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夜襲牙帳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匈奴單於頭戴鷹頂王冠,王座後麵高高擺放著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標本。
花瓣形的金冠上,四隻狼正在追咬四隻羊。底部的三條冠帶的末端分別浮雕著臥虎、臥羊、臥馬。
動物獵殺的氛圍已經拉滿,連老虎都在與它的獵物緊張對峙,而冠頂一隻雄鷹依舊淡然地俯瞰著它們弱肉強食,絲毫不為所動。
金冠飾的主體都為黃金,冠頂的雄鷹頭、頸則由兩塊綠鬆石拚接而成,頭、頸、尾之間由金絲連接。
可以想象,當單於縱馬馳騁於沙場之時,冠頂的雄鷹也會隨著單於身體的起伏,而隨之擺動,振翅欲飛。
一隻雄鷹落在單於的左胳膊上,它身形矯健,雙翅寬大,深褐色的羽毛閃爍著金屬般的光澤,猶如披著一件精致的戰甲。
一雙鷹眼銳利無比,猶如兩道寒光一般,巡睃著帳中諸人,讓人不寒而栗,無人敢與其對視。
彎曲的喙尖,如同一把鋒利的鐵鉤,能夠撕碎一切獵物。
鷹,是戰國時匈奴部族的圖騰,更是全體匈奴人眼中驕傲和象征。
出土於鄂爾多斯(河南地)的戰國匈奴單於鷹頂王冠
鷹頂王冠佩戴示意圖
此刻,單於和鷹,都在死死地盯著坐在帳下的兩位幹瘦老者,自稱墨教二老、漢王師兄的隨巢子和胡非子。
隨巢子將墨教教義講得天花亂墜,寶雨紛飛,單於卻陷入了警惕的深思之中。
就在隨巢子、胡非子到來的前一日,他接到了林胡王的議和請求。林胡王在信中說,漢國欲聯合林胡,共同進擊匈奴。
林胡王在信中強調了一個道理,林胡作為匈奴與漢國勢力之間的緩衝,林胡部族的存在,有其重要意義。
林胡王請匈奴單於想一想,如果林胡不存在了,那麽匈奴將直接與漢國麵對麵地硬拚,匈奴有這個實力嗎?
是故林胡願意通過貢賦、和親、結盟等形式,與匈奴保持良好關係,並勸匈奴王千萬不要和漢國和吳起接觸。
夫漢,猛虎也!
今天,隨巢子和胡非子就坐在了自己的麵前,大談其墨教的重要意義,大談二人與漢王俱酒的非凡關係,願意在漢與匈奴之間鋪設和平之路。
單於有點迷茫了,漢與林胡,都擺出了議和的高姿態,那麽匈奴下一步該如何選擇呢?
匈奴單於命人宰羊設宴,款待墨教二老,並順便請教一下長生不老之術。畢竟匈奴部族之內,也有人開始信奉並祭拜墨子這尊神。
隨巢子展開三寸不爛之舌,神神道道、雲裏霧裏講了一大堆修仙成神之事,大意是勸單於行善、愛民,自可壽長。且可無限輪迴,世世稱王,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這一套玄之又玄的說辭,對於尚處於未開化階段的匈奴而言,確實有著非凡的吸引力,一場高論下來,匈奴單於都聽得有點入迷了。
當下封隨巢子、胡非子為“通天雙巫”,留在單於身邊,以便經常請教。
隨巢子、胡非子有著虔誠的“傳道士”思維,為了將師尊的墨家之學流布天下,巫就巫吧,起碼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隨著林胡的求和,以及有著漢國身份的隨巢子、胡非子成為單於的座上客,匈奴對來自南方的威脅逐漸放鬆警惕,部族也鬆散到了各個牧場開始放牧。
但武安君吳起卻沒有停止進攻的腳步,三路大軍如期而出,隻不過為了不打草驚蛇,東西兩路軍更早出發,而吳起則率軍緩緩行之。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造成漢軍威逼林胡的假象,不讓匈奴覺察漢軍的真實意圖。
吳起慢悠悠地在大河邊飲馬,卻將林胡王驚出了一身冷汗,王城高闕塞離大河不遠,如果漢軍打定主意要展開攻勢,那麽林胡無論如何也頂不住。
林胡王立即再次派人向匈奴求援,胡子一大把的林胡王,都願意尊匈奴單於為父,自願做個兒王。
匈奴單於收到信後,樂得不可開支。漢軍雖然沒有達成和匈奴夾擊林胡的協議,但卻在行動上不肯落後,先一步動手了。
匈奴王召集眾人議事,討論如何應對當前局勢。
匈奴短視,各部落首領經過商討,一致同意先坐山觀虎鬥,讓漢軍與林胡先惡鬥一場,最好是兩敗俱傷,匈奴然後再出麵收拾殘局。
匈奴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和漢軍交過手。他們認為諸夏軍隊還是以步兵為主,如果深入萬裏草原的話,根本不是匈奴騎兵的對手。
他們不知道的是,漢軍已經秘密練成了強大的騎兵,有著更穩健的騎乘感和更長距離的作戰半徑。
吳起卻並不發起進攻,漢軍時不時派出小隊騎兵,像街溜子似的在高闕城的周邊巡遊。如果有林胡兵集結,小隊騎兵立即後撤,脫離接觸,從不主動發起進攻。
在這一切假象的掩護下,端木伯禦的西路軍,和公子信的東路軍輕裝疾進,迅速向著匈奴單於的王庭所在逼近,意圖通過左右鉗攻,一戰而解決匈奴,實現漢王下達的作戰命令。
沿途之上,對於匈奴的一些零散遊牧部落,全部掃蕩一空,將俘虜隨軍,牛羊充作軍糧。是故匈奴單於處並不知道消息。
越往北走,天氣越冷,尚在秋季之時,草原之上突然卷卷揚揚下起了一場大雪。
這場大雪的到來,給東、西兩路漢軍的行軍都帶來了困難,但也令匈奴單於更加篤定,在這樣惡劣的天氣裏,自己的王庭不會有任何麻煩。
於是單於再次請來兩位“通天大巫”,夜談長生之術。
風雪天氣裏,端木伯禦與公子信都選擇了冒雪行軍,東西兩路大軍都沒有停止進軍的步伐。
但是,大草原廣漠千裏,而匈奴人又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城池。因此,要尋找到單於的王庭並非易事。
公子信初上戰場,少年氣盛,為了出奇製勝,特別注重行軍的速度。他親率先鋒八百餘騎,始終衝鋒在最前沿。有時夜間趕路,甚至把自己綁在馬上,小憩片刻即可。
樓煩部本身就是出身草原,身上流淌著遊牧民族的血液,不知不覺,東路軍的進攻速度就更快一些,超過了西路軍的端木伯禦。
更幸運的是,公子信率先發現了匈奴的單於王庭所在。
漫天風雪中,公子信頂上兜鍪,用麻布將長矛纏裹,下令乘著風雪向單於牙帳發起衝鋒。
一直陪同公子信的都達與初裏末虎聞言大驚:“公子不可,待後續大軍一到,再行衝鋒,未為遲也。”
公子信冷冷地道:“少廢話,上馬!衝鋒!”
花瓣形的金冠上,四隻狼正在追咬四隻羊。底部的三條冠帶的末端分別浮雕著臥虎、臥羊、臥馬。
動物獵殺的氛圍已經拉滿,連老虎都在與它的獵物緊張對峙,而冠頂一隻雄鷹依舊淡然地俯瞰著它們弱肉強食,絲毫不為所動。
金冠飾的主體都為黃金,冠頂的雄鷹頭、頸則由兩塊綠鬆石拚接而成,頭、頸、尾之間由金絲連接。
可以想象,當單於縱馬馳騁於沙場之時,冠頂的雄鷹也會隨著單於身體的起伏,而隨之擺動,振翅欲飛。
一隻雄鷹落在單於的左胳膊上,它身形矯健,雙翅寬大,深褐色的羽毛閃爍著金屬般的光澤,猶如披著一件精致的戰甲。
一雙鷹眼銳利無比,猶如兩道寒光一般,巡睃著帳中諸人,讓人不寒而栗,無人敢與其對視。
彎曲的喙尖,如同一把鋒利的鐵鉤,能夠撕碎一切獵物。
鷹,是戰國時匈奴部族的圖騰,更是全體匈奴人眼中驕傲和象征。
出土於鄂爾多斯(河南地)的戰國匈奴單於鷹頂王冠
鷹頂王冠佩戴示意圖
此刻,單於和鷹,都在死死地盯著坐在帳下的兩位幹瘦老者,自稱墨教二老、漢王師兄的隨巢子和胡非子。
隨巢子將墨教教義講得天花亂墜,寶雨紛飛,單於卻陷入了警惕的深思之中。
就在隨巢子、胡非子到來的前一日,他接到了林胡王的議和請求。林胡王在信中說,漢國欲聯合林胡,共同進擊匈奴。
林胡王在信中強調了一個道理,林胡作為匈奴與漢國勢力之間的緩衝,林胡部族的存在,有其重要意義。
林胡王請匈奴單於想一想,如果林胡不存在了,那麽匈奴將直接與漢國麵對麵地硬拚,匈奴有這個實力嗎?
是故林胡願意通過貢賦、和親、結盟等形式,與匈奴保持良好關係,並勸匈奴王千萬不要和漢國和吳起接觸。
夫漢,猛虎也!
今天,隨巢子和胡非子就坐在了自己的麵前,大談其墨教的重要意義,大談二人與漢王俱酒的非凡關係,願意在漢與匈奴之間鋪設和平之路。
單於有點迷茫了,漢與林胡,都擺出了議和的高姿態,那麽匈奴下一步該如何選擇呢?
匈奴單於命人宰羊設宴,款待墨教二老,並順便請教一下長生不老之術。畢竟匈奴部族之內,也有人開始信奉並祭拜墨子這尊神。
隨巢子展開三寸不爛之舌,神神道道、雲裏霧裏講了一大堆修仙成神之事,大意是勸單於行善、愛民,自可壽長。且可無限輪迴,世世稱王,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這一套玄之又玄的說辭,對於尚處於未開化階段的匈奴而言,確實有著非凡的吸引力,一場高論下來,匈奴單於都聽得有點入迷了。
當下封隨巢子、胡非子為“通天雙巫”,留在單於身邊,以便經常請教。
隨巢子、胡非子有著虔誠的“傳道士”思維,為了將師尊的墨家之學流布天下,巫就巫吧,起碼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隨著林胡的求和,以及有著漢國身份的隨巢子、胡非子成為單於的座上客,匈奴對來自南方的威脅逐漸放鬆警惕,部族也鬆散到了各個牧場開始放牧。
但武安君吳起卻沒有停止進攻的腳步,三路大軍如期而出,隻不過為了不打草驚蛇,東西兩路軍更早出發,而吳起則率軍緩緩行之。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造成漢軍威逼林胡的假象,不讓匈奴覺察漢軍的真實意圖。
吳起慢悠悠地在大河邊飲馬,卻將林胡王驚出了一身冷汗,王城高闕塞離大河不遠,如果漢軍打定主意要展開攻勢,那麽林胡無論如何也頂不住。
林胡王立即再次派人向匈奴求援,胡子一大把的林胡王,都願意尊匈奴單於為父,自願做個兒王。
匈奴單於收到信後,樂得不可開支。漢軍雖然沒有達成和匈奴夾擊林胡的協議,但卻在行動上不肯落後,先一步動手了。
匈奴王召集眾人議事,討論如何應對當前局勢。
匈奴短視,各部落首領經過商討,一致同意先坐山觀虎鬥,讓漢軍與林胡先惡鬥一場,最好是兩敗俱傷,匈奴然後再出麵收拾殘局。
匈奴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和漢軍交過手。他們認為諸夏軍隊還是以步兵為主,如果深入萬裏草原的話,根本不是匈奴騎兵的對手。
他們不知道的是,漢軍已經秘密練成了強大的騎兵,有著更穩健的騎乘感和更長距離的作戰半徑。
吳起卻並不發起進攻,漢軍時不時派出小隊騎兵,像街溜子似的在高闕城的周邊巡遊。如果有林胡兵集結,小隊騎兵立即後撤,脫離接觸,從不主動發起進攻。
在這一切假象的掩護下,端木伯禦的西路軍,和公子信的東路軍輕裝疾進,迅速向著匈奴單於的王庭所在逼近,意圖通過左右鉗攻,一戰而解決匈奴,實現漢王下達的作戰命令。
沿途之上,對於匈奴的一些零散遊牧部落,全部掃蕩一空,將俘虜隨軍,牛羊充作軍糧。是故匈奴單於處並不知道消息。
越往北走,天氣越冷,尚在秋季之時,草原之上突然卷卷揚揚下起了一場大雪。
這場大雪的到來,給東、西兩路漢軍的行軍都帶來了困難,但也令匈奴單於更加篤定,在這樣惡劣的天氣裏,自己的王庭不會有任何麻煩。
於是單於再次請來兩位“通天大巫”,夜談長生之術。
風雪天氣裏,端木伯禦與公子信都選擇了冒雪行軍,東西兩路大軍都沒有停止進軍的步伐。
但是,大草原廣漠千裏,而匈奴人又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城池。因此,要尋找到單於的王庭並非易事。
公子信初上戰場,少年氣盛,為了出奇製勝,特別注重行軍的速度。他親率先鋒八百餘騎,始終衝鋒在最前沿。有時夜間趕路,甚至把自己綁在馬上,小憩片刻即可。
樓煩部本身就是出身草原,身上流淌著遊牧民族的血液,不知不覺,東路軍的進攻速度就更快一些,超過了西路軍的端木伯禦。
更幸運的是,公子信率先發現了匈奴的單於王庭所在。
漫天風雪中,公子信頂上兜鍪,用麻布將長矛纏裹,下令乘著風雪向單於牙帳發起衝鋒。
一直陪同公子信的都達與初裏末虎聞言大驚:“公子不可,待後續大軍一到,再行衝鋒,未為遲也。”
公子信冷冷地道:“少廢話,上馬!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