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倒車”的現象可以從體製和經濟兩方麵看出來。首先是體製,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思路原本是“精簡政府規模”、“轉變政府職能”,具體而言是要政府減少對微觀經濟的管控和具體項目的審批,財政部完善預算、稅收體製等。
但是,在關鍵市場要素領域裏,仍然是政府在製定市場價格,不斷加強壟斷,為權力尋租提供了一個更優渥的溫床,最終導致腐敗猶如跗骨之蛆透過體製框架滲透到了社會、經濟的各個環節,推高民營企業營商成本與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經濟改革“開倒車”是體製改革“開倒車”的必然結果,而它結出的果實則是“國進民退”。
比如說,2002年,國務院下發了《電力體製改革方案》,提出了“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16字方針並規劃了改革路徑。但是,電網公司作為改組後的國企,它不僅沒有按照電力改革方案中的要求去做,反而建起了自己的配電網絡、發電廠等,一步步朝著行業巨無霸,同時也是壟斷的方向走。
2012年,魯省的魏橋電廠自建電網,以低於國家電網電價25%的價格向附近老百姓供電。這股來自市場的力量在遭遇“文鬥”、“武鬥”後,最終消失。
大家此時的精力都放在了基礎建設的投資上,江寒眉頭皺了皺,但沒有說話,今天已經是連續幾次否定了別人的觀點,此時再站出來反駁大家的觀點,不太合適。江寒知道四萬億的帶來的弊端,但是此時他卻無法講出來,畢竟還沒有發生。
更何況,江寒還不知道最後拿出來的是不是四萬億。
萬一,重生的江寒就是那隻扇動翅膀引發龍卷風的蝴蝶,讓曆史發生了偏轉呢?
上午的討論結束了,秦懷禮、孔雪峰和巴偉陪著江寒吃自助餐。
秦懷禮道:“江寒,你對於投資的方向怎麽看,今天大家都談到了基建,你感覺怎麽樣?”
江寒說道:“基建不是不可以投,但一定要控製在一個合理範圍。就像是買美債,這也是一種投資,但也要控製範圍。這是一個度的問題。我認為,必須加大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力度。”
“這個比例大概是多少?還有,高科技產業是國家一直在提倡和推動的,”秦懷禮有些不太認同江寒的觀點:“但高科技產業需要一個長期培育和發展的過程,特別是一些技術,也不知道投入多少才能夠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有人說高科技產業的研發投資就是個無底洞。現在,我們既然是救市,那就得采取那種立竿見影的舉措。”
“秦司長,您說的沒錯。高科技產業發展非常難,高科技的研究不確定性因素多,迴報的周期長,很多國家望而卻步。當然,這也是很多國家地位不高,在國際產業體係位於低端的根本原因。正因為難,我們才要迎難而上,否則,難題永遠就是難題。高科技產業這個難題,我們怎麽也躲不開、繞不過。”
“我們現在想止住經濟下滑並不難,但是這一代人隻管吃肉,硬骨頭都留給後麵?後麵的人再把硬骨頭交給後麵?到那個時候,我們不要說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了,我們恐怕連角落都站不住,被擠下舞台了!”
“經濟危機是一次良機,是一次擠泡沫、去產能、降增速、提質量的好機會!”
江寒說到這裏,秦懷禮有些不解:“降增速?現在gdp增長速度下滑十分嚴重,今年保8的壓力太大了。現在怎麽能把增速降下來?”
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4.7萬億元人民幣,比2006年增長11.4%,增速創1995年以來新高。至此,我國gdp連續5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一旦把速度降下來,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失業。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我們這樣保持三十年一直增長並且是高速增長。我們自從改革開放之後,之前的所有被壓抑的活力被釋放出來,但是到了90年代初進入了瓶頸期,經過國企改革的陣痛期,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入了國際經濟發展體係,成為了世界工廠,於是我們的經濟發速以兩位數增長,當然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我們的速度降到了10以下。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那就是粗放式發展,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汙染嚴重,其實,這是把後麵多少年的發展空間給集中到了現在!”
“說句難聽的話,這就是吃子孫的飯,斷子孫的路。”
“經濟發展的效果一定是速度與質量的平衡,絕不僅僅是速度。在不講究發展質量的情況下,速度發展越快,對社會的傷害就更大,對於今後經濟發展的破壞也就越大。”
“經濟的健康發展,意味著把增長速度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經濟的健康發展,一靠科技進步,二靠製度創新。現在,是該到了重視科技的時候了。”
“經濟的高速發展,會帶來很多隱患,最為嚴重的是,它會以表麵的繁榮來掩蓋越積越多的問題,比如說貧富分化、階層固化、精神退化、官員腐化、製度僵化等問題。也就是說,現在必須把速度降下來,把問題解決掉,特別是要把泡沫給提前戳破。”
“我舉個例子,為了片麵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各地普遍存在數據造假問題。比如說吧,今年國務院開會了,必須保持gdp的12%的增長速度。於是各省要開會,各省都會提出,今年gdp的增長速度不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一般說來,大家都會提出雙高,一是高於全國gdp增長速度,二是高於去年gdp的速長速度。而後市裏開會,縣裏開會,層層加碼!”
“造成的結果是什麽呢,縣裏的數字報上來來嚇人,市裏的把縣裏的加起來更嚇人,省裏的就變成了天文數字。最後匯總到國家統計局,各省報的也就是參考。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心知肚明。”
“到下一年,就這麽漲下去,怎麽得了?氣球越吹越大!可是哪一任都不敢戳破,誰也不敢擔責,誰也不想在我這一任把經濟給搞差了,因為多年來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gdp的速度必須要保持10%以上,否則就是領導無能!”
“於是,各種數據造假就會蔓延開來,你想想,這是一種什麽後果?不僅會影響到實體經濟,更會影響到人們的思想觀念,影響社會的整體風氣,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
孔雪峰和巴偉感到,江寒還是沒有改變,還像過去一樣敢說。
但是,在關鍵市場要素領域裏,仍然是政府在製定市場價格,不斷加強壟斷,為權力尋租提供了一個更優渥的溫床,最終導致腐敗猶如跗骨之蛆透過體製框架滲透到了社會、經濟的各個環節,推高民營企業營商成本與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經濟改革“開倒車”是體製改革“開倒車”的必然結果,而它結出的果實則是“國進民退”。
比如說,2002年,國務院下發了《電力體製改革方案》,提出了“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16字方針並規劃了改革路徑。但是,電網公司作為改組後的國企,它不僅沒有按照電力改革方案中的要求去做,反而建起了自己的配電網絡、發電廠等,一步步朝著行業巨無霸,同時也是壟斷的方向走。
2012年,魯省的魏橋電廠自建電網,以低於國家電網電價25%的價格向附近老百姓供電。這股來自市場的力量在遭遇“文鬥”、“武鬥”後,最終消失。
大家此時的精力都放在了基礎建設的投資上,江寒眉頭皺了皺,但沒有說話,今天已經是連續幾次否定了別人的觀點,此時再站出來反駁大家的觀點,不太合適。江寒知道四萬億的帶來的弊端,但是此時他卻無法講出來,畢竟還沒有發生。
更何況,江寒還不知道最後拿出來的是不是四萬億。
萬一,重生的江寒就是那隻扇動翅膀引發龍卷風的蝴蝶,讓曆史發生了偏轉呢?
上午的討論結束了,秦懷禮、孔雪峰和巴偉陪著江寒吃自助餐。
秦懷禮道:“江寒,你對於投資的方向怎麽看,今天大家都談到了基建,你感覺怎麽樣?”
江寒說道:“基建不是不可以投,但一定要控製在一個合理範圍。就像是買美債,這也是一種投資,但也要控製範圍。這是一個度的問題。我認為,必須加大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力度。”
“這個比例大概是多少?還有,高科技產業是國家一直在提倡和推動的,”秦懷禮有些不太認同江寒的觀點:“但高科技產業需要一個長期培育和發展的過程,特別是一些技術,也不知道投入多少才能夠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有人說高科技產業的研發投資就是個無底洞。現在,我們既然是救市,那就得采取那種立竿見影的舉措。”
“秦司長,您說的沒錯。高科技產業發展非常難,高科技的研究不確定性因素多,迴報的周期長,很多國家望而卻步。當然,這也是很多國家地位不高,在國際產業體係位於低端的根本原因。正因為難,我們才要迎難而上,否則,難題永遠就是難題。高科技產業這個難題,我們怎麽也躲不開、繞不過。”
“我們現在想止住經濟下滑並不難,但是這一代人隻管吃肉,硬骨頭都留給後麵?後麵的人再把硬骨頭交給後麵?到那個時候,我們不要說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了,我們恐怕連角落都站不住,被擠下舞台了!”
“經濟危機是一次良機,是一次擠泡沫、去產能、降增速、提質量的好機會!”
江寒說到這裏,秦懷禮有些不解:“降增速?現在gdp增長速度下滑十分嚴重,今年保8的壓力太大了。現在怎麽能把增速降下來?”
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4.7萬億元人民幣,比2006年增長11.4%,增速創1995年以來新高。至此,我國gdp連續5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一旦把速度降下來,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失業。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我們這樣保持三十年一直增長並且是高速增長。我們自從改革開放之後,之前的所有被壓抑的活力被釋放出來,但是到了90年代初進入了瓶頸期,經過國企改革的陣痛期,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入了國際經濟發展體係,成為了世界工廠,於是我們的經濟發速以兩位數增長,當然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我們的速度降到了10以下。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那就是粗放式發展,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汙染嚴重,其實,這是把後麵多少年的發展空間給集中到了現在!”
“說句難聽的話,這就是吃子孫的飯,斷子孫的路。”
“經濟發展的效果一定是速度與質量的平衡,絕不僅僅是速度。在不講究發展質量的情況下,速度發展越快,對社會的傷害就更大,對於今後經濟發展的破壞也就越大。”
“經濟的健康發展,意味著把增長速度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經濟的健康發展,一靠科技進步,二靠製度創新。現在,是該到了重視科技的時候了。”
“經濟的高速發展,會帶來很多隱患,最為嚴重的是,它會以表麵的繁榮來掩蓋越積越多的問題,比如說貧富分化、階層固化、精神退化、官員腐化、製度僵化等問題。也就是說,現在必須把速度降下來,把問題解決掉,特別是要把泡沫給提前戳破。”
“我舉個例子,為了片麵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各地普遍存在數據造假問題。比如說吧,今年國務院開會了,必須保持gdp的12%的增長速度。於是各省要開會,各省都會提出,今年gdp的增長速度不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一般說來,大家都會提出雙高,一是高於全國gdp增長速度,二是高於去年gdp的速長速度。而後市裏開會,縣裏開會,層層加碼!”
“造成的結果是什麽呢,縣裏的數字報上來來嚇人,市裏的把縣裏的加起來更嚇人,省裏的就變成了天文數字。最後匯總到國家統計局,各省報的也就是參考。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心知肚明。”
“到下一年,就這麽漲下去,怎麽得了?氣球越吹越大!可是哪一任都不敢戳破,誰也不敢擔責,誰也不想在我這一任把經濟給搞差了,因為多年來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gdp的速度必須要保持10%以上,否則就是領導無能!”
“於是,各種數據造假就會蔓延開來,你想想,這是一種什麽後果?不僅會影響到實體經濟,更會影響到人們的思想觀念,影響社會的整體風氣,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
孔雪峰和巴偉感到,江寒還是沒有改變,還像過去一樣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