾而已。
全鎮一共有14個自然村,人口約五萬。
幾年後,與隔壁鎮合並一起,全鎮人口突破十萬人。
然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許多出去讀書的人選擇留在城市,不再返迴農村,他們的戶口也隨之轉到了工作地。
同時,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也在城裏購置了房產,將戶口遷出。
到了2020年,全鎮的戶籍人口已經降至七萬多人。
過年時,這些在城鎮置業的人一般會迴老家過年,每逢趕集日,鎮上的熱鬧氛圍依舊不減,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和鄉土氣息。
“媽,今年我們家要包多少個粽子?“郝強在享用早餐時隨口問道。
老家的粽子體積碩大,形狀四四方方,每個粽子裏都塞滿了約半斤的糯米、兩三兩重的去皮綠豆,以及兩三兩重的五花肉等豐富的餡料。
這樣的粽子,要煮七八個小時才熟透。
煮熟之後,一個粽子的重量就能達到一兩斤,足以成為一家人的主食,滿足一餐的需求。
與許多省份過年的習俗不同,郝強的老家並不熱衷於包餃子或吃餛飩。
相反地,大粽子在這裏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當地人也不習慣製作臘肉,由於氣候問題,經常有迴潮天,很容易發黴。
郝強老家的習俗與北方的過年習慣截然不同,同樣,北方人也可能對南方的這些傳統感到陌生。
“大概要包二十來個吧,你外婆家去年有白事,所以三年內不能包粽子,我們要送幾個過去。“母親解釋道。
“哦。”
郝強點頭表示理解,在他們這裏,過年探親時通常會準備兩樣禮物:一是送雞鴨,二是送兩個大粽子。
送粽子時有一個特別的講究:如果這家親戚有白事,那麽三年內不能包粽子,而且在頭年,其他親友也不能送粽子。
“我去買煙花鞭炮吧,開車送你和伯母一起去,年貨這麽多,你們提迴來也不方便。”郝強說道。
他們這裏的習俗是,大年三十前,要在村裏的祠廟和自家的香案前燒香拜佛,而淩晨時分則要在家裏再次進行燒香拜佛的儀式,並且每家每戶都要放鞭炮。
雖然這些流程有些繁瑣,但能讓當地人銘記祖先和傳統,即使在外地賺得再多,迴到農村家裏時也要遵循這些習俗。
郝強認為這樣的傳統很有意義,每年迴老家燒香拜佛,不忘祖先,也能與同輩的兄弟姐妹保持聯係。
否則,沒有這樣的機會,後輩人之間可能就沒有交集,時間長了,很可能會忘記祖先和傳統。
“嗯,我也是這麽想的。”劉鳳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之前還擔心兒子會偷懶,整天躲在家裏不願意出門。
自家有小車的話,在過年時就特別方便了。
今天天氣還有些冷,騎車的話,冷颼颼的難受。
一會後,伯母來到他家,聽到郝強要開車去,也很高興,轉過身迴家叫上自己兒子。
將近八點鍾時,郝強開著車子,載著母親、堂哥和伯母一同前往鎮街。
伯母第一次坐豪車,驚歎著車內裝飾,就連坐上去後,也不好意思靠在座背上。
路上,碰到同村許多趕路人,羨慕地看著平穩駛在路上的保時捷。
幾分鍾後,車子抵達鎮上。
鎮街並不大,就兩條街道而已,總長不到不到一公裏。
一眼望去,隻見人潮湧動,摩肩接踵,預計今天來趕集的民眾有上萬人之多。
那些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趁著春節返鄉之際,紛紛湧上街頭,享受這難得的熱鬧氛圍。
街道兩旁擺滿了攤位,農民們拿出自家的特產,滿懷期待地等待顧客挑選。
郝強的保時捷在這片繁忙的街道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瞬間引來民眾的矚目和議論。
“開車的靚仔是誰啊?”
“哇,保時捷車啊!粵城的牌照,開車的這個靚仔應該就是郝強!”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認出車子,透過車窗,也看到了駕駛室的郝強。
“牛比啊,上百萬的車子,移動別墅,真的發大財了。”
趕集的民眾太多了,車子隻能緩慢前進,但還是盡量把車停在靠鬧市處。
買的年貨多,需要分批次搬運,這樣一來,他們就不用走太遠的路了。
當車子快到鎮街中央時,郝強看到前方人群擁擠,幾乎無法再駕車前行。
他隻好在一處空曠的地方停下車子,打開後車門,讓母親和伯母下車。
“人真多啊!”郝健下車後,感歎道。
“都趁早來買年貨啊,明天不是趕集日,都除夕了,忙著年夜飯,誰還有空跑出來。”伯母說道,“有車就是方便多了,阿強的車子坐著就是舒服。”
郝強下車後,周圍群眾紛紛看向他。
有年輕人向他打招唿:“粵城大老板返來啦,是郝強吧?”
郝強看到有人向他揮手打招唿,微笑點頭迴應。
周圍群眾看到郝強點頭承認,瞬間點火他們的熱情,議論聲更多。
“哦,真是他啊,又高又帥,好有氣質。”
“月賺幾百萬元啊,說不定已經是縣首富了,又是名校大學生,牛比啊。”
“大老板,招不招工啊,跟你混行不行。”
……
劉鳳清想不到自家兒子上街,能引起周圍群眾關注和歡迎,感到特別自豪。
“強弟,人氣真火啊,跟明星一樣。”一米七多的郝健攬著郝強的肩膀一起走,跟在兩位長輩的後麵,就當提貨工。
伯母迴頭讚道:“阿強現在已經是大名人啊,鎮上領導都沒這麽受歡迎。”
村子被一層淡淡的晨霧輕輕籠罩,仿佛一幅水墨畫。
陽光透過雲層,穿過晨霧,灑下溫暖而柔和的光芒,將田野、房屋和樹木都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
昨天夜裏,郝強並沒有碼字,難得給自己放鬆一下,喝完酒後洗澡,依次給韓清盈和秋雨晴打個電話,隨後把車開進院子裏,順便把車上年貨搬下來,清空車廂。
母親怕車子停在外麵被人故意劃,讓他盡量把車停在院子裏。
家裏加高了圍牆,牆頭還進行了防護,一般賊人想爬進來可不容易。
六七點鍾時,郝強聞到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和花草的芬芳,自然地醒來了。
院子裏偶爾傳來家禽叫聲,樓房背後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伴隨著微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宛如一曲美妙的自然交響樂,讓人心曠神怡。
在家裏睡覺就是好,房間空間大,樓層高,而且南北通風,空氣流通暢通無阻,次日醒來後,感覺精神飽滿。
郝強起床漱口吃早餐,早餐是昨天晚上煮的瘦肉粥,口感綿軟,加點蔥花後,感覺味道更加鮮美。
“兒子,明天就是除夕了,今天鎮上趕集日,你要不要到鎮上看一看?
一會我和你伯母到鎮上買些年貨,咱家要買煙花爆竹、粽葉、五花肉……”劉鳳清坐在一旁,悠然地列著購物清單,要買的年貨可不少咧。
每隔兩日,他們鎮街便是趕集日。
他們這邊的農村裏並沒有趕集中心,所有的交易活動都集中在鎮街上。
花龍村離鎮街隻有三四公裏路,有車的話,也就開七八公鍾而已。
全鎮一共有14個自然村,人口約五萬。
幾年後,與隔壁鎮合並一起,全鎮人口突破十萬人。
然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許多出去讀書的人選擇留在城市,不再返迴農村,他們的戶口也隨之轉到了工作地。
同時,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也在城裏購置了房產,將戶口遷出。
到了2020年,全鎮的戶籍人口已經降至七萬多人。
過年時,這些在城鎮置業的人一般會迴老家過年,每逢趕集日,鎮上的熱鬧氛圍依舊不減,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和鄉土氣息。
“媽,今年我們家要包多少個粽子?“郝強在享用早餐時隨口問道。
老家的粽子體積碩大,形狀四四方方,每個粽子裏都塞滿了約半斤的糯米、兩三兩重的去皮綠豆,以及兩三兩重的五花肉等豐富的餡料。
這樣的粽子,要煮七八個小時才熟透。
煮熟之後,一個粽子的重量就能達到一兩斤,足以成為一家人的主食,滿足一餐的需求。
與許多省份過年的習俗不同,郝強的老家並不熱衷於包餃子或吃餛飩。
相反地,大粽子在這裏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當地人也不習慣製作臘肉,由於氣候問題,經常有迴潮天,很容易發黴。
郝強老家的習俗與北方的過年習慣截然不同,同樣,北方人也可能對南方的這些傳統感到陌生。
“大概要包二十來個吧,你外婆家去年有白事,所以三年內不能包粽子,我們要送幾個過去。“母親解釋道。
“哦。”
郝強點頭表示理解,在他們這裏,過年探親時通常會準備兩樣禮物:一是送雞鴨,二是送兩個大粽子。
送粽子時有一個特別的講究:如果這家親戚有白事,那麽三年內不能包粽子,而且在頭年,其他親友也不能送粽子。
“我去買煙花鞭炮吧,開車送你和伯母一起去,年貨這麽多,你們提迴來也不方便。”郝強說道。
他們這裏的習俗是,大年三十前,要在村裏的祠廟和自家的香案前燒香拜佛,而淩晨時分則要在家裏再次進行燒香拜佛的儀式,並且每家每戶都要放鞭炮。
雖然這些流程有些繁瑣,但能讓當地人銘記祖先和傳統,即使在外地賺得再多,迴到農村家裏時也要遵循這些習俗。
郝強認為這樣的傳統很有意義,每年迴老家燒香拜佛,不忘祖先,也能與同輩的兄弟姐妹保持聯係。
否則,沒有這樣的機會,後輩人之間可能就沒有交集,時間長了,很可能會忘記祖先和傳統。
“嗯,我也是這麽想的。”劉鳳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之前還擔心兒子會偷懶,整天躲在家裏不願意出門。
自家有小車的話,在過年時就特別方便了。
今天天氣還有些冷,騎車的話,冷颼颼的難受。
一會後,伯母來到他家,聽到郝強要開車去,也很高興,轉過身迴家叫上自己兒子。
將近八點鍾時,郝強開著車子,載著母親、堂哥和伯母一同前往鎮街。
伯母第一次坐豪車,驚歎著車內裝飾,就連坐上去後,也不好意思靠在座背上。
路上,碰到同村許多趕路人,羨慕地看著平穩駛在路上的保時捷。
幾分鍾後,車子抵達鎮上。
鎮街並不大,就兩條街道而已,總長不到不到一公裏。
一眼望去,隻見人潮湧動,摩肩接踵,預計今天來趕集的民眾有上萬人之多。
那些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趁著春節返鄉之際,紛紛湧上街頭,享受這難得的熱鬧氛圍。
街道兩旁擺滿了攤位,農民們拿出自家的特產,滿懷期待地等待顧客挑選。
郝強的保時捷在這片繁忙的街道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瞬間引來民眾的矚目和議論。
“開車的靚仔是誰啊?”
“哇,保時捷車啊!粵城的牌照,開車的這個靚仔應該就是郝強!”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認出車子,透過車窗,也看到了駕駛室的郝強。
“牛比啊,上百萬的車子,移動別墅,真的發大財了。”
趕集的民眾太多了,車子隻能緩慢前進,但還是盡量把車停在靠鬧市處。
買的年貨多,需要分批次搬運,這樣一來,他們就不用走太遠的路了。
當車子快到鎮街中央時,郝強看到前方人群擁擠,幾乎無法再駕車前行。
他隻好在一處空曠的地方停下車子,打開後車門,讓母親和伯母下車。
“人真多啊!”郝健下車後,感歎道。
“都趁早來買年貨啊,明天不是趕集日,都除夕了,忙著年夜飯,誰還有空跑出來。”伯母說道,“有車就是方便多了,阿強的車子坐著就是舒服。”
郝強下車後,周圍群眾紛紛看向他。
有年輕人向他打招唿:“粵城大老板返來啦,是郝強吧?”
郝強看到有人向他揮手打招唿,微笑點頭迴應。
周圍群眾看到郝強點頭承認,瞬間點火他們的熱情,議論聲更多。
“哦,真是他啊,又高又帥,好有氣質。”
“月賺幾百萬元啊,說不定已經是縣首富了,又是名校大學生,牛比啊。”
“大老板,招不招工啊,跟你混行不行。”
……
劉鳳清想不到自家兒子上街,能引起周圍群眾關注和歡迎,感到特別自豪。
“強弟,人氣真火啊,跟明星一樣。”一米七多的郝健攬著郝強的肩膀一起走,跟在兩位長輩的後麵,就當提貨工。
伯母迴頭讚道:“阿強現在已經是大名人啊,鎮上領導都沒這麽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