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讀書的好處
娛樂:與楊蜜胡戈組建公司 作者:狼煙本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63章 讀書的好處
第一期之所以用《尚書》作為開篇,就是希望通過這些承載了上古曆史的文字,讓大家一同看到我們的祖先,在這片神舟大陸上,篳路藍縷、創造文明,開天辟地的精彩故事。
接下來,自然就是說了伏生傳經的故事。
李信則是作為一個虛擬人一般觀看著這一切。
李信可以看到這一切,但是別人看不到他,身在畫麵中,但是又遊離之外。
直到李信突然的發聲,大家似乎才注意到有這麽一個人的存在。
但是他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李信的衣服怎麽和他們的不一樣,穿著奇裝異服。
畢竟在古代可沒有中山裝,更沒有紐扣。
“皇帝陛下知道了書的好處,百姓的好日子有望了!”伏生高興的說道。
“先生!”李信沉穩的唿喚道。
“你是?”
哪怕是伏生看到李信這裝扮,也是充滿了驚訝。
“晚生是來自兩千多年後的讀書人,特來拜訪!”
李信的話音落下,伏生的學生們自然是又是驚訝不已,在那議論紛紛。
聽到有人說是來自兩千年後,如何能相信。
哪怕是21世紀,不要說是來自兩千多年後,就是二年後都沒人相信。
“兩千多年後?”伏生也是有些不相信,但實在是李信的裝扮太奇怪了。
而對伏生來說,他這一輩子最關心的就是‘書’,既然李信說是來自兩千多年後。
就詢問其李信,那個時候大家讀不讀《書》。
“讀,我們後世尊稱《書》為《尚書》。”
“為何稱為《尚書》。”伏生的弟子忍不住詢問道。
不用李信解釋,伏生就說了起來。
《書》是上古之書!
“先生!特來請教《書》好在哪裏?”李信詢問道。
“你們說,《書》好在哪裏?”伏生反問自己的弟子。
而弟子們則是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迴答,彼此對望一眼,非常默契的行了跪禮道:“願聽先生指教!”
“請先生指教!”李信看看伏生的弟子,也是跟著說道。
不過他是現代人,自然不可能和古人一樣行跪禮,鞠躬抱拳表示尊重就行。
“《書》我讀了九十多年,這裏麵的好處我來告訴你們!”
伏生開始說了起來,從他的小時候說起。
李信也是和其他人跪坐在墊子上聽著伏生講述。
畢竟要入鄉隨俗。
說道《書》,首先就說道了《堯典》乃是《書》之開篇,堯舜禹這些在《書》中都有記載。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是記錄在史書之中。
大禹定九州,隨山刊木,奠高山之川。
“我從小就讀《禹貢》,就知道它的好!”
“我們從小也讀大禹治水的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李信接話說道。
“大禹的好,不僅隻是這些!”伏生接話道。
“還有哪些?”李信好奇的詢問道。
“你看!”伏生說道。
順著伏生的眼睛的方向看去,那邊的舞台帷幕拉開。
隨著帷幕被開啟,就看到了舞台上身穿古裝的人一排排的站好。
大禹,叫做姒禹,黃帝之後,顓頊之孫。
他的父親叫做姒鯀,帝堯命其父親治水九年不見其功。
舜流放了他的父親,又命令禹治水。
禹怎麽能不知道其中的艱難,但是洪水肆虐塗炭生靈,致餓殍千裏,看到這些他如何不臨危受命。
大禹以十三年曆盡磨難遍走華夏,訪民間疾苦,與黎民同心。
勘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
“大禹定九州了!”
“大禹定九州了!”
……
一聲聲高喊,是如此的嘹亮,振奮人心。
華夏安定,九州初分。
廣大的冀州是大禹用足跡一步一步丈量出來的,古人稱大禹的足跡為“禹跡”。
冀州屬於北方,有三個大省地域這麽大。
之所以說道冀州,就是因為黃河在冀州經過,那時候的黃河泛濫,特別是壺口險要。
而大禹就采用了疏鑿梁山,治理壺口和龍門,從而疏通黃河。
而大禹的父親用的是堵塞之法治水。
堵塞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堵不如疏,也從這而來。
所以大禹的父親失敗了,大禹的疏通之法成功。
以百川為支流,讓黃河納百川而東流入海。
那邊的場景真的是振奮人心,伏生和李信也是看的感慨不已,大禹真的是為後世做出了傑出貢獻。
伏生:“黃河自此奔流而下,灌溉良田!”
李信則是想到了一句詩詞:“群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
原來是大禹治理了黃河,造福了周圍百姓。
冀州說完,就說起了兗(yan)州、青州、徐州、揚州……。
感謝大禹的功績。
感謝華夏九州生民。
感謝先輩們的努力。
揚州的田地屬於第九等,天下稅賦分為九等,一等最高,九等最低。
聽到伏生的話,李信是非常的詫異。
既然九等最差,證明當時的揚州田地肯定非常的貧瘠。
“要知道揚州在今天那可是一等一的富裕,看來揚州人這幾千年來挺努力!”李信不由的感慨著。
“揚州後來很富裕嗎?”伏生詢問道,也有些不太相信。
一個九等稅賦之地,竟然變的非常富裕,那麽靠著田地為生的人民,生活應該過的很好,伏生如何不激動。
“現在的揚州,也就是江浙滬,那可是富得流油!哦,這個您不太懂,現在的揚州很富裕,比一等賦稅之地還富有!”
聽到李信的話,伏生雖然詫異,但是很高興。
他自然是希望子孫後代生活可以更好。
在伏生說完九州,另外一邊的大禹也分說完了九州,四海會同。
“願我華夏民族自此生生不息!”
“願九州生民永世昌寧!”
而這不是重點,重點的是後幾句話,哪怕是做出了如此成就,還是一樣的謙虛。
為的就是九州百姓,為的是華夏民族。
“列祖先賢,請受姒禹一拜!”
“列祖先賢,請受伏生一拜!”
“列祖先賢,請受晚輩一拜!”
氣氛到了這裏,李信自然也是跟著跪下。
其他時候可以不根據古代的禮儀來,但是這個跪拜列祖先賢的話,完全是有必要的。
不信鬼神,但是要敬祖宗。
第一期之所以用《尚書》作為開篇,就是希望通過這些承載了上古曆史的文字,讓大家一同看到我們的祖先,在這片神舟大陸上,篳路藍縷、創造文明,開天辟地的精彩故事。
接下來,自然就是說了伏生傳經的故事。
李信則是作為一個虛擬人一般觀看著這一切。
李信可以看到這一切,但是別人看不到他,身在畫麵中,但是又遊離之外。
直到李信突然的發聲,大家似乎才注意到有這麽一個人的存在。
但是他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李信的衣服怎麽和他們的不一樣,穿著奇裝異服。
畢竟在古代可沒有中山裝,更沒有紐扣。
“皇帝陛下知道了書的好處,百姓的好日子有望了!”伏生高興的說道。
“先生!”李信沉穩的唿喚道。
“你是?”
哪怕是伏生看到李信這裝扮,也是充滿了驚訝。
“晚生是來自兩千多年後的讀書人,特來拜訪!”
李信的話音落下,伏生的學生們自然是又是驚訝不已,在那議論紛紛。
聽到有人說是來自兩千年後,如何能相信。
哪怕是21世紀,不要說是來自兩千多年後,就是二年後都沒人相信。
“兩千多年後?”伏生也是有些不相信,但實在是李信的裝扮太奇怪了。
而對伏生來說,他這一輩子最關心的就是‘書’,既然李信說是來自兩千多年後。
就詢問其李信,那個時候大家讀不讀《書》。
“讀,我們後世尊稱《書》為《尚書》。”
“為何稱為《尚書》。”伏生的弟子忍不住詢問道。
不用李信解釋,伏生就說了起來。
《書》是上古之書!
“先生!特來請教《書》好在哪裏?”李信詢問道。
“你們說,《書》好在哪裏?”伏生反問自己的弟子。
而弟子們則是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迴答,彼此對望一眼,非常默契的行了跪禮道:“願聽先生指教!”
“請先生指教!”李信看看伏生的弟子,也是跟著說道。
不過他是現代人,自然不可能和古人一樣行跪禮,鞠躬抱拳表示尊重就行。
“《書》我讀了九十多年,這裏麵的好處我來告訴你們!”
伏生開始說了起來,從他的小時候說起。
李信也是和其他人跪坐在墊子上聽著伏生講述。
畢竟要入鄉隨俗。
說道《書》,首先就說道了《堯典》乃是《書》之開篇,堯舜禹這些在《書》中都有記載。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是記錄在史書之中。
大禹定九州,隨山刊木,奠高山之川。
“我從小就讀《禹貢》,就知道它的好!”
“我們從小也讀大禹治水的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李信接話說道。
“大禹的好,不僅隻是這些!”伏生接話道。
“還有哪些?”李信好奇的詢問道。
“你看!”伏生說道。
順著伏生的眼睛的方向看去,那邊的舞台帷幕拉開。
隨著帷幕被開啟,就看到了舞台上身穿古裝的人一排排的站好。
大禹,叫做姒禹,黃帝之後,顓頊之孫。
他的父親叫做姒鯀,帝堯命其父親治水九年不見其功。
舜流放了他的父親,又命令禹治水。
禹怎麽能不知道其中的艱難,但是洪水肆虐塗炭生靈,致餓殍千裏,看到這些他如何不臨危受命。
大禹以十三年曆盡磨難遍走華夏,訪民間疾苦,與黎民同心。
勘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
“大禹定九州了!”
“大禹定九州了!”
……
一聲聲高喊,是如此的嘹亮,振奮人心。
華夏安定,九州初分。
廣大的冀州是大禹用足跡一步一步丈量出來的,古人稱大禹的足跡為“禹跡”。
冀州屬於北方,有三個大省地域這麽大。
之所以說道冀州,就是因為黃河在冀州經過,那時候的黃河泛濫,特別是壺口險要。
而大禹就采用了疏鑿梁山,治理壺口和龍門,從而疏通黃河。
而大禹的父親用的是堵塞之法治水。
堵塞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堵不如疏,也從這而來。
所以大禹的父親失敗了,大禹的疏通之法成功。
以百川為支流,讓黃河納百川而東流入海。
那邊的場景真的是振奮人心,伏生和李信也是看的感慨不已,大禹真的是為後世做出了傑出貢獻。
伏生:“黃河自此奔流而下,灌溉良田!”
李信則是想到了一句詩詞:“群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
原來是大禹治理了黃河,造福了周圍百姓。
冀州說完,就說起了兗(yan)州、青州、徐州、揚州……。
感謝大禹的功績。
感謝華夏九州生民。
感謝先輩們的努力。
揚州的田地屬於第九等,天下稅賦分為九等,一等最高,九等最低。
聽到伏生的話,李信是非常的詫異。
既然九等最差,證明當時的揚州田地肯定非常的貧瘠。
“要知道揚州在今天那可是一等一的富裕,看來揚州人這幾千年來挺努力!”李信不由的感慨著。
“揚州後來很富裕嗎?”伏生詢問道,也有些不太相信。
一個九等稅賦之地,竟然變的非常富裕,那麽靠著田地為生的人民,生活應該過的很好,伏生如何不激動。
“現在的揚州,也就是江浙滬,那可是富得流油!哦,這個您不太懂,現在的揚州很富裕,比一等賦稅之地還富有!”
聽到李信的話,伏生雖然詫異,但是很高興。
他自然是希望子孫後代生活可以更好。
在伏生說完九州,另外一邊的大禹也分說完了九州,四海會同。
“願我華夏民族自此生生不息!”
“願九州生民永世昌寧!”
而這不是重點,重點的是後幾句話,哪怕是做出了如此成就,還是一樣的謙虛。
為的就是九州百姓,為的是華夏民族。
“列祖先賢,請受姒禹一拜!”
“列祖先賢,請受伏生一拜!”
“列祖先賢,請受晚輩一拜!”
氣氛到了這裏,李信自然也是跟著跪下。
其他時候可以不根據古代的禮儀來,但是這個跪拜列祖先賢的話,完全是有必要的。
不信鬼神,但是要敬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