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想了一想,終於還是退了出去。
後半夜,魏弘由昏迷轉成了昏睡,靠邊上站著,看著他緊蹙的雙眉,手腳也會不安的動一動,慕博衍記起自己那個猩紅的夢中閃現的光芒和抓住的那隻手,穩住那亂動的手腳,按住他輕聲說:“沒事了,沒事了。”可能是手上的溫熱傳了過去,感覺到身邊有人陪著,魏弘也就安穩了下來。
魏無忌的靈堂,幽幽的燭火還在亮著,不知道泉下的他會不會歸來託夢,亦不知歸來的他會對魏弘說些什麽。
慕博衍的手握著魏弘的手,舞刀弄劍的手滿是厚繭,手掌也寬厚,跟他那養尊處優的少年手完全不一樣。這麽個少年,萬千人眼中的將軍英雄,可是慕博衍心裏想,他也還是個年幼又脆弱的孩子啊。
離天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徐有餘那邊傳來消息,廝殺了兩日的戰場上,烏孫的主帥墮馬被擒,數萬烏孫兵與夏軍死去,終於迎來了烏孫王的下令撤兵,加上匈奴五部已破,這架絞肉的機器在一口氣又侵吞數以萬計的生靈之後,真的停下了。
消息傳到帥帳,慕博衍隻是點點頭,擺擺手讓傳令兵退了下去。
魏弘從層層的夢魘中落下,整個身子摔進了無盡的黑暗中,全身的肌肉都繃了起來,劇烈的抽動,一個激靈就醒了過來。
他醒得很快,腦子也轉得快,借著帳中昏暗的光看清了自己身在何方,記起了所有的事。
這時候,一隻冰冷的手貼近他的額頭,而自己的一隻手不知被誰握著。沒有人會這麽靠近他,更別說是十指相握了。昏暗的光下,他撐起半個身子,那個輪廓漸漸清晰。
慕博衍鬆開握住他的手,幫他半坐起來,又摸出一條柔軟的汗巾,擦去他額頭的冷汗。
魏弘整個人都是軟的,好像渾身上下都失了力氣,稍微動一動就扯出一陣痛,他還是抓住那方汗巾:“我自己來……”
慕博衍也隨他,看著他笨手笨腳的擦去自己身上的汗,費力的攏一攏衣襟。兩個人的目光對上,就聽慕博衍說:“匈奴五部皆破,烏孫總帥被俘,他們的王下令撤兵了。”
“兄長,真的結束了。”
慕博衍怕他冷,把被子拉起來,往他身上裹。低垂著頭的魏弘年到那隻手指纖長,瘦的微微有些露骨的手,細瘦的胳膊,這樣的手怎麽也不該是中興王爺的手。收迴目光,低聲的說:“我想帶父親迴去。”
迴去?迴哪?西南?京師?慕博衍不知道他說的是哪,隻是應:“好。”
老一輩的名將們或者戰死沙場,或者身老刃斷,就像那興起的一場又一場戰禍,也會一場一場的停下。江山的絢麗,卻總還會有貪心的人翻雲覆雨,然後又有少年身披玄甲,跨馬而奔,不知天高地厚隻為一腔熱血的去衝鋒陷陣。
這個循環,就如時間,十年過去,來的是下一個十年,百年過去,還有接著的一個百年。
魏弘不再開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結束了嗎?他問自己。
匈奴五部戰力失了大半,烏孫主帥更是成了階下囚與大批戰俘一起扣在了大夏境地。烏孫匈奴已經敗了,不得不投降,不得不派人交涉議和。賠償也好,割地也罷,送質入京什麽都好,高堂廟宇之上的有是人出謀劃策,輪不到慕博衍和魏弘去操心。
將軍和王爺帶著一副棺木,一路向京城而去。
北疆至京城,隔著萬水千山,去的時候慕博衍覺得長路漫漫,恨不能生了雙翅膀乘風一下就飛去那處戰火燎燒的疆場。千裏扶棺,他隻想,慢點,再慢點,讓魏無忌能仔細看看他護佑的這個天下,好像這樣,他也就能讓自己覺得魏大帥縱使隕命疆場,也是死得其所。
在慕博衍心中,魏將軍盔甲下麵那顆永遠不低下的頭顱,一如那風中獵獵招展的戰旗。隻是如今戰旗依舊隨風飛揚,將軍卻已不在。
京城,那座一貫繁華熱鬧的城在那日仿佛換了模樣,城門高高掛起了白幡。皇帝領著他的百官,帶著玄兵重甲立在城頭,等著為他護土衛國的將軍歸來。
將軍府早就破敗,魏無忌已被封為忠武侯,旨意下達之後便尋地興建,但等到千裏送葬的隊伍抵達,侯府仍舊還是沒有建好。
魏無忌的後事都是皇帝欽命的,所有的事都是那麽井然有序,也是那麽的風光盛大。
剛迴京的時候皇帝特意召了慕博衍入宮。景既明看著他,的確是瘦了些,北疆那邊的事自然有的是人跟他說,但卻沒一字說起中興王爺帶兵護送傷病迴城的事,一來知道這事的人就少,二來本來就少的那些人基本也都死得差不多了,迴城的傷兵們隻知道那個人地位特殊,後來又加著魏無忌傷重不治,魏弘吐血昏倒,雖說戰勝了,但付出的代價還是大了些,更沒有人會去究那時候領隊的是誰了。而劉令他們本就是魏無忌的嫡係,魏弘三令五申讓他們對這事緘口,自然是不會傳出去的。他隻道小王爺在外風雪兼行還要目睹戰場廝殺,最後一戰前匈奴反撲的時候來不及退差點就死了。皇帝說:“還是不該讓你去的啊。你天生富貴,哪裏需要建功立業,像淩恆跟朕說的,就希望你能一輩子平平安安地做個王爺就好了。也是朕不該了。”
慕博衍突然就覺得委屈了,眼睛都紅了,卻是強忍著:“是臣沒出息,以為隻去當個監軍,沒什麽大事,卻不知戰場無情,”又伸出兩隻胳膊,“臣沒用,跑都跑不快,要不是魏弘將軍迴援得及時,隻怕就迴不來見皇上了。還有魏帥,連他那樣的人都去了……”
慕博衍的聲音有些啞,聽得景既明有些心疼,伸手摸著那幾道傷疤,嘆息道:“北疆這事雖說你做得不錯,你是大了,但在朕這還是孩子,朕看著你長大的,一眼顧不到就出這麽大事了。自家的孩子啊,還是要在眼皮子底下好好看護啊。”
慕博衍強裝英勇:“臣隻是想給陛下和父王爭口氣,不讓那幫蠻子在我大夏橫行。”
“你呀……”景既明想起那時候慕博衍是順著景修宜的話出的頭,兩個人再說幾句無關緊要的話,慕博衍也就告退了。
迴來已有月餘,魏無忌葬禮過後他便沒有再出門,朝會也讓他用身上的傷還沒恢複要在府養傷給打發了。建安帝也隨他,他也覺得這次北疆禍亂,直麵疆場廝殺,估計讓這孩子受了太大的刺激。
皇帝也沒有猜錯,剛開始的時候,每夜夢迴,慕博衍都能聽見悽厲的嘶喊,看到瘋狂的殺戮,感受到熾熱的烽火,戰士們的憤怒,那滿地的屍體和鮮血。然後他就驚醒過來,在寂靜中記起自己身在何外,卻是再也無法入睡。
姚安歌看著墨淵居的燈火常常會在半夜點起,然後紅燭垂淚至天明。他也就看著那個映在窗上的影子直到又一個黎明的到來。
京生覺得王爺一迴來感覺跟變了另一個人似的,沒有了那種常年罩在身上,仿佛從骨血裏帶出來的那股子懶散氣,完全就像是披在外麵的一層偽裝,輕輕一掀便揭了下去。那張臉,不帶淩厲,可是被那似有若無的目光掃一圈,就覺得心下發慌,背脊生涼。
</br>
後半夜,魏弘由昏迷轉成了昏睡,靠邊上站著,看著他緊蹙的雙眉,手腳也會不安的動一動,慕博衍記起自己那個猩紅的夢中閃現的光芒和抓住的那隻手,穩住那亂動的手腳,按住他輕聲說:“沒事了,沒事了。”可能是手上的溫熱傳了過去,感覺到身邊有人陪著,魏弘也就安穩了下來。
魏無忌的靈堂,幽幽的燭火還在亮著,不知道泉下的他會不會歸來託夢,亦不知歸來的他會對魏弘說些什麽。
慕博衍的手握著魏弘的手,舞刀弄劍的手滿是厚繭,手掌也寬厚,跟他那養尊處優的少年手完全不一樣。這麽個少年,萬千人眼中的將軍英雄,可是慕博衍心裏想,他也還是個年幼又脆弱的孩子啊。
離天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徐有餘那邊傳來消息,廝殺了兩日的戰場上,烏孫的主帥墮馬被擒,數萬烏孫兵與夏軍死去,終於迎來了烏孫王的下令撤兵,加上匈奴五部已破,這架絞肉的機器在一口氣又侵吞數以萬計的生靈之後,真的停下了。
消息傳到帥帳,慕博衍隻是點點頭,擺擺手讓傳令兵退了下去。
魏弘從層層的夢魘中落下,整個身子摔進了無盡的黑暗中,全身的肌肉都繃了起來,劇烈的抽動,一個激靈就醒了過來。
他醒得很快,腦子也轉得快,借著帳中昏暗的光看清了自己身在何方,記起了所有的事。
這時候,一隻冰冷的手貼近他的額頭,而自己的一隻手不知被誰握著。沒有人會這麽靠近他,更別說是十指相握了。昏暗的光下,他撐起半個身子,那個輪廓漸漸清晰。
慕博衍鬆開握住他的手,幫他半坐起來,又摸出一條柔軟的汗巾,擦去他額頭的冷汗。
魏弘整個人都是軟的,好像渾身上下都失了力氣,稍微動一動就扯出一陣痛,他還是抓住那方汗巾:“我自己來……”
慕博衍也隨他,看著他笨手笨腳的擦去自己身上的汗,費力的攏一攏衣襟。兩個人的目光對上,就聽慕博衍說:“匈奴五部皆破,烏孫總帥被俘,他們的王下令撤兵了。”
“兄長,真的結束了。”
慕博衍怕他冷,把被子拉起來,往他身上裹。低垂著頭的魏弘年到那隻手指纖長,瘦的微微有些露骨的手,細瘦的胳膊,這樣的手怎麽也不該是中興王爺的手。收迴目光,低聲的說:“我想帶父親迴去。”
迴去?迴哪?西南?京師?慕博衍不知道他說的是哪,隻是應:“好。”
老一輩的名將們或者戰死沙場,或者身老刃斷,就像那興起的一場又一場戰禍,也會一場一場的停下。江山的絢麗,卻總還會有貪心的人翻雲覆雨,然後又有少年身披玄甲,跨馬而奔,不知天高地厚隻為一腔熱血的去衝鋒陷陣。
這個循環,就如時間,十年過去,來的是下一個十年,百年過去,還有接著的一個百年。
魏弘不再開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結束了嗎?他問自己。
匈奴五部戰力失了大半,烏孫主帥更是成了階下囚與大批戰俘一起扣在了大夏境地。烏孫匈奴已經敗了,不得不投降,不得不派人交涉議和。賠償也好,割地也罷,送質入京什麽都好,高堂廟宇之上的有是人出謀劃策,輪不到慕博衍和魏弘去操心。
將軍和王爺帶著一副棺木,一路向京城而去。
北疆至京城,隔著萬水千山,去的時候慕博衍覺得長路漫漫,恨不能生了雙翅膀乘風一下就飛去那處戰火燎燒的疆場。千裏扶棺,他隻想,慢點,再慢點,讓魏無忌能仔細看看他護佑的這個天下,好像這樣,他也就能讓自己覺得魏大帥縱使隕命疆場,也是死得其所。
在慕博衍心中,魏將軍盔甲下麵那顆永遠不低下的頭顱,一如那風中獵獵招展的戰旗。隻是如今戰旗依舊隨風飛揚,將軍卻已不在。
京城,那座一貫繁華熱鬧的城在那日仿佛換了模樣,城門高高掛起了白幡。皇帝領著他的百官,帶著玄兵重甲立在城頭,等著為他護土衛國的將軍歸來。
將軍府早就破敗,魏無忌已被封為忠武侯,旨意下達之後便尋地興建,但等到千裏送葬的隊伍抵達,侯府仍舊還是沒有建好。
魏無忌的後事都是皇帝欽命的,所有的事都是那麽井然有序,也是那麽的風光盛大。
剛迴京的時候皇帝特意召了慕博衍入宮。景既明看著他,的確是瘦了些,北疆那邊的事自然有的是人跟他說,但卻沒一字說起中興王爺帶兵護送傷病迴城的事,一來知道這事的人就少,二來本來就少的那些人基本也都死得差不多了,迴城的傷兵們隻知道那個人地位特殊,後來又加著魏無忌傷重不治,魏弘吐血昏倒,雖說戰勝了,但付出的代價還是大了些,更沒有人會去究那時候領隊的是誰了。而劉令他們本就是魏無忌的嫡係,魏弘三令五申讓他們對這事緘口,自然是不會傳出去的。他隻道小王爺在外風雪兼行還要目睹戰場廝殺,最後一戰前匈奴反撲的時候來不及退差點就死了。皇帝說:“還是不該讓你去的啊。你天生富貴,哪裏需要建功立業,像淩恆跟朕說的,就希望你能一輩子平平安安地做個王爺就好了。也是朕不該了。”
慕博衍突然就覺得委屈了,眼睛都紅了,卻是強忍著:“是臣沒出息,以為隻去當個監軍,沒什麽大事,卻不知戰場無情,”又伸出兩隻胳膊,“臣沒用,跑都跑不快,要不是魏弘將軍迴援得及時,隻怕就迴不來見皇上了。還有魏帥,連他那樣的人都去了……”
慕博衍的聲音有些啞,聽得景既明有些心疼,伸手摸著那幾道傷疤,嘆息道:“北疆這事雖說你做得不錯,你是大了,但在朕這還是孩子,朕看著你長大的,一眼顧不到就出這麽大事了。自家的孩子啊,還是要在眼皮子底下好好看護啊。”
慕博衍強裝英勇:“臣隻是想給陛下和父王爭口氣,不讓那幫蠻子在我大夏橫行。”
“你呀……”景既明想起那時候慕博衍是順著景修宜的話出的頭,兩個人再說幾句無關緊要的話,慕博衍也就告退了。
迴來已有月餘,魏無忌葬禮過後他便沒有再出門,朝會也讓他用身上的傷還沒恢複要在府養傷給打發了。建安帝也隨他,他也覺得這次北疆禍亂,直麵疆場廝殺,估計讓這孩子受了太大的刺激。
皇帝也沒有猜錯,剛開始的時候,每夜夢迴,慕博衍都能聽見悽厲的嘶喊,看到瘋狂的殺戮,感受到熾熱的烽火,戰士們的憤怒,那滿地的屍體和鮮血。然後他就驚醒過來,在寂靜中記起自己身在何外,卻是再也無法入睡。
姚安歌看著墨淵居的燈火常常會在半夜點起,然後紅燭垂淚至天明。他也就看著那個映在窗上的影子直到又一個黎明的到來。
京生覺得王爺一迴來感覺跟變了另一個人似的,沒有了那種常年罩在身上,仿佛從骨血裏帶出來的那股子懶散氣,完全就像是披在外麵的一層偽裝,輕輕一掀便揭了下去。那張臉,不帶淩厲,可是被那似有若無的目光掃一圈,就覺得心下發慌,背脊生涼。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