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參軍,這是行營送來的物資,勞煩核驗一番!”
漢軍負責後勤運輸的,是王倫抽調而來的李應,李應的副手則是張俊。此時郝思文營帳中,一名李應部下的押糧官正與郝思文部下的一名參軍對接工作。
封兆是蒲州河中府人士,是唐玄宗時名將封常清的族人後代,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名鼎鼎的渤海封氏一族。
渤海封氏是東漢以來、華夏少有的專門研習律法的世家,比如北魏著名的封隆之,在東魏時期曾協助製定《麟趾格》,於是從北齊到唐朝,華夏法律的一脈延續,基本出自封氏之手。
宋律再到新漢的國家法律條令,基本也是延續的唐律,所以封氏雖然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沒落,律學不再是封氏的家學,但封氏後人還是有不少願意繼續研習法律的。
封兆在前宋時就是一名小吏,後來張清領兵肅清河東行省以南,他也歸順了新朝,並因為對律法的熟悉,被挑選入伍,成為張清部下的一名參軍。
張清原本與鈕文忠配合默契,但燕雲十六州徹底光複後,鈕文忠又被王倫派了迴去,駐守大同府到上穀府之間,負責安撫與諸府為鄰的漠南諸部,同時維護自河東方向到前線的後勤道路保障。
不讓鈕文忠參與滅金之戰,王倫也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但要處理草原諸部的矛盾,要協調各府的關係,隻有鈕文忠最為適合,秦明雖然有威望,但性格太激烈暴躁,這種兼撫民的工作,秦明還真做不來。
於是張清就被轉調至郝思文部下,與縻貹、曲端、吳玠、吳璘等將領一起負責攻打金國的長春州。
這是因為張清部下有一部分官兵是從河中府招募而來的,河中府並不屬於河東行省,而是屬於陝西行省,都是西北將士,彼此的配合也更默契一些。
封兆點檢了運送分配而來的物資,主要是馬蹄鐵、馬車零部件等,這是為了能夠讓郝思文部長途奔襲所準備的,他仔細檢查了一番後,便簽字確認,並留了一份文件,準備上報本部存檔。
忙碌地做完了今日該做的事務後,封兆就抽出腰刀,就著磨刀石磨了起來,這是他自我放鬆和調整思路的手段,他隻覺得有趣,自己明明隻是個文吏,如今卻要操著刀,與金人廝殺,莫非自己也有出將入相的潛質嗎?
參軍也是要上戰場的,畢竟還要承擔一部分軍法監督的工作,所以封兆也先後參加了百餘戰,當然大規模的國戰,應州之戰是他人生的第一次。
積累軍功之下,封兆已經得了六十畝水澆田、賞賜累積二百餘貫了,當然這二百貫幾乎都是分配的金銀首飾,並非是銅錢,但封兆已經相當滿足了。
皇帝陛下在親征到了前線後,曾說了許多話,在封兆聽來,這些觀點很新穎,也很有意思。比如陛下曾說,戰爭打得就是錢財,拚得就是人力,歸根到底還是打得國力。
又比如陛下曾說,戰爭若不能獲得收益,那麽就要盡量避免戰爭。
封兆覺得這句話實在太對了,自從跟著張清將軍之後,他的感受尤為深刻,眼看著張清部下從千餘騎、不過兩千匹戰馬,發展到了三千匹戰馬,軍中的騾子、壯驢也漸漸多了起來。
河東之戰後,便是張清部下的一名小兵,也有錢多買一頭驢,可以養一匹好馬了,這說明什麽?說明朝廷對外戰爭,是真的獲得了大量戰馬的。
封兆因為識字,與家中一直都書信往來,因為軍功,他分到了數頭壯牛,都被漢軍通過輔兵運迴後方,送到了立功將士的家中,故而他的妻子來信,喜悅之中有一絲擔憂,那就是家裏的牛有些多了,私料不夠,而且最近河中府的青草料又漲價了。
封兆便迴信解釋,說朝廷從漠南獲得了大量的馬匹牛羊,草料的價格肯定要漲的,但是不要擔心,朝廷在各行省設農學堂,又在諸府推廣農學,河東北部就有一批農人、學者被挑選出來,專門研究苜蓿,相信草料的問題,朝廷會妥善解決的。
不知從何時,封兆對朝廷產生了很強的信任,這種朝廷的公信力,在前宋時期幾乎不可能出現的。
曆朝曆代的皇帝和官府,似乎都要讓百姓害怕,營造一種恐懼的氣氛,所以朝廷一向是讓小民害怕的,而不是讓小民信任的。
但王皇帝曾在《民報》刊登講話,表示要“與百姓共天下”、“為民謀福利”,第一次將朝廷認定的“民”,從士大夫階層擴大到了所有願意接受朝廷統治的普通百姓。
所以曾經的文弱書生封兆,現如今渾然不懼,他甚至覺得,哪怕自己現在戰死了,朝廷賞賜的軍功,也足以讓妻子兒女們生活下去了,更何況朝廷對烈士的家人後代向來照顧,他還有什麽可擔憂的呢?
不過是千裏奔襲長春州嘛,怕個卵,爺爺我便戰死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與軍營的一群糙漢們待久了,封兆也學會了罵髒話,他將腰刀仔細磨了又磨,哼唱了起來:
“今日長刀在手,殺盡胡虜意未休!他日踏破黃龍,複向漠北覓封侯!”
“唱得好!”張清突然策馬出現在幾個湊在一起磨刀的參軍身後,笑著說:“郝將軍有令,全軍收拾妥當,明日一早出發!都通知下去,好教各部準備了!”
張清一直憋著一口氣,他自參加應州之戰以來,還沒有殺過有名有姓的金將,這一次跟著郝思文,怎麽也得破個例吧!
郝思文運氣差,這在此前幾乎是漢軍公認的,諸將士們都認為,郝思文將軍能指揮,敢衝鋒,心思細膩,為人公正,是個不錯的上官,但就是跟著他立不到功勞啊!
但河北之戰、武儒二州大戰時,郝思文時來運轉,表現高光,許多將領們也願意跟隨他出戰,因為眾人都覺得,上天既然開眼,總不會隨便再閉上眼睛了吧,跟著郝將軍,至少不用擔心找不到功勞了。
“諾!”
封兆與幾個參軍連忙起身,張清擺了擺手,便又繼續巡邏本部營寨去了。
從韓州西北出發往攻長春州,沿途也有幾個金國設立的軍州和轄縣,但根據可靠情報,長春州空虛,隻有三千不到的女真士兵常駐,這份功勞,張清已經勢在必得!
漢軍負責後勤運輸的,是王倫抽調而來的李應,李應的副手則是張俊。此時郝思文營帳中,一名李應部下的押糧官正與郝思文部下的一名參軍對接工作。
封兆是蒲州河中府人士,是唐玄宗時名將封常清的族人後代,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名鼎鼎的渤海封氏一族。
渤海封氏是東漢以來、華夏少有的專門研習律法的世家,比如北魏著名的封隆之,在東魏時期曾協助製定《麟趾格》,於是從北齊到唐朝,華夏法律的一脈延續,基本出自封氏之手。
宋律再到新漢的國家法律條令,基本也是延續的唐律,所以封氏雖然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沒落,律學不再是封氏的家學,但封氏後人還是有不少願意繼續研習法律的。
封兆在前宋時就是一名小吏,後來張清領兵肅清河東行省以南,他也歸順了新朝,並因為對律法的熟悉,被挑選入伍,成為張清部下的一名參軍。
張清原本與鈕文忠配合默契,但燕雲十六州徹底光複後,鈕文忠又被王倫派了迴去,駐守大同府到上穀府之間,負責安撫與諸府為鄰的漠南諸部,同時維護自河東方向到前線的後勤道路保障。
不讓鈕文忠參與滅金之戰,王倫也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但要處理草原諸部的矛盾,要協調各府的關係,隻有鈕文忠最為適合,秦明雖然有威望,但性格太激烈暴躁,這種兼撫民的工作,秦明還真做不來。
於是張清就被轉調至郝思文部下,與縻貹、曲端、吳玠、吳璘等將領一起負責攻打金國的長春州。
這是因為張清部下有一部分官兵是從河中府招募而來的,河中府並不屬於河東行省,而是屬於陝西行省,都是西北將士,彼此的配合也更默契一些。
封兆點檢了運送分配而來的物資,主要是馬蹄鐵、馬車零部件等,這是為了能夠讓郝思文部長途奔襲所準備的,他仔細檢查了一番後,便簽字確認,並留了一份文件,準備上報本部存檔。
忙碌地做完了今日該做的事務後,封兆就抽出腰刀,就著磨刀石磨了起來,這是他自我放鬆和調整思路的手段,他隻覺得有趣,自己明明隻是個文吏,如今卻要操著刀,與金人廝殺,莫非自己也有出將入相的潛質嗎?
參軍也是要上戰場的,畢竟還要承擔一部分軍法監督的工作,所以封兆也先後參加了百餘戰,當然大規模的國戰,應州之戰是他人生的第一次。
積累軍功之下,封兆已經得了六十畝水澆田、賞賜累積二百餘貫了,當然這二百貫幾乎都是分配的金銀首飾,並非是銅錢,但封兆已經相當滿足了。
皇帝陛下在親征到了前線後,曾說了許多話,在封兆聽來,這些觀點很新穎,也很有意思。比如陛下曾說,戰爭打得就是錢財,拚得就是人力,歸根到底還是打得國力。
又比如陛下曾說,戰爭若不能獲得收益,那麽就要盡量避免戰爭。
封兆覺得這句話實在太對了,自從跟著張清將軍之後,他的感受尤為深刻,眼看著張清部下從千餘騎、不過兩千匹戰馬,發展到了三千匹戰馬,軍中的騾子、壯驢也漸漸多了起來。
河東之戰後,便是張清部下的一名小兵,也有錢多買一頭驢,可以養一匹好馬了,這說明什麽?說明朝廷對外戰爭,是真的獲得了大量戰馬的。
封兆因為識字,與家中一直都書信往來,因為軍功,他分到了數頭壯牛,都被漢軍通過輔兵運迴後方,送到了立功將士的家中,故而他的妻子來信,喜悅之中有一絲擔憂,那就是家裏的牛有些多了,私料不夠,而且最近河中府的青草料又漲價了。
封兆便迴信解釋,說朝廷從漠南獲得了大量的馬匹牛羊,草料的價格肯定要漲的,但是不要擔心,朝廷在各行省設農學堂,又在諸府推廣農學,河東北部就有一批農人、學者被挑選出來,專門研究苜蓿,相信草料的問題,朝廷會妥善解決的。
不知從何時,封兆對朝廷產生了很強的信任,這種朝廷的公信力,在前宋時期幾乎不可能出現的。
曆朝曆代的皇帝和官府,似乎都要讓百姓害怕,營造一種恐懼的氣氛,所以朝廷一向是讓小民害怕的,而不是讓小民信任的。
但王皇帝曾在《民報》刊登講話,表示要“與百姓共天下”、“為民謀福利”,第一次將朝廷認定的“民”,從士大夫階層擴大到了所有願意接受朝廷統治的普通百姓。
所以曾經的文弱書生封兆,現如今渾然不懼,他甚至覺得,哪怕自己現在戰死了,朝廷賞賜的軍功,也足以讓妻子兒女們生活下去了,更何況朝廷對烈士的家人後代向來照顧,他還有什麽可擔憂的呢?
不過是千裏奔襲長春州嘛,怕個卵,爺爺我便戰死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與軍營的一群糙漢們待久了,封兆也學會了罵髒話,他將腰刀仔細磨了又磨,哼唱了起來:
“今日長刀在手,殺盡胡虜意未休!他日踏破黃龍,複向漠北覓封侯!”
“唱得好!”張清突然策馬出現在幾個湊在一起磨刀的參軍身後,笑著說:“郝將軍有令,全軍收拾妥當,明日一早出發!都通知下去,好教各部準備了!”
張清一直憋著一口氣,他自參加應州之戰以來,還沒有殺過有名有姓的金將,這一次跟著郝思文,怎麽也得破個例吧!
郝思文運氣差,這在此前幾乎是漢軍公認的,諸將士們都認為,郝思文將軍能指揮,敢衝鋒,心思細膩,為人公正,是個不錯的上官,但就是跟著他立不到功勞啊!
但河北之戰、武儒二州大戰時,郝思文時來運轉,表現高光,許多將領們也願意跟隨他出戰,因為眾人都覺得,上天既然開眼,總不會隨便再閉上眼睛了吧,跟著郝將軍,至少不用擔心找不到功勞了。
“諾!”
封兆與幾個參軍連忙起身,張清擺了擺手,便又繼續巡邏本部營寨去了。
從韓州西北出發往攻長春州,沿途也有幾個金國設立的軍州和轄縣,但根據可靠情報,長春州空虛,隻有三千不到的女真士兵常駐,這份功勞,張清已經勢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