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乙進入左尹府中,一副狂士派頭,大大咧咧地向著昭亭胡亂一拱手:“魏人江乙,見過左尹。”


    昭亭不動聲色地道:“先生請坐!聞先生仕於魏侯,焉何不在安邑享樂?”


    江乙道:“安邑有眼,魏侯無珠。乙已是江湖散人,故而遊曆至楚。”


    昭亭道:“楚,大國也,豪門無數。然先生登某之門,不知何以教我?”


    江乙道:“乙聞左尹大禍將至,不忍坐視,故上門提醒耳。”


    昭亭大為不解:“亭之禍,自何而來?”


    江乙道:“乙聞楚、漢、越三國將盟,左尹之禍,當來自此。”


    昭亭道:“何以見得?”


    江乙道:“漢侯昔日在郢,左尹伏兵帳下,幾欲除之。今聞三國將盟,漢侯有言,必以左尹之首級為祭,方成盟耳。”


    昭亭大驚,意圖刺殺俱酒這事,是他的心病。如果楚國與漢國走得越來越近,那麽楚王出於利益交換的目的,砍掉他的項上人頭,不是沒有可能。


    昭亭道:“先生,可有破解之法?”


    江乙:“此某所以來見左尹者也。”


    昭亭肅然起敬,避席而拜:“先生教我!”


    江乙道:“郢都支持結盟者,令尹昭奚恤也。若昭奚恤一去,則左尹當為令尹;左尹既掌楚國大政,則結盟之事不成;既可避禍,複得晉升,此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也?”


    昭亭道:“昭奚恤深得王上信任,如何去之?”


    江乙道:“左尹當薦江某一見楚王,江某一張利口,或可令王上疑恤。王既疑臣,臣不得不去!”


    昭亭驚疑不定,他決定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推薦江乙拜見楚王。畢竟江乙在諸侯之間還是有點小名聲的。


    江乙在昭亭的推薦下,如願以償地見到了楚王。


    江乙畢竟也是名士,楚王免不了要和他客氣一二:“不穀在楚,盼先生久矣,先生何來遲也?”


    江乙道:“臣居於北方,不聞楚有大王,但聞楚有昭奚恤。三晉聞有昭奚恤相楚,皆有畏懼之心。但言有恤相楚,不敢南下。故而臣來楚地,不知有王,但聞有昭奚恤耳。”


    江乙的話說得非常巧妙,我隻聽說過楚國有昭奚恤,不知道楚國還有大王你啊!不僅我是這樣,北方諸侯都是這樣認為的。


    楚王聽了十分不悅,不穀這麽大一個王,還不如他昭奚恤?他迴過頭問自己身邊的內侍:“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


    這些內侍哪敢在這種場合摻和國家大事,一個個不敢吭聲。


    江乙微微一笑,繼續講故事:“虎求百獸而食之,一日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為百獸之長,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江乙給楚王講了一個“狐假虎威”的故事,這是原創,後世流傳了幾千年。


    江乙把昭奚恤狐假虎威、社威擅勢的模樣,非常形象地講了出來。楚王既驚又疑,麵有訝色:“先生如此大才,不穀見之恨晚。”


    江乙見楚王雖然動容,但好像仍不相信昭奚恤是這樣的人,於是就繼續給楚王講故事:


    “有愛其狗者,狗嚐溺於井,其鄰人見之,欲入言於主人。狗當門而噬之。今昭奚恤常惡臣之見,亦猶是也。”


    江乙又講了一個成語“惡狗溺井”,將昭奚恤比作攔路的惡狗,一直在欺上瞞下,作威作福,濫用楚王給予的信任。


    不是臣不來見大王,是昭奚恤這個家夥幹了壞事,還堵了大王的門口,一般人都進不來呀!


    楚王熊良夫卻從中聽出了哲理,他認為江乙在勸諫他,不要偏聽偏信,一定要聽取多方麵的意見。


    楚王肅然起敬:“善,先生之意,不穀知矣。凡事當兩聞之,不可偏聽。”


    江乙又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對昭奚恤一頓詆毀與造謠,總之就是要挑起楚王對昭奚恤的不信任,最終破壞南方聯盟的大局。


    楚王熊良夫確實起了疑心,但也確實做到了不偏聽。


    在聽完江乙告的刁狀之後,他又通過不同方麵進行詢問查證,關於昭奚恤是否獨斷專行,蒙蔽聖聽,結果大家眾口一詞,都說“沒有”。


    昭奚恤確實算是比較穩重老成的令尹,在楚國諸多令尹中,有所建樹,也得以善終。江乙的讒言顯然沒有起到作用。


    但江乙憑借一張利口辯舌,也深得楚王的信任,得以留在楚國為官。


    江乙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通過花言巧語,為山陽君請封。楚王聽信了江乙的話,也是王者的自負心作祟,於是答應對山陽君進行封賞。


    昭奚恤聞後進諫楚王:“山陽君無功於楚國,不當封。”


    楚王又覺得昭奚恤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封賞山陽君這事就慢慢地擱置了。


    但江乙聞言心中大喜,他告訴山陽君未能封賞,全是因為令尹阻擋。這樣一來,山陽君算是恨上昭奚恤了。


    於是江乙與山陽君儼然結成同黨,共同誹謗攻擊昭奚恤。


    楚王熊良夫不算庸主,他直接將這些告刁狀的情況反饋給了昭奚恤。


    昭奚恤道:“臣朝夕以事聽命,而魏入吾君臣之間,臣大懼。臣非畏魏也!夫泄吾君臣之交而天下信之,是其為人也近苦矣!夫苟不難為之外,豈忘為之內乎?臣之得罪無日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臣這麽起早貪黑地侍奉大王,而一個魏國人卻介入到我們君臣之間進行離間,臣非常害怕。臣害怕的並不是魏人,而是怕他們泄漏我們君臣之間的關係,天下的諸侯又聽信他們那些離間之辭。


    他們為人也是近乎惡毒的了呀。既然一個外人做這些造謠中傷的事並不困難,那麽內部的人難道不會做嗎?在這種內外夾攻之下,臣離獲罪的日子已不遠了呀。


    經過了淮泗之戰後的楚王,對局勢的認識顯然有著更深一層的認識。他對昭奚恤的政治主張還是支持的。


    他安慰昭奚恤道:“寡人知之,大夫何由?”


    但人君之術就是平衡之術,楚王雖然認可昭奚恤的政治主張,繼續支持他安排會盟之事。但也並沒有為難江乙,將江乙繼續留在楚國為官。


    江乙雖然沒有成功離間楚王,但也為楚國君臣之間種下了一棵蒺藜,作為魏國的間諜,江乙從此就在楚國埋伏了下來。


    江乙入楚這一段故事,今天讀來可能平淡無奇。但在諸侯鬥爭過程中,還是相當經典的一段存在,古人將這些故事記錄在了《戰國策》、《韓非子》等書中,讓我們後人有機會了解,戰國時代政治鬥爭的兇險,以及間諜活動的曲折。


    最終昭奚恤的政治主張占了上風,在他的堅持下,楚王毅然決然地東行,前往昭關會盟去了。


    ********


    俱酒在淳於浩、聶政、飛鳥夭的護衛下,越王搜在越國太尉寺思的護衛下,沿海路南下,然後由長江入海口溯江而上,直抵昭關。


    一路上,俱酒命淳於浩觀測近海海況,記錄潮汐漲落,及早製定出航海所需的海況數據,使舟師的作戰逐漸向科學規律靠攏,不再依靠鬼神和運氣因素。


    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麵便是大江,形勢險要,是傳統上的吳楚分界關隘。吳國滅亡後,則成為楚越的分界點。


    經此一戰,楚王熊良夫也認識到了結盟的重要性,他罕見地表現出低姿態,離開國都郢,順江而下,過雲夢、穿彭蠡,抵達昭關。


    雖說昭關還是楚國的地盤,但離郢都很遠,離越國很近,也算是楚王對結盟誠意的一種體現。


    無心政事的越王搜,在大國楚、強國漢麵前,自去王號,以侯自居。


    周初,楚、越兩國,都不被統治者重視,均被封為“子爵”。


    雖然楚、越兩國先後自稱為王,但越國在越王無壬任內,得到了周天子的認可,連升兩級,成為侯爵,這就與中原諸侯基本相同了。


    但,楚國卻原地踏步,繼續保持子爵的位置,這也是周天子的區別對待、分化瓦解之策吧。


    今天與楚王見麵,越國自降一級,與漢國同居侯爵,以事楚王,給足了楚王麵子,令楚王熊良夫心花怒放,欣喜若狂。


    昭關行宮之內,三位君主分庭坐定,俱酒與搜自然而然地將楚王讓至首位,楚王的自尊心又一次得到滿足。


    俱酒微笑著道:“王兄,席間如此美味,何不喚帳後壯士同來品嚐?”


    很顯然,這是在影射楚王上次會盟期間,在帳下後埋伏甲士,欲圖幹掉俱酒那檔子往事。


    楚王心理素質強大,毫不尷尬,哈哈大笑道:“王弟說笑了,不穀與兩國諸侯在此議事,安得帳後有人?”


    俱酒繼續內涵他:“也罷,大不了稍後麻煩王兄與弟同車而行,一觀昭關風物。”


    楚王笑嘻嘻地道:“王弟,不必多心,不穀此次西來,誠意十足,誠意十足!”


    俱酒眉毛一挑:“弟以莒邑相送,複取田節之頭,此送城斬將之禮,不知王兄何以報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少水並收藏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