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年的休養生息,就是為了安心讓農民生產糧食,而後國家能夠積累更多的糧食。國家積累得多,農民就得到的少!最後,漢武帝之所以能夠不斷地出擊,之所以成為漢武,就是因為有了這些糧食。他們真的是為百姓考慮的?百姓的死活,與帝王的野心有關係嗎?不要把帝王想得太好。”唐健馬上補充道。
康明生道:“那麽唐朝呢?唐朝的詩人杜甫寫過一首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我再強調一下,公私倉稟,公私倉稟!也就是說,不管國家還是私人,倉庫裏的糧食都是滿的!”
康明生說完之後非常得意。
“康教授,私人也分幾種啊,大商人、大官人的私倉,與百姓的私倉能比嗎?幾千年來,老百姓的糧倉什麽時候滿過?”
江寒馬上接火:“杜甫還有一首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古以來,朱門與白屋,就是兩個世界。我們這片土地生產的糧食何時夠吃過?也就是改革開放以來,大家才開始吃飽飯。”
“這位學員,你這話是不是太偏激了?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地大物博,我們的小農經濟養活了這麽多人!我們的小農經濟並不小!一定不能丟。”
“康教授!我糾正你一個觀念,我們真的就是地大物博嗎?跟誰比呢?如果是地大物博,但為什麽哪個朝代的人民都吃不飽?從古以來,都在強調民以食為天!就是因為吃不飽才這麽喊!為什麽地中海沿岸國家沒有這麽喊?”
“我告訴大家一個數據,康教授一定知道這個數據。全世界最有價值的野生禾本科植物有56種,這56種植物的種子就是人類的糧食。在地理大發現之前,這些種子傳播的速度非常慢。擁有這些植物越多的地方,其糧食生產就越發達,就越是富足。”
“那麽,這56種植物中,在地中海沿岸地區占了33種,而東亞呢,隻有區區6種!我們常吃的小麥,是從兩河流域傳過來的,而大種子的紅薯、馬鈴薯也都是明代以後才從外麵傳過來。我們自己從原生的植物中馴化出來的糧食,稻、黍、稷、菽,種子都太小,種的麵積大,收獲的穀物少!”
“客觀地講,我國地大,但不物博。或者說,我們是地大物薄,稀薄的薄,薄弱的薄。我們的這片土地,多災多難,能讓人們走出饑餓的並不是小農經濟,而一定是科技。科技並不一定就帶來汙染,發達國家不也得上化肥?但是他們為什麽比我們的汙染少?那是因為我們的化肥質量不過關,那是因為我們施肥的技術不過關!”
“我們不能再迴到過去!就像當年的英國,汽車出來了,說是影響了車夫的生意,於是就出一個法案,限製汽車的速度,汽車的速度不能超過馬車!所以,英國的汽車工業在發達國家當中是最落後的!”
“我們的農業,必須告別小農經濟,向發達國家學習,學習他們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農業組織方式,建設現代化的農業強國!”
“這位學員,你不要搞錯了!中央給你們省的任務就有兩條,一個是黃河安瀾,一個是糧食安全!糧食安全呢,不僅僅是多打糧,還有一點就是要打好糧!據我所知,你們種小麥的時候,都要拌種,用農藥來拌,這樣一來,長勢才能好。但是問題來了,種子都拌上農藥了,從根子上就帶毒了,這樣的糧,誰還敢吃?”
“像美國人就是罪魁禍首!他們的農業理念從根子上就不對!我們向他們學習,這不是開玩笑嗎?還有啊,我聽說你們省把美國那個伊利諾伊香檳大學,還有荷蘭的那個大學搞進來,說是他們的農業科技先進,開什麽玩笑?”
康明生此時提到了這兩所在龍子湖落戶的高校,江寒有些怒了:“康教授,你是農業大學的教授,難道不知道這兩所大學的實力?我倒想請教一下,美國人的農業理念怎麽就不對了?”
“我說美國人的農業理念,這完全是抬高他們!美國人就沒有農業理念!因為他們就沒有底蘊!在美洲這塊大陸上,嘿嘿,和非洲一樣,就沒有農業!因為農業文明是最古老的文明,隻有我們中國,當然,還有你剛才所說地中海沿岸。一個沒有過農業文明的社會,沒有根基!美國,早晚會完!”
康明生說完,學員們的掌聲都響起來了,除了坐在江寒身邊的唐健。
一部分學員是對江寒不滿,一部分學員認為康明生講的很有道理,且政治正確。這年頭,隻要罵小日子和美國,那就沒有錯。
看到大部分學員在鼓掌,康明生更來勁了:“美洲為什麽沒有產生農業?那是因為他們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群野蠻人!向野蠻要學習?開什麽玩笑?美國人向我們學習農業還差不多。”
江寒此時懷疑康明生到底是不是農業大學的教授!
“康教授,世界上不管是哪裏,人種沒有高下之分!不管哪個族群,都有聰明的,都有愚笨的!現在什麽時代了?你是研究農業的,不能因為所謂的立場,而忽視了真正的科學!”
“美洲沒有產生農業,或者說沒有產生大規模農業,那是因為他們野蠻,是因為他們落後,是因為他們人種低劣?根本不是!農業起源和發展的問題,一定離不開地理環境!”
“一個作物要想長期發展,就必須傳播,傳播的地方越廣,其生存的時間就越長。傳播的地方越窄,就越容易消亡。當年,兩河流域的小麥經過馴化,後來傳到了中國,小麥成了中國人的主食之一。”
“為什麽亞歐有大規模農業生產?是因為亞歐大陸東西足夠長!作物的傳播,一定是在同一個緯度!在同一個緯上傳播,亞歐大陸可以傳得足夠遠!”
“但是,美洲什麽情況?非洲什麽情況?這兩個陸塊,其軸線是南北走向!東西距離太短!也就是說,在同一個緯度上,美洲和非洲的距離太短!”
“不管在什麽地方,作物的傳播都是沿緯度東西展開,同一緯度,其氣候基本相同,作物能夠馬上適應。而同一個作物,沿經度南北方向,傳播速度極其緩慢。”
康明生道:“那麽唐朝呢?唐朝的詩人杜甫寫過一首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我再強調一下,公私倉稟,公私倉稟!也就是說,不管國家還是私人,倉庫裏的糧食都是滿的!”
康明生說完之後非常得意。
“康教授,私人也分幾種啊,大商人、大官人的私倉,與百姓的私倉能比嗎?幾千年來,老百姓的糧倉什麽時候滿過?”
江寒馬上接火:“杜甫還有一首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古以來,朱門與白屋,就是兩個世界。我們這片土地生產的糧食何時夠吃過?也就是改革開放以來,大家才開始吃飽飯。”
“這位學員,你這話是不是太偏激了?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地大物博,我們的小農經濟養活了這麽多人!我們的小農經濟並不小!一定不能丟。”
“康教授!我糾正你一個觀念,我們真的就是地大物博嗎?跟誰比呢?如果是地大物博,但為什麽哪個朝代的人民都吃不飽?從古以來,都在強調民以食為天!就是因為吃不飽才這麽喊!為什麽地中海沿岸國家沒有這麽喊?”
“我告訴大家一個數據,康教授一定知道這個數據。全世界最有價值的野生禾本科植物有56種,這56種植物的種子就是人類的糧食。在地理大發現之前,這些種子傳播的速度非常慢。擁有這些植物越多的地方,其糧食生產就越發達,就越是富足。”
“那麽,這56種植物中,在地中海沿岸地區占了33種,而東亞呢,隻有區區6種!我們常吃的小麥,是從兩河流域傳過來的,而大種子的紅薯、馬鈴薯也都是明代以後才從外麵傳過來。我們自己從原生的植物中馴化出來的糧食,稻、黍、稷、菽,種子都太小,種的麵積大,收獲的穀物少!”
“客觀地講,我國地大,但不物博。或者說,我們是地大物薄,稀薄的薄,薄弱的薄。我們的這片土地,多災多難,能讓人們走出饑餓的並不是小農經濟,而一定是科技。科技並不一定就帶來汙染,發達國家不也得上化肥?但是他們為什麽比我們的汙染少?那是因為我們的化肥質量不過關,那是因為我們施肥的技術不過關!”
“我們不能再迴到過去!就像當年的英國,汽車出來了,說是影響了車夫的生意,於是就出一個法案,限製汽車的速度,汽車的速度不能超過馬車!所以,英國的汽車工業在發達國家當中是最落後的!”
“我們的農業,必須告別小農經濟,向發達國家學習,學習他們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農業組織方式,建設現代化的農業強國!”
“這位學員,你不要搞錯了!中央給你們省的任務就有兩條,一個是黃河安瀾,一個是糧食安全!糧食安全呢,不僅僅是多打糧,還有一點就是要打好糧!據我所知,你們種小麥的時候,都要拌種,用農藥來拌,這樣一來,長勢才能好。但是問題來了,種子都拌上農藥了,從根子上就帶毒了,這樣的糧,誰還敢吃?”
“像美國人就是罪魁禍首!他們的農業理念從根子上就不對!我們向他們學習,這不是開玩笑嗎?還有啊,我聽說你們省把美國那個伊利諾伊香檳大學,還有荷蘭的那個大學搞進來,說是他們的農業科技先進,開什麽玩笑?”
康明生此時提到了這兩所在龍子湖落戶的高校,江寒有些怒了:“康教授,你是農業大學的教授,難道不知道這兩所大學的實力?我倒想請教一下,美國人的農業理念怎麽就不對了?”
“我說美國人的農業理念,這完全是抬高他們!美國人就沒有農業理念!因為他們就沒有底蘊!在美洲這塊大陸上,嘿嘿,和非洲一樣,就沒有農業!因為農業文明是最古老的文明,隻有我們中國,當然,還有你剛才所說地中海沿岸。一個沒有過農業文明的社會,沒有根基!美國,早晚會完!”
康明生說完,學員們的掌聲都響起來了,除了坐在江寒身邊的唐健。
一部分學員是對江寒不滿,一部分學員認為康明生講的很有道理,且政治正確。這年頭,隻要罵小日子和美國,那就沒有錯。
看到大部分學員在鼓掌,康明生更來勁了:“美洲為什麽沒有產生農業?那是因為他們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群野蠻人!向野蠻要學習?開什麽玩笑?美國人向我們學習農業還差不多。”
江寒此時懷疑康明生到底是不是農業大學的教授!
“康教授,世界上不管是哪裏,人種沒有高下之分!不管哪個族群,都有聰明的,都有愚笨的!現在什麽時代了?你是研究農業的,不能因為所謂的立場,而忽視了真正的科學!”
“美洲沒有產生農業,或者說沒有產生大規模農業,那是因為他們野蠻,是因為他們落後,是因為他們人種低劣?根本不是!農業起源和發展的問題,一定離不開地理環境!”
“一個作物要想長期發展,就必須傳播,傳播的地方越廣,其生存的時間就越長。傳播的地方越窄,就越容易消亡。當年,兩河流域的小麥經過馴化,後來傳到了中國,小麥成了中國人的主食之一。”
“為什麽亞歐有大規模農業生產?是因為亞歐大陸東西足夠長!作物的傳播,一定是在同一個緯度!在同一個緯上傳播,亞歐大陸可以傳得足夠遠!”
“但是,美洲什麽情況?非洲什麽情況?這兩個陸塊,其軸線是南北走向!東西距離太短!也就是說,在同一個緯度上,美洲和非洲的距離太短!”
“不管在什麽地方,作物的傳播都是沿緯度東西展開,同一緯度,其氣候基本相同,作物能夠馬上適應。而同一個作物,沿經度南北方向,傳播速度極其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