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皇迴京的速度很快。


    在叛亂被平息的第二日,他便由呂城遷迴了勤政殿。


    同行迴京的,還有一幹新被任命的文武官員。


    這些官員中有寒門學子,有落魄士族,還有曾依附世家而生的門客部曲,或是曾得罪過古家,忤逆過“聖意”的舊臣僚屬。


    總之,皆是一群出身並不算高,但頗具真才實學,且不願同流合汙的人。


    他們被江夏皇選中,以各種名目安排到陪都,為的就是這一天。


    陪都的官屬機構同京城一樣,且相對獨立。


    因而這些官員到京上任後,很快便表現出了鐵麵無私的做事態度,和嫻熟老到的業務能力。


    有了他們的坐鎮,朝廷瀕臨崩塌的各部各衙門,開始重新運轉。


    但即便如此,局勢依舊不容樂觀。


    古氏母子的叛亂,牽連了一大批人。


    除了在圍場被誅殺的,京城也有諸多留守官員,或主動或被動被卷了進去。


    總之,凡是沾染了的,哪怕隻是些許,也無一不被革職抄家,入獄等候發落。


    往日裏尊貴奢華的豪院貴府,一個個被貼上了冷冰冰的封條,盡顯蕭瑟淒清。


    京城內,人人自危。


    因而,即便有這些新任官員補缺,但朝中大大小小的職位,還是幾乎空了一大半。


    有的甚至一人掌管著兩個衙門,忙的不可開交。


    其中最為繁忙的,當屬刑部。


    拜古氏母子所賜,大牢中的案犯,早已人滿為患。


    甚至因為沒有關押的地方,一些人隻能被臨時羈押在自己的住處。


    所有人都知道,此事不能再拖延下去。


    可刑部四司加上大理寺,如今也隻有剛到任的尚書和寺丞,以及一名郎中共三人。


    別說審案了,連整理獄訟卷宗和草擬司法文書的人都不夠。


    急得刑部尚書岑俊智是滿嘴燎泡,日日跑去吏部要人。


    這下可愁壞了同樣剛剛就任吏部尚書的廖元凱。


    人就這麽點,哪能個個安排到位?


    考慮到事有輕重緩急,他已經大方的多給了刑部一個郎中,還惹的其他部門對他頗有微詞。


    都是積壓了一大堆的事,誰不忙?


    總不能,自己也調去刑部做事吧?


    他這個吏部尚書當的,真是有苦難言。


    皇上昨兒個可是說了,關於空缺官位人選的事,讓他盡快擬一個名冊出來,力求三日之內全部到任。


    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上哪兒找那麽多備選的人去?


    且不說之前的科考,一直都是由古家把持的,那些考中的進士,清不清白都尚未可知。


    再者,便是真要用這些人補缺,三日之內也無法倉促集齊。


    誰沒事會一直呆在京城等著封官啊?


    三日的時間,恐怕他連任命詔書都無法送到人手裏。


    可事情總不能拖著。


    無計可施之下,他想到了去求助,暫代尚書右丞之位的三皇子,也就是瑞王殿下。


    話說這位瑞王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卻因在二皇子叛亂一案中力挽狂瀾,表現突出,被皇上破格任命為尚書右丞,掌管兵部、刑部和工部三部。


    若按品級說,他是吏部尚書,乃正三品,而尚書右丞隻是正四品,官位還在他之下。


    況且,他的吏部,也並不隸屬於瑞王的管轄範圍之內。


    可偏偏,如今的尚書省,並無負責吏部的尚書左丞。


    甚至連尚書令和尚書左右仆射(左右丞相)都沒有。


    換言之,瑞王雖隻有四品,卻是目前尚書省內權力最高的長官。


    皇上此舉是什麽意思,他怎會不懂?


    這明顯是在給瑞王鋪路啊!


    他甚至覺得,若非瑞王太過年輕,又根基尚淺,難以服眾,隻怕皇上都要直接拍板,讓他出任丞相一職了。


    但猜到歸猜到,他卻不敢多摻和。


    畢竟儲位之爭,自來便是一場生與死的賭注,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他現在隻求,三皇子能真如傳言中一般宅心仁厚,幫他解決眼前的困境。


    對於廖元凱的到訪,蘇文淵並未表現出任何驚訝的神色。


    耐心聽完他的話,他思忖片刻,溫和一笑,“廖大人,今年的春闈,快要開始了吧?”


    江夏的春闈比大楚要晚一些,是在春夏之交。


    算起來,和姐姐大婚的日子,倒是接近。


    當然,那時候,恐怕他們都已迴了大楚。


    廖元凱連忙道,“是,就在下個月。”


    算算時間,應考的一眾舉子,此時差不多已經來了京城。


    他有些惋惜。


    若是會試在叛亂之前舉行就好了。


    那樣的話,他也不用再煩惱沒有人選的事。


    “科考的目的,是為朝廷留住優秀的人才,為國效力,如今官位既然空缺嚴重,何不就在這些人裏麵選拔,然後擇優錄之?”


    蘇文淵用言語點他,“事急從權,會試的時間,也不是不能提前。”


    江夏皇的意思,無非也是想棄用先前的栓選名單,重新錄用背景清白之人。


    畢竟相較於被世家操縱嚴重的會試,鄉試的成績,要真實上許多。


    可栓選名單上皆是前些年考中的進士,若是直接全部棄用,到時候隻怕不僅是世家,連天下的讀書人,都會認為朝廷朝令夕改,出爾反爾。


    所以他才會給廖元凱出了這個難題。


    三日的時間,來不及啟用栓選名單,那就隻能勉強從最新的舉子中錄用了。


    畢竟反叛這樣的事,發生的太過突然,誰也料不到。


    總不能讓諸多官位,一直空缺下去吧?


    廖元凱有些猶豫,“可若是提前,禮部能忙的過來嗎?”


    天下舉子皆聚京城,少說也有兩三萬。


    從準備考試到放榜,中間有太多的工序,三日的時間怎麽夠?


    更何況,這幾日禮部還要接待大楚使臣,他若真將會試提前的建議呈報上去,禮部尚書還不提刀將他給宰了?


    蘇文淵意味深長的笑了。


    “廖大人,這批應考舉子,也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做官的。”


    真正符合要求的,也不過百之一二。


    廖元凱先是一愣,繼而忽然如醍醐灌頂。


    “下官明白了。”


    他心服口服的躬身行禮,“多謝瑞王殿下提點。”


    皇上既要打壓世家,那同世家有關係的考生,自然也是不能參加的。


    一層一層篩選下來,還能剩多少?


    反叛的事已經牽扯了這麽多人,再多牽扯幾個應考舉子,也不是什麽稀罕的事。


    皇恩浩蕩,念其參與不多,又是初犯,不追究他們的責任。


    但禁考個三五年,不過分吧?


    他由衷感歎,今日這趟,真是來對了。


    都說三殿下待人接物,親和有禮,果然如此。


    怪不得,新晉的官員都喜歡同他來往。


    至於那位傳說中的太子殿下,因著之前並未打過交道,他也不好多加評判。


    左右,這也不是他該考慮的事。


    顧不得多耽擱,出了尚書省後,他立即便去禮部要了名冊,然後匆匆進了宮……


    於是,原本應在下個月舉行的春闈會試,便被提前成了聲勢浩大的官員選拔。


    在江夏皇的暗中授意之下,那些出身優渥的世家子弟,以及同各大家族有牽連的學子,皆被從名單上劃去。


    在對剩餘的學子進行簡單的會考後,主考官連夜閱卷,很快便將成績封存,呈報了上去。


    江夏皇立即主持了殿試,並著重點了幾名特別突出者,直接委以重任。


    其餘的,則交由吏部,根據其能力大小,分別封官授印。


    速度之快,堪稱曆史之最。


    三日之後,朝中已官無虛待。


    各部積壓的政事,很快便被提上日程處理。


    又是三日過去,一幹參與反叛的案犯,或是被殺頭,或是被流放,或是被抄家滅族,一應有了自己的下場。


    介於之前殺人過多,江夏皇這次采取了懷柔政策,除了直接參與謀反者被斬立決,個別嚴重的夷三族外,其餘從犯大多被判了杖刑或流放。


    雖然依舊是重罰,但好歹算是撿了一條命迴來。


    至此,這場曠日許久的反叛,終於落下帷幕,


    那些被禁考者以及落選者,無一不對蘇錦瑤咬牙切齒,痛聲謾罵。


    畢竟相較於來自全國各地的泱泱考生,最後被成功授官的,著實是算不上多。


    而且,若是有心人留意,便可發現,這些被選中的舉子,基本都來自各地的私家書院,且多出身普通。


    能在被世家控製多年的科考中脫穎而出,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要知道,往年這類學子,大多隻有兩個結果。


    一是落榜,二是屈從於世家龐大的勢力,成為其門生爪牙。


    隨著一道道政令的頒布,許多埋頭苦讀的讀書人,開始明白過來。


    世道要變了。


    而更讓人驚訝的,是突然崛起的一大批私家書院。


    這些書院的出現,大大衝擊了門閥世家把持的官學,甚至隱有替代之意。


    無人知道它們是如何突破了朝廷的嚴格禁錮,和世家的重重包圍,突起於關鍵時候。


    但現在無論是誰,都再也不能忽略它們的實力。


    尤其是,如今其門下諸多學子,已一躍成為了朝中新一代的中堅力量,雖說大多都是三品以下,但三省六部之中,到處都有其身影。


    影響之大,史所罕見。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學子熟讀五經,善於政令,針砭時弊,勤敏敢諫,無一庸碌。


    整個朝廷,因為他們的到來,為之煥然一新。


    當然,麵對頑固的門閥世家,江夏皇也並未一竿子打死,而是采取了各個擊破的策略。


    殺一批,打壓一批,提拔一批。


    殺的,自然是同古家、龔家等有牽連的世家。


    不得不說,古家的叛亂,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借口,將一些勢頭正旺的世家連根拔除。


    打壓的,是諸如上官世家、魏家等元氣大傷,短期內幾乎沒什麽能力再翻身的。


    大部分小世家,也在此列,畢竟朝廷的鹽鐵糧改製,他們沒少唱反調。


    至於提拔的,隻有兩家。


    顧家和許家。


    顧家原本就是忠君愛國的典範,此次平叛,作為勤王軍副帥的顧懌,更是立了大功,自然當仁不讓的獲得了封賞。


    而許家的突然崛起,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先前,因為族內子弟大多經商的緣故,許家在朝中的影響,並不如其他三大世家。


    為了讓自己保住四大世家的位置,許家一直都背靠古家,而且這些年,也做了許多狐假虎威之惡事。


    後來因著魏良的死,許家同古家決裂,地位便一落千丈,大不如前。


    如今古家滅了,魏家蔫了,許家反倒蒸蒸日上。


    於是一些有心人開始猜測,古家和魏家的隕落,隻怕和許家脫不了幹係。


    所以現在許家雖然深受器重,但在其他世家眼中,名聲卻反而大不如前,甚至還隱隱有被孤立的跡象。


    誰願意和一個喜歡背後捅刀的家族,多加來往呢?


    什麽時候被賣了,都不知道。


    這樣的流言愈傳愈烈,沒幾日便傳到了許家家主耳中。


    許家家主滿腹冤屈,卻無法辯解,又因貪戀眼前的榮寵,便開始暗中謀劃,想要保住眼前的一切。


    雷霆雨露皆是皇恩,誰知道明天的聖意,又是怎樣的?


    再不想出路,隻怕許家又會是下一個古家。


    而此時此刻,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端坐在勤政殿內的禦座上,胸有成竹的看著報上來的奏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嗅青梅:重生太子不好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卿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卿嘉並收藏嗅青梅:重生太子不好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