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一杯接一杯、不緊不慢地喝著酒,一瓶花生米都快見了底。
已經到了12點,江寒才點了兩個菜,和一碗米飯。
那個邋遢青年已經換了一個地方,坐在一個水坑裏,蒼蠅蚊子圍著他亂飛,似乎在宣示這是他們的地盤,試圖把青年給趕走。
青年哈哈笑著去抓,結果什麽都沒抓住。
這時有車站戴著袖標的人去攆他,他突然趴到地上,把頭埋進汙水裏,幾秒鍾後抬起來,用手一抹,活像一個鬼。
突然,一個中年人停在邋遢青年麵前。
“哎,你家哪兒的?”
“俺家在河邊。”
“河邊在哪兒?”
“在大樹底下。”
“大樹在哪兒?”
“在俺家。”
“你待這兒別動,我帶你迴家,坐車迴家。”
“俺不迴家,俺吃饃。”
“好,我給你拿饃。”
中年人走了,邋遢青年坐在原地,開始綁鞋子。
鞋子居然是一隻大一隻小,一隻是普通的黑色皮鞋,一隻是厚底翻毛皮鞋還開了個小口。
江寒說道:“老板,結帳。”
付完錢,江寒把剩下的米飯和菜放到塑料盒裏,朝邋遢青年走過去。
邋遢青年一愣,隨便接過來,也不顧江寒遞過來的筷子,直接用髒手往嘴裏塞。
“兄弟,不管我說什麽,你保持剛才的狀態,”江寒壓低聲音說:“你認識我嗎?”
邋遢青年停止了扒飯,眼睛盯著腳麵。
“兄弟,是不是去李窯?”
邋遢青年的身子突然打了一個激靈,轉過身來,鬼魅一般地盯著江寒。
“你可要想好了,去了,大概率是個死。”江寒突然提高聲音:“快點吃!”
邋遢青年扒了一口飯,壓低聲音:“我認識你,因為絲綢之路起點的事立了三等功。你怎麽看出來的?”
“你的演技真不錯,能和勾踐一較高低。”江寒道:“如果我沒猜錯,你叫葛鬆望。”
葛鬆望點點頭:“請指教我哪些地方有破綻?”
“你的鼻梁兩側有明顯的凹痕,再配上你的深眼窩,你一直是戴眼鏡的。但你今天沒有戴眼鏡,不合常規。”
“你是農村人,並且從小吃過很大的苦,能夠適應多種環境特別是惡劣環境。”
“還有你的鞋子。當然,這個除了我,恐怕沒人看出來。”
江寒心道,如果不是前世的那件事,他也看不出來。
葛鬆望滿臉佩服。
“那個地方,你大概率有去無迴。我勸你還是別去為好。”江寒勸道。
“不,我一定要去。為了我的事業,也為了我的學生。準備了幾個月,我不可能就此放棄。”
“祝你順利!”
江寒知道,他阻止不了葛鬆望。
從葛鬆望手中拿過塑料盒:“從現在開始,我給你15天時間。記住,生命至上!不要冒險。”
江寒離開,把塑料盒還給老板。
老板接過來就扔到了垃圾筐裏:“這種傻子,給他吃的幹啥?早死早投胎吧。”
這時,一輛破麵包車停在了葛鬆望跟前,中年人下來,遞給他一個饃:“走,我送你迴家。”
葛鬆望朝江寒這邊看了一眼,一把搶過中年人手中的饃,傻笑著上了麵包車。
江寒馬上打了一個麵的:“去李窯村。”
“你去李窯幹啥?”司機操本地口音。
“我是市裏的,包村幹部。”江寒說道。
江寒坐在副駕上,跟著前麵的麵包車。
司機好幾次想超車,江寒都讓他慢一點,說是開慢一點,路太顛簸。
前麵的麵包車跑得快了,江寒也讓他加快一點,搞得司機覺得這個包村幹部真麻煩。
到了李窯村,葛鬆望的麵包車鑽進了一個用紅磚圍成的院子裏。
江寒也下車,付了錢,讓司機迴去了。
江寒走到剛才麵包車的入口,大鐵門緊緊關閉。圍牆糊了水泥,水泥上插著大小不一樣玻璃茬子,上麵還攔著三道鐵絲網。
就是這裏了!
江寒穿過李窯村,村民見了也不以為意,因為李窯村位於山腳下,經常有戶外徒步愛好者從這裏上山。
江寒爬到山崖上俯瞰,院子圍起來的麵積很大,裏麵有二十幾個磚瓦窯,有十幾個人正在填火。有人和泥,有人脫坯,有人運磚,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分工。
有二十幾個石棉瓦覆蓋的棚屋。
一切,看起來很正常。
~~~~~~
李窯村的後山上有幾戶人家,都開了農家樂,江寒決定就在這裏住下。
挑中了一個比較幹淨整潔的院子一問,一天住宿包吃住下來總共30元,江寒給了一百塊,先住三天再說。
農家樂的房東夫婦都是本地人,男的50多歲,姓丁,是李窯村的人,門牙隻剩下一顆,說話露風。
“老丁,現在不都是在幫扶農村嗎?李窯村是誰在幫扶?”江寒問道。
“誰知道呢,反正我沒見過當官的來過村裏。”老丁拿出煙袋鍋開始裝自製的煙絲。
“你們村還種煙葉嗎?”
“種。都是自己吸了。”
“村裏的收入主要靠啥?我說是集體經濟。”
老丁點著煙袋,吧嗒吧嗒地吸了幾口:“啥集體經濟?大集體早就沒了,都是各幹各的、各顧各的,哪兒還有啥集體經濟?”
“村裏的人,富的,富的流油,窮的,窮的露屁股。李窯,李窯,過去就是專門燒磚瓦的。以前,俺們家還有兩口窯,三畝黃膠泥地,後來讓人給收走了。”
“俺們家的黃膠泥地,製磚胚是最好的。一塊磚,俺的黃膠泥占一成,別的土占4成,燒出來的都可好。別人家的,黃膠泥至少要占4成。”
“俺家的兩口窯最大,燒的時間最長,都燒成一體了,燒起磚瓦來,比別的窯省煤。”
“新建的窯,也不敢弄大,不成一體,容易塌,還漏氣,燒出的磚,都是紅的加青的,這磚就燒廢了。”
說起燒磚瓦,老丁興奮得很。
“誰把你的窯和地收走了?出了多少錢?”
老丁猛地一磕煙袋鍋:“那還不是李鐵頭,仗著姓李,仗著在少林寺學過幾年,把俺家的窯和地占了,就往俺院裏扔了十塊錢!”
“10塊錢,10塊錢能幹啥?”江寒怒了。
“俺當然不願意,找到李鐵頭說理。他把俺打了一頓,看到我這門牙沒有,就是讓他們給打掉的。”
“丁大牙,少說幾句,沒人把你當啞巴!”老丁的老婆走過來喝道。
已經到了12點,江寒才點了兩個菜,和一碗米飯。
那個邋遢青年已經換了一個地方,坐在一個水坑裏,蒼蠅蚊子圍著他亂飛,似乎在宣示這是他們的地盤,試圖把青年給趕走。
青年哈哈笑著去抓,結果什麽都沒抓住。
這時有車站戴著袖標的人去攆他,他突然趴到地上,把頭埋進汙水裏,幾秒鍾後抬起來,用手一抹,活像一個鬼。
突然,一個中年人停在邋遢青年麵前。
“哎,你家哪兒的?”
“俺家在河邊。”
“河邊在哪兒?”
“在大樹底下。”
“大樹在哪兒?”
“在俺家。”
“你待這兒別動,我帶你迴家,坐車迴家。”
“俺不迴家,俺吃饃。”
“好,我給你拿饃。”
中年人走了,邋遢青年坐在原地,開始綁鞋子。
鞋子居然是一隻大一隻小,一隻是普通的黑色皮鞋,一隻是厚底翻毛皮鞋還開了個小口。
江寒說道:“老板,結帳。”
付完錢,江寒把剩下的米飯和菜放到塑料盒裏,朝邋遢青年走過去。
邋遢青年一愣,隨便接過來,也不顧江寒遞過來的筷子,直接用髒手往嘴裏塞。
“兄弟,不管我說什麽,你保持剛才的狀態,”江寒壓低聲音說:“你認識我嗎?”
邋遢青年停止了扒飯,眼睛盯著腳麵。
“兄弟,是不是去李窯?”
邋遢青年的身子突然打了一個激靈,轉過身來,鬼魅一般地盯著江寒。
“你可要想好了,去了,大概率是個死。”江寒突然提高聲音:“快點吃!”
邋遢青年扒了一口飯,壓低聲音:“我認識你,因為絲綢之路起點的事立了三等功。你怎麽看出來的?”
“你的演技真不錯,能和勾踐一較高低。”江寒道:“如果我沒猜錯,你叫葛鬆望。”
葛鬆望點點頭:“請指教我哪些地方有破綻?”
“你的鼻梁兩側有明顯的凹痕,再配上你的深眼窩,你一直是戴眼鏡的。但你今天沒有戴眼鏡,不合常規。”
“你是農村人,並且從小吃過很大的苦,能夠適應多種環境特別是惡劣環境。”
“還有你的鞋子。當然,這個除了我,恐怕沒人看出來。”
江寒心道,如果不是前世的那件事,他也看不出來。
葛鬆望滿臉佩服。
“那個地方,你大概率有去無迴。我勸你還是別去為好。”江寒勸道。
“不,我一定要去。為了我的事業,也為了我的學生。準備了幾個月,我不可能就此放棄。”
“祝你順利!”
江寒知道,他阻止不了葛鬆望。
從葛鬆望手中拿過塑料盒:“從現在開始,我給你15天時間。記住,生命至上!不要冒險。”
江寒離開,把塑料盒還給老板。
老板接過來就扔到了垃圾筐裏:“這種傻子,給他吃的幹啥?早死早投胎吧。”
這時,一輛破麵包車停在了葛鬆望跟前,中年人下來,遞給他一個饃:“走,我送你迴家。”
葛鬆望朝江寒這邊看了一眼,一把搶過中年人手中的饃,傻笑著上了麵包車。
江寒馬上打了一個麵的:“去李窯村。”
“你去李窯幹啥?”司機操本地口音。
“我是市裏的,包村幹部。”江寒說道。
江寒坐在副駕上,跟著前麵的麵包車。
司機好幾次想超車,江寒都讓他慢一點,說是開慢一點,路太顛簸。
前麵的麵包車跑得快了,江寒也讓他加快一點,搞得司機覺得這個包村幹部真麻煩。
到了李窯村,葛鬆望的麵包車鑽進了一個用紅磚圍成的院子裏。
江寒也下車,付了錢,讓司機迴去了。
江寒走到剛才麵包車的入口,大鐵門緊緊關閉。圍牆糊了水泥,水泥上插著大小不一樣玻璃茬子,上麵還攔著三道鐵絲網。
就是這裏了!
江寒穿過李窯村,村民見了也不以為意,因為李窯村位於山腳下,經常有戶外徒步愛好者從這裏上山。
江寒爬到山崖上俯瞰,院子圍起來的麵積很大,裏麵有二十幾個磚瓦窯,有十幾個人正在填火。有人和泥,有人脫坯,有人運磚,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分工。
有二十幾個石棉瓦覆蓋的棚屋。
一切,看起來很正常。
~~~~~~
李窯村的後山上有幾戶人家,都開了農家樂,江寒決定就在這裏住下。
挑中了一個比較幹淨整潔的院子一問,一天住宿包吃住下來總共30元,江寒給了一百塊,先住三天再說。
農家樂的房東夫婦都是本地人,男的50多歲,姓丁,是李窯村的人,門牙隻剩下一顆,說話露風。
“老丁,現在不都是在幫扶農村嗎?李窯村是誰在幫扶?”江寒問道。
“誰知道呢,反正我沒見過當官的來過村裏。”老丁拿出煙袋鍋開始裝自製的煙絲。
“你們村還種煙葉嗎?”
“種。都是自己吸了。”
“村裏的收入主要靠啥?我說是集體經濟。”
老丁點著煙袋,吧嗒吧嗒地吸了幾口:“啥集體經濟?大集體早就沒了,都是各幹各的、各顧各的,哪兒還有啥集體經濟?”
“村裏的人,富的,富的流油,窮的,窮的露屁股。李窯,李窯,過去就是專門燒磚瓦的。以前,俺們家還有兩口窯,三畝黃膠泥地,後來讓人給收走了。”
“俺們家的黃膠泥地,製磚胚是最好的。一塊磚,俺的黃膠泥占一成,別的土占4成,燒出來的都可好。別人家的,黃膠泥至少要占4成。”
“俺家的兩口窯最大,燒的時間最長,都燒成一體了,燒起磚瓦來,比別的窯省煤。”
“新建的窯,也不敢弄大,不成一體,容易塌,還漏氣,燒出的磚,都是紅的加青的,這磚就燒廢了。”
說起燒磚瓦,老丁興奮得很。
“誰把你的窯和地收走了?出了多少錢?”
老丁猛地一磕煙袋鍋:“那還不是李鐵頭,仗著姓李,仗著在少林寺學過幾年,把俺家的窯和地占了,就往俺院裏扔了十塊錢!”
“10塊錢,10塊錢能幹啥?”江寒怒了。
“俺當然不願意,找到李鐵頭說理。他把俺打了一頓,看到我這門牙沒有,就是讓他們給打掉的。”
“丁大牙,少說幾句,沒人把你當啞巴!”老丁的老婆走過來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