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你不要以為你要到省外工作了,就可以瞧不起我們,就可以貶低我們!”張保強道:“你這麽說,很不合適!”


    “我們也想發展高科技,但是基礎不行啊。最主要是人才不足!看看我們省的高校吧,全省每年這麽多高考人數,但沒有一所211高校,更不要說985院校了。而省外的211、985高校給我們省的指標又非常少。放眼全國,我們省的高考競爭,簡直就是地獄難度!”


    “高層次、高質量的院校,一個都沒有!我們怎麽發展高技術產業?這難道不是國家的定位和政策所造成的嗎?”


    張保強也激動了,與江寒爭辯起來。


    “張老師,難道你不知道中科大?”江寒說道。


    中科大,全稱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整個河洛省的痛,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痛。


    1969年,中蘇之間關係進一步惡化,而為了保護在京城的一些重要學校,單位,政府開始有計劃的將學校遷移出去,而京城的一些名校依次遷移出去,其中中央民族大學遷到了鄂省,京城農業大學依次遷往三秦省,在這一批高校之中,中科大也在遷出名單之列。


    中科大的計劃是遷往河洛省的南都市,因為河洛處於中原地區,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對於中科大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歸所,但是當時卻遭到了河洛省的冷落。


    河洛省並不想接收這所學校,省領導把中科大看成了“拖油瓶”,所以沒有理會,而河洛之所以拒絕中科大的理由便是怕這些大學生過度消耗河洛的口糧。


    中科大也很無奈,接著派了兩個組,一個去了贛省,一個去了肥合,而去贛省的那組也遭到拒絕,而時任皖省革委會主任的李德安知道中科大有意遷往肥合的消息後,立即抓住這個機會,戲劇性的是當時負責在肥合建設中科大的校園的是河洛省的一個建築師,心中也是百味雜陳,說不出的滋味。


    後來中科大多次表示想要遷迴京城,被皖省政府挽留,甚至開出了優越的條件,為的就是挽留這所名校,而隨著肥合教育事業的重視加上一流高校的入駐,肥合在科教上進步也是有目共睹,而且還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而因怕口糧被瓜分的河洛省,還有贛省,腸子都悔青了。


    而後來,憑著中科大,肥合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科創板上市企業位居省會城市第一,“芯屏汽合”“集終生智”成為現象級產業地標。


    “中科大在很多領域,連清北都比不了,中科大被列為中國高校的c9,排名有些低,實力被低估。這樣的學校,人家送上門來,我們都不要!”


    “連中科大都不想要,我們憑什麽埋怨國家不重視我們的教育?給你整一個985過去,你也搞不好!再說了,現在的985高校人家也不願意來!”


    “說來說去,是我們自己不爭氣!”


    “可能有人說了,那是多少年的事了。但是,錯了就錯了,上一代的錯,我們這一代就得背!錯過了就錯過了,一切重新再來!”


    “往下怎麽辦?不能自怨自艾,要低穀奮起!現在,綠城市正在謀劃新區。新區的定位是商務、物流,我看,這個定位絕對錯誤!”


    “綠城的新區,一定要規劃成高教園區!圍繞高等教育,規劃建設園區,栽得梧桐樹,才有鳳凰來!”


    “有了高教園區,我們就可以去招才引校,把省外的高校引過來,讓他們在這裏辦分校。”


    “要轉變觀念,從單純的招商引資,向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校並重轉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綠城再也不能錯過這一輪園區發展的機會了。錯過這次園區發展,說不定國家又要收緊土地!”


    “我想說的是,一個不重視文化和教育的城市,沒有未來!”


    “一個急功近利、一心隻為gdp的城市或省份,沒有長久的競爭力,其結果是被別人結果!”


    “迴答完畢。”


    江寒答完了,現場沒有人吭聲。


    江寒是在公開場合揭開了河洛省的傷疤,大家想起來都很心痛。


    不得不承認,江寒點出了問題的實質,不是國家不支持,而是我們自己不爭氣!


    你有拒絕頂尖高校的前科,我再支持你,你也搞不好啊!


    ~~~~~~


    黨建理論教研室教授康立生提第三個問題。


    昨天,副校長賀鳴就給他交待,要利用提問題的機會,給黨校的老師爭個麵子。


    緊接著,正在外邊培訓的汪俊也專門給他打電話,一定要把黨校老師失去的聲譽找迴來。


    其實不用他們二人交待,康立生也會想一想如何提問,如何讓江寒迴答不出來。


    他研究了一下江寒,發現這小子真是個人才!特別是在中青班到18個市,共為25個縣(區)把脈問診,這25次都是江寒代表中青班給所調研的地方點評。


    這小子簡直是個全才,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城建,產業等等,幾乎沒他不懂的!


    太特麽妖了!


    對於這樣的人能提出什麽要求?


    突然,康立生想到了!


    康立生曾經在黨校的辦公室裏幹過,當時他最為頭疼的事情就是寫材料,各種領導講話,讓他煩不勝煩!


    實踐證明,不管是在學校的行政部門還是在省直,都有一個普遍性規律:能講的不能寫,能寫的不能講。


    那種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的人,往往是思維活躍、天馬行空,講起來讓大家津津有味,容易忽視他的邏輯。而這種人的邏輯硬傷決定了寫不成材料。


    因為寫材料,不一定要求多華麗,但必須要講邏輯。


    而那些材料高手,一段話一段話地過、一個字一個字地摳,整天埋頭於材料當中,沒時間與人交際,表達能力自然欠缺。


    那種既能講、又能寫的人,極為少見。


    康立生曾看過江寒上交的論文,居然是條目式的,幹巴巴的!


    小組總結和青幹班的總結,江寒都沒有參與,而是由省委辦公廳綜合一處副處長桑榆執筆的。


    凡是人,能力都有弱項,素質總有短板,看來,江寒的弱點是:寫材料。


    那就讓這小子用一個小時寫出一篇材料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照並收藏官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