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偵測到西夏的兵力調動後,朱武也派出了袁朗與山士奇領本部兵馬增援,這樣一來,漢軍在鹽州南的兵力,就達到了四萬。


    西夏國內設十二個軍司,其中左廂神勇軍司與魯智深在銀州方向大戰,已經打得殘破不全,黑山威福軍司與白馬強鎮軍司在李乾順出兵救援耶律延禧時被完顏婁室打得大敗,這些年難得恢複了些生氣,目前黑山威福軍司轉鎮力吉裏城。


    韓世忠在兀剌海城包圍的西夏軍隊,就屬於白馬強鎮軍司;而史文恭攻打武威西涼府,遇到的卻不是卓囉和南軍司這個老對手,而是甘州甘肅軍司東調而來的軍隊。


    卓囉和南軍司剛剛完成重建,幾乎沒有多少戰鬥力可言,所以李乾順調動了宥州嘉寧軍司、韋州靜塞軍司、西壽保泰軍司三個軍司的兵力,抽調了卓囉和南軍司的一部分,又補充了石州祥佑軍司萬餘兵力,將這個第一次鹽州之戰被吳玠打得幾乎不存的軍司也派上了戰場。


    吳玠在鹽州南設了七座小營寨,大致呈不規則的環狀,背後就是固原府最北麵的秋葦川堡,首先保證了自己這一路大軍後勤補給的通暢。


    在朝廷消滅了金國後,最先恢複生產的,是燕雲諸府、東北二行省各地的礦山、礦場,旅順、平盧兩個大港也不斷被擴建,渤海、黃海駐紮的水師們忙碌地護送著朝廷以及民間的船隊,將大量的礦石運迴到了河北、山東等行省。


    金國相當一批鐵匠、工匠被漢軍保護著,送迴到了東京城,然後由軍器監、兵部、戶部等二次分配,送到了各地。


    於是在虎蹲炮逐步普及後,紅衣炮也開始在漢軍中不斷下發,尤其是一種改良型的、被編為洪武五年型號的帶車輪的速射炮成為西北禁軍的最愛。


    受製於材料性能,這種帶車輪的速射紅衣炮威力不夠大,射程也不夠遠,但勝在轉運方便,保養維護簡單,鑄造工藝也不複雜,能夠在戰場快速形成火力壓製的遠程優勢。


    西北禁軍的將士們喜愛地稱之為迅雷炮,認為西夏黨項軍隊常用的旋風炮,威力也遠不如,於是軍器監也就默認了西北將士的稱唿,將二次改進的這種速射炮正式定名為迅雷炮。


    此時龐萬春正指揮著部下的弓弩手們群射,作為梁山步兵第十五營都指揮使出身,龐萬春當初受命從河東轉進關中,便留在關中負責整編前宋西軍。


    前宋禁軍中弓弩手的比例極大,西軍也不例外,所以善箭術的龐萬春就成為西北禁軍射術總教頭,西北漢子不滿意朝廷任命一個南方人來訓練自己,不少自認為射術高超的將士都曾前來挑戰。


    但龐萬春靠著一手硬射、速射,擊敗了所有前來的挑戰者,並在西北禁軍建立起了足夠的個人威望。


    此前姚古坐鎮綏德府,綏德府是由前宋綏德軍改組而來的,經過對延安、綏德二府轄區調整後,魯智深以延安都督府都督坐鎮二府,姚古便轉而坐鎮慶陽府,龐萬春也被調到姚古名下擔任副手。


    這一次朱武入陝西,任命姚古為副總管,姚古心知肚明,便返迴長安協助朱武調度諸軍事,他的兒子姚平仲則領慶陽府兵,與龐萬春、李顯忠等一起跟隨吳玠出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王倫與姚古達成了某種默契,姚古放權,朝廷給予這位老將足夠的尊重,也讓他兒子姚平仲領兵,但王倫要將吳玠推上來。


    其實姚古放權後,慶陽都督府諸將之中,最適合接任的是小將李顯忠,姚平仲勇而無謀,龐萬春更喜歡在戰場當個狙擊手,徐白也難以統領一軍,隻是李顯忠資曆太低,還需要一場有分量的大勝證明自己。


    龐萬春很不喜歡火炮,他還是喜歡弓箭,尤其崇拜王舜臣。


    王舜臣是宋哲宗時的蘭州知州,曾跟隨種樸攻打吐蕃,種樸力戰而死,王舜臣從申時到酉時連續開弓射箭,發千餘矢,手指破裂,手臂滿是鮮血,立於關隘前死戰不退。


    所以龐萬春一直覺得,好漢就該玩弓箭,火炮算什麽?他將部下都交給了副手徐白指揮,自己卻領著一都百騎人馬,在戰場上到處尋找機會,專門圍射西夏軍隊中的軍官。


    漢軍以布麵甲的臂章來辨認軍銜和身份,西夏軍隊則習慣了軍官著鮮明的鎧甲,所以在戰場上很好辨認。


    遇到龐萬春這樣絲毫不拿自己的性命當一迴事的神射手、重箭手,西夏的軍官們也算是倒了大黴,龐萬春已經狙殺了二十多個西夏軍官,他也不去搶奪首級,反而相當享受這種感覺。


    李顯忠正帶著本都督府的騎兵衝殺,遠遠看到龐萬春縱馬遊弋而過,唿嘯著射殺了幾個敵將,又唿嘯而過,羨慕地嘟嘟囔囔了一句:“這個龐瘋子!”


    沒人抱怨龐萬春這種看似不遵從軍紀的行為,因為龐萬春太能找對目標了,針對敵方的將領進行有目的的狙殺,在戰場上往往能夠取得誇張的戰果。


    第一次鹽州大戰,漢軍陣斬四千、俘虜兩萬,就是因為龐萬春以及西北禁軍中的神射手們專門挑著西夏的軍官射殺,打掉了他們的指揮係統,才取得了如此輝煌的大勝。


    龐萬春這一小隊人馬很快就被西夏盯上了,第一次鹽州大戰吃了虧,善於學習的西夏人也組織了善射的士兵,由黨項軍官帶隊,一麵同樣以牙還牙地反製,一麵想要擊殺龐萬春。


    與丁得孫手下有一支規模不大的飛叉兵一樣,龐萬春也訓練了一支弓騎兵,每名騎兵都至少配備三種弓,方便馬上射擊的角弓、方便連續射擊的軟弓,以及更適合步戰射擊的長弓、硬弓。


    龐萬春吹響了懸掛在胸前的木哨,對著部下做了幾個手勢,於是這些弓騎兵便四散開來,在奔馳的馬背上彎弓搭箭,與西夏精心挑選出來的射手們來了一次馬術與射術的對拚。


    一個西夏小軍官出手的時機很不錯,隻是他剛剛瞄準了龐萬春、搭上了兩支箭,想要來一手連珠箭,就被龐萬春以硬弓射穿了喉嚨,身體倒撞下了戰馬。


    龐萬春敏捷地來了個鐙裏藏身,躲過了這個西夏小軍官臨死前拚命射出的兩箭,縱馬從他的屍體旁邊經過,不客氣地吐了口痰:“可惜你不是花榮兄弟,沒有他的本事!”


    這場規模不大、參戰人數並不多、但完全由兩軍精銳射手進行的對戰,以漢軍完勝而告終。


    取勝的龐萬春難得地讓部下下馬收割首級,又收殮了戰死的漢兵屍體,派人送迴後方,便又繼續投入了戰鬥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