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寢室就在你對麵。我敲過門,你沒有迴應;不過看到蠟燭明明還沒滅,我就擅自進來了。”亞瑟聳聳肩,表情似笑非笑,“不過你似乎很不懂得照顧自己。”
萊涅沉默地撿起掉落在地上的外套,動作很緩慢,藉此掩飾自己的窘迫。厚織亞麻的觸感非常舒適,還帶著些許的溫暖。他把它遞給亞瑟:“晚上讀書是我的習慣,剛剛隻是稍微打了瞌睡。”也許意識到自己的態度過於冷淡,他又立刻懷著歉意地補充道:“不過,還是謝謝你。”
“哪裏,我們很相似。晚上讀書也是我的習慣。所以一看到你的樣子我很欣慰。”亞瑟接過外套,隨手搭在肘彎。他伸手翻了翻攤在桌麵的書,看清扉頁上的書名時有些意外,那是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嗬!我以為你不會欣賞任何異教史詩呢。”
萊涅察覺出來了,馬上就下結論似乎是亞瑟的習慣。“我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他不緊不慢地辯解,“異教史詩往往很美,很悲壯,就像讀《詩篇》和《啟示錄》一樣,可以從中感受到同樣的東西……”
亞瑟似乎並沒有細心聽他的解釋。他翻著放在桌角的祈禱書,發出比所需要的大得多的聲音。突然他在某一頁上停下來,徑直把它送到萊涅眼前,指尖在某一行上輕輕劃過。“這一句,念念看吧。”
“‘震怒之日’——dies irae dies i solvet saeclum in favi,”萊涅照實念道,莫名感到心頭猛地一沉,“這又怎樣?”
“世界將在那一天變為灰燼——這句話沒有令你怦然心動嗎?”亞瑟說,明顯地在聲音裏壓抑著某種唿之欲出的情感,“還是你從來沒有在意過它呢?”
“我想是關於末日審判吧。”
“是的。在世界的盡頭裏,在天主的憤怒裏,萬物都承受大火的焚燒,灰飛煙滅。但這不僅僅在描繪末日審判的情形。在那一天之前,天主會揀選出誰註定是義人,誰註定是罪人,而這都要通過他僕人的手來實現——我指的是真正的受到啟示的僕人。他們不受任何屬世俗、屬血氣的牽絆,不吝惜正義和性命,不憐憫任何陳舊和罪惡,堅決將其付之一炬。因為我們並不知道終審判何時來臨,所以要在那之前,除去一切的不公正。”
萊涅呆呆地望著亞瑟。他的神情一瞬間變得非常可怕,難以接近;他飛快地說著,如此流暢,如此自信,必定是精心準備或反覆陳述過。這些話他能夠理解,而且難以反駁,但是卻令人本能地產生了抗拒。
“你為什麽要和我說這些?”他低聲問,小心翼翼。
“是啊,為什麽呢?”亞瑟輕輕地嘆息著,朝他笑了笑,“因為我們很相似,我認為你可以站在我這邊。”
萊涅瞥了一眼牆上的苦像,基督的表情悲哀而平和,似乎與威嚴的再臨和憤怒的審判毫無關聯。“不,我懂,但我並不同意。”他搖搖頭說,“你的觀點太偏激,而且容易被歪曲。誰是真正受到啟示的僕人?判斷善惡並決定它們的存留是沉重的能力,你怎麽能確定權柄握在這些人手裏而不是異端手裏?”
“哦,能確定的。”亞瑟伸出一根手指在他眼前晃了晃,露出詭異的笑容,“現在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沒關係,還有很多時間,我會慢慢讓你懂的。”
桌上的蠟燭已經燒得隻剩極短的一截,微弱的火苗隻剩下燭芯的一點,仍然艱難地跳躍掙紮著。他把祈禱書擱迴桌子上,仁慈地吹熄了它。屋子裏頓時顯得空曠冷冽,被月光塗上一層薄薄的銀色。
“晚安,維爾納。”
第四章
孩童的記憶是從何時開始的呢?自從記事起,他的印象裏隻有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屋子。地下室很低矮陰暗,一個年輕美麗而麵色蒼白的女人坐在隔窗下麵fèngfèng補補,時常從頭頂傳來海德堡市集的喧嚷。他曾經認為那些人所操的德語粗厲刺耳,和他母親宛轉抑揚的語言有天壤之別。但很快他便發現他們因所說的語言,常常遭到嘲笑和蔑視——他太幼小,以至於發覺不了還有任何別的原因——於是他漸漸自然而熟稔地接受了這種語言,包括生活方式。他至今還記得他母親略帶沙啞的溫柔嗓音,還有烘烤的蜂窩餅的香味。在她不那麽操勞的時候,他可以纏著她要求她唱一支歌。但是有一件事萬萬不能提及。當他們離開海德堡的前夕他才意識到它有多麽嚴重。她半跪著麵對著他,臉頰布滿淚痕,“我們要迴布拉格去。”她喃喃說著,但聲音裏有悲痛而頑固的決心,“他——現在才知道他有個兒子。但是他永遠別再想利用人。我們不屬於這裏,雖然卑微,但也有尊嚴。”他很懂事,以一個七歲孩子的伶俐小心翼翼地不再追問。於是他們悄悄地離開了,沒有告訴任何人。
他們在布拉格生活了五年。他發覺自己的生活和海德堡相比,並無顯著的差別。大人們那些暗暗的好奇和冷嘲熱諷仍然伴隨著他,並增添了一個他漸漸明白的詞:“私生子”。這個詞意味著拒絕,放逐,冷漠,意味著他不是通過神聖的結合而出生,而是某些遮遮掩掩的荒唐夜晚的產物;前者受神祝福,後者遭人唾棄。他無法指責一個從未謀麵的男人,於是全部轉為了對母親的怨恨。這種半是遷怒、半是少年特有的逆反情結,最終隨著唯一至親的棺木深深地埋葬入地下。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愚蠢和單純。但來不及做任何懺悔,他便接到了一封從海德堡寄來的信,用他久違的德語寫著一長串落款,加上沉甸甸的精巧印章:
——你迴來吧,這裏才是你的家。現在沒有什麽能阻止我們的團聚,還有你獲得自己應有的權利。
亞瑟·卡爾洛夫睜開眼睛,他正和衣仰臥在硬梆梆的床鋪上,躍入視野的是灰色的穹頂,好像墓穴那樣泛著青冷的光澤。生活有那麽多的機會擺在他麵前,像五光十色的糖果一樣誘惑人,而他偏偏選擇了這條又窄又崎嶇的路。而現在沒有什麽比這條路更令他滿足。
經院神學,實證神學,辯論神學,教會法和聖經學都是神學生的必修課程。他們很快就發現,這個新來的波希米亞學生擁有極強的理解力和洞察力。他似乎在到這裏之前已經遊曆過許多地方,接受過更好的教育。而且他一點也不安分,有意無意的炫耀著自己過人的閱曆和才華。他曾經這樣反駁某個聖經學教授:“神父,在博洛尼亞大學,這已經是個錯漏百出的觀點了。”但實際上他並無多大興趣同教士學者們周旋,而是常常私下提出一些有趣而引發爭議的問題,引得學生們熱切地討論,也有激烈爭吵;甚至曾有一個暴躁的巴伐利亞學生揚言,隻要亞瑟否認“聖體變質說”一天,他就會揍他一頓,或把他告上宗教法庭。當然,這個提議在亞瑟“按約定”在比劍中戳傷他的大腿後,便不了了之。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還是對他充滿好感的。後來他走到哪裏,總是有成群的同伴纏著他,也許這就是人格的魅力。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件事,就是萊涅總是默默地退出此類探討。恰恰在亞瑟到來以後,他悄無聲息地失去了之前的銳氣和威嚴,包括一直是最優秀的學業成績。這一切都讓給了亞瑟。但諷刺的是,沒有人比他們倆走得更近更親密。不過他們在一起時很少像其他人那樣高談闊論,而是常常結伴同行,相互間有時一言不發;僅是一個沉默的眼神交談,一個似有若無的微笑,一人就會為另一人奔走,遮風擋雨,毫無怨言。
德意誌的秋天開始染上了沉靜的肅穆。伴隨著諸聖節慶典的到來,海德堡舊城圍繞著聖靈教堂搭起季節性集市,帳篷間掛上了色彩繽紛的彩帶。這一天陽光很暖,很燦爛,亞瑟站在內卡爾河的古老石橋上,撫摸斑駁的圍欄,凝望那些沿河建起的紅磚房屋,岸邊搖曳的歐石楠叢,鬱鬱蔥蔥的樹林,都和記憶裏一模一樣。還有遠處的城堡,他以前從沒注意過那座石頭的建築,如今它卻格外惹眼,時刻提醒他那是舒陶芬伯爵家族世襲的領地。
“亞瑟?我跟不上你了。”萊涅在後麵喊道,在人群中繞來繞去,趕到亞瑟身邊。“人實在是太多了。”他抱怨道。
“是嗎?我小時候卻最喜歡集市的熱鬧。”亞瑟將雙肘支在橋欄上,往下探出身,影子斜斜地投在河水的浪花上,“你最近在逃避我吧。”他忽然把臉轉向他,微笑著說。
萊涅的臉刷地變白了。“什麽意思?”他強作鎮定地說,“我們不是經常在一起嗎?”
“你知道的。自從那天晚上之後,你就不再迴應我。”
萊涅沉默地低下頭,凝視著河水從橋下緩緩流過。“如果是那句話,”他緩緩地開口,“我實在不知如何迴應。你想叫我說什麽?你想讓我怎麽樣呢?”
“你害怕嗎?”他盯著他的眼睛問。
他渾身一激靈。害怕?怕末日審判嗎?還是亞瑟自己的解釋?甚而是亞瑟這個人?“我不知道,”他最後遲疑地說,“我隻是覺得,你有這樣的想法,總歸是危險的。對別人,對你自己都不好。盡管你是善意的,但是太容易招惹災禍——我們都見過,”他倒抽一口涼氣,不受控製地脫口而出,“森林裏被圍捕的胡斯派信徒。”
亞瑟側過身,靜靜地望著他,深黑的眼睛幾乎要深入到他的心裏去。“你還記得嘛。”他低沉地說,“善意這個詞太容易被濫用了。這個世界,圍捕和絕罰都是出於善意,爭吵攻殲都是出於善意,葬送弟兄也是出於善意。你我明明都看得很清楚。你明白我的意思。”
他們都不再說話。萊涅越過他的肩膀,極目眺望遠方,湛藍的天空掠過大雁遷徙的隊伍。內卡爾河奔流著,往前延伸,直到消失在起伏的河穀之間。兩岸的樹林看上去深幽寧靜。這個繁華的大城裏有無數的人,有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悲傷和喜樂。但是他知道目不所及之處,大河會悄無聲息地匯入無垠的海洋,樹林終會消失在死寂的高山和蠻荒的地極。而人終將歸於塵土,不著一絲痕跡。
這就是世界,人啊,這就是世界——他聽見有聲音這樣告訴他。周遭的一切在他腳下飛速旋轉,退卻,被建築物倒塌的轟鳴充斥,被大火的炙熱燃成灰燼。他覺得頭暈目眩,在他失控地向後倒退時,亞瑟及時扶住了他的肩膀。
“對……對不起,”他唿吸困難地說,“我剛才有些頭暈。”
</br>
萊涅沉默地撿起掉落在地上的外套,動作很緩慢,藉此掩飾自己的窘迫。厚織亞麻的觸感非常舒適,還帶著些許的溫暖。他把它遞給亞瑟:“晚上讀書是我的習慣,剛剛隻是稍微打了瞌睡。”也許意識到自己的態度過於冷淡,他又立刻懷著歉意地補充道:“不過,還是謝謝你。”
“哪裏,我們很相似。晚上讀書也是我的習慣。所以一看到你的樣子我很欣慰。”亞瑟接過外套,隨手搭在肘彎。他伸手翻了翻攤在桌麵的書,看清扉頁上的書名時有些意外,那是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嗬!我以為你不會欣賞任何異教史詩呢。”
萊涅察覺出來了,馬上就下結論似乎是亞瑟的習慣。“我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他不緊不慢地辯解,“異教史詩往往很美,很悲壯,就像讀《詩篇》和《啟示錄》一樣,可以從中感受到同樣的東西……”
亞瑟似乎並沒有細心聽他的解釋。他翻著放在桌角的祈禱書,發出比所需要的大得多的聲音。突然他在某一頁上停下來,徑直把它送到萊涅眼前,指尖在某一行上輕輕劃過。“這一句,念念看吧。”
“‘震怒之日’——dies irae dies i solvet saeclum in favi,”萊涅照實念道,莫名感到心頭猛地一沉,“這又怎樣?”
“世界將在那一天變為灰燼——這句話沒有令你怦然心動嗎?”亞瑟說,明顯地在聲音裏壓抑著某種唿之欲出的情感,“還是你從來沒有在意過它呢?”
“我想是關於末日審判吧。”
“是的。在世界的盡頭裏,在天主的憤怒裏,萬物都承受大火的焚燒,灰飛煙滅。但這不僅僅在描繪末日審判的情形。在那一天之前,天主會揀選出誰註定是義人,誰註定是罪人,而這都要通過他僕人的手來實現——我指的是真正的受到啟示的僕人。他們不受任何屬世俗、屬血氣的牽絆,不吝惜正義和性命,不憐憫任何陳舊和罪惡,堅決將其付之一炬。因為我們並不知道終審判何時來臨,所以要在那之前,除去一切的不公正。”
萊涅呆呆地望著亞瑟。他的神情一瞬間變得非常可怕,難以接近;他飛快地說著,如此流暢,如此自信,必定是精心準備或反覆陳述過。這些話他能夠理解,而且難以反駁,但是卻令人本能地產生了抗拒。
“你為什麽要和我說這些?”他低聲問,小心翼翼。
“是啊,為什麽呢?”亞瑟輕輕地嘆息著,朝他笑了笑,“因為我們很相似,我認為你可以站在我這邊。”
萊涅瞥了一眼牆上的苦像,基督的表情悲哀而平和,似乎與威嚴的再臨和憤怒的審判毫無關聯。“不,我懂,但我並不同意。”他搖搖頭說,“你的觀點太偏激,而且容易被歪曲。誰是真正受到啟示的僕人?判斷善惡並決定它們的存留是沉重的能力,你怎麽能確定權柄握在這些人手裏而不是異端手裏?”
“哦,能確定的。”亞瑟伸出一根手指在他眼前晃了晃,露出詭異的笑容,“現在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沒關係,還有很多時間,我會慢慢讓你懂的。”
桌上的蠟燭已經燒得隻剩極短的一截,微弱的火苗隻剩下燭芯的一點,仍然艱難地跳躍掙紮著。他把祈禱書擱迴桌子上,仁慈地吹熄了它。屋子裏頓時顯得空曠冷冽,被月光塗上一層薄薄的銀色。
“晚安,維爾納。”
第四章
孩童的記憶是從何時開始的呢?自從記事起,他的印象裏隻有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屋子。地下室很低矮陰暗,一個年輕美麗而麵色蒼白的女人坐在隔窗下麵fèngfèng補補,時常從頭頂傳來海德堡市集的喧嚷。他曾經認為那些人所操的德語粗厲刺耳,和他母親宛轉抑揚的語言有天壤之別。但很快他便發現他們因所說的語言,常常遭到嘲笑和蔑視——他太幼小,以至於發覺不了還有任何別的原因——於是他漸漸自然而熟稔地接受了這種語言,包括生活方式。他至今還記得他母親略帶沙啞的溫柔嗓音,還有烘烤的蜂窩餅的香味。在她不那麽操勞的時候,他可以纏著她要求她唱一支歌。但是有一件事萬萬不能提及。當他們離開海德堡的前夕他才意識到它有多麽嚴重。她半跪著麵對著他,臉頰布滿淚痕,“我們要迴布拉格去。”她喃喃說著,但聲音裏有悲痛而頑固的決心,“他——現在才知道他有個兒子。但是他永遠別再想利用人。我們不屬於這裏,雖然卑微,但也有尊嚴。”他很懂事,以一個七歲孩子的伶俐小心翼翼地不再追問。於是他們悄悄地離開了,沒有告訴任何人。
他們在布拉格生活了五年。他發覺自己的生活和海德堡相比,並無顯著的差別。大人們那些暗暗的好奇和冷嘲熱諷仍然伴隨著他,並增添了一個他漸漸明白的詞:“私生子”。這個詞意味著拒絕,放逐,冷漠,意味著他不是通過神聖的結合而出生,而是某些遮遮掩掩的荒唐夜晚的產物;前者受神祝福,後者遭人唾棄。他無法指責一個從未謀麵的男人,於是全部轉為了對母親的怨恨。這種半是遷怒、半是少年特有的逆反情結,最終隨著唯一至親的棺木深深地埋葬入地下。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愚蠢和單純。但來不及做任何懺悔,他便接到了一封從海德堡寄來的信,用他久違的德語寫著一長串落款,加上沉甸甸的精巧印章:
——你迴來吧,這裏才是你的家。現在沒有什麽能阻止我們的團聚,還有你獲得自己應有的權利。
亞瑟·卡爾洛夫睜開眼睛,他正和衣仰臥在硬梆梆的床鋪上,躍入視野的是灰色的穹頂,好像墓穴那樣泛著青冷的光澤。生活有那麽多的機會擺在他麵前,像五光十色的糖果一樣誘惑人,而他偏偏選擇了這條又窄又崎嶇的路。而現在沒有什麽比這條路更令他滿足。
經院神學,實證神學,辯論神學,教會法和聖經學都是神學生的必修課程。他們很快就發現,這個新來的波希米亞學生擁有極強的理解力和洞察力。他似乎在到這裏之前已經遊曆過許多地方,接受過更好的教育。而且他一點也不安分,有意無意的炫耀著自己過人的閱曆和才華。他曾經這樣反駁某個聖經學教授:“神父,在博洛尼亞大學,這已經是個錯漏百出的觀點了。”但實際上他並無多大興趣同教士學者們周旋,而是常常私下提出一些有趣而引發爭議的問題,引得學生們熱切地討論,也有激烈爭吵;甚至曾有一個暴躁的巴伐利亞學生揚言,隻要亞瑟否認“聖體變質說”一天,他就會揍他一頓,或把他告上宗教法庭。當然,這個提議在亞瑟“按約定”在比劍中戳傷他的大腿後,便不了了之。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還是對他充滿好感的。後來他走到哪裏,總是有成群的同伴纏著他,也許這就是人格的魅力。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件事,就是萊涅總是默默地退出此類探討。恰恰在亞瑟到來以後,他悄無聲息地失去了之前的銳氣和威嚴,包括一直是最優秀的學業成績。這一切都讓給了亞瑟。但諷刺的是,沒有人比他們倆走得更近更親密。不過他們在一起時很少像其他人那樣高談闊論,而是常常結伴同行,相互間有時一言不發;僅是一個沉默的眼神交談,一個似有若無的微笑,一人就會為另一人奔走,遮風擋雨,毫無怨言。
德意誌的秋天開始染上了沉靜的肅穆。伴隨著諸聖節慶典的到來,海德堡舊城圍繞著聖靈教堂搭起季節性集市,帳篷間掛上了色彩繽紛的彩帶。這一天陽光很暖,很燦爛,亞瑟站在內卡爾河的古老石橋上,撫摸斑駁的圍欄,凝望那些沿河建起的紅磚房屋,岸邊搖曳的歐石楠叢,鬱鬱蔥蔥的樹林,都和記憶裏一模一樣。還有遠處的城堡,他以前從沒注意過那座石頭的建築,如今它卻格外惹眼,時刻提醒他那是舒陶芬伯爵家族世襲的領地。
“亞瑟?我跟不上你了。”萊涅在後麵喊道,在人群中繞來繞去,趕到亞瑟身邊。“人實在是太多了。”他抱怨道。
“是嗎?我小時候卻最喜歡集市的熱鬧。”亞瑟將雙肘支在橋欄上,往下探出身,影子斜斜地投在河水的浪花上,“你最近在逃避我吧。”他忽然把臉轉向他,微笑著說。
萊涅的臉刷地變白了。“什麽意思?”他強作鎮定地說,“我們不是經常在一起嗎?”
“你知道的。自從那天晚上之後,你就不再迴應我。”
萊涅沉默地低下頭,凝視著河水從橋下緩緩流過。“如果是那句話,”他緩緩地開口,“我實在不知如何迴應。你想叫我說什麽?你想讓我怎麽樣呢?”
“你害怕嗎?”他盯著他的眼睛問。
他渾身一激靈。害怕?怕末日審判嗎?還是亞瑟自己的解釋?甚而是亞瑟這個人?“我不知道,”他最後遲疑地說,“我隻是覺得,你有這樣的想法,總歸是危險的。對別人,對你自己都不好。盡管你是善意的,但是太容易招惹災禍——我們都見過,”他倒抽一口涼氣,不受控製地脫口而出,“森林裏被圍捕的胡斯派信徒。”
亞瑟側過身,靜靜地望著他,深黑的眼睛幾乎要深入到他的心裏去。“你還記得嘛。”他低沉地說,“善意這個詞太容易被濫用了。這個世界,圍捕和絕罰都是出於善意,爭吵攻殲都是出於善意,葬送弟兄也是出於善意。你我明明都看得很清楚。你明白我的意思。”
他們都不再說話。萊涅越過他的肩膀,極目眺望遠方,湛藍的天空掠過大雁遷徙的隊伍。內卡爾河奔流著,往前延伸,直到消失在起伏的河穀之間。兩岸的樹林看上去深幽寧靜。這個繁華的大城裏有無數的人,有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悲傷和喜樂。但是他知道目不所及之處,大河會悄無聲息地匯入無垠的海洋,樹林終會消失在死寂的高山和蠻荒的地極。而人終將歸於塵土,不著一絲痕跡。
這就是世界,人啊,這就是世界——他聽見有聲音這樣告訴他。周遭的一切在他腳下飛速旋轉,退卻,被建築物倒塌的轟鳴充斥,被大火的炙熱燃成灰燼。他覺得頭暈目眩,在他失控地向後倒退時,亞瑟及時扶住了他的肩膀。
“對……對不起,”他唿吸困難地說,“我剛才有些頭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