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間,嶽飛已經領兵從大定府經過臨潢府,進入了東北招討司的屬地草原。
這裏大概位於後世大興安嶺西側、唿倫湖南麵,唐朝時屬於室韋都督府轄區,遼國設上京道東北路招討司,金國短暫設了個蒲與路。
由於王倫要修編《宋史》《遼史》,將前宋與遼國都視為唐朝的繼承部分,於是也延續了遼國時代的一些行政區劃,將這一片廣大的區域暫定為東北招討司,並沒有分封諸部首領為官。
嶽飛於是就多了一個東北招討司都指揮使的兼領官頭銜,他的一個額外任務,是梳理這一片區域,確認究竟有多少部落生活在這裏,並劃定都督府,以軍管的方式將這裏納入到中原的統治當中。
漢金兩國在河東、河北的大戰結束後,朝廷就形成了一個慣例,那就是漢軍在前麵推進,商隊在後麵跟進。
王倫此前已經在奚族生活的饒樂水一帶設了鬆漠都督府,名義上的都督,也從此前的蕭石剌變成了耶律胡古。
奚人已經被王倫西遷至大同諸府,蕭石剌也被任命為朔州樓煩都督府都督,至於耶律胡古,他原本是遼國軍官,中京道被金國占據後,他逃迴了南京道,躲過了被金國強行遷徙百姓一事,等到梁山接收燕山府後,他也跟著投降,成為徐寧的部下。
所以王倫是用契丹人而非奚人,繼續管理饒樂水。
鬆漠都督府的管轄範圍,大致在大定府以北,嶽飛行軍的路線,大致就是從後世的赤峰市向東北進抵通遼市,然後向唿倫湖進發。
這一路上,嶽飛行進的速度很慢,按照石秀提供的情報,他又搜檢出了十多個各有名號的小部落,比如黃頭室韋、婆萵部、小如者部、移塞沒部、烏羅護部、駱丹部等。
這讓嶽飛都頗感詫異,王倫稱帝後知道早晚與金國有一戰,故而讓翰林院收集史料,將北魏、隋唐以來出現在中原史書記載的東北諸族、諸部落都整理了出來,為的就是對東北有個更清晰的認知。
移塞沒部若按照唐朝的認知,是屬於被納入《舊唐書》《新唐書》記載的二十個室韋諸部之一,遼國崛起後就不見史載,所以翰林院方麵認為,這個部落應該是被契丹吞並了。
沒想到這個小部落居然還有後人頑強地生存著,如今也被視為塔塔兒部的一部分了。
在金國被消滅後,東北地區突然出現了近一百個大小各有名號的部落,若按照唐朝的劃分,許多部落屬於室韋五大部;遼國則籠統地稱之為阻卜諸部;金國稱為韃靼,塔塔兒部也因此得名。
原因也很簡單,草原上的勢力,往往是某個部落強大起來後,便聯合姻親部落作為核心,將諸多部落征服,便歸在某一個部落族名之下。
但草原缺乏一個秦始皇,若按照後世的劃分,整個漠南漠北的部落,人種、語言大致是分為東胡族群與突厥族群的,所以諸部落之間的認同感並不強烈。
王倫也不願讓草原諸部產生認同感,所以他並不打算刻意對諸部進行族群認同的區分,比如同為南室韋的黃頭室韋與小如者室韋,前者被朝廷認定為室韋人,後者則被認定為了小如者人。
這就是嶽飛要做的最重要的兩項工作之一,甄別諸部、確認部落名稱、錄入官方統計,從而方便朝廷分化漠南漠北,再行都督府進行軍管,最終由軍府轉為民府,徹底成為中原的熟戶。
因此在臨潢府以北,嶽飛便按照尚書省提前做好的規劃,將這裏劃定為室韋都督府,但是被朝廷認可為室韋人的黃頭室韋,卻是在鬆漠都督府以北遊牧。
這些似是突然冒出來的各有名號的部落是怎麽出現的呢?因為漢軍強勢殺到了東北,消滅了金國,此前被契丹、女真納入族群的諸部落,被漢軍對女真針對性的屠殺嚇到了,連忙找迴了原本的部落名,不再承認自己是女真人,更加不可能是契丹人。
因為契丹人的主體,基本都集中在了燕山三府,而且已經被漢化了。
嶽飛以漢軍為前鋒,在渾河北立起了將旗,就地開設了互市,然後召周邊諸部落首領前來。
三十多個小部落首領絲毫不敢耽擱,慌忙向這裏趕來,誠惶誠恐地跪倒在帳前,聽嶽飛宣讀朝廷的詔令。
王倫的這一道詔書不用文言,全是直白的大白話,嶽飛宣讀,旁邊立著的翰林院下屬通譯館的通譯,負責將詔書翻譯給諸頭領們聽。
“我是中原的皇帝,受著長生天眷顧,承了大唐的法統,特命楚國公安撫諸部頭領和百姓每。你等各自安生在牧場裏,好生養馬牛些牲畜,遇著馬駒爭鬥、因草場起了爭執,官府派軍法官巡視裏,不得私自打鬥生事。肯用心做事時,我帶你每去西方搶糧食、搶財貨、搶女人者!”
草原不比中原,這裏此前的老大契丹人被女真人幹掉,女真人才當了老大沒幾年,又被漢人幹掉,所以王倫的聖旨很管用。
隻是嶽飛讀到最後一句話時,頗有些羞恥,雖說中原王朝一向宣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前漢前唐,動不動就提兵滅國,幹的也的確是搶錢搶糧搶女人的事情,但這麽直白地說出來,嶽飛真有些不好意思。
通譯官翻譯了最後一句話,一群跪倒的諸部頭領們眼神頓時全都變亮了,這其中有幾個小部落曾經跟隨韓世忠攻打金國,因為立功,便被王倫賞賜,高高興興地從陰山中段遷徙而來,占據了一片牧場。
所以他們很清楚,跟著漢軍,隻要用心,漢人大官和皇帝們也是真舍得給賞賜的。
當即有個部落頭領大聲叫嚷地問:“國公嶽爺爺,咱們可是要去打克烈人麽?”
嶽飛從遼西殺到遼東,又殺到黃龍府,殺得女真人為之膽寒,敬畏地稱唿為“嶽爺爺”,這個稱唿也傳到了漠南草原的東部。
這一次嶽飛出兵,是塔塔兒部受不了漠北三部聯合的騷擾特意請求朝廷調解的,嶽飛的打算,其實是先把塔塔兒部收拾了,再去收拾克烈部,把漠北兩個最強大的部落聯盟打服,接著就向西域衝去。
由於乞顏部抵在東麵阻擋了塔塔兒部,所以克烈部的忽兒劄胡思這幾年一直在向西擴張,再次將影響力擴到了陰山以北、朝廷的西北招討司附近。
因此漠南東部諸部,都以為漢軍要收拾克烈部,以此維護在漠南地區的權威。
“爾等各自出兵,先隨我北上!”
這裏大概位於後世大興安嶺西側、唿倫湖南麵,唐朝時屬於室韋都督府轄區,遼國設上京道東北路招討司,金國短暫設了個蒲與路。
由於王倫要修編《宋史》《遼史》,將前宋與遼國都視為唐朝的繼承部分,於是也延續了遼國時代的一些行政區劃,將這一片廣大的區域暫定為東北招討司,並沒有分封諸部首領為官。
嶽飛於是就多了一個東北招討司都指揮使的兼領官頭銜,他的一個額外任務,是梳理這一片區域,確認究竟有多少部落生活在這裏,並劃定都督府,以軍管的方式將這裏納入到中原的統治當中。
漢金兩國在河東、河北的大戰結束後,朝廷就形成了一個慣例,那就是漢軍在前麵推進,商隊在後麵跟進。
王倫此前已經在奚族生活的饒樂水一帶設了鬆漠都督府,名義上的都督,也從此前的蕭石剌變成了耶律胡古。
奚人已經被王倫西遷至大同諸府,蕭石剌也被任命為朔州樓煩都督府都督,至於耶律胡古,他原本是遼國軍官,中京道被金國占據後,他逃迴了南京道,躲過了被金國強行遷徙百姓一事,等到梁山接收燕山府後,他也跟著投降,成為徐寧的部下。
所以王倫是用契丹人而非奚人,繼續管理饒樂水。
鬆漠都督府的管轄範圍,大致在大定府以北,嶽飛行軍的路線,大致就是從後世的赤峰市向東北進抵通遼市,然後向唿倫湖進發。
這一路上,嶽飛行進的速度很慢,按照石秀提供的情報,他又搜檢出了十多個各有名號的小部落,比如黃頭室韋、婆萵部、小如者部、移塞沒部、烏羅護部、駱丹部等。
這讓嶽飛都頗感詫異,王倫稱帝後知道早晚與金國有一戰,故而讓翰林院收集史料,將北魏、隋唐以來出現在中原史書記載的東北諸族、諸部落都整理了出來,為的就是對東北有個更清晰的認知。
移塞沒部若按照唐朝的認知,是屬於被納入《舊唐書》《新唐書》記載的二十個室韋諸部之一,遼國崛起後就不見史載,所以翰林院方麵認為,這個部落應該是被契丹吞並了。
沒想到這個小部落居然還有後人頑強地生存著,如今也被視為塔塔兒部的一部分了。
在金國被消滅後,東北地區突然出現了近一百個大小各有名號的部落,若按照唐朝的劃分,許多部落屬於室韋五大部;遼國則籠統地稱之為阻卜諸部;金國稱為韃靼,塔塔兒部也因此得名。
原因也很簡單,草原上的勢力,往往是某個部落強大起來後,便聯合姻親部落作為核心,將諸多部落征服,便歸在某一個部落族名之下。
但草原缺乏一個秦始皇,若按照後世的劃分,整個漠南漠北的部落,人種、語言大致是分為東胡族群與突厥族群的,所以諸部落之間的認同感並不強烈。
王倫也不願讓草原諸部產生認同感,所以他並不打算刻意對諸部進行族群認同的區分,比如同為南室韋的黃頭室韋與小如者室韋,前者被朝廷認定為室韋人,後者則被認定為了小如者人。
這就是嶽飛要做的最重要的兩項工作之一,甄別諸部、確認部落名稱、錄入官方統計,從而方便朝廷分化漠南漠北,再行都督府進行軍管,最終由軍府轉為民府,徹底成為中原的熟戶。
因此在臨潢府以北,嶽飛便按照尚書省提前做好的規劃,將這裏劃定為室韋都督府,但是被朝廷認可為室韋人的黃頭室韋,卻是在鬆漠都督府以北遊牧。
這些似是突然冒出來的各有名號的部落是怎麽出現的呢?因為漢軍強勢殺到了東北,消滅了金國,此前被契丹、女真納入族群的諸部落,被漢軍對女真針對性的屠殺嚇到了,連忙找迴了原本的部落名,不再承認自己是女真人,更加不可能是契丹人。
因為契丹人的主體,基本都集中在了燕山三府,而且已經被漢化了。
嶽飛以漢軍為前鋒,在渾河北立起了將旗,就地開設了互市,然後召周邊諸部落首領前來。
三十多個小部落首領絲毫不敢耽擱,慌忙向這裏趕來,誠惶誠恐地跪倒在帳前,聽嶽飛宣讀朝廷的詔令。
王倫的這一道詔書不用文言,全是直白的大白話,嶽飛宣讀,旁邊立著的翰林院下屬通譯館的通譯,負責將詔書翻譯給諸頭領們聽。
“我是中原的皇帝,受著長生天眷顧,承了大唐的法統,特命楚國公安撫諸部頭領和百姓每。你等各自安生在牧場裏,好生養馬牛些牲畜,遇著馬駒爭鬥、因草場起了爭執,官府派軍法官巡視裏,不得私自打鬥生事。肯用心做事時,我帶你每去西方搶糧食、搶財貨、搶女人者!”
草原不比中原,這裏此前的老大契丹人被女真人幹掉,女真人才當了老大沒幾年,又被漢人幹掉,所以王倫的聖旨很管用。
隻是嶽飛讀到最後一句話時,頗有些羞恥,雖說中原王朝一向宣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前漢前唐,動不動就提兵滅國,幹的也的確是搶錢搶糧搶女人的事情,但這麽直白地說出來,嶽飛真有些不好意思。
通譯官翻譯了最後一句話,一群跪倒的諸部頭領們眼神頓時全都變亮了,這其中有幾個小部落曾經跟隨韓世忠攻打金國,因為立功,便被王倫賞賜,高高興興地從陰山中段遷徙而來,占據了一片牧場。
所以他們很清楚,跟著漢軍,隻要用心,漢人大官和皇帝們也是真舍得給賞賜的。
當即有個部落頭領大聲叫嚷地問:“國公嶽爺爺,咱們可是要去打克烈人麽?”
嶽飛從遼西殺到遼東,又殺到黃龍府,殺得女真人為之膽寒,敬畏地稱唿為“嶽爺爺”,這個稱唿也傳到了漠南草原的東部。
這一次嶽飛出兵,是塔塔兒部受不了漠北三部聯合的騷擾特意請求朝廷調解的,嶽飛的打算,其實是先把塔塔兒部收拾了,再去收拾克烈部,把漠北兩個最強大的部落聯盟打服,接著就向西域衝去。
由於乞顏部抵在東麵阻擋了塔塔兒部,所以克烈部的忽兒劄胡思這幾年一直在向西擴張,再次將影響力擴到了陰山以北、朝廷的西北招討司附近。
因此漠南東部諸部,都以為漢軍要收拾克烈部,以此維護在漠南地區的權威。
“爾等各自出兵,先隨我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