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啊,你看看你媳婦···”一陣數落謾罵。
“我呸,你們要臉不要臉,我們當初結婚的時候你們出過一分錢嗎?”說完母親丟出一份單子,是父親在結婚前的借據。父親不再說話。
“從今天起,都給我滾蛋。”老太太剛想說話,被母親打斷“你少看,看什麽看,我兒子身上的傷就是你打的,一把年紀了,也真幹得出來。還有你,成天給你小兒子買這買那,怎麽沒見給你孫子買個糖。大兒子初中畢業,老二上到高中,高中上了四年,心有那麽偏?”
老頭子氣的嘴唇發抖,“你閉嘴,給我滾。”
“我滾?這房子你出一分錢了?你才滾,全都給我滾。”母親難得的強硬,像是發瘋了一樣,父親說,這麽多年,再也沒見過母親發過那麽大的脾氣。
他們終究是走了。在父親充滿疲倦的雙眼的注視下,一少兩老一前兩後的走著。父親看著老兩口蹣跚的腳步,帶著一些無奈的嘆了聲氣。
母親仍舊在家裏忙一些家務,偶爾去店裏看看。她抱著我,走的緩慢,一步一個喘息,不算寬的肩膀顯得消瘦。大約是生活的緣故,照片中這時候的她打扮極其簡單。寬鬆的水藍色棉布孕婦裝,有點鬆垮的掛在身上,臉型微微有些發胖,看不出來太多變化,但眼角眉梢的冷靜始終不再是那個十幾歲的她了。
“呦,今天夥食不錯。”父親輕快地說。
“燉了點排骨,最近肉漲價的厲害,快吃不起了。”母親抱著我坐著,翻看著帳本,對著帳。“新聞上說,新疆那邊豬肉貴的一個月工資隻夠買兩斤肉。”
“是嗎?那麽誇張。”父親嘴裏有飯,說話含糊不清。
“這帳?”母親有些遲疑。“最近生意不好?流水少了大半。”
“恩。是不太好。”
“是嗎?前兒隔壁鄰居還誇你手藝好,客人排隊。”母親微微一笑。“平日裏生意差也不過少個一兩成,這次直接都沒有毛利了。”
“天熱,人少。”父親有些不耐煩。
“他們拿走了至少兩個月的流水。”
“那畢竟是我的父母。”
“我們一家還過不過了!”又是一陣爭吵。記憶裏,父母總免不了爭吵,開始他們在自己房裏關上門吵,到後來就是明目張膽的吵了。無非又是爺爺奶奶又從店裏拿了錢給小叔。從他們在店裏拿錢再到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奶奶從來沒有給我買過生日禮物,從來沒給過我壓歲錢,從來沒給我買過衣服。但這些事讓母親很煩躁,後來才知曉,不是煩躁,是委屈。
小叔已經三十歲了,奶奶還總是忙前忙後的照顧他。大家都這麽說,我覺得所有的媽媽都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隻是後來發現,事實往往與表象不符。他不願意工作,整天待在家裏,不知道在幹些什麽,最討人厭的是,他還搶我的糖果和酸奶。奶奶也真受得了他,他的屋子裏亂糟糟的,一個家裏麵都透著一股子老式廁所的味道。所有的鄰居都成天議論他,一個成年男子,什麽也不幹,總是會遭人非議。這一切在我十多歲的時候他考上了一個含金量十足的什麽證還是什麽大學而結束。
那天,一條街的街坊都去他們家吃飯,說是有出息了,招待大家。老式的街道,擺不下桌子,便全都擺在了梧桐樹下。在清風中,有股子怪味兒,但顯然沒人在意。所有去的阿姨和奶奶都對自己的孩子或者孫子說,看看,多有出息,長大了也要像這個叔叔一樣。其中一個看起來頗為德高望重的老人說“有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旁邊的人都紛紛誇讚。我卻始終無法想像那個整日窩在屋裏的叔叔有多厲害。
隻是記得在所有人的笑聲中,在這個午後,好像所有的過去都消失不見。大概會記在心裏吧。後來聽說小叔去相親,對方是個保姆,三十來歲,大大的眼睛,笑起來直爽大方。聽說對方對我小叔挺有意思的,隻是小叔不願意,他是一個知識分子,自是看不上一個保姆的。這話也不知是誰說的,好像挺對。再後來,聽說那個女保姆幫一個高官家裏撫養大了兩個孩子,這家人心存感激,送了她一輛車,又給她一筆錢。她衣錦還鄉時小叔已經因為收禮被人檢舉,丟掉了工作。總歸是人家的事,人家的福氣,與我無關的。
我三歲上幼兒園時,母親就又開始到店裏工作了。她的話不多,也不愛笑。但是會常常來接我上學。一雙雙高跟鞋踩過去,上學的路上便是她的打扮最為優雅又精緻的了。她不愛一些黯淡的衣服,哪怕是黑色,也必定黑的最耀眼。她的格子外套是針織的,簡單的披在身上,確實實的耀眼,好像她那件灰色的拖地大衣,雖是灰色,但是在人群裏必然耀眼。女人的自信,不僅僅是一件件光彩的衣服,還有淡淡的從容與自信,即使後來她什麽都沒了,也是自信且優雅的。就像她眼睛裏永遠的堅定,不僅僅是一個濃重的複古妝和格子彩色外套可以撐起來的。
作為一個理發師,母親雖然盡心但是並沒有足夠的能力,或者說天分。雖然是學的理發,一開始時,她的技藝卻並沒有父親好。父親之前在一家很大的理發店裏學習,幾年後成了首席理發師。而母親雖然在老徐那裏實至名歸的第一,但是很大程度上是歸咎於老徐的栽培,盡管作為一個理發師她並不差,卻沒有野路子的父親有天分。一開始,是如此的,但是幾年後,情況一點點變化。與其說父親不如母親了,更貼切的是,母親進步了。母親從來都不會屈居人後的,她會一點點的學習新的東西,從廚藝到技藝。
</br>
“我呸,你們要臉不要臉,我們當初結婚的時候你們出過一分錢嗎?”說完母親丟出一份單子,是父親在結婚前的借據。父親不再說話。
“從今天起,都給我滾蛋。”老太太剛想說話,被母親打斷“你少看,看什麽看,我兒子身上的傷就是你打的,一把年紀了,也真幹得出來。還有你,成天給你小兒子買這買那,怎麽沒見給你孫子買個糖。大兒子初中畢業,老二上到高中,高中上了四年,心有那麽偏?”
老頭子氣的嘴唇發抖,“你閉嘴,給我滾。”
“我滾?這房子你出一分錢了?你才滾,全都給我滾。”母親難得的強硬,像是發瘋了一樣,父親說,這麽多年,再也沒見過母親發過那麽大的脾氣。
他們終究是走了。在父親充滿疲倦的雙眼的注視下,一少兩老一前兩後的走著。父親看著老兩口蹣跚的腳步,帶著一些無奈的嘆了聲氣。
母親仍舊在家裏忙一些家務,偶爾去店裏看看。她抱著我,走的緩慢,一步一個喘息,不算寬的肩膀顯得消瘦。大約是生活的緣故,照片中這時候的她打扮極其簡單。寬鬆的水藍色棉布孕婦裝,有點鬆垮的掛在身上,臉型微微有些發胖,看不出來太多變化,但眼角眉梢的冷靜始終不再是那個十幾歲的她了。
“呦,今天夥食不錯。”父親輕快地說。
“燉了點排骨,最近肉漲價的厲害,快吃不起了。”母親抱著我坐著,翻看著帳本,對著帳。“新聞上說,新疆那邊豬肉貴的一個月工資隻夠買兩斤肉。”
“是嗎?那麽誇張。”父親嘴裏有飯,說話含糊不清。
“這帳?”母親有些遲疑。“最近生意不好?流水少了大半。”
“恩。是不太好。”
“是嗎?前兒隔壁鄰居還誇你手藝好,客人排隊。”母親微微一笑。“平日裏生意差也不過少個一兩成,這次直接都沒有毛利了。”
“天熱,人少。”父親有些不耐煩。
“他們拿走了至少兩個月的流水。”
“那畢竟是我的父母。”
“我們一家還過不過了!”又是一陣爭吵。記憶裏,父母總免不了爭吵,開始他們在自己房裏關上門吵,到後來就是明目張膽的吵了。無非又是爺爺奶奶又從店裏拿了錢給小叔。從他們在店裏拿錢再到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奶奶從來沒有給我買過生日禮物,從來沒給過我壓歲錢,從來沒給我買過衣服。但這些事讓母親很煩躁,後來才知曉,不是煩躁,是委屈。
小叔已經三十歲了,奶奶還總是忙前忙後的照顧他。大家都這麽說,我覺得所有的媽媽都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隻是後來發現,事實往往與表象不符。他不願意工作,整天待在家裏,不知道在幹些什麽,最討人厭的是,他還搶我的糖果和酸奶。奶奶也真受得了他,他的屋子裏亂糟糟的,一個家裏麵都透著一股子老式廁所的味道。所有的鄰居都成天議論他,一個成年男子,什麽也不幹,總是會遭人非議。這一切在我十多歲的時候他考上了一個含金量十足的什麽證還是什麽大學而結束。
那天,一條街的街坊都去他們家吃飯,說是有出息了,招待大家。老式的街道,擺不下桌子,便全都擺在了梧桐樹下。在清風中,有股子怪味兒,但顯然沒人在意。所有去的阿姨和奶奶都對自己的孩子或者孫子說,看看,多有出息,長大了也要像這個叔叔一樣。其中一個看起來頗為德高望重的老人說“有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旁邊的人都紛紛誇讚。我卻始終無法想像那個整日窩在屋裏的叔叔有多厲害。
隻是記得在所有人的笑聲中,在這個午後,好像所有的過去都消失不見。大概會記在心裏吧。後來聽說小叔去相親,對方是個保姆,三十來歲,大大的眼睛,笑起來直爽大方。聽說對方對我小叔挺有意思的,隻是小叔不願意,他是一個知識分子,自是看不上一個保姆的。這話也不知是誰說的,好像挺對。再後來,聽說那個女保姆幫一個高官家裏撫養大了兩個孩子,這家人心存感激,送了她一輛車,又給她一筆錢。她衣錦還鄉時小叔已經因為收禮被人檢舉,丟掉了工作。總歸是人家的事,人家的福氣,與我無關的。
我三歲上幼兒園時,母親就又開始到店裏工作了。她的話不多,也不愛笑。但是會常常來接我上學。一雙雙高跟鞋踩過去,上學的路上便是她的打扮最為優雅又精緻的了。她不愛一些黯淡的衣服,哪怕是黑色,也必定黑的最耀眼。她的格子外套是針織的,簡單的披在身上,確實實的耀眼,好像她那件灰色的拖地大衣,雖是灰色,但是在人群裏必然耀眼。女人的自信,不僅僅是一件件光彩的衣服,還有淡淡的從容與自信,即使後來她什麽都沒了,也是自信且優雅的。就像她眼睛裏永遠的堅定,不僅僅是一個濃重的複古妝和格子彩色外套可以撐起來的。
作為一個理發師,母親雖然盡心但是並沒有足夠的能力,或者說天分。雖然是學的理發,一開始時,她的技藝卻並沒有父親好。父親之前在一家很大的理發店裏學習,幾年後成了首席理發師。而母親雖然在老徐那裏實至名歸的第一,但是很大程度上是歸咎於老徐的栽培,盡管作為一個理發師她並不差,卻沒有野路子的父親有天分。一開始,是如此的,但是幾年後,情況一點點變化。與其說父親不如母親了,更貼切的是,母親進步了。母親從來都不會屈居人後的,她會一點點的學習新的東西,從廚藝到技藝。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