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完顏婁室戰死的消息,終於輾轉反側地傳迴到金軍大營時,完顏吳乞買再也堅持不住,暈倒了過去。
若以完顏吳乞買的本意,他其實並不是十分想要南侵發動對大漢的戰爭的,完顏阿骨打可稱英雄,他挑選的繼承人自然也差不到哪裏去,吳乞買一直想要堅持兄長的遺言囑托,先穩固遼東老家,再緩圖天下。
但金國的兵權是分散在勃極烈們的手中的,吳乞買名義上是金國皇帝,但並沒有真正皇帝的實際權柄,所以他說了不算。
搶劫已經成了習慣、被軍國主義思想裹挾的有兵權的金國貴族以及女真士兵們,逼迫著皇帝同意了南下的決議,卻遭到了迅速整合了北方的大漢的反擊。
戰爭進行到眼下這個階段,當初主戰的完顏宗翰因為河東大敗而被吳乞買順勢剝奪了權勢,完顏斜也也靠邊站,至於吳乞買的兒子完顏宗磐,當初喊打喊殺叫嚷得兇,現在卻躲在了鴨綠江東岸不敢西望。
吳乞買曾下令召兒子西歸,但完顏宗磐拒不奉命,兒子打得什麽主意,吳乞買心如明鏡,不就是覺得金國已經成為一條破船,就想要取代王氏,稱霸高麗麽?
連續的大戰失敗,漢軍的步步緊逼,讓金國的上層貴族們團結了起來,吳乞買也第一次嚐到了一個真正皇帝的滋味,隻是這種滋味並不好受。
如今金國上層已經沒有了主戰派的聲音,吳乞買甚至在想,諸勃極烈們之所以願意尊奉自己,將一部分權力讓出,不過是因為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把自己當作替罪羊推出來而已。
不論如何,吳乞買還是盡職盡責地做著一切,他到處搜刮兵力、搜刮糧草物資,努力地維係著金國在漢軍狂風暴雨的攻勢下盡量不那麽早地倒下。
各項繁雜的事務消耗了吳乞買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所以在得知完顏婁室戰死、金軍最後能夠出動的騎兵幾乎全軍覆沒後,吳乞買再也堅持不住了。
這裏的“全軍覆沒”,並不是說金國騎兵幾乎都被漢軍斬殺或者俘虜,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騎兵分散成為小股逃了出來,但他們並沒有逃迴韓州等地,而是脫了鎧甲,逃迴家鄉去了。
吳乞買被手下文武大臣驚慌地搶救醒過來後,又收到了更壞的消息:被阿骨打安置在會寧府、黃龍府一帶的前遼國契丹貴族們,起兵造反了!
被吳乞買帶在身邊的契丹官員們都被軟禁了起來,個個叫屈,反倒是前遼國投降的漢臣們再度表達了忠心,發誓要與金國共存亡。
因為這些漢臣們實在太了解中原王朝對待漢奸的態度和手段了,而且作為遼國時代與金國時代的遼東大地主階層,這些漢臣天然地就站在王倫的對立麵,是絕不肯向新漢王朝“屈服”的。
在金國內部討論南侵事宜之前,就有金國漢臣建議,派使者潛入江南,聯絡江南大族,共同反抗新漢的暴政,可惜這件事並沒有成功。
彼時坐鎮江南的蕭嘉穗,正在積極推動均田令,均田令在兩個地區推行得最為艱難,一是江南,一是巴蜀。江南是因為人多地少不夠分,且官僚士大夫階層龐大,巴蜀則是因為世家大族勢力強大。
於是江南大族果然被說動,就打算搞事情,蘇州姑蘇府王家就幹出了一件世家大族能幹出來的事情,強逼著家族中的一名女子自盡,然後抬著棺材上街,表示官府推行均田,逼得百姓無法生存,隻有以死明誌,妄圖以此逼迫蕭嘉穗乃至朝廷讓步。
姑蘇王氏,也稱太倉王氏,乃是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的餘脈,西晉永嘉之亂時衣冠南渡,王導為首的琅琊王氏自山東南下,在江南設置了僑郡南琅琊郡,隋唐以後,琅琊王氏就漸漸變為了太倉王氏。
當初新漢建立後,太倉王氏為了攀附關係,曾上表慶賀,表示王倫也是琅琊王氏的子弟,都是一家人,妄圖獲得更高的政治地位。
王倫是齊州濟南府人士,但他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琅琊王氏,若他果真出身顯赫,又何必去做個賊首呢?於是斷然拒絕,隻說自己出身山東小姓,從來都不是大戶。
對於王家的這種舉動,蕭嘉穗可不會慣著,你琅琊王氏又如何,我還是蘭陵蕭氏,家族出過兩個王朝呢,比身份我會怕你?
蕭嘉穗以極其強硬的態度,先將鬧事的王家控製起來,分別審訊,最後逼問出了實情,當即公布天下,顧大嫂作為新朝婦女事務的負責官員,也馬不停蹄地從東京城趕往江南。
於是鬧事的王家,男子皆被流放至廣西,已嫁人的女子不究,未出嫁的女子,都被朝廷留了下來,由顧大嫂負責婚配。
蕭嘉穗與朝廷的態度強硬,太倉王氏的態度立刻軟了下來,當即劃分界限,將鬧事的這一家人開除族籍,並願意繼續支持朝廷的一切工作。
而這件事傳迴遼東後,也讓金國的漢臣們看清楚了江南士族的嘴臉,畢竟三國的孫吳政權之後,曆經南朝,江南士族更喜歡通過九品中正選人法、察舉和科舉做官,不像北方大族那樣,動不動就聯合私兵跟隨造反。
其實金國的漢人大族們多多少少陷入了信息差帶來的認知誤區,他們隻知道王倫代表的新漢朝廷打擊士族、均分土地,是要置自己於死地,但王倫的意圖,從來不是物理消滅一個階層,而是打壓限製。
朝廷在江南引導大族轉向手工業、加工業,均田固然削弱了他們的利益,但朝廷對於願意配合的大族,也會在其他方麵給予補償,並不是一味地逼得大族當真活不下去。
朝廷通過市舶司和水師,把控商路和海貿,東南大族隻要在朝廷規定的框架內加入進來,仍舊可以維持相對體麵的生活,隻是通過土地對普通百姓的壓榨和壓迫被削弱了而已。
但即便是遼東漢人大族們了解了新漢的各種政策,大約還是會繼續反對反抗的,在刀沒有架在脖子之前,基於人類的通病,總歸是有許多人心存幻想。
而這一點早就被王倫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漢軍北伐金國,要打擊的主要對象,就是以完顏部為首的女真軍事集團、以遼東漢人大族為首的大地主既得利益集團、以及少部分為了保證自家社會、政治、經濟地位而選擇與女真合作的前遼國投降貴族、渤海貴族等。
這些新漢朝廷眼中的反動派,必須打倒,東北必須徹底清理一遍,如此才能變為中原王朝的糧倉,才能夠真正穩定下來。
若以完顏吳乞買的本意,他其實並不是十分想要南侵發動對大漢的戰爭的,完顏阿骨打可稱英雄,他挑選的繼承人自然也差不到哪裏去,吳乞買一直想要堅持兄長的遺言囑托,先穩固遼東老家,再緩圖天下。
但金國的兵權是分散在勃極烈們的手中的,吳乞買名義上是金國皇帝,但並沒有真正皇帝的實際權柄,所以他說了不算。
搶劫已經成了習慣、被軍國主義思想裹挾的有兵權的金國貴族以及女真士兵們,逼迫著皇帝同意了南下的決議,卻遭到了迅速整合了北方的大漢的反擊。
戰爭進行到眼下這個階段,當初主戰的完顏宗翰因為河東大敗而被吳乞買順勢剝奪了權勢,完顏斜也也靠邊站,至於吳乞買的兒子完顏宗磐,當初喊打喊殺叫嚷得兇,現在卻躲在了鴨綠江東岸不敢西望。
吳乞買曾下令召兒子西歸,但完顏宗磐拒不奉命,兒子打得什麽主意,吳乞買心如明鏡,不就是覺得金國已經成為一條破船,就想要取代王氏,稱霸高麗麽?
連續的大戰失敗,漢軍的步步緊逼,讓金國的上層貴族們團結了起來,吳乞買也第一次嚐到了一個真正皇帝的滋味,隻是這種滋味並不好受。
如今金國上層已經沒有了主戰派的聲音,吳乞買甚至在想,諸勃極烈們之所以願意尊奉自己,將一部分權力讓出,不過是因為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把自己當作替罪羊推出來而已。
不論如何,吳乞買還是盡職盡責地做著一切,他到處搜刮兵力、搜刮糧草物資,努力地維係著金國在漢軍狂風暴雨的攻勢下盡量不那麽早地倒下。
各項繁雜的事務消耗了吳乞買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所以在得知完顏婁室戰死、金軍最後能夠出動的騎兵幾乎全軍覆沒後,吳乞買再也堅持不住了。
這裏的“全軍覆沒”,並不是說金國騎兵幾乎都被漢軍斬殺或者俘虜,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騎兵分散成為小股逃了出來,但他們並沒有逃迴韓州等地,而是脫了鎧甲,逃迴家鄉去了。
吳乞買被手下文武大臣驚慌地搶救醒過來後,又收到了更壞的消息:被阿骨打安置在會寧府、黃龍府一帶的前遼國契丹貴族們,起兵造反了!
被吳乞買帶在身邊的契丹官員們都被軟禁了起來,個個叫屈,反倒是前遼國投降的漢臣們再度表達了忠心,發誓要與金國共存亡。
因為這些漢臣們實在太了解中原王朝對待漢奸的態度和手段了,而且作為遼國時代與金國時代的遼東大地主階層,這些漢臣天然地就站在王倫的對立麵,是絕不肯向新漢王朝“屈服”的。
在金國內部討論南侵事宜之前,就有金國漢臣建議,派使者潛入江南,聯絡江南大族,共同反抗新漢的暴政,可惜這件事並沒有成功。
彼時坐鎮江南的蕭嘉穗,正在積極推動均田令,均田令在兩個地區推行得最為艱難,一是江南,一是巴蜀。江南是因為人多地少不夠分,且官僚士大夫階層龐大,巴蜀則是因為世家大族勢力強大。
於是江南大族果然被說動,就打算搞事情,蘇州姑蘇府王家就幹出了一件世家大族能幹出來的事情,強逼著家族中的一名女子自盡,然後抬著棺材上街,表示官府推行均田,逼得百姓無法生存,隻有以死明誌,妄圖以此逼迫蕭嘉穗乃至朝廷讓步。
姑蘇王氏,也稱太倉王氏,乃是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的餘脈,西晉永嘉之亂時衣冠南渡,王導為首的琅琊王氏自山東南下,在江南設置了僑郡南琅琊郡,隋唐以後,琅琊王氏就漸漸變為了太倉王氏。
當初新漢建立後,太倉王氏為了攀附關係,曾上表慶賀,表示王倫也是琅琊王氏的子弟,都是一家人,妄圖獲得更高的政治地位。
王倫是齊州濟南府人士,但他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琅琊王氏,若他果真出身顯赫,又何必去做個賊首呢?於是斷然拒絕,隻說自己出身山東小姓,從來都不是大戶。
對於王家的這種舉動,蕭嘉穗可不會慣著,你琅琊王氏又如何,我還是蘭陵蕭氏,家族出過兩個王朝呢,比身份我會怕你?
蕭嘉穗以極其強硬的態度,先將鬧事的王家控製起來,分別審訊,最後逼問出了實情,當即公布天下,顧大嫂作為新朝婦女事務的負責官員,也馬不停蹄地從東京城趕往江南。
於是鬧事的王家,男子皆被流放至廣西,已嫁人的女子不究,未出嫁的女子,都被朝廷留了下來,由顧大嫂負責婚配。
蕭嘉穗與朝廷的態度強硬,太倉王氏的態度立刻軟了下來,當即劃分界限,將鬧事的這一家人開除族籍,並願意繼續支持朝廷的一切工作。
而這件事傳迴遼東後,也讓金國的漢臣們看清楚了江南士族的嘴臉,畢竟三國的孫吳政權之後,曆經南朝,江南士族更喜歡通過九品中正選人法、察舉和科舉做官,不像北方大族那樣,動不動就聯合私兵跟隨造反。
其實金國的漢人大族們多多少少陷入了信息差帶來的認知誤區,他們隻知道王倫代表的新漢朝廷打擊士族、均分土地,是要置自己於死地,但王倫的意圖,從來不是物理消滅一個階層,而是打壓限製。
朝廷在江南引導大族轉向手工業、加工業,均田固然削弱了他們的利益,但朝廷對於願意配合的大族,也會在其他方麵給予補償,並不是一味地逼得大族當真活不下去。
朝廷通過市舶司和水師,把控商路和海貿,東南大族隻要在朝廷規定的框架內加入進來,仍舊可以維持相對體麵的生活,隻是通過土地對普通百姓的壓榨和壓迫被削弱了而已。
但即便是遼東漢人大族們了解了新漢的各種政策,大約還是會繼續反對反抗的,在刀沒有架在脖子之前,基於人類的通病,總歸是有許多人心存幻想。
而這一點早就被王倫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漢軍北伐金國,要打擊的主要對象,就是以完顏部為首的女真軍事集團、以遼東漢人大族為首的大地主既得利益集團、以及少部分為了保證自家社會、政治、經濟地位而選擇與女真合作的前遼國投降貴族、渤海貴族等。
這些新漢朝廷眼中的反動派,必須打倒,東北必須徹底清理一遍,如此才能變為中原王朝的糧倉,才能夠真正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