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綜藝非常的重要,所以采用的是錄播,這樣發生什麽意外也好及時補救。


    央媽還是比較求穩,想要將更好的品質帶給大家,最重要的是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曆史。


    有事後的配音,也有現場的表演。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


    【幾千年來,祖先一直在記錄我們的曆史。講述我們的故事,這裏每一部典籍都凝聚著前人的心血和智慧。】


    【人們世代守護,薪火相傳,讓精神的血脈延綿至今。】


    【打開典籍,對話先賢!】


    ……


    【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


    【一起品讀典籍裏的華夏!】


    《典籍裏的華夏》這開篇就直接炸裂,結合環幕投屏、ar等技術,似乎典籍活了起來,在李信的周圍環繞。


    置身在了古代藏書樓,那一本本古籍,顯示著曆史的悠久,文化底蘊之深厚。


    隨意翻開一本書,就可以看到書籍中的文字浮現出來,一個個字也是如此的優美。


    越來越多的文字出現,仿佛萬家燈火一般掛在天空。


    貫穿古今,傳千年經義。


    這些都會利用影視劇的形式展現,讓畫麵感更強,直擊觀眾心靈。


    既然是綜藝,自然也會有綜藝的表演方式。


    甚至還有觀眾在台下,第一批自然是央媽找的人,這些人都是從機關單位找,為的就是不讓綜藝提前泄露出去。


    觀眾早已經是在直播間等著,在觀眾的掌聲中書簡一般的帷幕緩緩打開。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的書架,書架上麵也是擺放滿書籍。


    在書架的前麵則是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書桌上麵有一本書,一盞台燈,僅此而已。


    李信步履堅定的從一側走出來,坐在那桌子後麵的一椅子上,打開書桌上麵的電燈。


    李信一身中山裝,三分帥風七分儒雅體現的淋漓盡致,妥妥的讀書人,讀書人的氣質撲麵而來。


    翻開書籍,開始說道:1900年,華夏、敦皇、莫低窟。


    李信用純正的普通話解說著,富有磁性又聲音宏厚,十分的悅耳。


    對於這段詞李信自然也是練習多遍,兌換了主持人技能是真的很值,以後說台詞是不需要找配音演員,誰還能比他說的更好。


    高級主持人技能,足以比肩央媽中的名嘴。


    在李信訴說之後,旁邊的舞台亮起,就看到一身道士裝扮中年人出現。


    道士手裏拿著鋤頭,顯然是在幹農活。


    “一聲巨響!驚動了居住在莫低窟的王道士!”


    在李信話音落下之後,王道士也是開始了表演。


    王道士訴說著因為驚雷的關係,莫低窟的山裂開了,他帶領工人用鋤頭挖,發現了一個藏經洞。


    內藏典籍萬卷。


    王道士說完這話之後,就看到那環幕投屏有了變化,配合那ar技術,藏經洞的景象在現場呈現,是如此的栩栩如生,好像那藏經洞就在麵前。


    李信:“秘藏的典籍,沉寂了近千年!”


    王道士:“莫低窟的藏經,破壁而出,重迴世人麵前!”


    李信說一句,王道士也是跟著說了一句。


    就好像是兩個時空的人在對話一樣,說出的話帶著顫音,因為激動和自豪。


    王道士說完這些離開了舞台,聚光燈再一次的投射到李信身上,李信緩緩說著。


    “隻是因為當時華夏還處於封建時代,積貧積弱,敦皇的藏經命途多舛,流散世界各地,1910部分經卷被運到京師。”


    李信話音結束,照著他的聚光燈熄滅了,那聚光燈打在了另一處,所謂的京師。


    京師學者正在研究從敦皇運來的書籍。


    京師學者在那感慨著,這些寫本和抄本皆有千年曆史。


    這就是華夏的悠久曆史,很多國家,連五百年的都沒有,往前推是不毛之地。


    四大文明古國的華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快看,竟有上古典籍《尚書》,這是我見到的《尚書》文獻中最早的傳世文本,彌足珍貴,我國人當把此國寶守好護好!”


    可以說看到這些畫麵,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李信接著說道,現在一萬六千餘件敦皇藏經存於華夏國家圖書館。


    位列四大鎮館之寶,《尚書》便是其中一部分,《尚書》被稱為“政書之祖,史書之源。”


    相傳或為孔子晚年整理編纂。


    在李信的話音落下,旁邊就看到了孔子及其門人。


    商量著編書的事宜。


    《書》乃上古之書,上古史書,三千多篇。


    因為太多了,不易讀、不易傳。


    因此就有了從這三千多篇多中編選百篇,更容易得其精髓。


    《書》百篇選擇了數年,而在這之中,自然是介紹一下為什麽從三千多篇中選擇百篇。


    百篇為何而選,何為精髓?


    讀《書》知先賢治政之本!


    讀《書》知朝代興廢之由!


    讀《書》知個人修身之要!


    在孔子說完之後,孔子門生們就跟著說一句。


    孔子門生可不少,門人三千,七十二賢。


    這裏一共有七十二人,複合著孔子的話,氣勢也是越來越大。


    李信也是跟著說,自然是掩蓋不了七十二門人的氣勢。


    這就是為什麽有些歌曲需要大合唱才能表達的道理。


    台下的觀眾也是被這氣勢所感染,感覺熱血沸騰,拚命的鼓起掌來。


    “在《典籍裏的華夏》讓我們一起識讀《尚書》。”


    隨著李信說話,他這邊的帷幕落下,另外一邊的帷幕被打開,央媽的主持人在那解說起來。


    訴說著《典籍裏的華夏》,解釋著這部綜藝。


    解釋完之後,則是由央媽主持人帶著大家進入了訪談間。


    而訪談間則是坐著三位大佬,有國際《尚書》協會的會長、曆史文化教授、曆史研究院古代研究員。


    說著說著就聊到了伏生,伏生與周末期出生,在秦朝成為博士。


    秦末楚漢之爭,“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很多東西都沒有了。


    秦朝發生了“焚書坑儒”,很多書籍被燒,一些書籍被設置為禁書需要銷毀。


    伏生則是在逃亡的時候,將書藏於自己家的牆壁之中。


    到了漢朝的時候,廢除了‘挾書令’,大家可以自由的看書。


    伏生輾轉迴家,隻是藏於牆壁的《尚書》因為被蟲蛀被煙熏以及其他情況,隻剩下二十八篇。


    伏生就在當地講學,被皇帝知道,漢文帝為了保護文化,希望伏生可以到朝廷上來講。


    隻是伏生已九十多歲,無法車馬遠途,皇帝就派人去聽,派去的人就是晁錯,曆代都有《伏生授經圖》,可見伏生作出的貢獻。


    如果沒有伏生就沒有《尚書》。


    華夏文化就是如此,不絕如縷,薪火相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娛樂:與楊蜜胡戈組建公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狼煙本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狼煙本狼並收藏娛樂:與楊蜜胡戈組建公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