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經常說,我們要啃最硬的骨頭,接最燙手的山竽。不能避難就易。”江寒道:“隻要我們邁過這個坎,我們將站上一個更高的發展層次。否則,我們永遠就是低層次徘徊、低質量循環。”


    “江寒,總書記說的沒錯,但他指的不是科技和產業領域,是指幹部隊伍的一種奮鬥精神和工作狀態。科技領域,就像你說的芯片那麽難,我們現在的實力和積累都不夠,我們起步晚了,想出成果並不容易。我們把重點放在汽車工業上,用汽車工業帶動工業體係的完善,時機成熟再集中搞芯片攻關也不遲。”中科院副院長劉鹹說道。


    “劉院長,其實,芯片發展上,我們起步並不晚,當時的水平我們並不差,甚至還強上一籌。”江寒不管劉鹹的臉色如何,隻管糾正他剛才的錯誤。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周總理就注意到了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可謂是高瞻遠矚。國家也將該產業作為之後重點發展的目標。


    在中科院和冀省半導體所的共同努力下,於1965年就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塊矽基集成電路,同年,還研製出了一款名叫65式的接觸式光刻機。


    全球光刻機大佬——荷蘭的asml於1984年才開始成立,我國的光刻機比他足足早了20年。


    而同時期的韓國三星,也就才剛剛起步,停留在組裝和研究階段。


    我們國家的芯片發展,和美國、日本等基本處於同一起步線,比韓國還要稍快一些。


    當時,我國的電子管廠年產量就能夠達到一千二百多萬隻,無論是集成電路還是矽單晶,都處在全球領先的位置。


    隨後,我們經曆了大家都知道的十年特殊時期,但是,我們的芯片發展依然勢頭很猛,始終保持在國際第一梯隊上。


    1968年,滬市的無線電廠成功研製出了pmos集成電路,之後在美國dsw4800光刻機的刺激下,全體科研人員又曆經兩年時間,終於在1980年研製出了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機。


    精度也達到了美國的同一水準3微米。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國際芯片領域屬於第一梯隊。


    “為什麽當時發展那麽好呢?那是因為我們迴來了一大批頂尖的專家,他們純粹是奔著充滿希望的新中國迴來的,他們當時就是世界頂尖!”


    江寒繼續道:“我們芯片行業的開山鼻祖之一黃昆,在英國留學,1950年帶著他的英國妻子迴國,他帶頭開設了半導體物理學課程,幫助培養了甘子釗、夏建白等之後的著名科學院士。為我國後來的半導體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還有科學家王守武,從美國普渡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50年迴國,他帶領中國眾多科研人員研製出了4000位、16千位的dram大規模集成電路。而我國第一支半導體激光器也是他率先研製的。可以說,我國在半導體電子技術領域的發展,王守武院士居功至偉。”


    “而八十年代之後,我們的芯片落後了,原因是什麽呢?原因是我們的人才外流!過去是人才迴流,從80年代起就是人才外流。我們的大學培養的人才到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留學,不迴來了!而外麵的人才都不願意迴來了!”


    這種情況越往後越嚴重,可謂是愈演愈烈。在八十年代末期,我國在芯片領域的人才還很多,但奈何我們的科技發展體製弊端逐步顯現,導致大量人才流失。


    大陸及香港地區百分之九十的人攻讀芯片和微電子領域,然而竟有超過八成的研究生想要去美國工作。


    有很多赴美學生都是半導體領域的人才,他們幫助美國攻克了3nm、5nm三極管以及光刻機的相關難題。


    在全球眾多半導體領域的科學家中,前幾名幾乎都是美籍華人,可以說是非常悲哀了。


    而人才流失和缺乏人才導致我國半導體領域的發展進程變得極為緩慢。


    當然真正讓我國半導體行業落後的,還是源於80年代後的“自廢武功”。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外國的技術引進國內。我國當時沒意識到“卡脖子”的危害,認為外國的芯片便宜又先進,漸漸導致國內芯片產業被打壓嚴重。


    再加上國家經濟的低迷以及對半導體產業的不重視,導致好不容易堆起來的芯片產業付諸東流。


    當時,國內在芯片產業上的總投資還沒國際一家公司的投資額高,這也導致我國半導體領域被美韓日甩的越來越遠。


    到現在,我國的集成電路進口額年年都超過兩千億美元,進出口的貿易逆差最大時更是達到了約1932億美元。這意味著每年在芯片領域,我國都要將近2000億美元的投入。


    對於江寒的說法,劉鹹覺得有些聳人聽聞,打斷了江寒的話道:“芯片是重要,但也沒有重要到必須馬上發展的地步。芯片能當飯吃?芯片能當武器?”


    “劉院長,話不能這麽講。飯和武器,是那個時代的必備,新中國要想站起來,對內解決人民吃飯問題,對外必須解決武力威懾問題。在解決了站起來問題之後,我們就必須解決強起來的問題。我們要強起來,必須在芯片上強起來,隻有芯片強起來,我們的工業才能更強,我們的武器才能更有威力。芯片我們不是造不出來,而是精度不到,那麽多的元器件,一個小誤差就造成整體巨大的誤差。比如說,我們花了一百萬造出了兩片合格的,而西方用一百萬造出了一百萬片合格的,人家的成本遠低於我們,我們根本沒有一點競爭力。”


    “我們的核武器隻要有就足夠威懾,但我們的芯片僅僅能還不行,僅僅有還不行,必須是大規模、高精度。”


    “在芯片上追趕,這是我們強起來的必由之路,除此,別無他途。”


    “江書記,你的意思是,中央領導,科技部的領導都不知道輕重緩急,都不知道科技發展的前沿和方向嗎?”劉鹹此時忍不了江寒的狂妄了,不由得出言譏諷。


    江寒正色道:“劉院長,你說的對。”


    其他幾人麵色一凜,劉鹹給江寒挖了一個大坑,而江寒卻毫不猶豫地跳進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照並收藏官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