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仙的情報飛速送到了京師,王倫看了,感慨連連。


    西域的情況說起來也不複雜,就是在宗教政策上更加激進的塞爾柱突厥分裂的諸蘇丹國,大約生起了“皈依者狂熱”,妄圖將綠教傳遍天下。


    而東、西喀拉汗國的宗教政策相對和平,於是突厥人便與信仰佛教的高昌迴鶻、信仰不定的葛邏祿部、康裏部產生了許多糾紛。


    在情報中,王倫越看越覺得眼熟,突厥人在西方與十字教徒大戰,這不就是十字軍東征麽?


    他將馬靈遊曆西域、李彥仙打探的情報梳理了一下,大致便有了個比較模糊的認知,那就是西域諸勢力現在也處於一種碎片化的狀態。


    這麽一看的話,貌似整個亞歐大陸都處於一種極度混亂的狀態,假設自己不曾出現在這個時間線裏,那麽原本的曆史,就是東亞地區遼、金、宋混戰,漠南漠北諸部養蠱式大混戰,西域突厥人的塞爾柱帝國分裂,再次陷入碎裂狀態,拜占庭帝國被突厥人打得龜縮,貌似綠衣大食也在向歐洲入侵。


    如果按照曆史的正常發展,接下來就是蒙古崛起,橫掃西亞,打斷了綠教政教合一的有序傳承,使其徹底走向了極端化,隨後奧斯曼帝國崛起,以其保守的政策和對歐洲的敵視,徹底阻斷了東西方貿易的交流,最終逼迫西方人尋求海上航行,以期尋找一條與華夏建立直接貿易的海路通道。


    王倫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了起來,他想明白該如何征服並治理漠南漠北地區了。


    必須禍水西引!


    眼下漠南一盤散沙,漠北諸部混戰,簡直是中原王朝征服草原的最好時機,隻要整合了漠南漠北,到時候中原王朝出錢出兵,草原諸部出人,大家合夥向西衝,將絲綢之路的東段與中段徹底奪迴來,這麽一條重要的陸上商路大半被中原把控,用賺到的錢繼續向西進攻,至少能為中原暫時消除來自北方的威脅一百年!


    王倫有這個想法,是因為他在李彥仙提供的情報中,看到了花拉子模的名字。


    由於耶律大石早早被他劫持上了梁山,隨後遼國西北招討司為了生存,也在名義上臣服新漢,所以這個時間線裏,耶律大石並沒有建立西遼,西域缺乏一個強大的勢力來完成相對的統一,於是諸國一麵繼續菜雞互啄,一麵忍受突厥人的壓迫。


    現在西域諸國、諸部落都期望出現一個強有力的、而且能夠公正對待自己的強大勢力出現,調停各種混戰,並帶領他們抵抗突厥人的諸蘇丹國的不斷進逼。


    那麽最合適的那個強大勢力是哪一個呢?東喀拉汗國便認定了是新漢。


    東喀拉汗國的邏輯認知鏈很簡單,遼國最強盛時曾經威臨西域,而遼國被金國所滅,金國又被新漢所滅,那麽新漢肯定就是最強的。


    至於西夏,東方土地廣袤,出現一個有實力的藩屬小國也不令人吃驚,而且以新漢自開國以來表現出的強硬姿態,隻怕西夏也堅持不了多久的。


    新漢建立已經這麽久了,但高昌迴鶻居然不曾派出使者前來,這讓王倫極度不爽,這一次李彥仙送來了詳細的情報後,王倫讓秘書們仔細整理後,大概也看出了原因。


    唐朝時迴鶻帝國滅亡,在黠戛斯的猛烈攻擊下,迴鶻帝國分崩離析,大量貴族百姓南逃,依附於唐朝,其中的王族一支藥羅葛氏就逃到了甘州,被稱為河西迴鶻、甘州迴鶻。


    西夏崛起後,甘州迴鶻被擊敗,就變成了如今受朝廷庇護、生活在祁連山以南的黃頭迴鶻。


    而由於迴鶻帝國在三百多年前發生了一次可汗世係的變更,從藥羅葛氏變為硤跌氏,在迴鶻末代可汗死後,藥羅葛氏在甘州自立,硤跌氏的龐特勤則繼續西逃,占據了龜茲一帶,被稱為龜茲迴鶻。


    等到張議潮沙州起兵、光複河西、成為歸義軍節度使時,西逃的迴鶻中的實力派仆固俊攻占了西州,配合張議潮驅逐了吐蕃勢力,並占領了伊州。


    這一支就被稱為西州迴鶻,唐朝的西州是高昌,伊州則在哈密一帶,所以前宋稱之為高昌迴鶻,但高昌城在迴鶻語中為“喀拉和卓”,遼國就將和卓翻譯為和州,稱之為和州迴鶻。


    因為“喀拉”有“黑色”、“大”的含義,屬於修飾詞,因此遼國的史書記載就與前宋有了許多不同。


    後來龜茲迴鶻被高昌迴鶻所吞並,但龜茲迴鶻仍舊有自主的外交權,比如前宋就多次派遣使者入貢,最近的一次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宋哲宗時期了。


    此後龜茲迴鶻就再未入貢,原因更簡單,宋哲宗積極進取,龜茲迴鶻認為前宋有可能重返西域,所以要打好關係,但是宋哲宗突然病故,上任的趙佶對外政策反複,幾乎將兄長在河西的軍事戰果都放棄了,這讓龜茲迴鶻再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至於高昌迴鶻,宋太宗雍熙北伐大敗後,高昌迴鶻南受阻於吐蕃,東受阻於遼國,不得不向遼國稱臣入貢,再也不曾與前宋有過任何聯係。


    王倫剛剛原諒了趙佶,現在心裏又泛起了惡心,這位宋徽宗真就沒有一點兒大局觀,眼界都被娛樂、藝術給搞花了!至於驢車天子,他已經懶得評價了。


    王倫原本還打算,在滅金結束後,要整頓一番內部,短期內不再動兵戈,但是李彥仙的情報送來後,他又開始猶豫了起來,實在是眼下的機會太好了!


    他已經讓負責安撫漠南的石秀派人,沿著陰山到金山的草原一路向西尋找道路去了,這一條道路可以稱之為“草原絲綢之路”,是連通中亞到漠南的重要商道。


    一旦這條道路走熟了,新漢就可以在南北兩個方向對西夏進行經濟打擊,通過商路截斷,慢慢放血都能將西夏放死的。


    而且更關鍵的是,曆史上耶律大石征服西域走的就是這條路,未來成吉思汗攻滅花拉子模、征服中亞、西亞,也是走得這條路。


    於是王倫讓秘書們整理了曆年來與西夏的互市貿易額、吳用開辟的青海商道與西域的貿易額、河東行省方向與草原的貿易額,大致估算了絲綢之路被西夏把持後,朝廷少賺了多少錢。


    翰林院的學士們則整理了唐朝的文書、史冊、記載,推斷出唐太宗貞觀末年,流向西域的各種絲綢布匹,折算為絹的話,大致在四百萬到六百萬;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這個數字就超過了一千萬。


    也就是說唐朝布匹產量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都成為了外貿產品!


    不提前宋的外貿布匹數量,洪武七年的布匹外貿最高值,剛剛超過三百萬匹,當時王倫還頗為興奮,現在想一想,隻覺得臉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