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酒再次詢問衛鞅如何在楚國郢都和陽城提前布局,派遣何人前去執行拯救任務。


    衛鞅道:“臣以為,公子不宜大張旗鼓、大動幹戈,可先令墨家和唐社提前準備。待巴蜀大局已定之後,再派出專人前往,為時不晚。”


    俱酒也幻想吳起能夠分得清利害,聽從自己的勸告,大徹大悟之後,主動來蜀;吳起無事,則孟勝無事;孟勝無事,則墨家無事。


    衛鞅道:“巴蜀初定,不知公子宏圖如何繪就?”


    俱酒道:“吾誌雖在天下,然自知與七大戰國相比,力有不逮。故欲埋首種田,經略巴蜀,富國強兵,徐徐圖之。”


    衛鞅道:“公子思路清晰,淵思寂慮。然富國強兵,公子之國何在?”


    俱酒心中雪亮,衛鞅這是在督促自己早日建國啊!


    俱酒反問道:“當初在安邑初識先生,你我曾共議固國之策。先生猶記否?”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衛鞅對當初的談話記憶猶新,立即將俱酒的“三策九字”突口而出。


    俱酒滿意地點了點頭:“俱酒今日,雖有小成,然仍欲堅守三策,藏鋒斂穎,韜光養晦。”


    衛鞅道:“巴山蜀水,天設之牆,我若不出,敵自難來,此誠‘高築牆’也。”


    俱酒接著他的話頭:“蜀中平原,沃野千裏,巴地山區,礦產豐富,此富民之基,自可“廣積糧”。”


    衛鞅:“臣嚐聞,蜀中十年九澇,水患無窮,請問公子如何治之。”


    俱酒道:“蜀中水患,源頭在岷,俱酒胸中已有規劃,不日親赴玉壘山,開渠堆堰,興修水利,以利萬世農耕。”


    衛鞅肅然起敬:“農,國之根本也。公子有如此之心,誠千古聖王,‘廣積糧’之策,指日可待也。”


    俱酒暗想,衛鞅這種“重農抵商”的本色還是沒有改變。估計在日後發展手工業時,衛鞅一定會有反對意見。


    衛鞅道:“然三策之中,‘緩稱王’一策,臣以為不可再緩。公子當早日稱王。”


    俱酒道:“七大戰國,皆為侯爵以下,楚雖僭越稱王,然為天下所恥。俱酒何德何能,敢稱王號?”


    衛鞅道:“天下諸侯,周室所封。然巴蜀之地,公子自得,非天子所賜也。故公子當自成一家,與周室分庭抗禮、平分秋色。”


    俱酒苦笑道:“今天下大勢,列國紛爭。俱酒雖有小勝,但自認實力不夠。‘緩稱王’之策,意在保存實力,以觀形勢,等待天時,厚積薄發。先生此時欲俱酒稱王,豈非踞吾於爐上耶?”


    衛鞅道:“雖然如此,然公子若不稱王,如何立國?眾將士拚死效忠,公子如何報之?”


    俱酒默然,他對“功高必賞”的道理是清楚的。自己之所以能網羅這麽多的人才跟隨,拋頭顱、灑熱血,打下一片偌大疆土,其實大家都是衝著一個美好的前程而來的。


    誰不想立開國功勳?誰不想做從龍之臣?誰不想幫原始股東?誰不盼著早日上市變現?


    但俱酒有著一顆十分清醒的頭腦,盡管水了一百多萬字,打下了巴蜀之地,但與七大戰國相比,仍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僅從人口一項說,巴蜀之地就比不上七國中任何一國。畢竟戰國時代,中原開發較早,巴蜀尚屬偏遠,諸侯都熱衷於逐鹿中原,中原才是最適合人類生存之地。


    統一天下仍是一個十分遙遠的夢想,隨時有可能太監或者料尾。


    但衛鞅的說法十分具有代表性,不僅自己這些生死兄弟需要用功績來褒獎,巴蜀這些降臣可都是從完整國家體製中走出來的,他們更需要得到認可與包容。


    俱酒長歎一聲:“既如此,先生以為如何?”


    衛鞅道:“上策,自立為王,自成一派,不與周王室產生任何瓜葛。待時機成熟,一統諸侯,無論周室。”


    俱酒也向往這種方案,但這是要以絕對實力為基礎的。如果老子有機槍、炸藥、大炮,老子根本不需要和天下諸侯玩這麽我心眼子,一個字,降維打擊!平推就完了,碾壓就完了!


    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俱酒道:“此策不妥,巴蜀自立之日,便是七國攻伐之時。”


    天下諸侯雖然各懷鬼胎,但對付一個不在同一個碗裏吃飯的人,那還是會聯手打擊的。齊國吞並宋國,都換來五國伐齊,何況自己是個新興的政權呢?


    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埋頭種田,自立為王無異於封死了這條崛起之路,將會變得兵連禍結,幹戈擾壤,無一日之寧日。


    衛鞅道:“中策,公子本是姬姓宗親,晉國公子,重迴周室,繼承晉國大統,無有不可。”


    俱酒斷然道:“此策亦不可行,君父尚在,晉國猶存,俱酒若自立為晉,難逃天悠悠之口。”他又意味深長地望了一眼衛鞅:“韓趙魏豈容得下晉國崛起乎?”


    俱酒的判斷沒錯,他讓太子之位於弟弟公子至,就是要他扛著晉國的大旗擋槍,自己好悄悄地猥瑣發育,這個時候再接過晉國大旗,自己不想,估計韓趙魏三家也堅決不幹。


    衛鞅道“下策,公子另立國號,或可稱蜀,亦可稱巴。”


    俱酒對這三策基本都不滿意,衛鞅作為戰國人物,顯然並不能擺脫這個時代的思想禁錮。這些要求與穿越者心目中的要求還是有差距的。


    有些事情,還需要自己拿出穿越者的先知之明,乾綱獨斷,頂層設計。


    俱酒也看得出來,衛鞅雖然沒有明言,但他骨子裏頭,仍然向往冒著成為“從龍之臣”、“開國元勳”的欲望。


    這些要求不能不滿足,俱酒於是想出了一個權宜之計。


    俱酒道:“巴蜀之地,崇拜縱目王。某之意,暫以縱目王自稱,設立新政,理順朝綱,封賞功臣,富國強兵。國體、國號之稱,暫且擱置。對外,則以蜀自稱。”


    俱酒這個計劃也不算是個成熟的方案,隻不過是一種暫時的安排。他還在等待時機


    衛鞅欲言又止:“臣遵命。”


    俱酒又與衛鞅討論了政治體製與軍隊體製,最終製定出一整套巴蜀之治的方案。


    政治體製方麵,全部國土實行郡縣製。


    根據新政權目前的領土範圍,建立蜀郡、巴郡、南鄭郡、吐費郡四郡,根據地理位置劃分為若幹縣。


    蜀郡最大,巴郡次之。


    南鄭郡之所以沒有改叫漢中郡,是因為楚國尚有一個漢中郡,俱酒不想因地名引起糾紛,影響自己繼續種田。


    吐費郡的安排其實有些勉強,但俱酒為了安撫北部氐人,也為了感謝符溪瀟的歸附之恩,做出的製度性安排。


    另外還保留了幾個國家式的地方政權。


    充國繼續保留,畢竟攻打巴國就是以幫助充國為借口。但此時的充國目睹了縱目王摧枯拉朽式的戰鬥速度,已經瑟瑟發抖。


    末代蜀王封在十方城,末代巴王封在僚城,這兩處都具有一定的自治性質,相信會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地消失在曆史盡頭。


    郡縣製由中央垂直管理,郡縣官員由俱酒直接任免,使用流官,實行任期製,使地方處在中央的管轄之下,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統一。


    郡縣製的推行,徹底阻斷了春秋戰國時期“世卿製”的弊端,完全終結了“分封製”的繼續蔓延,新政權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少水並收藏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