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讓東流去查查吳世子與那個女人的關係,越詳細越好。”
“是夫人。”
”對了,買一隻水晶肘子迴來。”
“是夫人。”
馬車迴到城北宅子
蘇慈把水晶肘子放到胖妞麵前。
“買給我的?”胖妞問。
蘇慈嗯了一聲,胖妞抿了抿嘴,“你就算買水晶肘子也不要妄想我會同意。”
蘇慈疑惑:“你要同意什麽?”
胖妞…“哼!別裝不明白。”
蘇慈:“我是真不明白,你說來聽聽。”
一旁的小和尚看著兩人鬥嘴,最後把眼光放到了水晶肘子上。
看著晶瑩剔透的水晶肘子,小和尚咽了口口水。
蘇慈一抬頭就看到這樣的場景,讓春水拿去廚房切片,再迴來時盤子裏擺放的層層疊疊,好看的緊。
胖妞夾起一片肘花,塞進嘴裏,閉著眼睛慢慢咀嚼。
蘇慈也吃了一片,聽到小和尚都吸溜口水的聲音了,忽然覺得良心有點痛。
“小師傅,你要不要嚐嚐?”
小和尚吧嗒吧嗒嘴,搖搖頭:“多謝施主,我吃饅頭就好。”
胖妞:“你又不是真的和尚,想吃就吃唄!顧慮啥!”
小和尚不說話,轉頭就走。他就是好奇那個東西什麽味道,真不是貪吃!
兩人看著小和尚的背影,有些心疼,這孩子自小在和尚廟裏長大,從沒有沾過葷腥,這個年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不均衡難怪那麽瘦弱。
胖妞搖頭:“太可憐了,要是我可能活不過兩年就掛了。”她無肉不歡,一天不吃肉都難受。
小和尚跑去找老和尚,一老一小又坐在樹下乘涼,兩人麵前擺著清粥小菜,幾個素包子,幾個白麵饅頭。
城北的宅子夥食不錯,雖然不能給他們做葷腥。但素食做好吃了比肉食不差。
迴頭想出幾道素食來做給他們吃,讓小和尚解解饞。
”夫人,東流來了!”春水來稟告。
蘇慈又看了眼那邊,直接去了前院。
東流上前:“夫人,都查清楚了。”
蘇慈沒接話,讓人給東流端來一份吃食,“邊吃邊說。”
東流拿起一個肉餅咬了一口,在外奔波一天,早就餓了。
兩個肉餅下肚,速度才放慢。
把調查的結果慢慢和蘇慈細說。
原來那個女人是教司坊裏出來的叫芸娘,那個女人以前是一個官員家的庶女,父親被抄家下了大獄,女眷們被衝去教司坊。
做庶女時受盡嫡母苛待,福沒有享幾天,去了教司坊卻和嫡母嫡姐待遇一樣,心裏生了不甘。
她長的好看,一次遇到了吳世子,她使了些手段,讓吳世子對她一見鍾情,給她贖了身,本想帶迴家的,又怕她的身世連累侯府,便把她當做外室養在外麵。
開始兩人郎情妾意,還算恩愛,後來吳世子房裏添了幾個美妾,找她的次數越來越少,她的日子也差了起來。
和許知年就是那時勾搭上的,許知年和經常去教司坊,認識了她的姨娘,許知年經常給她們遞消息,一來二去就走了聯係。
沒想到,許知年看上了芸娘,開始為她花錢,各種衣服首飾不要錢似的給她往房裏送,終於敲開了芸娘的心門。
芸娘一麵應付著偶爾過來的吳世子,一麵和許知年打得火熱,後來生下了那個小男孩。
芸娘自己都不知道他兒子爹是誰,更何況許知年和吳世子。
他們都以為那個孩子是自己的,對芸娘就更好了,吳世子不知道許知年的存在,而許知年卻知道吳世子。
吳世子來芸娘這裏,許知年就躲著,等人走了他再去,是以,這麽多年沒出過差錯。
芸娘在兩人之間左右逢源,小日子過的滋潤極了。就連吳世子因著孩子想要給她名分,都被她拒絕。
她在外麵逍遙快活,是傻了才會往吳家後院裏鑽,既要看正妻的臉色過日子,還要和小妾通房們爭同一個男人的那點寵愛。
至於她兒子,她也想的開,吳世子就是把他認迴去,也是個庶子。
許知年就不一樣了,他沒有妻子,隻要她稍稍一爭取,她兒子就是許家的嫡出公子,比做庶子強太多了。
許家門楣不高,可許知年有個有能耐的外甥,有這麽個權勢滔天的表哥照顧著,她兒子也差不了。
吳世子有家有室,和她可以偶爾調情,許知年好賭成性,常駐賭坊,還經常去花樓,和她也是偶爾調情。
芸娘就更滋潤了,吳世子和許知年兩人她應付的如魚得水,偶爾還能打個野食,三人都覺得這樣不錯。
蘇慈聽完覺得也不錯,這個芸娘才是人間清醒,從一個教司坊的低賤罪奴,翻身變成把男人當作玩物的女漢子,牛啊!
吳世子把她當成圈養的玩物,殊不知,在芸娘這裏,吳世子才是個玩物,還是個冒著綠光的玩物。
不僅陪吃陪睡,陪房子陪銀子,還要給人家養兒子。這就是個妥妥的大冤種!
東流又說道:“不查不知道,這個芸娘還和長樂公主的駙馬,沈安堂還是相好,隻是兩人做的隱秘,沒幾人發現。”
蘇慈挑眉,長樂公主駙馬,忠勇侯世子,許知年,看似沒有聯係。
若是把他們換算一下,就是一場朝堂爭鬥了!
長樂公主、忠勇侯、於洛寒……
不得不說芸娘還真是個人才,蘇慈給了她最後的肯定。
“東流,繼續監視他們,把他們的行蹤都摸清楚,尤其是沈安堂、許知年、吳世子去芸娘那裏的時間。”
東流稱是,這些人成天遊手好閑,想要知道他們的行蹤,不要太容易。
沒出三天,東流就帶來了準確的消息。
蘇慈按部就班的吩咐著身邊的人,等都被她派出去後,才疲憊的迴了房。
兩天後,上京城發生了一件震驚四座的捉奸大戲。
大戲一出,刷新了上京緋聞榜,上京城的人們用熱度成功把它推上榜單,霸占榜首!
同時朝堂裏也在無形之中發生了變化,無論是老百姓還是朝中百官,都對這件事有了不同的切入點。
百姓在看熱鬧,事多大都不在乎,百官們則在看之後的形勢發展。
“是夫人。”
”對了,買一隻水晶肘子迴來。”
“是夫人。”
馬車迴到城北宅子
蘇慈把水晶肘子放到胖妞麵前。
“買給我的?”胖妞問。
蘇慈嗯了一聲,胖妞抿了抿嘴,“你就算買水晶肘子也不要妄想我會同意。”
蘇慈疑惑:“你要同意什麽?”
胖妞…“哼!別裝不明白。”
蘇慈:“我是真不明白,你說來聽聽。”
一旁的小和尚看著兩人鬥嘴,最後把眼光放到了水晶肘子上。
看著晶瑩剔透的水晶肘子,小和尚咽了口口水。
蘇慈一抬頭就看到這樣的場景,讓春水拿去廚房切片,再迴來時盤子裏擺放的層層疊疊,好看的緊。
胖妞夾起一片肘花,塞進嘴裏,閉著眼睛慢慢咀嚼。
蘇慈也吃了一片,聽到小和尚都吸溜口水的聲音了,忽然覺得良心有點痛。
“小師傅,你要不要嚐嚐?”
小和尚吧嗒吧嗒嘴,搖搖頭:“多謝施主,我吃饅頭就好。”
胖妞:“你又不是真的和尚,想吃就吃唄!顧慮啥!”
小和尚不說話,轉頭就走。他就是好奇那個東西什麽味道,真不是貪吃!
兩人看著小和尚的背影,有些心疼,這孩子自小在和尚廟裏長大,從沒有沾過葷腥,這個年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不均衡難怪那麽瘦弱。
胖妞搖頭:“太可憐了,要是我可能活不過兩年就掛了。”她無肉不歡,一天不吃肉都難受。
小和尚跑去找老和尚,一老一小又坐在樹下乘涼,兩人麵前擺著清粥小菜,幾個素包子,幾個白麵饅頭。
城北的宅子夥食不錯,雖然不能給他們做葷腥。但素食做好吃了比肉食不差。
迴頭想出幾道素食來做給他們吃,讓小和尚解解饞。
”夫人,東流來了!”春水來稟告。
蘇慈又看了眼那邊,直接去了前院。
東流上前:“夫人,都查清楚了。”
蘇慈沒接話,讓人給東流端來一份吃食,“邊吃邊說。”
東流拿起一個肉餅咬了一口,在外奔波一天,早就餓了。
兩個肉餅下肚,速度才放慢。
把調查的結果慢慢和蘇慈細說。
原來那個女人是教司坊裏出來的叫芸娘,那個女人以前是一個官員家的庶女,父親被抄家下了大獄,女眷們被衝去教司坊。
做庶女時受盡嫡母苛待,福沒有享幾天,去了教司坊卻和嫡母嫡姐待遇一樣,心裏生了不甘。
她長的好看,一次遇到了吳世子,她使了些手段,讓吳世子對她一見鍾情,給她贖了身,本想帶迴家的,又怕她的身世連累侯府,便把她當做外室養在外麵。
開始兩人郎情妾意,還算恩愛,後來吳世子房裏添了幾個美妾,找她的次數越來越少,她的日子也差了起來。
和許知年就是那時勾搭上的,許知年和經常去教司坊,認識了她的姨娘,許知年經常給她們遞消息,一來二去就走了聯係。
沒想到,許知年看上了芸娘,開始為她花錢,各種衣服首飾不要錢似的給她往房裏送,終於敲開了芸娘的心門。
芸娘一麵應付著偶爾過來的吳世子,一麵和許知年打得火熱,後來生下了那個小男孩。
芸娘自己都不知道他兒子爹是誰,更何況許知年和吳世子。
他們都以為那個孩子是自己的,對芸娘就更好了,吳世子不知道許知年的存在,而許知年卻知道吳世子。
吳世子來芸娘這裏,許知年就躲著,等人走了他再去,是以,這麽多年沒出過差錯。
芸娘在兩人之間左右逢源,小日子過的滋潤極了。就連吳世子因著孩子想要給她名分,都被她拒絕。
她在外麵逍遙快活,是傻了才會往吳家後院裏鑽,既要看正妻的臉色過日子,還要和小妾通房們爭同一個男人的那點寵愛。
至於她兒子,她也想的開,吳世子就是把他認迴去,也是個庶子。
許知年就不一樣了,他沒有妻子,隻要她稍稍一爭取,她兒子就是許家的嫡出公子,比做庶子強太多了。
許家門楣不高,可許知年有個有能耐的外甥,有這麽個權勢滔天的表哥照顧著,她兒子也差不了。
吳世子有家有室,和她可以偶爾調情,許知年好賭成性,常駐賭坊,還經常去花樓,和她也是偶爾調情。
芸娘就更滋潤了,吳世子和許知年兩人她應付的如魚得水,偶爾還能打個野食,三人都覺得這樣不錯。
蘇慈聽完覺得也不錯,這個芸娘才是人間清醒,從一個教司坊的低賤罪奴,翻身變成把男人當作玩物的女漢子,牛啊!
吳世子把她當成圈養的玩物,殊不知,在芸娘這裏,吳世子才是個玩物,還是個冒著綠光的玩物。
不僅陪吃陪睡,陪房子陪銀子,還要給人家養兒子。這就是個妥妥的大冤種!
東流又說道:“不查不知道,這個芸娘還和長樂公主的駙馬,沈安堂還是相好,隻是兩人做的隱秘,沒幾人發現。”
蘇慈挑眉,長樂公主駙馬,忠勇侯世子,許知年,看似沒有聯係。
若是把他們換算一下,就是一場朝堂爭鬥了!
長樂公主、忠勇侯、於洛寒……
不得不說芸娘還真是個人才,蘇慈給了她最後的肯定。
“東流,繼續監視他們,把他們的行蹤都摸清楚,尤其是沈安堂、許知年、吳世子去芸娘那裏的時間。”
東流稱是,這些人成天遊手好閑,想要知道他們的行蹤,不要太容易。
沒出三天,東流就帶來了準確的消息。
蘇慈按部就班的吩咐著身邊的人,等都被她派出去後,才疲憊的迴了房。
兩天後,上京城發生了一件震驚四座的捉奸大戲。
大戲一出,刷新了上京緋聞榜,上京城的人們用熱度成功把它推上榜單,霸占榜首!
同時朝堂裏也在無形之中發生了變化,無論是老百姓還是朝中百官,都對這件事有了不同的切入點。
百姓在看熱鬧,事多大都不在乎,百官們則在看之後的形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