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工作人員一陣激動,果然!
“你拿到哪裏去了?”
“江書記讓我放到車裏了。我可以保證,茶葉裏絕對不會有啥金條。”
“沒問你有沒有金條,你怎麽就說裏麵沒有金條?”
“領導啊,前幾天這個事都傳瘋了,說是茶葉裏有金條,後來又說沒有金條。”
“那你說說,你拿走的茶葉,你打開沒有?還在不在你車裏?”
“領導的東西我咋敢打開?包裝都好好的,江書記也沒有打開,他是送人了。”
“送人了,送給誰了?”
“送給了桑榆,光軍縣的縣長。”
~~~~~~
市紀委書記辦公室。
“葛書記,江寒的司機說,他把那盒茶葉拿到了車上,江寒又把茶葉送給了桑榆。桑榆曾經在省委辦公廳幹過,綜合一處的副處長,當過光軍縣的紀委書記,現在是縣長。桑榆的父親是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桑田,他的嶽父是副省長水長東。”
因為此事牽扯到了副省長,負責調查的科長不敢擅自作主,直接向一把手請示。
“不管是誰,都得查下去!這件事在市裏已經傳開了,我們必須向幹部群眾有一個交代。我給桑縣長打電話。桑縣長我們曾經在黨校培訓過。”
葛書記拿起了電話。
“桑縣長,哈哈,聽出來了,兩年沒見了。對,啥時候去光軍縣看你。對了,跟你打聽一件事。江寒你們比較熟吧?”
“對,江寒當過光軍縣委書記,是我的班長。”
“江寒曾經送給你一盒白茶?”
“對啊,不是江寒送我的,我直接要的。怎麽了?”
“是這樣的,我們這裏有江寒的舉報信,還有錄像。說江寒送給你的白茶裏麵放的有金條。”
“葛書記,我對你也不說假話,當時我嶽父想跟江寒一起坐坐,聊聊天,定了一個地方,我和江寒都提前到了。當時江寒拿了兩盒一模一樣的白茶,我直接拿了一盒。另外一盒當時就打開泡了,裏麵並沒有金條。”
“哦。打開了一盒,另外一盒呢?”
“我想想,對了,和江寒聚了之後,我和省紀委的同學聚了聚,我隨手送給他了,省紀委七室主任劉賓,您應該認識吧?”
“桑縣長,你幹過紀檢,應該能理解吧。這個事傳開了,所以必須有個結果。”
“理解,理解。”
葛書記放下電話,又給省紀委七室主任劉賓打。
劉賓接了電話,當時就承認了,就是桑榆送給他的,沒想到這是江寒送的,笑道:“我們都是青幹班同學,關係好得很,一盒茶葉也送來送去的。對了,有什麽問題?”
劉賓並不知道綠城東區關於江寒的傳言。
葛書記把情況一說,劉賓說道:“葛書記,你稍等,茶葉就在我辦公室,我還沒拆,我看看,稍等。”
一分鍾後,劉賓的電話迴過來了,這盒茶葉裏果然有金條!每一個金條都是50克,共100克。
“葛書記,我把東西給你送去,還是你派人來拿?”
“我派人去拿吧。”
~~~~~~
金條拿到了!
這下子,潘明建算是倒了大黴。
麵對著裝著金條的茶葉,潘明建怎麽都不承認是他送的。
“我敢對天發誓,我絕對沒有給江書記送金條。這茶葉,絕對不是我送的那個。市場上同款的茶葉多了,怎麽就認為這個是我送的呢?”
錄像都已經證明了一切,但潘明建還是像煮熟的鴨子,對於這種嘴硬的,隻有上手段。
最後,潘明建招了,就是他把金條放進茶葉盒裏的,為的就是讓江寒給他搞幾項工程。
潘明建不可能不招,隻要承認了,他就可以走出去。
在河洛省,企業老板隻要承認行賄了,就不會處理他。這個政策的初衷也就為了更好地監督公職人員,如果企業老板行賄受到重罰,他們恐怕就不會承認。企業老板嘴硬著不說,不利於案件查處。
問題已經定性了,潘明建行賄,而江寒並不知道茶葉裏麵有金條,轉手送了人。
紀委作出了結論,葛書記向書記、市長都作了匯報。
江寒受賄事件平息了。
袁本初和符大強都在暗暗生悶氣,怎麽會是這樣呢?
尤其是袁本初感到有些失敗,布了那麽長時間的局,白白損失了3萬塊錢,最後江寒什麽事情都沒有!
並且,這次事件給江寒給正了名,還順便把江寒的威信給提高了一大截。
有幹部說,江寒這個人是性情中人,老板給他帶茶葉,他也不在乎,並不像有些幹部故意裝作一副清高、清廉的樣子。
不少幹部都感到本應如此,江書記怎麽可能是貪財之人?
幹部都在罵潘明建,這貨還是大河建設公司的老板,過去包了不少工程,賺了不少錢,竟然隻送了兩根金條,才3萬塊錢!3萬塊錢就想把綠城東區黨工委書記給收買了!3萬塊錢就想承攬工程!這小子的算盤珠子打得太精明了!
換作任何人,3萬元也不可能讓你承包工程!
因為這是綠城東區,綠城東區的建設,工程都是大工程,根本不是在農村打口井、架個橋、建個房,十多萬就算是大的。
潘明建花了3萬塊錢沒得到工程,你就繼續送啊!竟然寫舉報信,還實名!這種企業老板真不行,格局太小!
~~~~~~
潘明建在紀委出來之後第二天就約了五個朋友,想在一起吃飯,喝上幾杯酒壓壓驚。
哪知道這幾個朋友剛開始答應,快到飯點了給他打電話說,有急事來不了。
一個有事來不了還算能理解,這一下子五個人全都有事!其中必有蹊蹺!
潘明建開著車直接跑到朋友的公司,哪知道這朋友根本沒有急事,而是在辦公室裏優哉遊哉地喝著茶。
朋友一見潘明建,臉上稍顯尷尬,馬上讓潘明建坐。
“林總,太不夠意思了吧?請你吃個飯,你說有事?”潘明建也不坐,氣乎乎的。
“潘總,你這麽說的話,那我也不妨打開窗戶說亮話!以後,咱們還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你我從此就是路人,就當以前不認識。”
潘明建道:“咋了,你這是要跟我斷交嗎?”
“你拿到哪裏去了?”
“江書記讓我放到車裏了。我可以保證,茶葉裏絕對不會有啥金條。”
“沒問你有沒有金條,你怎麽就說裏麵沒有金條?”
“領導啊,前幾天這個事都傳瘋了,說是茶葉裏有金條,後來又說沒有金條。”
“那你說說,你拿走的茶葉,你打開沒有?還在不在你車裏?”
“領導的東西我咋敢打開?包裝都好好的,江書記也沒有打開,他是送人了。”
“送人了,送給誰了?”
“送給了桑榆,光軍縣的縣長。”
~~~~~~
市紀委書記辦公室。
“葛書記,江寒的司機說,他把那盒茶葉拿到了車上,江寒又把茶葉送給了桑榆。桑榆曾經在省委辦公廳幹過,綜合一處的副處長,當過光軍縣的紀委書記,現在是縣長。桑榆的父親是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桑田,他的嶽父是副省長水長東。”
因為此事牽扯到了副省長,負責調查的科長不敢擅自作主,直接向一把手請示。
“不管是誰,都得查下去!這件事在市裏已經傳開了,我們必須向幹部群眾有一個交代。我給桑縣長打電話。桑縣長我們曾經在黨校培訓過。”
葛書記拿起了電話。
“桑縣長,哈哈,聽出來了,兩年沒見了。對,啥時候去光軍縣看你。對了,跟你打聽一件事。江寒你們比較熟吧?”
“對,江寒當過光軍縣委書記,是我的班長。”
“江寒曾經送給你一盒白茶?”
“對啊,不是江寒送我的,我直接要的。怎麽了?”
“是這樣的,我們這裏有江寒的舉報信,還有錄像。說江寒送給你的白茶裏麵放的有金條。”
“葛書記,我對你也不說假話,當時我嶽父想跟江寒一起坐坐,聊聊天,定了一個地方,我和江寒都提前到了。當時江寒拿了兩盒一模一樣的白茶,我直接拿了一盒。另外一盒當時就打開泡了,裏麵並沒有金條。”
“哦。打開了一盒,另外一盒呢?”
“我想想,對了,和江寒聚了之後,我和省紀委的同學聚了聚,我隨手送給他了,省紀委七室主任劉賓,您應該認識吧?”
“桑縣長,你幹過紀檢,應該能理解吧。這個事傳開了,所以必須有個結果。”
“理解,理解。”
葛書記放下電話,又給省紀委七室主任劉賓打。
劉賓接了電話,當時就承認了,就是桑榆送給他的,沒想到這是江寒送的,笑道:“我們都是青幹班同學,關係好得很,一盒茶葉也送來送去的。對了,有什麽問題?”
劉賓並不知道綠城東區關於江寒的傳言。
葛書記把情況一說,劉賓說道:“葛書記,你稍等,茶葉就在我辦公室,我還沒拆,我看看,稍等。”
一分鍾後,劉賓的電話迴過來了,這盒茶葉裏果然有金條!每一個金條都是50克,共100克。
“葛書記,我把東西給你送去,還是你派人來拿?”
“我派人去拿吧。”
~~~~~~
金條拿到了!
這下子,潘明建算是倒了大黴。
麵對著裝著金條的茶葉,潘明建怎麽都不承認是他送的。
“我敢對天發誓,我絕對沒有給江書記送金條。這茶葉,絕對不是我送的那個。市場上同款的茶葉多了,怎麽就認為這個是我送的呢?”
錄像都已經證明了一切,但潘明建還是像煮熟的鴨子,對於這種嘴硬的,隻有上手段。
最後,潘明建招了,就是他把金條放進茶葉盒裏的,為的就是讓江寒給他搞幾項工程。
潘明建不可能不招,隻要承認了,他就可以走出去。
在河洛省,企業老板隻要承認行賄了,就不會處理他。這個政策的初衷也就為了更好地監督公職人員,如果企業老板行賄受到重罰,他們恐怕就不會承認。企業老板嘴硬著不說,不利於案件查處。
問題已經定性了,潘明建行賄,而江寒並不知道茶葉裏麵有金條,轉手送了人。
紀委作出了結論,葛書記向書記、市長都作了匯報。
江寒受賄事件平息了。
袁本初和符大強都在暗暗生悶氣,怎麽會是這樣呢?
尤其是袁本初感到有些失敗,布了那麽長時間的局,白白損失了3萬塊錢,最後江寒什麽事情都沒有!
並且,這次事件給江寒給正了名,還順便把江寒的威信給提高了一大截。
有幹部說,江寒這個人是性情中人,老板給他帶茶葉,他也不在乎,並不像有些幹部故意裝作一副清高、清廉的樣子。
不少幹部都感到本應如此,江書記怎麽可能是貪財之人?
幹部都在罵潘明建,這貨還是大河建設公司的老板,過去包了不少工程,賺了不少錢,竟然隻送了兩根金條,才3萬塊錢!3萬塊錢就想把綠城東區黨工委書記給收買了!3萬塊錢就想承攬工程!這小子的算盤珠子打得太精明了!
換作任何人,3萬元也不可能讓你承包工程!
因為這是綠城東區,綠城東區的建設,工程都是大工程,根本不是在農村打口井、架個橋、建個房,十多萬就算是大的。
潘明建花了3萬塊錢沒得到工程,你就繼續送啊!竟然寫舉報信,還實名!這種企業老板真不行,格局太小!
~~~~~~
潘明建在紀委出來之後第二天就約了五個朋友,想在一起吃飯,喝上幾杯酒壓壓驚。
哪知道這幾個朋友剛開始答應,快到飯點了給他打電話說,有急事來不了。
一個有事來不了還算能理解,這一下子五個人全都有事!其中必有蹊蹺!
潘明建開著車直接跑到朋友的公司,哪知道這朋友根本沒有急事,而是在辦公室裏優哉遊哉地喝著茶。
朋友一見潘明建,臉上稍顯尷尬,馬上讓潘明建坐。
“林總,太不夠意思了吧?請你吃個飯,你說有事?”潘明建也不坐,氣乎乎的。
“潘總,你這麽說的話,那我也不妨打開窗戶說亮話!以後,咱們還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你我從此就是路人,就當以前不認識。”
潘明建道:“咋了,你這是要跟我斷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