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江乙入楚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俱酒為什麽要處心積慮地推動南方聯盟?
第一,漢國要盡量避免同時兩線作戰,甚至多線作戰。
這是從曆史經驗吸取的教訓,即使是秦國最強盛時期,也很少出現時間重合的雙線作戰,基本上是采用各個擊破、以一對一的方式,逐個滅亡的六國。
現在穿越者的攤子就有點鋪得大了,海外基本控製了朝鮮,又在越國剛剛立穩了足,必須謹慎謹慎再謹慎。
楚國做為當世大國,是漢國東鄰、越國西鄰。穩住楚國,漢、越兩地都無側翼之憂,可以避免雙線作戰的困境。
第二,結盟是統一過程中的必由之路。
戰國有一個特點,就是嚴重的內耗化。諸侯之間不停地鬥爭、不停地戰爭、不停地消耗、不停地破壞。整個社會呈現出的不是自強進步型,而是自弱傷害型。
在這種大環境下,儒家的“定於一”,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等思想,都認為天下一統是救世的關鍵。
但是,各家的救世方案和路徑又各個不同。諸子百家之間,也是彼此攻訐、彼此排斥、彼此貶低的。整個社會呈現出嚴重的碎片化、對立化。
在實現天下歸一暫時不可能的情況下,通過幾個國家的聯盟,實現暫時的、局部的和平,是避免極度消耗資源、趁機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
曆史上無論是合縱,還是連橫,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用“空中樓閣”理論來解釋,如果“大一統”是一座三層樓閣,那麽各種形式的結盟,就是先期要修的一層、二層,必須有,不能空,繞不開的,是曆史的必然。
第三,結盟是戰國戰略製衡的重要手段。
這個時代誰最強?
公認的是:魏國最強!或者說是以魏國為首的諸侯集團最強。
在魏老大影響力下,團結在一起的“三晉+田齊”集團,四國均是通過“臣奪君位”而上位的國家,他們有著天然的政治基礎。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漢、楚、越三國由西到東,一字排開,非常像曆史上的“連橫”。
但從“南方聯盟”成立的實際意義上來講,漢、楚、越三國的聯合,更像是曆史上的“合縱”。
因為“合縱”策略的“合眾弱以攻一強”,“連橫”策略是“事一強以攻眾弱”。
在剛剛結束的諸侯混戰中,三晉強硬奪下魯陽就是實力的展示;楚、漢、越三家聯手,在淮泗之地對付田齊,才勉強贏得一城之地。
如果是“三晉+田齊”聯盟與“漢、楚、越”聯盟正麵對抗,戰事結果尚不可知。
從均衡理論上來講,這個時代的“一強”是魏,以及其影響力下的諸侯集團。
漢、楚、越的合作,像極了曆史上的“合縱”國家,聯合起來對抗一強,是防止魏國坐大的有效途徑。
*************
魏國安邑。魏侯擊也陷入了思考之中。
其實魏擊是絕對的“實力論”擁躉,他信奉絕對實力,對於結盟什麽的看得很淡。
這一點,他與父親魏文侯不同。魏文侯在日,維係著三晉聯盟的關係牢不可破,成為戰國第一實力集團。
魏擊繼位這些年來,自信心極度膨脹,堅持不服就幹,三晉聯盟裂痕越來越明顯,甚至魏趙兩國大打出手。
但楚國這個老對手,俱酒這個“好”女婿,與越國這隻猛虎,這三家在淮泗戰場上密切合作,值得高度警惕。
魏擊問道:“二三子,楚、漢、越三國,異動頻頻,有結盟之勢,當如何破之?”
公叔痤迴道:“君上,楚國狼子野心,俱酒雄心勃勃,越國蠻荒不化,此三者可有旦夕之歡,難為長遠之盟。臣預料,不出三年,其盟必破。”
公叔痤看透了諸侯之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連三晉這樣同出一係的同盟都不長久,何況是楚國這樣貪婪的國家呢?
不出意外,楚國望著漢越兩國的領土都在吞口水,內訌一定會發生,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中一人高聲道:“此言差矣!結盟三年,其害頗大。臣以為,趁其盟約未成,當盡力阻止,以防後患。”
公叔痤眉頭一皺,心中不滿。定睛一看,原來是大夫江乙。這個小卡拉米,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捋老夫的虎須?
魏侯擊顯然對江乙的話很感興趣:“江乙,汝可有良策?”
江乙大步出列,恭敬的長揖一禮:“臣聞,堅城易破於內。欲破此局,自當入楚。”
魏侯擊:“如何破之?”
江乙:“今楚國朝堂,多有分歧。主張結盟者,令尹昭奚恤、大夫景舍也;反對結盟者,子布、昭亭之流也。臣願入楚一行,因間其民,內間其臣,則楚王必疑,盟約必毀。”
魏侯擊撫掌大笑:“善!吾有堅甲利兵,更有銅舌辯口。封江乙為中大夫,出使楚國。”
江乙連忙辭道:“君上不可。”
魏侯擊以為江乙嫌封賞過小,於是意味深長地說道:“大夫重返安邑之日,自是重賞之時。”
江乙連連擺手:“非也非也。臣此去,所為用間耳。用間之人,安得為使?故請王上重責於臣,趕出安邑。臣窮途投楚,方得楚王信任。”
魏侯擊聞言,不由得肅然起敬,他長歎一聲:“魏有先生,何其幸也!”
次日,江乙因言獲罪,魏侯雷霆震怒,重責一頓,逐出安邑,江乙灰溜溜地徑自投奔楚國去了。
楚國左尹昭亭,原本是吳起變法時所信任的人,曾與吳起一起北上收複陳蔡之地。
但在吳起的光輝下,昭亭始終沒有出頭之日。當楚悼王一死,昭亭迅速與新王合作,在吳起離楚之時圍追堵截,毫不念及舊情。
楚王熊良夫勝出之後,昭亭得以留任,但沒有更進一步。熊良夫選擇昭奚恤擔任新一屆令尹,昭亭無有寸進,心中憤懣。
誠如江乙所言,昭亭和子布都是反對與漢越兩國結盟的,其中最大的心結,就是俱酒挾製楚王,結下舟中之盟。
上次在郢都城中布下“鴻門宴”就是昭亭的手筆,主要目的就是殺掉俱酒,西並巴蜀。但可惜被俱酒巧妙化解,楚漢按原有安排結盟。
現在俱酒此賊又要忽悠楚、漢、越三國結盟,昭亭本能地就是反對。但是,現任令尹昭奚恤堅定支持,楚王也傾向於結盟,這就令昭亭、子布等人鬱悶不已。
昭亭此日正在府中悶坐,忽然有門客稟報:“魏國遊士江乙,求見左尹。”
江乙此人,一張伶牙俐口,能言善辯,在列國之間小有名聲,也算是一介名士。
昭亭聞言一愣,此人聽聞在魏為官,為何來到楚國?略一思索,昭亭道:“請!”
第一,漢國要盡量避免同時兩線作戰,甚至多線作戰。
這是從曆史經驗吸取的教訓,即使是秦國最強盛時期,也很少出現時間重合的雙線作戰,基本上是采用各個擊破、以一對一的方式,逐個滅亡的六國。
現在穿越者的攤子就有點鋪得大了,海外基本控製了朝鮮,又在越國剛剛立穩了足,必須謹慎謹慎再謹慎。
楚國做為當世大國,是漢國東鄰、越國西鄰。穩住楚國,漢、越兩地都無側翼之憂,可以避免雙線作戰的困境。
第二,結盟是統一過程中的必由之路。
戰國有一個特點,就是嚴重的內耗化。諸侯之間不停地鬥爭、不停地戰爭、不停地消耗、不停地破壞。整個社會呈現出的不是自強進步型,而是自弱傷害型。
在這種大環境下,儒家的“定於一”,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等思想,都認為天下一統是救世的關鍵。
但是,各家的救世方案和路徑又各個不同。諸子百家之間,也是彼此攻訐、彼此排斥、彼此貶低的。整個社會呈現出嚴重的碎片化、對立化。
在實現天下歸一暫時不可能的情況下,通過幾個國家的聯盟,實現暫時的、局部的和平,是避免極度消耗資源、趁機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
曆史上無論是合縱,還是連橫,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用“空中樓閣”理論來解釋,如果“大一統”是一座三層樓閣,那麽各種形式的結盟,就是先期要修的一層、二層,必須有,不能空,繞不開的,是曆史的必然。
第三,結盟是戰國戰略製衡的重要手段。
這個時代誰最強?
公認的是:魏國最強!或者說是以魏國為首的諸侯集團最強。
在魏老大影響力下,團結在一起的“三晉+田齊”集團,四國均是通過“臣奪君位”而上位的國家,他們有著天然的政治基礎。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漢、楚、越三國由西到東,一字排開,非常像曆史上的“連橫”。
但從“南方聯盟”成立的實際意義上來講,漢、楚、越三國的聯合,更像是曆史上的“合縱”。
因為“合縱”策略的“合眾弱以攻一強”,“連橫”策略是“事一強以攻眾弱”。
在剛剛結束的諸侯混戰中,三晉強硬奪下魯陽就是實力的展示;楚、漢、越三家聯手,在淮泗之地對付田齊,才勉強贏得一城之地。
如果是“三晉+田齊”聯盟與“漢、楚、越”聯盟正麵對抗,戰事結果尚不可知。
從均衡理論上來講,這個時代的“一強”是魏,以及其影響力下的諸侯集團。
漢、楚、越的合作,像極了曆史上的“合縱”國家,聯合起來對抗一強,是防止魏國坐大的有效途徑。
*************
魏國安邑。魏侯擊也陷入了思考之中。
其實魏擊是絕對的“實力論”擁躉,他信奉絕對實力,對於結盟什麽的看得很淡。
這一點,他與父親魏文侯不同。魏文侯在日,維係著三晉聯盟的關係牢不可破,成為戰國第一實力集團。
魏擊繼位這些年來,自信心極度膨脹,堅持不服就幹,三晉聯盟裂痕越來越明顯,甚至魏趙兩國大打出手。
但楚國這個老對手,俱酒這個“好”女婿,與越國這隻猛虎,這三家在淮泗戰場上密切合作,值得高度警惕。
魏擊問道:“二三子,楚、漢、越三國,異動頻頻,有結盟之勢,當如何破之?”
公叔痤迴道:“君上,楚國狼子野心,俱酒雄心勃勃,越國蠻荒不化,此三者可有旦夕之歡,難為長遠之盟。臣預料,不出三年,其盟必破。”
公叔痤看透了諸侯之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連三晉這樣同出一係的同盟都不長久,何況是楚國這樣貪婪的國家呢?
不出意外,楚國望著漢越兩國的領土都在吞口水,內訌一定會發生,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中一人高聲道:“此言差矣!結盟三年,其害頗大。臣以為,趁其盟約未成,當盡力阻止,以防後患。”
公叔痤眉頭一皺,心中不滿。定睛一看,原來是大夫江乙。這個小卡拉米,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捋老夫的虎須?
魏侯擊顯然對江乙的話很感興趣:“江乙,汝可有良策?”
江乙大步出列,恭敬的長揖一禮:“臣聞,堅城易破於內。欲破此局,自當入楚。”
魏侯擊:“如何破之?”
江乙:“今楚國朝堂,多有分歧。主張結盟者,令尹昭奚恤、大夫景舍也;反對結盟者,子布、昭亭之流也。臣願入楚一行,因間其民,內間其臣,則楚王必疑,盟約必毀。”
魏侯擊撫掌大笑:“善!吾有堅甲利兵,更有銅舌辯口。封江乙為中大夫,出使楚國。”
江乙連忙辭道:“君上不可。”
魏侯擊以為江乙嫌封賞過小,於是意味深長地說道:“大夫重返安邑之日,自是重賞之時。”
江乙連連擺手:“非也非也。臣此去,所為用間耳。用間之人,安得為使?故請王上重責於臣,趕出安邑。臣窮途投楚,方得楚王信任。”
魏侯擊聞言,不由得肅然起敬,他長歎一聲:“魏有先生,何其幸也!”
次日,江乙因言獲罪,魏侯雷霆震怒,重責一頓,逐出安邑,江乙灰溜溜地徑自投奔楚國去了。
楚國左尹昭亭,原本是吳起變法時所信任的人,曾與吳起一起北上收複陳蔡之地。
但在吳起的光輝下,昭亭始終沒有出頭之日。當楚悼王一死,昭亭迅速與新王合作,在吳起離楚之時圍追堵截,毫不念及舊情。
楚王熊良夫勝出之後,昭亭得以留任,但沒有更進一步。熊良夫選擇昭奚恤擔任新一屆令尹,昭亭無有寸進,心中憤懣。
誠如江乙所言,昭亭和子布都是反對與漢越兩國結盟的,其中最大的心結,就是俱酒挾製楚王,結下舟中之盟。
上次在郢都城中布下“鴻門宴”就是昭亭的手筆,主要目的就是殺掉俱酒,西並巴蜀。但可惜被俱酒巧妙化解,楚漢按原有安排結盟。
現在俱酒此賊又要忽悠楚、漢、越三國結盟,昭亭本能地就是反對。但是,現任令尹昭奚恤堅定支持,楚王也傾向於結盟,這就令昭亭、子布等人鬱悶不已。
昭亭此日正在府中悶坐,忽然有門客稟報:“魏國遊士江乙,求見左尹。”
江乙此人,一張伶牙俐口,能言善辯,在列國之間小有名聲,也算是一介名士。
昭亭聞言一愣,此人聽聞在魏為官,為何來到楚國?略一思索,昭亭道:“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