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風塵仆仆地趕迴京師後,就立刻被迎接的楊林帶到了延福宮。


    許貫忠、蕭嘉穗、朱武、林衝、韓世忠、嶽飛等國公重臣在座,還有十多個侯爵、兵部、驛部的尚書等高官在列。


    一幅石秀與部下精心繪製的地圖被懸掛了起來,石秀向眾人拱了拱手,便開始介紹起了漠南與西夏接壤一帶的詳細情況。


    從北麵向南攻打西夏是可行的,而且石秀還指出了兩條道路,一條是從陰山西麵南麓向河套平原西部、沿著黃河攻打賀蘭山方向,一條是攻西夏的黑水鎮福軍司的黑水城,然後逆流黑水階段肅州。


    為什麽要從河套平原西麵進攻?因為河套平原東部和北部已經荒漠化了,當初耶律延禧西逃,就在這一片沙漠吃盡了苦頭。


    而從黑水城南下,兵力不宜過多,對此與會的馬靈很有發言權,這一條進攻的道路,就意味著漢軍的後勤補給線拖得太長了,而且需要從祁連山方向北攻以彼此配合。


    王倫皺著眉頭,他隻聽說河套平原沙漠化很嚴重,但石秀口中的情報,顯然情況比他想象得還要糟。


    若要南北夾攻,漢軍在陝西行省方向的進攻路線基本不用考慮,肯定是從延安府向北攻夏州,或者從隴南行省的西安州方向攻靈州,又或者從皋蘭府廣武縣北上攻西涼府。


    但這三個方向,不管是哪一處,都很難彼此唿應,因為夏州與靈州之間有毛烏素沙漠,靈州與西涼府武威之間有騰格裏沙漠,當然這個時代這兩處沙漠並不叫這個名字。


    而駐守在榮河府、雲中府的廣惠大師若要跨河而擊,目標也隻能是夏州東麵的銀州。


    也難怪宋哲宗時,前宋西軍攻打西夏基本都走夏州與靈州之間,還要一個軍砦一個軍砦地修過去,新漢既然要出兵,肯定就不會選擇這種穩妥且緩慢的對策。


    因此攻打西夏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後勤補給問題,其次是要截斷西夏君臣可能逃走的方向。


    王倫提出從北向南攻打,除了是西夏北部更適合騎兵之外,他也不願意西夏殘存勢力逃到草原去,畢竟朝廷如今剛剛將陰山一帶安撫了,靠著漠南一盤散沙的諸部落去阻擋西夏人,他覺得懸。


    所以這一次軍政會議,討論得並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怎麽打的問題。


    陝西、隴南一線,向北推進肯定是沒問題的,甚至做個最壞的打算,西北禁軍推進不利,至少也能穩固防線,不會輕易讓西夏軍反推迴來。


    史文恭當即建議,宜從皋蘭府進兵,先拿下西涼府武威城,這樣西夏布設在西南的至少三個軍司就被阻斷。


    史文恭覺得,攻打西夏朝廷肯定得分為數路大軍,他的要求不高,領兵奪下武威,則河西走廊數州就將是漢軍的囊中之物。


    嶽飛讚歎地說:“西平侯果然老於軍事,此路兵馬一出,全場盤活了!”看到許貫忠示意,嶽飛便走到掛著地圖的屏風前,說到:“平夏部十二軍司,多集於西涼府至銀州一線,斷了西涼府,平夏部再無西逃之可能!”


    “朝廷可派一路騎兵,自陰山北召集漠南部落民,攻兀剌海、力吉裏兩座軍堡,此二城一下,我天兵便可以溯河水直趨賀蘭山,踏破興慶府!”


    嶽飛的思路很直接,他看出了西夏由於地形而導致的城池分布問題,攻打西涼府,就是“攻敵之必救”,武威隻要拿下,北麵是沙漠,南麵是祁連山,西夏若不出兵,漢軍就徹底切斷了河西走廊。


    而且不管西夏如何應對,漢軍在南麵肯定是要發起大舉進攻的,這樣在夏州方向就拖住了西夏的主力,這個時候再有一支騎兵從陰山聯合漠南諸部,幾乎可以說是暢通無阻了。


    史文恭其實並沒有想這麽多,他單純是想要出任一路軍的統兵大將而已,但嶽飛詳細講述了一番,完善出了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誇讚他的眼光,史文恭頓時驕傲地挺起了胸膛。


    沒錯,我老史就是這麽想的!


    於是一群將領們熱切地討論了起來,並迅速地形成了一個作戰計劃,那就是以西涼府和銀州為目標,將西夏布設在南方的重兵防線的東西兩段切斷,然後從銀州向西殺至靈州,形成對西夏核心區域的包圍。


    這個作戰計劃大致與曆史上蒙古滅西夏的進攻路線一致,隻是成吉思汗時派了速不台從玉門關進攻,過沙、瓜、肅、甘等州,反推到了西涼府。


    眾人都不考慮一旦漢軍切斷西涼府後,沙、瓜、肅、甘等州的西夏軍隊向西逃竄的問題,因為王倫很早就定下了一個基調:攻滅西夏隻是西征的第一步。


    西夏軍隊隻要向西逃,漢軍就一路追過去,若是西夏將西域攪渾,漢軍重返西域的借口就直接送到手裏了不是!


    連續數日的軍事會議,對嶽飛提出、眾人合力完善的作戰計劃,基本已經沒有異議,但眾將又開始爭吵了起來。


    按照這個計劃,朝廷對西夏用兵,實際上就分為了三路,西、東、北三個方向推進,那麽領兵將領人選該由誰來,與會將領個個不讓。


    攻打銀州這一路大軍的統帥,基本就可以確定由魯智深擔任,廣惠大師自河東黃河東岸配合出兵,所以眾將爭得是另外兩路。


    史文恭跳著腳,表示自己在皋蘭府坐鎮數年,最是熟悉,陛下可不能忘了自己啊;韓世忠則嚷嚷著,前次他領兵在陰山以南武裝遊行,對漠南最是熟悉,應該讓他從北路進攻。


    秦明則叫嚷著,覺得韓世忠以國公之重,還是留在京城教導太子吧,這般重臣若有個閃失,乃是朝廷的大損失,這樣的小事,還是交給他吧。


    此前坐鎮河北的諸將都不吭聲,滅金之戰是以河北邊軍為主力的,所以前次朝廷新封爵位,多是河北將領,皇帝出於平衡的目的,大約也會繼續任用西北禁軍將領的。


    所以他們覺得,便是爭了也沒甚麽結果,總得讓西北的友軍們也吃口肉不是?


    許貫忠沒有理會將領們爭著當領兵大將,他得考慮怎麽從河東行省給北路軍最快的後勤補給,朝廷需要從南方調運糧草,這是肯定的,否則北方諸行省的壓力也太大了。


    爭論到最後,眾人都看向了王倫,等待著皇帝的最終決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