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 大梁兵運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衍的徐州相王計劃,成功贏得魏王?的青睞,再加上在對孫臏處置問題上的異議,惠施頓覺心灰意冷。
恰好此時莊子來訪,惠施就趁機向老朋友倒倒苦水,排遣一下心中的迷惘,也希望莊子這位智者,能給他一點指點。
名士之間交流,都不是直抒胸臆,講故事、打比方是戰國諸子最常用的手段。
惠施先給莊子講了一個故事:“魏王送我大葫蘆種子,我將它培植起來後,結出的果實有五石容積。用大葫蘆去盛水,它的堅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壓力。把它剖開做瓢,因太大而沒有適於它容納的東西。這個葫蘆非為不大也,我卻因為它沒有什麽用處而砸爛了它。”
莊子是有名的毒舌,他先用一句話打擊惠施:“夫子固拙於用大矣!”
這話意思是講:先生實在是不善於使用大東西啊!但話外音卻是:對於治國理政這些大事,對於諸侯之間的爾虞我詐,以及朝臣之間的勾心鬥角,你惠施根本應對不了啊!
接下來莊子也用一個故事來迴答惠施:“宋國有人,善於調製不皸手之藥,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業。有客聞之,願用百金購其配方。宋人與之。遊客得到配方,獻於吳王。恰逢越國對吳發難,吳王派出軍隊,大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因為得到了不皸手之妙方,吳軍大敗越軍,吳王對獻方之客大加封賞。”
莊子總結道:“同樣是不皸手之藥方,有人以此得封,有人卻隻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惠子有五石大葫蘆,何不以其為舟,浮遊江湖,而要擔憂葫蘆太大無處可容?則惠子猶有蓬之心,心竅不通啊!”
有蓬之心,這個成語由此誕生了,形容見識淺薄,不能通達事理?。
惠施明白了莊子要勸他遠離是非之地,遨遊江湖。但畢竟惠施心氣頗高,也有一顆建功立業之心,不死心的他再次發問:
“吾有大樹,人謂之樗。樹幹上多生贅瘤,不合繩墨;枝丫彎曲,不合規矩。立於路上,木匠都不肯多看其一眼。”
莊子道:“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莊子終於打動了惠施,惠施也認識到了自己處境的微妙,於是掛印翩然而去。
莊子與惠施一路暢遊,在路上發生了著名的濠梁之辯,二人探討了“魚之樂”之後,大笑而去。
惠施最終放不下名利之心,後來又去楚國麵試,碰了一鼻子灰之後,再不出仕。
但莊子也沒有說服惠施加入道家。終惠施一生,醉心於名家之學,與另一位辯者公孫龍,合稱“名家雙雄”。
與同時代其他辯者提出的諸如“卵有毛、雞三足、馬有卵、火不熱、目不見、指不至、至不絕”等“為辯而辯”的辯題不同,惠施總結出的“曆物十事”,以恢宏廣闊的視野俯瞰世界,提出了相對主義的觀點,為後世的哲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思路。
“曆物十事”中第十事:“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這一高遠主張,既蘊含著對萬物平等的深邃哲理,也是惠施給戰國亂世開出的一劑良方,那就是:天下一統!
這也是名家“統一觀”的體現,是人心思定、人心思一的表現。
惠施主動離開,此時已稱王的魏?順水推舟,將公孫衍封為相國,同時給公孫衍下達命令,讓他繼續逼問孫臏破城之法,在拿到破城之法之後,幹掉孫臏。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魏?並沒有因為穿越者的到來而產生任何變化,在折騰魏國的道路上一騎絕塵,將敗家的基因進一步發揚光大。
魏王君臣的對話,被內史令狐暗悄悄聽入耳內。令狐暗正直之人,聞言心中暗歎:功高不賞還則罷了,還要用如此卑劣的手段陷害功臣,魏?已無人主之相,魏國,沒有希望了。
令狐暗將消息悄悄傳遞給魏越之後,料定大梁城必將迎來一場風雨飄搖的巨變,遂辭官歸隱,帶領家人飄然而去。
孟勝和魏越得到消息,知道孫臏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立即著手安排墨家勢力做好準備,三日內聽從號令,隨時動手。
孟勝道:“魏國兵運工作開展得如何?可用之兵幾何?”
兵運,就是策動敵方士兵反水、起義,為我所用。這是墨家臨淄之會後,俱酒專門部署的、在列國諸侯的常備軍中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宣傳墨家思想,在諸侯的軍隊中發展墨家力量,時機成熟時,迅速反戈一擊,成為漢國的部隊。
墨家魏國分部負責人相裏勤迴答道:“大梁城中,有兩部之兵可用。分別是南城守軍中一部三百人,武庫守軍一部五百人;大梁城外,鴻溝水卒一部一百人,船五十艘,亦為可用之力。”
孟勝點點頭:“衛國境內可有可用之兵?”
相裏勤答道:“有,魏王為控製衛國,在其境內多有駐軍。此部駐軍原為上將軍孫臏訓練之梁武卒一部分。原駐守在大梁城周邊,孫將軍遭嫉之後,將此部之軍全部調往衛國,軍中既有墨家兵營支部,更不乏同情孫將軍原‘梁武卒’之人。”
孟勝道:“好,兵運工作效果如何,今日可以一驗矣!”
他指著案上的輿圖道:“本次行動目標,營救孫將軍和淺曼夫人。行動路徑,出大梁、入鴻溝、渡大河、入衛國,從白陘古道北上太行,與帶佗之軍會合。”
眾墨者轟然應命。孟勝畢竟是守過城池之人,對排兵布陣胸有成竹,安排起行動來有板有眼。
“武庫守軍支部,取王城守護軍衣甲五百套,全數換裝,扮作王城守護軍,由我親自帶領,假傳王令,準備劫獄!”
“南門守軍支部,近日盡量爭取守城,就算不當值,也不可離開南城門,一俟時機已到,迅速打開城門,讓出通道,保證所有墨者可以平安出城。”
“鴻溝守軍,負責運輸眾人越過大河,北上衛國境內。近日人在船在,不離須臾。”
“迅速派人北上衛國,命令梁武卒中的兵運支部行動起來,準備接應。待孫將軍抵達衛境之後,可以報出孫將軍名號,爭取梁武卒歸附。”
“派人向太行軍發出飛鴿,請帶佗將軍於白陘古道附近接應。”
最後孟勝總結道:“諸位,此戰位於魏國都城,王畿重地,艱難困苦,不可小覷。甚至需要流血、死人。包括我在內,眾位都要做好為尚同大業獻身之準備。”
他掃視了一圈周邊,舉起右拳,低聲喝道:“為尚同,為墨家!”
眾人低聲應道:“為尚同,為墨家!”
大梁城周邊,一股暗流湧動開來,在波瀾不驚的表象之下,墨家積蓄已久的力量全部被動用了起來。
以往,墨家大規模行動一般是“墨守”,墨俠就是個案的除暴安良,這種大規模的營救行動,尚屬首次。
這也說明,墨家地下組織的發展進入到了新的階段,根據形勢需要,發動規模較大的行動,甚至發動起義、配合漢王大軍,都在墨家的計劃之內。
恰好此時莊子來訪,惠施就趁機向老朋友倒倒苦水,排遣一下心中的迷惘,也希望莊子這位智者,能給他一點指點。
名士之間交流,都不是直抒胸臆,講故事、打比方是戰國諸子最常用的手段。
惠施先給莊子講了一個故事:“魏王送我大葫蘆種子,我將它培植起來後,結出的果實有五石容積。用大葫蘆去盛水,它的堅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壓力。把它剖開做瓢,因太大而沒有適於它容納的東西。這個葫蘆非為不大也,我卻因為它沒有什麽用處而砸爛了它。”
莊子是有名的毒舌,他先用一句話打擊惠施:“夫子固拙於用大矣!”
這話意思是講:先生實在是不善於使用大東西啊!但話外音卻是:對於治國理政這些大事,對於諸侯之間的爾虞我詐,以及朝臣之間的勾心鬥角,你惠施根本應對不了啊!
接下來莊子也用一個故事來迴答惠施:“宋國有人,善於調製不皸手之藥,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業。有客聞之,願用百金購其配方。宋人與之。遊客得到配方,獻於吳王。恰逢越國對吳發難,吳王派出軍隊,大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因為得到了不皸手之妙方,吳軍大敗越軍,吳王對獻方之客大加封賞。”
莊子總結道:“同樣是不皸手之藥方,有人以此得封,有人卻隻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惠子有五石大葫蘆,何不以其為舟,浮遊江湖,而要擔憂葫蘆太大無處可容?則惠子猶有蓬之心,心竅不通啊!”
有蓬之心,這個成語由此誕生了,形容見識淺薄,不能通達事理?。
惠施明白了莊子要勸他遠離是非之地,遨遊江湖。但畢竟惠施心氣頗高,也有一顆建功立業之心,不死心的他再次發問:
“吾有大樹,人謂之樗。樹幹上多生贅瘤,不合繩墨;枝丫彎曲,不合規矩。立於路上,木匠都不肯多看其一眼。”
莊子道:“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莊子終於打動了惠施,惠施也認識到了自己處境的微妙,於是掛印翩然而去。
莊子與惠施一路暢遊,在路上發生了著名的濠梁之辯,二人探討了“魚之樂”之後,大笑而去。
惠施最終放不下名利之心,後來又去楚國麵試,碰了一鼻子灰之後,再不出仕。
但莊子也沒有說服惠施加入道家。終惠施一生,醉心於名家之學,與另一位辯者公孫龍,合稱“名家雙雄”。
與同時代其他辯者提出的諸如“卵有毛、雞三足、馬有卵、火不熱、目不見、指不至、至不絕”等“為辯而辯”的辯題不同,惠施總結出的“曆物十事”,以恢宏廣闊的視野俯瞰世界,提出了相對主義的觀點,為後世的哲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思路。
“曆物十事”中第十事:“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這一高遠主張,既蘊含著對萬物平等的深邃哲理,也是惠施給戰國亂世開出的一劑良方,那就是:天下一統!
這也是名家“統一觀”的體現,是人心思定、人心思一的表現。
惠施主動離開,此時已稱王的魏?順水推舟,將公孫衍封為相國,同時給公孫衍下達命令,讓他繼續逼問孫臏破城之法,在拿到破城之法之後,幹掉孫臏。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魏?並沒有因為穿越者的到來而產生任何變化,在折騰魏國的道路上一騎絕塵,將敗家的基因進一步發揚光大。
魏王君臣的對話,被內史令狐暗悄悄聽入耳內。令狐暗正直之人,聞言心中暗歎:功高不賞還則罷了,還要用如此卑劣的手段陷害功臣,魏?已無人主之相,魏國,沒有希望了。
令狐暗將消息悄悄傳遞給魏越之後,料定大梁城必將迎來一場風雨飄搖的巨變,遂辭官歸隱,帶領家人飄然而去。
孟勝和魏越得到消息,知道孫臏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立即著手安排墨家勢力做好準備,三日內聽從號令,隨時動手。
孟勝道:“魏國兵運工作開展得如何?可用之兵幾何?”
兵運,就是策動敵方士兵反水、起義,為我所用。這是墨家臨淄之會後,俱酒專門部署的、在列國諸侯的常備軍中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宣傳墨家思想,在諸侯的軍隊中發展墨家力量,時機成熟時,迅速反戈一擊,成為漢國的部隊。
墨家魏國分部負責人相裏勤迴答道:“大梁城中,有兩部之兵可用。分別是南城守軍中一部三百人,武庫守軍一部五百人;大梁城外,鴻溝水卒一部一百人,船五十艘,亦為可用之力。”
孟勝點點頭:“衛國境內可有可用之兵?”
相裏勤答道:“有,魏王為控製衛國,在其境內多有駐軍。此部駐軍原為上將軍孫臏訓練之梁武卒一部分。原駐守在大梁城周邊,孫將軍遭嫉之後,將此部之軍全部調往衛國,軍中既有墨家兵營支部,更不乏同情孫將軍原‘梁武卒’之人。”
孟勝道:“好,兵運工作效果如何,今日可以一驗矣!”
他指著案上的輿圖道:“本次行動目標,營救孫將軍和淺曼夫人。行動路徑,出大梁、入鴻溝、渡大河、入衛國,從白陘古道北上太行,與帶佗之軍會合。”
眾墨者轟然應命。孟勝畢竟是守過城池之人,對排兵布陣胸有成竹,安排起行動來有板有眼。
“武庫守軍支部,取王城守護軍衣甲五百套,全數換裝,扮作王城守護軍,由我親自帶領,假傳王令,準備劫獄!”
“南門守軍支部,近日盡量爭取守城,就算不當值,也不可離開南城門,一俟時機已到,迅速打開城門,讓出通道,保證所有墨者可以平安出城。”
“鴻溝守軍,負責運輸眾人越過大河,北上衛國境內。近日人在船在,不離須臾。”
“迅速派人北上衛國,命令梁武卒中的兵運支部行動起來,準備接應。待孫將軍抵達衛境之後,可以報出孫將軍名號,爭取梁武卒歸附。”
“派人向太行軍發出飛鴿,請帶佗將軍於白陘古道附近接應。”
最後孟勝總結道:“諸位,此戰位於魏國都城,王畿重地,艱難困苦,不可小覷。甚至需要流血、死人。包括我在內,眾位都要做好為尚同大業獻身之準備。”
他掃視了一圈周邊,舉起右拳,低聲喝道:“為尚同,為墨家!”
眾人低聲應道:“為尚同,為墨家!”
大梁城周邊,一股暗流湧動開來,在波瀾不驚的表象之下,墨家積蓄已久的力量全部被動用了起來。
以往,墨家大規模行動一般是“墨守”,墨俠就是個案的除暴安良,這種大規模的營救行動,尚屬首次。
這也說明,墨家地下組織的發展進入到了新的階段,根據形勢需要,發動規模較大的行動,甚至發動起義、配合漢王大軍,都在墨家的計劃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