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徐州相王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侯?的話,令惠施大吃一驚。
惠施是在意圖推動魏齊聯盟,聯合諸侯之力共同對抗漢國。但是,殺掉“拔三都,死二君,斬廿萬”的戰國人屠孫臏,而去迎合田忌的挾私報複,惠施萬萬做不到。
畢竟惠施不僅是魏國重臣,更是諸子中有影響的一員,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基本的操守他還是有的。
但公孫衍則不同了,他是十足的政客,為了勝負可以不惜一切。
正是公孫衍的出現以及表現,使魏侯?動了對孫臏的殺心。孫臏這種人才,即使不用,也不可放之別國,吳起、衛鞅的教訓太過深刻了。
惠施連忙勸阻:“君上不可,孫臏於國有大功,王若殺臏,則天下英雄賢士,無人敢入大梁矣!”
魏侯?心中“咯噔”一下,惠施此話,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旋即他就下了決心:“上將軍於國有功,寡人豈可殺之?不過近來有人欲不利於上將軍,寡人決定加強上將軍府守衛罷了。”
惠施聽了心驚肉跳,什麽加強守衛,這不是活脫脫的軟禁嘛!
魏侯?卻心中另有打算,寡人殺孫臏,難道非要動刀子嗎?不過,對於惠施這個一身書生氣的相國,他不便多言。
魏侯?道:“惠子啊,連橫諸侯之事,尚有楚、趙、韓未曾談妥,有勞惠子近再走一趟鄭邑和中牟,促成此事。”
韓國和南趙政權,都視魏國為老大,這根本沒有多大的難度,魏侯的真實目的在於支走惠施,然後自己好實施對孫臏的清理計劃。
惠施告辭出宮,一路上心神不寧,他突然下令對車夫道:“走,去上將軍府!”
惠施的馬車抵達孫臏的上將軍府,卻發現府門外戒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孫臏儼然已經被禁足於府中了。
惠施也不理會兵卒,徑自令人將車直直趕到“上將軍府”的大牌子下麵,然後下令道:“開門!”
負責看守上將軍府的軍校,見是相國惠施到此,感到頭皮一陣發麻,但是魏侯傳下的是任何人不得入內的死命令,理由是保護上將軍安全。
軍校上前參拜惠施:“小校見過相國。”
惠施再次下令:“開門!”
“相國見諒,未見君令,任何人不得入內!有違君令者,斬!”
惠施氣得火冒三丈,親自下車,大步邁上台階,雙手握拳,“咣咣咣咣 ”就開始砸門。
“上將軍,上將軍,惠施有事,請開府門。”
軍校也不敢上前阻攔,隻是站在旁邊幹著急,若是惠施真的衝了進去,這事兒該怎麽處理,真是急死人了。
片刻之後,府中傳出一句話來:“上將軍抱恙在身,恐疾疫傳播,不便相見,相國請迴吧!”
惠施呆立府門良久,方才對著府門徐徐一揖:“請傳話給上將軍,為國珍重!”然後仰頭拂袖而去。
魏侯?派公孫衍再次出使齊國,求見田忌,答應孫臏活不過今年,這已經是魏侯給了田忌莫大的驚喜了。孫臏這個“人屠”,在戰場上殺不死他,就讓他死於政治算計!
公孫衍同時帶著豐厚的禮物,恭請田忌立為齊王,並出任諸侯“連橫抗漢”的領導人,稱其為“橫約長”。
曆史上,合縱,聯橫,原本就是地理概念,後來被賦予了“抗秦”與“事秦”的內涵。
在這個時空裏,秦國沒有經過商鞅變法,在沒有強大起來之前就被漢國截胡了。故而,合縱、聯橫仍然迴歸地理概念,沒有賦予其別的內涵。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漢國占據了天下一西,一北。
一西是從河南地到關中再到巴蜀;一北是從北地、五原、雁門、代郡、燕國直到漢城。
這樣一來,魏國可以聯合的諸侯,齊、魏、韓、趙,都處在一條橫線之上,是故稱為“連橫”。
田忌盡管對孫臏記仇,也頗為心高氣傲,但魏國以戰勝之姿,恭立他為齊王,這也是給了天大的麵子。
田忌立即召集匡章、段幹朋以及稷下學宮一幫稷下先生們議事。
這些稷下先生們,沒有個人的政治信仰,不過是齊國豢養的“智囊團”而已,當然是誰給飯吃聽誰的。
最後達成的結果,與公孫衍設想的一模一樣田忌不敢單獨稱王,更不敢接受魏國的朝賀。但又舍不得這次稱王的機會,於是乎,做出一個相反的動作,恭請魏侯稱王。
雙方使臣來來迴迴,互相謙讓幾次之後,魏齊終於達成一致,兩國君主約定在徐州會盟。
在會盟台上,公孫衍代替了惠施的位置,主持了整個會盟儀式,雙方經過一係列複雜而虔誠的祭祀儀式之後,互相承認彼此為王。
魏和田齊,都是通過不當手段上位的。“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成為以下犯上、臣奪君位的惡劣先例,為曆朝曆代統治者所不齒,並且痛加鞭撻。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們兩國立為諸侯才不過幾十年,就率先走上了稱王的道路,充分暴露了他們“反骨仔”的本來麵目。
齊、魏兩國徐州相王事件,是戰國中的一件大事。此舉直接否定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
從此以後,周天子不但在實力上、而且在名號上也喪失了其獨尊性,從此也就與天下諸侯相一致了。
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喪失,使其失去了可利用的價值,變成了可有可無的玩偶。
這也是戰國時期盡管天下大亂,諸侯林立,但始終沒有出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原因。
惠施是在意圖推動魏齊聯盟,聯合諸侯之力共同對抗漢國。但是,殺掉“拔三都,死二君,斬廿萬”的戰國人屠孫臏,而去迎合田忌的挾私報複,惠施萬萬做不到。
畢竟惠施不僅是魏國重臣,更是諸子中有影響的一員,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基本的操守他還是有的。
但公孫衍則不同了,他是十足的政客,為了勝負可以不惜一切。
正是公孫衍的出現以及表現,使魏侯?動了對孫臏的殺心。孫臏這種人才,即使不用,也不可放之別國,吳起、衛鞅的教訓太過深刻了。
惠施連忙勸阻:“君上不可,孫臏於國有大功,王若殺臏,則天下英雄賢士,無人敢入大梁矣!”
魏侯?心中“咯噔”一下,惠施此話,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旋即他就下了決心:“上將軍於國有功,寡人豈可殺之?不過近來有人欲不利於上將軍,寡人決定加強上將軍府守衛罷了。”
惠施聽了心驚肉跳,什麽加強守衛,這不是活脫脫的軟禁嘛!
魏侯?卻心中另有打算,寡人殺孫臏,難道非要動刀子嗎?不過,對於惠施這個一身書生氣的相國,他不便多言。
魏侯?道:“惠子啊,連橫諸侯之事,尚有楚、趙、韓未曾談妥,有勞惠子近再走一趟鄭邑和中牟,促成此事。”
韓國和南趙政權,都視魏國為老大,這根本沒有多大的難度,魏侯的真實目的在於支走惠施,然後自己好實施對孫臏的清理計劃。
惠施告辭出宮,一路上心神不寧,他突然下令對車夫道:“走,去上將軍府!”
惠施的馬車抵達孫臏的上將軍府,卻發現府門外戒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孫臏儼然已經被禁足於府中了。
惠施也不理會兵卒,徑自令人將車直直趕到“上將軍府”的大牌子下麵,然後下令道:“開門!”
負責看守上將軍府的軍校,見是相國惠施到此,感到頭皮一陣發麻,但是魏侯傳下的是任何人不得入內的死命令,理由是保護上將軍安全。
軍校上前參拜惠施:“小校見過相國。”
惠施再次下令:“開門!”
“相國見諒,未見君令,任何人不得入內!有違君令者,斬!”
惠施氣得火冒三丈,親自下車,大步邁上台階,雙手握拳,“咣咣咣咣 ”就開始砸門。
“上將軍,上將軍,惠施有事,請開府門。”
軍校也不敢上前阻攔,隻是站在旁邊幹著急,若是惠施真的衝了進去,這事兒該怎麽處理,真是急死人了。
片刻之後,府中傳出一句話來:“上將軍抱恙在身,恐疾疫傳播,不便相見,相國請迴吧!”
惠施呆立府門良久,方才對著府門徐徐一揖:“請傳話給上將軍,為國珍重!”然後仰頭拂袖而去。
魏侯?派公孫衍再次出使齊國,求見田忌,答應孫臏活不過今年,這已經是魏侯給了田忌莫大的驚喜了。孫臏這個“人屠”,在戰場上殺不死他,就讓他死於政治算計!
公孫衍同時帶著豐厚的禮物,恭請田忌立為齊王,並出任諸侯“連橫抗漢”的領導人,稱其為“橫約長”。
曆史上,合縱,聯橫,原本就是地理概念,後來被賦予了“抗秦”與“事秦”的內涵。
在這個時空裏,秦國沒有經過商鞅變法,在沒有強大起來之前就被漢國截胡了。故而,合縱、聯橫仍然迴歸地理概念,沒有賦予其別的內涵。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漢國占據了天下一西,一北。
一西是從河南地到關中再到巴蜀;一北是從北地、五原、雁門、代郡、燕國直到漢城。
這樣一來,魏國可以聯合的諸侯,齊、魏、韓、趙,都處在一條橫線之上,是故稱為“連橫”。
田忌盡管對孫臏記仇,也頗為心高氣傲,但魏國以戰勝之姿,恭立他為齊王,這也是給了天大的麵子。
田忌立即召集匡章、段幹朋以及稷下學宮一幫稷下先生們議事。
這些稷下先生們,沒有個人的政治信仰,不過是齊國豢養的“智囊團”而已,當然是誰給飯吃聽誰的。
最後達成的結果,與公孫衍設想的一模一樣田忌不敢單獨稱王,更不敢接受魏國的朝賀。但又舍不得這次稱王的機會,於是乎,做出一個相反的動作,恭請魏侯稱王。
雙方使臣來來迴迴,互相謙讓幾次之後,魏齊終於達成一致,兩國君主約定在徐州會盟。
在會盟台上,公孫衍代替了惠施的位置,主持了整個會盟儀式,雙方經過一係列複雜而虔誠的祭祀儀式之後,互相承認彼此為王。
魏和田齊,都是通過不當手段上位的。“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成為以下犯上、臣奪君位的惡劣先例,為曆朝曆代統治者所不齒,並且痛加鞭撻。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們兩國立為諸侯才不過幾十年,就率先走上了稱王的道路,充分暴露了他們“反骨仔”的本來麵目。
齊、魏兩國徐州相王事件,是戰國中的一件大事。此舉直接否定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
從此以後,周天子不但在實力上、而且在名號上也喪失了其獨尊性,從此也就與天下諸侯相一致了。
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喪失,使其失去了可利用的價值,變成了可有可無的玩偶。
這也是戰國時期盡管天下大亂,諸侯林立,但始終沒有出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