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總,還用我說得那麽直白嗎?你幹的啥事你不知道?為了雞霸兩根金條,也就是3萬塊錢,你把江書記給舉報了?”
“林總,冤枉死我了!這不是我幹的,他娘的我是屈打成招!我不說,就過不去!”
“潘總,別說了,你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現在誰要跟你吃飯,誰今後在東區、在綠城就沒有飯可吃!快點走!否則,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林總,金條的事,真不是我幹的。我——”
“好了,潘明建,我知道你是啥人了!走吧,再賴著不走,我喊保安!”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潘明建隻能走人。
來到街上,太陽正毒,潘明建拐進一家茶社,要了一壺碧螺春。
靜下心來,把事情捋了捋,又迴想了林總的話,潘明建感到自己雖然是從紀委出來了,但他陷入了人生當中最大的麻煩:眾叛親離,無人搭理。
在其他人看來,他潘明建現在就成了一泡臭狗屎,過去的朋友特別是生意上的朋友都不想讓他靠近,那些公職人員就更不用說了。
3萬塊錢就想攬工程,典型的以小搏大,並且在短時間內沒有得到工程,就反目成仇,把人家給舉報到紀委,太小氣,太短視,太功利!這就是他潘明建留給外界的新印象!
有這個印象在,任何工程都沒人敢交給他,朋友們也都棄他而去,大河建設公司恐怕都辦不下去了。
潘明建四十多歲的人了,這麽多年一直在綠城打拚,所有的人脈都在綠城,現在綠城的人脈突然之間全部消散!到外地?重新打拚?他已經不是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夥子了,時間上耗不起。
江寒現在是清清白白的,他潘明建現在成了冤大頭!
潘明建明明是提了兩盒茶葉,是他在市場上買的,裏麵怎麽可能放金條?
突然,潘明建想到了管委會主任袁本初!
袁本初讓他來見江書記,並且交待他不要空著手來,要帶點禮物,不僅如此,他還指定了禮物。
這其中,難道有什麽貓膩?
潘明建在這些年做工程,與方方麵麵的人打過交道,看人也會能看出個八九不離十,袁本初這個人滑得很,甚至可以說是很奸。
難道說,自己在買茶的時候,就已經中了圈套?他提的茶葉裏已經提前放入了金條!
明白了,明白了!
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誰要跟江寒過不去?誰想搞倒江寒?
想搞倒江寒的人,必然是受益最大的人!
這個人,就是袁本初!
我潘明建,絕對不是坐以待斃之人,現在,必須孤注一擲,絕地反擊!
~~~~~~
江寒沒有任何問題,最欣慰、最高興的就是黨政辦主任安惠民。
這件事並沒有顛覆他過去對於江寒的判斷,江寒是清白的!
江寒不用出麵,事情就已經搞清楚了。
清者自清。
現在,可以給江書記發信息了。
消息太長,隻能是分段發送。
~~~~~~
江寒收到了消息。
水長東也收到了,是桑榆發給他的。
水長東提醒江寒,今後少跟這種老板來往。這事幸虧是江寒,如果是別人,就算你不打開茶葉盒,你不知道裏麵有金條,但是你收下了!
有的地方紀委部門比較講情理,但大多數就是死摳紀律條文和規定。
因為這盒茶葉轉了好幾手,涉及到了省紀委七室,並且七室的主任劉賓還是江寒的同學。
桑榆和江寒也都在替江寒說話,說江寒絕對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話,他也絕對不會收。
所以,江寒才沒事。
江寒連連答應,但是他基本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潘明建提了茶葉進了辦公室,袁本初和安惠民帶上門出去了。
潘明建也就是匯報了一下他的公司情況,與江寒寒暄了幾句,也沒有提工程的事就出去了。
潘明建怎麽可能因為工程沒有承攬到手,就寫舉報信?
如果是這樣,潘明建的大河建設公司怎麽可能做到了現在?
在潘明建進門之前,袁本初來拜訪自己,提的也是白茶,與潘明建帶的茶葉一個牌子,包裝上完全一樣。
一切,再也明白不過。
當然,其他人並不清楚。
所有人認為潘明建是活該,其實潘明建這是替人受過,當然,也有可能是被紀委工作人員給逼的。
給自己下套的,百分之九十九就是袁本初!
對於想搞自己的人,江寒絕對不會跟他客氣!不弄倒袁本初,留著他過年麽?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要找到潘明建,這是搞倒袁本初的關鍵!
現在,紀委認定潘明建在茶葉裏放金條,那麽,袁本初就沒事了。潘明建會甘心嗎?
現在就算自己向紀委說,袁本初也曾送給自己茶葉,也不能證明金條就是袁本初放到裏麵的。
所以,江寒決定不著急。
僅憑著這一件事,還弄不倒袁本初。
是狐狸,總有露出尾巴的時候!
~~~~~~
江寒暫且不管這件事,因為艾夢和艾誌堅來了,他們趕到了荷蘭。
大家一起在荷蘭考察。
艾誌堅的投資公司在國內早就名聲大噪,原牧集團的老板秦翰林,大象食品的老板姚中良都想見一見,引入戰略投資者,做大做強企業,他們也曾派人去與恆力、恆潤投資集團談,但人家就例行性地接待,至於合作,根本就沒有涉及。因為找他們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秦翰林和姚中良這才發現,艾誌堅帶著女兒來了,並不是衝著副省長水長東,而是衝著江寒的麵子而來。
大老遠地從北美跑到這裏來搞服務!
就資產而言,秦翰林和姚中良與艾氏無法相比,此時能夠聚到一起,感到機會難得。
哪知道還沒有等兩人開口呢,江寒就主動提出,讓艾氏集團到兩家公司考察考察,看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
艾誌堅笑道:“江書記這麽說,那就不用考察,當然要合作。怎麽合作,江書記說了算。”
艾誌堅的公司包括他弟弟的公司,之所以從名不見經傳成長為投資界的翹楚,都是按照江寒的步子在走,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現在,機會又來了。
“林總,冤枉死我了!這不是我幹的,他娘的我是屈打成招!我不說,就過不去!”
“潘總,別說了,你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現在誰要跟你吃飯,誰今後在東區、在綠城就沒有飯可吃!快點走!否則,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林總,金條的事,真不是我幹的。我——”
“好了,潘明建,我知道你是啥人了!走吧,再賴著不走,我喊保安!”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潘明建隻能走人。
來到街上,太陽正毒,潘明建拐進一家茶社,要了一壺碧螺春。
靜下心來,把事情捋了捋,又迴想了林總的話,潘明建感到自己雖然是從紀委出來了,但他陷入了人生當中最大的麻煩:眾叛親離,無人搭理。
在其他人看來,他潘明建現在就成了一泡臭狗屎,過去的朋友特別是生意上的朋友都不想讓他靠近,那些公職人員就更不用說了。
3萬塊錢就想攬工程,典型的以小搏大,並且在短時間內沒有得到工程,就反目成仇,把人家給舉報到紀委,太小氣,太短視,太功利!這就是他潘明建留給外界的新印象!
有這個印象在,任何工程都沒人敢交給他,朋友們也都棄他而去,大河建設公司恐怕都辦不下去了。
潘明建四十多歲的人了,這麽多年一直在綠城打拚,所有的人脈都在綠城,現在綠城的人脈突然之間全部消散!到外地?重新打拚?他已經不是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夥子了,時間上耗不起。
江寒現在是清清白白的,他潘明建現在成了冤大頭!
潘明建明明是提了兩盒茶葉,是他在市場上買的,裏麵怎麽可能放金條?
突然,潘明建想到了管委會主任袁本初!
袁本初讓他來見江書記,並且交待他不要空著手來,要帶點禮物,不僅如此,他還指定了禮物。
這其中,難道有什麽貓膩?
潘明建在這些年做工程,與方方麵麵的人打過交道,看人也會能看出個八九不離十,袁本初這個人滑得很,甚至可以說是很奸。
難道說,自己在買茶的時候,就已經中了圈套?他提的茶葉裏已經提前放入了金條!
明白了,明白了!
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誰要跟江寒過不去?誰想搞倒江寒?
想搞倒江寒的人,必然是受益最大的人!
這個人,就是袁本初!
我潘明建,絕對不是坐以待斃之人,現在,必須孤注一擲,絕地反擊!
~~~~~~
江寒沒有任何問題,最欣慰、最高興的就是黨政辦主任安惠民。
這件事並沒有顛覆他過去對於江寒的判斷,江寒是清白的!
江寒不用出麵,事情就已經搞清楚了。
清者自清。
現在,可以給江書記發信息了。
消息太長,隻能是分段發送。
~~~~~~
江寒收到了消息。
水長東也收到了,是桑榆發給他的。
水長東提醒江寒,今後少跟這種老板來往。這事幸虧是江寒,如果是別人,就算你不打開茶葉盒,你不知道裏麵有金條,但是你收下了!
有的地方紀委部門比較講情理,但大多數就是死摳紀律條文和規定。
因為這盒茶葉轉了好幾手,涉及到了省紀委七室,並且七室的主任劉賓還是江寒的同學。
桑榆和江寒也都在替江寒說話,說江寒絕對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話,他也絕對不會收。
所以,江寒才沒事。
江寒連連答應,但是他基本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潘明建提了茶葉進了辦公室,袁本初和安惠民帶上門出去了。
潘明建也就是匯報了一下他的公司情況,與江寒寒暄了幾句,也沒有提工程的事就出去了。
潘明建怎麽可能因為工程沒有承攬到手,就寫舉報信?
如果是這樣,潘明建的大河建設公司怎麽可能做到了現在?
在潘明建進門之前,袁本初來拜訪自己,提的也是白茶,與潘明建帶的茶葉一個牌子,包裝上完全一樣。
一切,再也明白不過。
當然,其他人並不清楚。
所有人認為潘明建是活該,其實潘明建這是替人受過,當然,也有可能是被紀委工作人員給逼的。
給自己下套的,百分之九十九就是袁本初!
對於想搞自己的人,江寒絕對不會跟他客氣!不弄倒袁本初,留著他過年麽?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要找到潘明建,這是搞倒袁本初的關鍵!
現在,紀委認定潘明建在茶葉裏放金條,那麽,袁本初就沒事了。潘明建會甘心嗎?
現在就算自己向紀委說,袁本初也曾送給自己茶葉,也不能證明金條就是袁本初放到裏麵的。
所以,江寒決定不著急。
僅憑著這一件事,還弄不倒袁本初。
是狐狸,總有露出尾巴的時候!
~~~~~~
江寒暫且不管這件事,因為艾夢和艾誌堅來了,他們趕到了荷蘭。
大家一起在荷蘭考察。
艾誌堅的投資公司在國內早就名聲大噪,原牧集團的老板秦翰林,大象食品的老板姚中良都想見一見,引入戰略投資者,做大做強企業,他們也曾派人去與恆力、恆潤投資集團談,但人家就例行性地接待,至於合作,根本就沒有涉及。因為找他們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秦翰林和姚中良這才發現,艾誌堅帶著女兒來了,並不是衝著副省長水長東,而是衝著江寒的麵子而來。
大老遠地從北美跑到這裏來搞服務!
就資產而言,秦翰林和姚中良與艾氏無法相比,此時能夠聚到一起,感到機會難得。
哪知道還沒有等兩人開口呢,江寒就主動提出,讓艾氏集團到兩家公司考察考察,看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
艾誌堅笑道:“江書記這麽說,那就不用考察,當然要合作。怎麽合作,江書記說了算。”
艾誌堅的公司包括他弟弟的公司,之所以從名不見經傳成長為投資界的翹楚,都是按照江寒的步子在走,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現在,機會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