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打鬧了一會之後,就有一個年紀大的人抬著一個大水盆來到了學堂。


    “孩子們,來看看,我剛從田裏抓來的!”


    這個人李信認識,正是那宋應星,不過之前看見的是青年時代,現在看著佝僂的身體,滿頭的白發,顯然已是老年。


    “你們看著魚肥不肥?”


    “肥!”學童們異口同聲的迴答道。


    宋應星就解釋起來,之所以肥是因為稻花多,而稻花多就說明稻子長的好。


    聽到這話,李信覺得這畫麵真的是很溫馨。


    然後宋應星就開始上課。


    也就是說宋應星成為了私塾的老師,在教學生。


    宋應星在私塾教大家讀四書五經之外,還將他編纂的《天工開物》中的農業和手工業的技術傳授給鄉鄰。


    教文化,傳技術,一舉兩得。


    “宋先生,打擾了!”李信走進學堂說道。


    “你是?”宋應星聽到有人喊他,但是看著這人,根本就不認識。


    “我是李信,是從三百多年後到這的一個後生晚輩!”李信笑著迴答道。


    聽到這話,宋應星自然是不相信的。


    這種事情換成是誰都不相信。


    話劇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至少也要保證合理性。


    就和寫小說一樣,不能降智。


    宋應星最後也不追究李信的來曆,畢竟他身上似乎也沒什麽可圖的。


    正好李信說是從三百多年後來到這的,那他也就想要自己的那本《天工開物》在後世有沒有人看。


    李信自然是早有準備,畢竟對於作者來說,自然是想要知道自己寫的書有沒有流傳後世。


    就好比那伏生,最關心的就是後世有沒有人讀《書》,還知不知道《書》,《書》有沒有流傳下去。


    李信則是拿出了平板電腦,說出三百多年後就是用這個來看他的《天工開物》。


    “這是什麽?”


    “電子書!”李信笑著解釋道。


    總不能說是平板電腦吧,那解釋起來就麻煩了。


    電子書的話就好解釋,反正是書籍的一種。


    宋應星自然是讓孩子們也過來看看,這所謂的電子書。


    雖然他不會弄,但還是看到亮起的屏幕上麵,竟然是他畫的畫。


    也就是《天工開物》中的插畫。


    然後李信繼續幫他翻了一頁,隻是看著那字,宋應星有些苦惱。


    他已經老了,有些老花眼,這上麵的字太小了。


    李信自然是為他將字體給調大一些。


    “還能放大!”宋應星真的是很詫異。


    直唿真的非常神奇,有些相信李信是從後世來的。


    李信手中的電子書不要說見了,聽都沒有聽說過。


    宋應星查看了一番,自然明白這是最早的出版,沒想到還能在後世流傳,還是很高興的。


    甚至還說了宋應星在後世被稱為科學家,按照現在的說話就是博士,非常有才華有能力的人。


    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科學家。


    查看了一會之後,對於這新奇事物很感興趣,但是也沒有玩物喪誌,也就多看了一會,繼續給孩子們上課。


    告訴孩子糧食得來不易,要珍惜糧食,體會父母的難處。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上完了課,學生們自然是離開了學堂,但是李信留了下來。


    看著學生們離開後,李信忍不住將心裏的話給說了出來。


    “先生,你可是奉新名儒,但是今日一見您就是一位田間老人!”李信笑著說道。


    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因為宋應星的打扮了,衣服也是衣服田間幹活的打扮,特別是褲腿還是挽起來的。


    想來應該就是之前下田去捉稻花魚的原因。


    “田間老人不好嗎?”宋應星反問道。


    “好,特別好!親切!”李信真誠的迴答著。


    既然學童們都走了,宋應星也就和李信聊了起來。


    人老了就容易迴憶往事,或者說是迴憶一下青春年少。


    他少時想要學神農氏,喜歡田間技藝、坊市營生。


    聽到這話,李信也是要幫忙補充的,他也是熟讀諸子百家之人,不然怎麽能成為舉人。


    其實對於這些,宋應星真的是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三百多年後,真的還有人在看他的書嗎?


    自己寫的書,自然是希望可以流傳於世,可以對後人有所幫助,得到好的評價。


    李信在這方麵自然是不會欺騙老人,要好好的誇獎他。


    “當然有,我們後世幾乎人人知曉宋先生的這本《天工開物》,這是後世公認的圖文並茂的重要的科學典籍!”


    聽到李信所說的話,宋應星連續拍著大腿,顯得非常高興,眼眶也是瞬間紅了。


    真的是高興!


    他對著東方作揖。


    “《天工開物》流傳後世,可以告慰兩位兄長在天之靈了!”


    聽到這話,李信就知道他說的兩位兄長是誰了,那就是宋應昇和塗紹煃。


    可以說這本書,是三人共同的願望、共同的夢想。


    而這個夢想,就是可以學有所成、造福天下。


    這就要從宋應星中舉說起。


    在舞台劇的另外一邊,自然就上演著學府門吏來到宋府報喜的事情。


    宋應星考中了鄉試第三名,宋應昇考中了鄉試第六名。


    那位塗紹煃則是考中了鄉試第四名,既然一起進京趕考。


    其實宋應星根本就沒怎麽好好看書,他少時天資聰慧,隻是喜歡在民間技藝,之所以成績不錯,要多虧了宋應昇。


    宋應昇喜歡苦讀,在一起的宋應星自然也是被影響,沒有看書,也聽熟了兄長背誦的內容。


    三人走水路去往京城去趕考,見識到了不少新鮮事物,這對他後麵寫《天工開物》也是有不少好處。


    甚至還看到了西洋人,也就是外國人,畢竟是在京城,外國人過來也不奇怪。


    現在的商貿因為明朝鄭和下西洋開始,慢慢的繁榮起來。


    比如茶葉、瓷器,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銷售當時西洋和東洋各國。


    “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


    所以後來瓷器和華夏的名字都是同一個英文,可見瓷器的影響力。


    之前的趕考都是提前出發,特別是距離遠的,都要提前幾個月出發。


    宋應星三人就是如此,趕考之路萬裏,曆時五個月。


    就連過年都是在船上過的。


    這也是為什麽考取進士是三年一次,恩科的話也要兩年一次,有時候路上來迴都要一年左右時間。


    要是一年一次,那不就是永遠在路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娛樂:與楊蜜胡戈組建公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狼煙本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狼煙本狼並收藏娛樂:與楊蜜胡戈組建公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