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這兩天真的就靠遊玩了,哪怕遊玩的時候也沒有什麽心情,但是人要好了很多。


    本來是想要找人一起遊玩的,隻是因為沒心情,這樣喊了別人,也是讓別人難受。


    李信算是明白了,難怪抑鬱症那麽可怕,他隻是入戲了就如此。


    玩了兩天也就開始工作,因為新的一期要拍攝。


    如果是李信自己公司的還可以推一下,但這是電視台的,而且時間都安排了,他還是主角,又是話劇,這時候自然不能說不幹。


    當然了,這一次去時先要排練一番,而不是來到劇場就開始演。


    話劇也是需要排練的,甚至排練的時間還不短。


    要不是時間太緊,一出話劇排練個幾個月都是常有的事情。


    畢竟那和電影不一樣,幾乎是一鏡到底,要是中途來個重來,那多破壞氣氛。


    雖然時間趕,但是對於熟知劇本的李信來說,還是簡單的。


    劇本都是他出的,台詞也都被係統灌輸在腦海中,都不需要花費時間去背,別人可是很早之前就研究劇本。


    當真正開始排練之後,李信發現他開始忘記之前《楚辭》帶來的影響。


    就好像談戀愛一樣,開始一段新的戀情,真的可以忘記之前的戀情。


    而這新一期排練,之前《楚辭》的影響已經是很小。


    隻有兩天的排練時間,就要麵對觀眾播出,李信自然是要參加的。


    好在都是老戲骨,在很早之前就記住了台詞,並且排練過。


    這當然也是電視台特意安排的,是李信憑借實力爭取到的實力。


    李信作為現代人,哪怕表演的有些不融入劇情都沒什麽,其他演員則不同,就連服化道都要準備很長時間。


    加上李信的演技,又是編劇,真的太忙,也就讓其他人先排練了,最後三天的時候李信再過來。


    可以說電視台已經非常的給麵子了,李信這個時候自然是要到的,否則被揭露出來,肯定是要被說耍大牌。


    就是如此,都不免被說,好在李信會做人,加上在那麽多期彩排中,李信的演技和能力也征服了大家。


    還是在那個劇場,還是開頭的布置,一桌一椅一台燈。


    前麵兩天的彩排都是穿著常服,畢竟弄裝扮什麽的太麻煩太耽誤時間了。


    而之前便裝就快多了,一天都可以彩排好幾遍。


    可以說大家的演技在線,又非常的敬業,畢竟這是央媽,很少有人會在這亂來。


    可以說排練的非常好,到了最後一天彩排,自然是帶著妝發,除了沒有觀眾之外,都和播出那天一樣。


    為的就是做到最好,要不是時間太緊,節目組也不會讓李信如此做,誰讓他是編劇,現在又是資本方。


    《典籍裏的華夏》已經播出了好幾期,收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可以說演播廳的票真的是一票難求。


    可以說這節目真的是為電視劇賺了不少好評,為國慶獻禮交了一個滿意的答卷。


    也因為這樣,才會對李信有一些優待,李信也算是在大佬中有了印象。


    隻是劇場就這麽大,哪怕是黃牛想要炒票價都難,因為票難求,基本上都是贈送或者抽獎得到的,賣的人太少。


    這不新的一期開始了。


    看話劇可比電影電視劇這些要爽多了,哪怕是當綜藝的現場觀眾都沒有話劇來的好。


    綜藝也是錄播,也會喊停甚至多次重來,但是話劇不同,幾乎是一鏡到底,更容易打動人,也容易讓大家帶入情境,自然比其他的更強。


    片頭還是一樣,李信坐在那書桌前,打開燈,翻看《典籍裏的華夏》。


    “1973年,x地出土了一批珍貴的帛書,被運往北都!”


    隨著李信的話音落下,旁邊一束燈光亮了起來。


    在燈光的照射下,就看到了幾張桌,有兩人在整理著資料。


    李信自然也是看向了那邊,觀眾自然也是看向那裏,桌椅也是跟著旋轉,以便更好的觀看。


    “真是振奮人心的消息啊!”


    “目前為止我們在那漢墓中發現了五十餘種十三萬餘字的帛書文獻!”


    又有三人一邊說一邊走到了工作的兩人麵前。


    “這真是一個艱苦的修複過程!”


    要知道這一批帛書中包含了《周易》、《道德經》等重要的古代典籍,涉及了戰國到西漢初期政治、軍事、文化、思想、科學等各個領域。


    其中發現的《周易》抄本是目前為止最古老的抄本之一。


    現在通行的版本是由《易經》《易傳》祖傳,而《易傳》相傳為孔子所著。


    不過有學者認為孔子連《易》都沒有讀過,應該是不可能作出《易傳》。


    而這在這次出土的帛書《周易》中就有未曾發現的內容,其中就記載了子貢向孔子請教《易》的對話。


    【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


    意思就是子貢詢問孔子為何這麽喜歡讀《易》。


    【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


    意思是說孔子晚年喜歡讀《易經》,在家中也要放在身邊,出門都要隨身攜帶。


    從中可以證明孔子對於《易經》是有深入研讀,也就是說有些學者認為孔子沒有讀過《易》那是錯誤的。


    李信看著這一切,不住的點頭。


    這就是考古發現的重要性,通過考古可以對照史書,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又是杜撰的。


    這裏說到了子貢和孔子,旁邊的帷幕開啟。


    兩個古代人跪坐著。


    其中一人出口詢問道:“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


    很顯然這兩人就是子貢和孔子。


    甚至因為孔子手不離《易》,勤於翻閱,就連那韋編也多次斷裂。


    孔子之所以那麽喜歡讀《易》,是因為覺得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收獲。


    “效法天自強不息,效法地厚德載物方為君子。”孔子讀《易》讚歎道。


    文王等先賢作《易》的時候,早就把天道蘊含在了這字裏行間。


    說道《易》,那周文王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這不就看到遠處走來一人,那人就是周文王,也就是西伯侯姬昌。


    大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姬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娛樂:與楊蜜胡戈組建公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狼煙本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狼煙本狼並收藏娛樂:與楊蜜胡戈組建公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