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啟將這條短信轉發給了縣長賀江秋,隨即這條消息馬上傳遍了全縣。
也就是說,江寒要離開了文川了。
原路返迴,意味著江寒迴到他來的地方——河洛省。
江寒,可以說是文川大地震救災的最大功臣,結果卻是黯然離去!
這種結果讓普通的幹部和群眾始料未及,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江寒的關係辦走了!
這一天,大批百姓和普通的黨員幹部來到了映秀鎮,來到了操場,有人大聲哭喊著江書記,引起現場一片哭聲,一時令人動容。
這一切,被重迴文川的張思潯記錄了下來。
江寒的關係剛剛辦走,從省到州到各縣,突然之間進行了人事大變動。
此時正是8月底,在這個時候極少研究幹部。
省長被調往京城,任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還加了一個括號正部級。
中國企業聯合會屬於正部級單位,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也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特設機構。
會長是正部,副會長就是副部。省長雖然說是加了一個括號,但顯然是被貶了。
省裏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任命是,分管水利廳的常務副省長冉道興直接任省長,這也是一個極為少見的、打破常規的用人。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512文川大地震之前把紫坪鋪水庫的水放掉了一半,既避免了蓉城的滅頂之災,又給救災提供了一條水上運輸大通道,為救災節省了距離,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幹部和群眾都私下議論,常務副省長提拔為省長,都是沾了江寒的光。
阿壩州的領導沒有聽從阿壩軍分區司令員夏林的建議,導致州府這次在地震中損失極大。
兩名常委在大地震中失去生命,州委書記劉利平、州長霍正起被雙雙免職,等著年底進人大或政協。
這樣的處理,其實也體現了有關領導對於省裏的不滿意,從另外一個角度肯定了江寒的功績。
江寒在短信中說到“諸位展翅高飛”得到了應驗,文川縣的幹部在這次變動中收獲極大。
賀江秋接任文川縣委書記,縣委副書記廖誌國任縣長,三江鄉的鄉長索美是少數民族女幹部,跳過了鄉黨委書記這個台階,直接升任文川縣副縣長。
縣委辦主任袁文啟在這次救援中立了大功,他帶了文川縣6萬人作為救援隊,是僅次於解放軍官兵的人數最多的救援隊伍,所以被提拔到茂縣任縣長。
映秀鎮在這次大地震救援中顯示了獨特的作用,成了重要的救援物資集散地、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現場辦公地,書記和鎮長雙雙得到提拔。
黨委書記提拔為副縣長,鎮長石清林則是去了北川任副縣長。
所有職位有變動的文川幹部,第一時間都給江寒發去了短信,向江寒報告並致謝。
如果沒有江寒,不要說提拔重用了,恐怕連命都保不住。
江寒,來了兩個月,就如同流星一般劃過文川的天空,然後,消失了。
賀江秋、袁文啟,廖誌國,徐大川,石清林,索美所有的文川人……都悵然若失。
~~~~~~
夏林在50歲的年齡得到了提拔,完全是因為文川大地震。
地震發生後,上級領導趕到蓉城,所有駐軍都向災區進發,並強調,第一個趕到震區展開救援的部隊立一等功。
本來大家都以為是第一個進入震區的是李振波帶領的空軍盲跳15名勇士,哪知道他們不是。
第一個進入震區的是阿壩州軍分區司令員夏林所帶的兩個直屬隊!
事後,軍委調查發現,夏林居然早在大地震發生前的兩個月,在文川搞了一個全州的軍民聯合防震救災演習,州內所有武裝部、民兵營都到文川參加,隻不過搞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被省軍區給叫停了。
省軍區之所以叫停,主要是省委給施加的壓力。
夏林與文川縣委書記江寒相互配合,提前做了抗震救災的各種準備。
首先是阿壩州軍分區係統沒有傷亡,其次是他們在大地震前就趕到了北川縣城,並命令北川縣拉響防空警報,極大地降低了死亡人數。震後及時組織救援,並讓群眾向任家坪方向撤離,表現了極強的預判力和控製力。
20萬軍隊參與了這次救災,而功勞最大的就是區區200餘人。
在這次各兵種都參與的救援之中,一向作為預備役的軍分區係統竟然做得如此完美,讓其他部隊都黯然失色。
於是,全國性的評功評獎還沒開始,軍委就授予阿壩軍分區集體二等功一次,授予司令員夏林一等功一次。
在正師級的崗位上記一等功,這是和平建設以來的頭一個。
正師級幹部立一等功,肯定是要提拔的。
夏林到阿壩軍分區任司令員,明擺著就是要退到軍分區係統,或者是停幾年轉業到地方,比如說到哪個省直部門任副廳長,從副廳長的位置上退休,這是一貫的人事安排。
哪知道,年滿50歲已經做好退休準備的夏林迎來了他軍旅生涯的又一個輝煌。
在立一等功之後半個月,夏林就被明確了新職務:第14集團軍參謀長,是副軍級,少將。
14集團軍隸屬於蓉城軍區,蓉城軍區是七大軍區之一。
夏林從此躋身將軍的行列。
夏林的妻子一直在說,幸虧有了江寒,如果迴到了東北,哪兒能提拔?
現在,家安在了蓉城,職務又得到了提升,十分圓滿,可惜的是,江寒又迴到了河洛省。
這一次大地震,立功最大的是江寒,江寒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而夏林卻向前跨了一大步。
夏林想起了8年前在三河縣的黃溝村,那個時候他怎麽也不會想到,當時的江寒會成為他今後的福星。
妻子的叨叨讓夏林感到鬱悶的同時,又感到江寒這樣的安排隻是暫時的,上級自然有上級的考慮。
現在的江寒需要蟄伏一段,就如同寶劍,揮劍之後必然歸鞘,出鞘之時鋒芒更甚。
也就是說,江寒要離開了文川了。
原路返迴,意味著江寒迴到他來的地方——河洛省。
江寒,可以說是文川大地震救災的最大功臣,結果卻是黯然離去!
這種結果讓普通的幹部和群眾始料未及,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江寒的關係辦走了!
這一天,大批百姓和普通的黨員幹部來到了映秀鎮,來到了操場,有人大聲哭喊著江書記,引起現場一片哭聲,一時令人動容。
這一切,被重迴文川的張思潯記錄了下來。
江寒的關係剛剛辦走,從省到州到各縣,突然之間進行了人事大變動。
此時正是8月底,在這個時候極少研究幹部。
省長被調往京城,任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還加了一個括號正部級。
中國企業聯合會屬於正部級單位,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也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特設機構。
會長是正部,副會長就是副部。省長雖然說是加了一個括號,但顯然是被貶了。
省裏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任命是,分管水利廳的常務副省長冉道興直接任省長,這也是一個極為少見的、打破常規的用人。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512文川大地震之前把紫坪鋪水庫的水放掉了一半,既避免了蓉城的滅頂之災,又給救災提供了一條水上運輸大通道,為救災節省了距離,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幹部和群眾都私下議論,常務副省長提拔為省長,都是沾了江寒的光。
阿壩州的領導沒有聽從阿壩軍分區司令員夏林的建議,導致州府這次在地震中損失極大。
兩名常委在大地震中失去生命,州委書記劉利平、州長霍正起被雙雙免職,等著年底進人大或政協。
這樣的處理,其實也體現了有關領導對於省裏的不滿意,從另外一個角度肯定了江寒的功績。
江寒在短信中說到“諸位展翅高飛”得到了應驗,文川縣的幹部在這次變動中收獲極大。
賀江秋接任文川縣委書記,縣委副書記廖誌國任縣長,三江鄉的鄉長索美是少數民族女幹部,跳過了鄉黨委書記這個台階,直接升任文川縣副縣長。
縣委辦主任袁文啟在這次救援中立了大功,他帶了文川縣6萬人作為救援隊,是僅次於解放軍官兵的人數最多的救援隊伍,所以被提拔到茂縣任縣長。
映秀鎮在這次大地震救援中顯示了獨特的作用,成了重要的救援物資集散地、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現場辦公地,書記和鎮長雙雙得到提拔。
黨委書記提拔為副縣長,鎮長石清林則是去了北川任副縣長。
所有職位有變動的文川幹部,第一時間都給江寒發去了短信,向江寒報告並致謝。
如果沒有江寒,不要說提拔重用了,恐怕連命都保不住。
江寒,來了兩個月,就如同流星一般劃過文川的天空,然後,消失了。
賀江秋、袁文啟,廖誌國,徐大川,石清林,索美所有的文川人……都悵然若失。
~~~~~~
夏林在50歲的年齡得到了提拔,完全是因為文川大地震。
地震發生後,上級領導趕到蓉城,所有駐軍都向災區進發,並強調,第一個趕到震區展開救援的部隊立一等功。
本來大家都以為是第一個進入震區的是李振波帶領的空軍盲跳15名勇士,哪知道他們不是。
第一個進入震區的是阿壩州軍分區司令員夏林所帶的兩個直屬隊!
事後,軍委調查發現,夏林居然早在大地震發生前的兩個月,在文川搞了一個全州的軍民聯合防震救災演習,州內所有武裝部、民兵營都到文川參加,隻不過搞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被省軍區給叫停了。
省軍區之所以叫停,主要是省委給施加的壓力。
夏林與文川縣委書記江寒相互配合,提前做了抗震救災的各種準備。
首先是阿壩州軍分區係統沒有傷亡,其次是他們在大地震前就趕到了北川縣城,並命令北川縣拉響防空警報,極大地降低了死亡人數。震後及時組織救援,並讓群眾向任家坪方向撤離,表現了極強的預判力和控製力。
20萬軍隊參與了這次救災,而功勞最大的就是區區200餘人。
在這次各兵種都參與的救援之中,一向作為預備役的軍分區係統竟然做得如此完美,讓其他部隊都黯然失色。
於是,全國性的評功評獎還沒開始,軍委就授予阿壩軍分區集體二等功一次,授予司令員夏林一等功一次。
在正師級的崗位上記一等功,這是和平建設以來的頭一個。
正師級幹部立一等功,肯定是要提拔的。
夏林到阿壩軍分區任司令員,明擺著就是要退到軍分區係統,或者是停幾年轉業到地方,比如說到哪個省直部門任副廳長,從副廳長的位置上退休,這是一貫的人事安排。
哪知道,年滿50歲已經做好退休準備的夏林迎來了他軍旅生涯的又一個輝煌。
在立一等功之後半個月,夏林就被明確了新職務:第14集團軍參謀長,是副軍級,少將。
14集團軍隸屬於蓉城軍區,蓉城軍區是七大軍區之一。
夏林從此躋身將軍的行列。
夏林的妻子一直在說,幸虧有了江寒,如果迴到了東北,哪兒能提拔?
現在,家安在了蓉城,職務又得到了提升,十分圓滿,可惜的是,江寒又迴到了河洛省。
這一次大地震,立功最大的是江寒,江寒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而夏林卻向前跨了一大步。
夏林想起了8年前在三河縣的黃溝村,那個時候他怎麽也不會想到,當時的江寒會成為他今後的福星。
妻子的叨叨讓夏林感到鬱悶的同時,又感到江寒這樣的安排隻是暫時的,上級自然有上級的考慮。
現在的江寒需要蟄伏一段,就如同寶劍,揮劍之後必然歸鞘,出鞘之時鋒芒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