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的提議讓喬新力又有些窩火,他把兩幫人分開,就是不想讓其他人特別是江寒在薑大順這樣的典型宣傳中分得一杯羹!


    他好不容易培養了兩年的典型,怎麽能讓他人沾光?


    薑大順是黨建方麵的典型,作為鄉黨委書記的江寒,很容易把這個典型當成他的菜。


    萬一記者來了,江寒隨便說幾句,記者們再把江寒寫到報道裏,豈不是壞菜了?


    還有組織部副部長李誌信,本來就是管黨建的,記者再把李誌信寫進報道中,他喬新力的功勞又要減不少成色!


    但是,李誌信也同意合桌,喬新力也不好再說什麽了。


    “黑主任,你把那幾個記者帶過來。”喬新力命令道。


    “喬鄉長,不用帶過來,我們自己過來了。”門口站著幾名記者。


    “喬鄉長,聽你說話,就像是過堂審犯人一樣,把那幾個記者帶過來?”一個四十多歲的女記者半開玩笑地說道。


    喬新力忙道:“幾位主任啊,我哪兒敢有這意思。在鄉下時間長了,說話硬、直,習慣了。抱歉,抱歉。對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番介紹之後,李誌信坐在主位,算是主陪。


    兩位記者分別坐在李誌信兩邊。江寒坐在另一個記者身邊。喬新力的左右都是記者。


    李誌信這才給三名記者解釋,今天是趕巧了,江寒同誌作為鄉黨委書記第一天到鄉裏上任,所以合到一起了。


    幾名記者沒想到江寒這麽年輕,居然還是鄉黨委書記,馬上興趣就來了。


    既然已經合桌了,喬新力就改變了之前的策略,不再使勁灌酒了,就按照正常的節奏來。


    李誌信問起記者來采訪什麽。


    喬新力馬上就介紹起了薑大順這個典型,說是已經在林吉日報和央媒發布,省報記者過來,是想寫一個更加全麵的報道。


    說完記者們的目的,喬新力就詳細地說起了薑大順這個典型的發現、培育和宣傳的過程。


    李誌信的興趣也起來了,這是個黨建典型啊!


    沒想到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喬新力居然憋了兩年、來了這麽一手!


    兩棵樹鄉的經濟沒有什麽發展,但喬新力卻從黨建方麵找到了突破口!


    在黨建方麵做出成績,自然就會引起組織部門的注意!


    引起組織部門的注意,喬新力自然就會進入組織部領導的視線!


    喬新力很會幹,幹得巧,幹到了點子上!


    “既然幾個主任都來親自采訪了,那我也不急著迴縣城,我也跟著你們去看看。”李誌信道。


    李誌信既然一起去了,江寒也不能不去。


    因為下午還有采訪任務,所以中午也沒有多喝酒,喝完就奔薑大順家。


    江寒是坐著李誌信的車來的,他的皮卡暫時放在了縣政府院裏。


    鄉裏總共兩台吉普車,這兩台車還是以前野坡林場的汽車營淘汰下來送給地方的,兩棵樹鄉分了兩輛。


    鄉黨委書記和鄉長一人一輛。


    其他人有事的話,這兩輛吉普也可以用,那是在書記或鄉長不用的情況下。


    其他人下鄉或去縣城辦事,大多時候都是騎摩托車。


    很多鄉幹部買的都是二手摩托,到年底,黨政辦會象征性地給大家報銷一些油費。


    好幾年了,這兩台破吉普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倒也皮實扛造。


    喬新力帶的吉普車在前麵帶路,記者的車在其後,江寒和李誌信在最後麵跟著。


    薑大順的家就在沃溝村。


    沃溝村東西兩邊,兩道綿延起伏的山崗自南向北逶迤而下,夾出了一道幽深的溝穀、一條碧玉般的小河。


    沃溝的村支書已經在村頭等著了,支書叫劉德福,滿臉褶子,一笑就更加溝溝壑壑。


    村支書邊走邊介紹情況,全村共2700名男勞力,幾乎全在外邊。其中有500多名是在各個城市拾荒的,其中僅在東北的林吉市就有100多人,薑大順是其中領頭的。


    有一千多人是在外麵賣棉的。


    三河縣曾經是全國的柞蠶基地,柞蠶其實就是野蠶,與南方的家蠶不一樣,柞蠶吃柞樹葉,家蠶吃桑樹葉,家蠶的絲很細,野蠶的絲較粗。


    三河縣的柞蠶絲綢曾經紅火一時,但是80年代以來市場極度萎縮。


    沒辦法之下,三河縣人就開始外出賣絲,保守估計有10萬人之多。


    因為賣棉大軍是散兵遊勇,所以柞蠶絲更是賣不上價錢,把蠶絲當棉花賣,外出賣絲綢、做絲綢的三河人,被稱為十萬賣棉大軍。


    山上有一片一片整整齊齊、高低基本一樣的柞樹林,由此可以看出,沃溝村曾經是柞蠶基地。


    “現在還有多少戶養柞蠶?”李誌信問道。


    “還有不到一半人,絲越來越賣不上價了,還不如到城裏撿垃圾呢!”


    支書劉德福指了指一個三樓小樓:“看,那就是薑大順家蓋的小洋樓。在城裏撿垃圾,可掙錢了。”


    江寒問道:“薑大順當時想在村裏入黨?”


    “對啊,有錢了就燒包了,就想當官嘛。”劉德福的話有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劉德福,你瞎說啥呢?”喬新力一邊大聲吵,一邊朝劉德福扔過去一根紅旗渠。


    劉德福慌忙接住,麻溜地夾到耳朵上,嘿嘿笑著不吭聲了。


    到薑大順的院子裏,一個老人正在烤火。


    進入初冬,老人已經戴起了狗皮帽子,見來人了,才把帽沿卷起來。


    老人是薑大順的父親,說兒子很是自豪,兒子在城市裏幹得不賴,還帶出去一百多個人,比外出賣錦的都掙錢!


    聽說兒子在林吉市入了黨,還管著一百多名黨員,高興得不得了,指著劉德福說道:


    “德福,你也別拽,你才管幾個黨員?俺們大順,管一百多號黨員!”


    劉德福反駁道:“老五叔,你也別諞!薑大順手下一百多號黨員,不也是咱村的?是咱村的,都得歸俺管!”


    “咦,你可別糊弄俺!俺們大順是在外邊入的黨,一百多號黨員,組織關係都在外邊,你能管得著?”


    劉德福被老人這句話給噎住了,僵笑著往後退了幾步。


    三名記者大感興趣,沒想到這麽多拾荒的在外地都入了黨,這說明普通群眾的思想覺悟提高了!


    女記者提出要到另外的拾荒者家裏采訪,隻讓人領路即可,其他人就不要跟著了。


    李誌信、江寒和喬新力就坐在院子裏閑聊,等著他們采訪完畢。


    江寒道:“李部長,我覺得,這篇報道恐怕不宜在省報發吧。畢竟,撿荒者,入黨,這個事容易引起,怎麽說呢,低級紅,高級黑!”


    喬新力一聽就火大了,搞了半天,江寒今天跟著過來,是想搗亂的!


    “江書記,照你這麽說,撿垃圾的就不能入黨了?你這是看不起基層,看不起群眾,看不起勞動人民!”


    江寒搖了搖頭:“喬鄉長,不要急著扣帽子!我隻是提醒你一下!輿論不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網絡暴力,遠比你想象的更猛烈!網絡噴子,遠比你想象的更惡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照並收藏官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