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 聶政之思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拿下武陽城,易十七率眾掉頭向西,徑上太行,直擊山中那座阻擋了漢軍東進的險塞。
易十七沒有料到的是,他在武陽城中快意因仇的行為,卻將這絕塞之中的守軍逼上了絕路。
縱觀中華民族曆史上,從來不缺少投靠異族、戕害同胞的賊子。比如漢奸鼻祖中行說,比如破壞“馬邑之謀”的雁門尉律,比如輔佐李元昊為禍西北的張元,比如被金國扶持的偽齊劉豫政權,比如主動投靠女真的範文丞,比如提出剃發易服的孫之獬,比如抗日戰爭時期上百萬的偽軍等等等等。
這個時代漢民族尚未成形,也沒有“漢奸”這個詞,但他們這些人的行為卻從來是相同的。
當初東胡人從這裏突破的時候,守塞士卒吊兒郎當,一觸即潰。當東胡人占領了整個燕國大地、成為這片土地上的新的統治者時,有一些人迅速轉換門庭,效忠新主子。
在這一過程中,這些“燕奸”表現出的“皈依者狂熱”極近病態。他們為了在新主子這裏得到認同,在行動中表現得十分積極與踴躍,比如設計出了防護網,導致聶征東遭遇了出道以來最大一次險情。
同時,他們對原生的民族、原生的文明有著病態的歧視與仇視,於是不惜一切手段來傷害舊身份,抹去過去的文化烙印,十分迫切地證明自己對新身份的忠誠。
通過傷害舊身份,來顯示自己與其徹底脫離關係,這是戰國時的“燕奸”們,以及後世的“漢奸”們慣用的一種手段。
他們在禍害起燕國普通百姓來,往往比東胡人還要兇殘,還要酷烈。或許“皈依者狂熱”這種說法過於學術,國人有一種更接地氣的稱唿,叫“二鬼子心態”。
易十七在武陽城中態度決絕地處決了“燕奸”頭目,消息被幾個逃卒帶到了太行山中,緊接著,易十七的大軍就將出山孔道堵了個嚴嚴實實。
這樣一來,這些“燕奸”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反而堅硬了一顆死守的決心。
守塞的兩千東胡兵與三千燕奸,個個加班加點,就地取材,將塞城進一步加固,將滾石檑木準備得十分充足。
聶政從塞城西側發起攻擊,易十七從塞城東側發起攻擊,但狹長的孔道,大舉進攻根本無法施展。
聶政調來了人力投石車,準備向城內投放毒藥彈。易十七因處在下風向,主動率軍撤退三十裏,繼續封死出山口,杜絕敵軍逃竄。
武器製勝論的正確性在這裏得到了充分體現,聶政組織十架投石車,連續向塞內投了兩個時辰毒藥彈。
又調來兩千管“毒藥噴筒”,如同天女散花般地向著塞內同時發射,“咚咚咚咚”之聲不絕於耳,火藥丸和毒藥餅如同天女散花般地在塞城中爆炸開來。
午後,聶政停止了進攻,整個塞城之中也悄無聲息。
聶政命令細標率領無當飛軍,手持鐵製的硬盾,一點一點向塞城方向試探性進攻。
靜,寂靜,整個塞城之中了無聲息。
細標命人手持“一窩蜂”和連弩瞄準城頭,隨時準備發起進攻,然後派幾名攀爬高手,一手舉盾,單手攀爬,如同壁虎遊牆一般向塞上移動。
最終攀爬高手們,輕輕鬆鬆站上了塞城,眼前的景象令人吃驚,塞城之上,營房之中,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守塞的東胡人和燕偽軍,五千人無一生還,全部死在毒藥進攻之下。
盡管見慣了死傷枕藉的血肉戰場,但見到這些身體完好無損、麵容幾近安詳、好像睡著了似的死人,這些身經百戰的勇士們還是心頭一凜。
聶政和易十七從東西兩個塞門先後入塞,易十七恨得咬牙切齒,大聲下令道:“將這些雜碎全部梟首,堆成京觀,以儆效尤!”
聶政阻止了他:“十七,還是別了!彼等既已安睡,不便打擾。”
從見識到唐炮攻城略地,再到火器大殺四方,再到今日的毒氣彈、毒藥噴筒殺人於無形,聶政的心中始終迴蕩著一股憂傷。
聶政感覺到,或許不久的將來,沒有人會再強調武功的高強、劍法的精妙、身形的矯健、招式的獨到,這些東西終究會被墨匠們一次又一次的發明革新所超越,最終變成可有可無的迴憶。
與這些一起走遠的,或許還有隻屬於劍客的俠義和精神。
聶政說不出這種感覺究竟是什麽,但他的第六感是絕對正確的。其實這種情緒,是一名劍客對冷兵器時代即將落伍的敏銳感,是對那個尚武時代和精神的憂傷懷念,是對俠義江湖的一曲挽歌。
俱酒率領主力趕到,為了與自己的記憶重合,不至於口不擇言,叫錯地名,遂下令將鴻之塞改名為倒馬關,將這處不知名的塞城命名為紫荊關,並留下相應軍卒進行把守。
至此,內三關全部使用上了後世的名稱,這樣非常符合俱酒的認知和稱謂,不會出現錯亂的情況。
俱酒命令兒良率領十萬軍馬駐守代郡,北防東胡援軍,南防西趙政權北上;命令公子信率軍堵住居庸塞,防止東胡通過居庸塞北逃。
然後由聶政、易十七率領所部為前鋒,由端木伯禦率領本部騎兵為中軍,以吳起率領總預備隊為後軍,浩浩蕩蕩地經過紫荊關,突入燕國大地,正式開始了對占據燕國的東胡大單於的總攻。
與此同時,王廖率領第一批果騮軍在渤海灣尋找到一處深水港,迅速登陸,建立了灘頭陣地,然後掩護後軍源源不斷地運了過來。
東胡人的防備力量,始終是向西、向南的,東麵不是群山就是大海。在戰國時人的認知裏,大海是神秘且危險的,他們從來不認為大海會成為來敵進攻的方向。
王廖率領果騮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攻下了沿海的孤竹、令支、無終三地,形成了三角形的防禦陣地,使申不害能夠將漢城之兵以及糧草輜重,源源不斷地運輸上岸。
王廖拿出燕公無樂的手令,打出了“抗胡複燕”的大旗,聚集在燕公無樂身邊的一眾“從龍之臣”們踴躍活動,將不願意臣服於東胡淫威的燕人迅速組織起來,形成了號稱十五萬的“興燕軍”,開始向著薊城方向挺進。
易十七沒有料到的是,他在武陽城中快意因仇的行為,卻將這絕塞之中的守軍逼上了絕路。
縱觀中華民族曆史上,從來不缺少投靠異族、戕害同胞的賊子。比如漢奸鼻祖中行說,比如破壞“馬邑之謀”的雁門尉律,比如輔佐李元昊為禍西北的張元,比如被金國扶持的偽齊劉豫政權,比如主動投靠女真的範文丞,比如提出剃發易服的孫之獬,比如抗日戰爭時期上百萬的偽軍等等等等。
這個時代漢民族尚未成形,也沒有“漢奸”這個詞,但他們這些人的行為卻從來是相同的。
當初東胡人從這裏突破的時候,守塞士卒吊兒郎當,一觸即潰。當東胡人占領了整個燕國大地、成為這片土地上的新的統治者時,有一些人迅速轉換門庭,效忠新主子。
在這一過程中,這些“燕奸”表現出的“皈依者狂熱”極近病態。他們為了在新主子這裏得到認同,在行動中表現得十分積極與踴躍,比如設計出了防護網,導致聶征東遭遇了出道以來最大一次險情。
同時,他們對原生的民族、原生的文明有著病態的歧視與仇視,於是不惜一切手段來傷害舊身份,抹去過去的文化烙印,十分迫切地證明自己對新身份的忠誠。
通過傷害舊身份,來顯示自己與其徹底脫離關係,這是戰國時的“燕奸”們,以及後世的“漢奸”們慣用的一種手段。
他們在禍害起燕國普通百姓來,往往比東胡人還要兇殘,還要酷烈。或許“皈依者狂熱”這種說法過於學術,國人有一種更接地氣的稱唿,叫“二鬼子心態”。
易十七在武陽城中態度決絕地處決了“燕奸”頭目,消息被幾個逃卒帶到了太行山中,緊接著,易十七的大軍就將出山孔道堵了個嚴嚴實實。
這樣一來,這些“燕奸”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反而堅硬了一顆死守的決心。
守塞的兩千東胡兵與三千燕奸,個個加班加點,就地取材,將塞城進一步加固,將滾石檑木準備得十分充足。
聶政從塞城西側發起攻擊,易十七從塞城東側發起攻擊,但狹長的孔道,大舉進攻根本無法施展。
聶政調來了人力投石車,準備向城內投放毒藥彈。易十七因處在下風向,主動率軍撤退三十裏,繼續封死出山口,杜絕敵軍逃竄。
武器製勝論的正確性在這裏得到了充分體現,聶政組織十架投石車,連續向塞內投了兩個時辰毒藥彈。
又調來兩千管“毒藥噴筒”,如同天女散花般地向著塞內同時發射,“咚咚咚咚”之聲不絕於耳,火藥丸和毒藥餅如同天女散花般地在塞城中爆炸開來。
午後,聶政停止了進攻,整個塞城之中也悄無聲息。
聶政命令細標率領無當飛軍,手持鐵製的硬盾,一點一點向塞城方向試探性進攻。
靜,寂靜,整個塞城之中了無聲息。
細標命人手持“一窩蜂”和連弩瞄準城頭,隨時準備發起進攻,然後派幾名攀爬高手,一手舉盾,單手攀爬,如同壁虎遊牆一般向塞上移動。
最終攀爬高手們,輕輕鬆鬆站上了塞城,眼前的景象令人吃驚,塞城之上,營房之中,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守塞的東胡人和燕偽軍,五千人無一生還,全部死在毒藥進攻之下。
盡管見慣了死傷枕藉的血肉戰場,但見到這些身體完好無損、麵容幾近安詳、好像睡著了似的死人,這些身經百戰的勇士們還是心頭一凜。
聶政和易十七從東西兩個塞門先後入塞,易十七恨得咬牙切齒,大聲下令道:“將這些雜碎全部梟首,堆成京觀,以儆效尤!”
聶政阻止了他:“十七,還是別了!彼等既已安睡,不便打擾。”
從見識到唐炮攻城略地,再到火器大殺四方,再到今日的毒氣彈、毒藥噴筒殺人於無形,聶政的心中始終迴蕩著一股憂傷。
聶政感覺到,或許不久的將來,沒有人會再強調武功的高強、劍法的精妙、身形的矯健、招式的獨到,這些東西終究會被墨匠們一次又一次的發明革新所超越,最終變成可有可無的迴憶。
與這些一起走遠的,或許還有隻屬於劍客的俠義和精神。
聶政說不出這種感覺究竟是什麽,但他的第六感是絕對正確的。其實這種情緒,是一名劍客對冷兵器時代即將落伍的敏銳感,是對那個尚武時代和精神的憂傷懷念,是對俠義江湖的一曲挽歌。
俱酒率領主力趕到,為了與自己的記憶重合,不至於口不擇言,叫錯地名,遂下令將鴻之塞改名為倒馬關,將這處不知名的塞城命名為紫荊關,並留下相應軍卒進行把守。
至此,內三關全部使用上了後世的名稱,這樣非常符合俱酒的認知和稱謂,不會出現錯亂的情況。
俱酒命令兒良率領十萬軍馬駐守代郡,北防東胡援軍,南防西趙政權北上;命令公子信率軍堵住居庸塞,防止東胡通過居庸塞北逃。
然後由聶政、易十七率領所部為前鋒,由端木伯禦率領本部騎兵為中軍,以吳起率領總預備隊為後軍,浩浩蕩蕩地經過紫荊關,突入燕國大地,正式開始了對占據燕國的東胡大單於的總攻。
與此同時,王廖率領第一批果騮軍在渤海灣尋找到一處深水港,迅速登陸,建立了灘頭陣地,然後掩護後軍源源不斷地運了過來。
東胡人的防備力量,始終是向西、向南的,東麵不是群山就是大海。在戰國時人的認知裏,大海是神秘且危險的,他們從來不認為大海會成為來敵進攻的方向。
王廖率領果騮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攻下了沿海的孤竹、令支、無終三地,形成了三角形的防禦陣地,使申不害能夠將漢城之兵以及糧草輜重,源源不斷地運輸上岸。
王廖拿出燕公無樂的手令,打出了“抗胡複燕”的大旗,聚集在燕公無樂身邊的一眾“從龍之臣”們踴躍活動,將不願意臣服於東胡淫威的燕人迅速組織起來,形成了號稱十五萬的“興燕軍”,開始向著薊城方向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