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合眾抗秦
娛樂:與楊蜜胡戈組建公司 作者:狼煙本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懷王看著一個個大臣都在反對,心裏自然是非常的不爽。
不隻是因為屈原是他的朋友,他想要讓屈原稱為三閭大夫,也因為他被大臣反對,這是在打他的臉。
他也是剛成為大王不久,沒想到他宣布的任命,一個個的都要反對,這是在挑戰他的權威,自然是很不滿,很不高興。
隻是他雖然是大王,但有時候也不能任意而為,畢竟隻有昏君才可以肆意妄為,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他也是要解釋一下為什麽讓屈原稱為三閭大夫,否則如何服眾,一次兩次可以,次數多了,手下也會反對。
“屈原沒有美德?!那誰有美德?”楚懷王熊槐盛怒的詢問道。
大家也聽出來熊槐生氣了,但是他們不能屈服,否則之前不是白反對了。
既然問了,那正好說出之前大臣們的商定的人。
“臣以為上官大夫之子就很合適!”
聽到這人的話,熊槐在心裏冷笑。
他算是明白了,他們不是為了反對屈原成為三閭大夫,而是想要推舉其他人。
“臣等推舉上官大夫之子擔任三閭大夫!”
除了上官大夫之外,其餘人都是推舉上官大夫之子。
看到這些人的反應,熊槐沒有發火,而是冷靜的說出一句話,但是這句話卻讓官員們誠惶誠恐。
“諾要說沒有經驗,那寡人也沒有經驗!諸位大人是這個意思嗎?”
聽到楚王的話,不要說大臣了,就是旁邊的沒說話的手下也是跟著跪了下來。
“臣等不敢!”大家齊齊說道。
一個個跪在那都是誠惶誠恐,還是上官大夫率先開口。
當然了,他是跪著說的,還不敢站起身來。
“大王身懷美德,臣等欽佩!”
說完這話之後,還是跪著低著頭,在那認錯,但還是不認為屈原能當三閭大夫。
看著他們一個個跪著的樣子,好像是服軟了,但一個個還是不同意屈原稱為三閭大夫。
作為楚王的熊槐如何不明白,不將理由說出來,是不能讓自己手下信服的。
“那我就說說屈原的美德!”
然後將一卷書冊拿在了手中,給下麵的人看。
大家自然是看不到裏麵的文字,也隻是看出事書而已。
熊槐自然也明白,也就解釋起來。
“這一篇是《橘頌》,正是屈原所作,我讀給諸位聽聽,屈原你給他們解釋一下!”
“遵命!”屈原自然同意的。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熊槐念道。
屈原則是跟著解釋這一句:“皇天後土,孕育嘉美之樹,橘樹生來就適合這一方水土。”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並受天命不離故土,永世生在南方的楚國!】
熊槐繼續說道:“深固難徙,更壹誌兮!”
【你紮根深厚難以遷移,誌向是如此地專一!】
熊槐非常滿意屈原的解釋,不住的點點頭,這也是他之前誇讚這篇文章的原因。
“上官大夫還有諸位大人,你們聽懂了嗎?”熊槐詢問道。
聽到熊槐的詢問,大家自然是要思考一下。
上官大夫則是不以為意,畢竟他可是兩朝元老。
“大王啊,這不就是一篇詩歌嘛!”
熊槐聽到上官大夫這不以為意的話,自然是火氣很大。
“這何止就是一篇詩歌!”
聽到熊槐又發火了,大家自然又不敢說話。
所謂伴君如伴虎,有時候可以講道理,有時候行不通,什麽時候惹火了君主,真的會掉腦袋。
而且那可是君王,是沒有地方講理的。
熊槐再一次的迴到了自己的王座上,居高臨下的拿著這篇《橘頌》,讓屈原告訴他們這到底是什麽。
“是,大王!”
屈原領命之後,就麵向朝臣解說起來。
這不僅僅是一篇詩歌,也是楚人的立身之本。
橘樹生於南國,如我等生於楚國一般,既然生在這裏,就要像橘樹一樣紮根熱土。
為國家之富足繁茂自己,為國家之強大奉獻自己。
這不僅僅是宗族子弟應該有的美德,更應是天下楚人都應該有的美德。
聽到屈原的話,楚王熊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舉著那書冊大聲的說到:“愛家國,是人人應具有的美德,寡人願做一棵橘樹!”
“屈原願做一棵橘樹!紮根故土愛我家國!”屈原也是立馬跟著說道。
聽到楚王和屈原都這樣說,大臣們也不是傻子,齊齊在那表起決心。
“臣等願做橘樹,紮根故土愛我家國!”
看到大臣都這樣說,楚王自然是知道事情成了。
“來人,賜印!”
屈原看到楚王所做了一切,真的是非常的感動。
跪下行禮接過印,拜謝楚王賜印,同時也是表示對楚王如此看重自己,非常的感動。
“從此,屈原便是楚國的三閭大夫!”
隨著楚王的話音落下,帷幕也是跟著落下。
燈光又在老年屈原和李信所在的舞台響了起來。
“此後,我做三閭大夫十年!”屈原感慨的說道。
“十年樹木,這些橘樹在您的培育下,都已經蔚然成林了!”李信讚歎說道。
橘樹雖然成林了,但是心心念念的商於之地卻沒有收複。
然後任命屈原為左徒,為楚國製定新法勵誌圖強。
聽到屈原說的這一段,李信自然也是有了解。
據後世史書記載,您任左徒的時候,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我為大王製定國策,明發度、舉賢能、重農耕、禁朋黨,對內改善民生增強軍備,對外交好諸國促成合縱。”
隨著屈原的話音落下,舞台中央又有了新的動靜。
穿著古代鎧甲的士兵,在舞台過道上來來穿梭,彰顯著楚國的強大軍備和士兵的強大。
而這自然也有著目的,閱兵彰顯實力,也是給其他國家看的。
“有請諸國使臣!”
隨著中年屈原話音落下,就有四人走到了舞台中央。
而他們麵對的位置自然就是楚王所在。
四人分別是魏國使臣、趙國使臣、韓國使臣、燕國使臣。
四個國家的使臣到來,就是為了可以聯合楚國,共同對抗秦國。
在那個時期,秦國實力最強,楚國次之。
麵對於秦國的壓迫,其他國家自然是想要聯合起來,否則就會被分而擊之。
在當時,這幾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四個國家加上秦國和楚國,就差一個齊國。
麵對於四個國家的到來,楚王還是很高興的,因為他們的到來,既可以共同抗秦,也可以彰顯自己國家的實力。
不隻是因為屈原是他的朋友,他想要讓屈原稱為三閭大夫,也因為他被大臣反對,這是在打他的臉。
他也是剛成為大王不久,沒想到他宣布的任命,一個個的都要反對,這是在挑戰他的權威,自然是很不滿,很不高興。
隻是他雖然是大王,但有時候也不能任意而為,畢竟隻有昏君才可以肆意妄為,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他也是要解釋一下為什麽讓屈原稱為三閭大夫,否則如何服眾,一次兩次可以,次數多了,手下也會反對。
“屈原沒有美德?!那誰有美德?”楚懷王熊槐盛怒的詢問道。
大家也聽出來熊槐生氣了,但是他們不能屈服,否則之前不是白反對了。
既然問了,那正好說出之前大臣們的商定的人。
“臣以為上官大夫之子就很合適!”
聽到這人的話,熊槐在心裏冷笑。
他算是明白了,他們不是為了反對屈原成為三閭大夫,而是想要推舉其他人。
“臣等推舉上官大夫之子擔任三閭大夫!”
除了上官大夫之外,其餘人都是推舉上官大夫之子。
看到這些人的反應,熊槐沒有發火,而是冷靜的說出一句話,但是這句話卻讓官員們誠惶誠恐。
“諾要說沒有經驗,那寡人也沒有經驗!諸位大人是這個意思嗎?”
聽到楚王的話,不要說大臣了,就是旁邊的沒說話的手下也是跟著跪了下來。
“臣等不敢!”大家齊齊說道。
一個個跪在那都是誠惶誠恐,還是上官大夫率先開口。
當然了,他是跪著說的,還不敢站起身來。
“大王身懷美德,臣等欽佩!”
說完這話之後,還是跪著低著頭,在那認錯,但還是不認為屈原能當三閭大夫。
看著他們一個個跪著的樣子,好像是服軟了,但一個個還是不同意屈原稱為三閭大夫。
作為楚王的熊槐如何不明白,不將理由說出來,是不能讓自己手下信服的。
“那我就說說屈原的美德!”
然後將一卷書冊拿在了手中,給下麵的人看。
大家自然是看不到裏麵的文字,也隻是看出事書而已。
熊槐自然也明白,也就解釋起來。
“這一篇是《橘頌》,正是屈原所作,我讀給諸位聽聽,屈原你給他們解釋一下!”
“遵命!”屈原自然同意的。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熊槐念道。
屈原則是跟著解釋這一句:“皇天後土,孕育嘉美之樹,橘樹生來就適合這一方水土。”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並受天命不離故土,永世生在南方的楚國!】
熊槐繼續說道:“深固難徙,更壹誌兮!”
【你紮根深厚難以遷移,誌向是如此地專一!】
熊槐非常滿意屈原的解釋,不住的點點頭,這也是他之前誇讚這篇文章的原因。
“上官大夫還有諸位大人,你們聽懂了嗎?”熊槐詢問道。
聽到熊槐的詢問,大家自然是要思考一下。
上官大夫則是不以為意,畢竟他可是兩朝元老。
“大王啊,這不就是一篇詩歌嘛!”
熊槐聽到上官大夫這不以為意的話,自然是火氣很大。
“這何止就是一篇詩歌!”
聽到熊槐又發火了,大家自然又不敢說話。
所謂伴君如伴虎,有時候可以講道理,有時候行不通,什麽時候惹火了君主,真的會掉腦袋。
而且那可是君王,是沒有地方講理的。
熊槐再一次的迴到了自己的王座上,居高臨下的拿著這篇《橘頌》,讓屈原告訴他們這到底是什麽。
“是,大王!”
屈原領命之後,就麵向朝臣解說起來。
這不僅僅是一篇詩歌,也是楚人的立身之本。
橘樹生於南國,如我等生於楚國一般,既然生在這裏,就要像橘樹一樣紮根熱土。
為國家之富足繁茂自己,為國家之強大奉獻自己。
這不僅僅是宗族子弟應該有的美德,更應是天下楚人都應該有的美德。
聽到屈原的話,楚王熊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舉著那書冊大聲的說到:“愛家國,是人人應具有的美德,寡人願做一棵橘樹!”
“屈原願做一棵橘樹!紮根故土愛我家國!”屈原也是立馬跟著說道。
聽到楚王和屈原都這樣說,大臣們也不是傻子,齊齊在那表起決心。
“臣等願做橘樹,紮根故土愛我家國!”
看到大臣都這樣說,楚王自然是知道事情成了。
“來人,賜印!”
屈原看到楚王所做了一切,真的是非常的感動。
跪下行禮接過印,拜謝楚王賜印,同時也是表示對楚王如此看重自己,非常的感動。
“從此,屈原便是楚國的三閭大夫!”
隨著楚王的話音落下,帷幕也是跟著落下。
燈光又在老年屈原和李信所在的舞台響了起來。
“此後,我做三閭大夫十年!”屈原感慨的說道。
“十年樹木,這些橘樹在您的培育下,都已經蔚然成林了!”李信讚歎說道。
橘樹雖然成林了,但是心心念念的商於之地卻沒有收複。
然後任命屈原為左徒,為楚國製定新法勵誌圖強。
聽到屈原說的這一段,李信自然也是有了解。
據後世史書記載,您任左徒的時候,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我為大王製定國策,明發度、舉賢能、重農耕、禁朋黨,對內改善民生增強軍備,對外交好諸國促成合縱。”
隨著屈原的話音落下,舞台中央又有了新的動靜。
穿著古代鎧甲的士兵,在舞台過道上來來穿梭,彰顯著楚國的強大軍備和士兵的強大。
而這自然也有著目的,閱兵彰顯實力,也是給其他國家看的。
“有請諸國使臣!”
隨著中年屈原話音落下,就有四人走到了舞台中央。
而他們麵對的位置自然就是楚王所在。
四人分別是魏國使臣、趙國使臣、韓國使臣、燕國使臣。
四個國家的使臣到來,就是為了可以聯合楚國,共同對抗秦國。
在那個時期,秦國實力最強,楚國次之。
麵對於秦國的壓迫,其他國家自然是想要聯合起來,否則就會被分而擊之。
在當時,這幾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四個國家加上秦國和楚國,就差一個齊國。
麵對於四個國家的到來,楚王還是很高興的,因為他們的到來,既可以共同抗秦,也可以彰顯自己國家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