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高書記好。我當然不願意。”
江寒說道:“三千人考察團要到咱們縣了,這裏麵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他們到黃溝、野坡、平溝村考察之時,引導他們與群眾多接觸。”
“可以向他們說明,黃溝村麵臨著遷人遷墳的窘境。特別是那些被選上當副村長的人,應該都有一種責任心。”
“讓他們在各自領域裏發聲,形成一種強大的聲勢,迫使夏眾集團退出黃溝、野坡和平溝。”
高升起樂了,這小子想的招,和自己不謀而合,這就叫英雄所見略同啊。
“小江,這個你放心,縣裏已有安排。”
張雅文才知道三千人考察團也有這個作用!
這個辦法倒是不錯。
整合資源,借用外力,迫使夏眾集團退出所謂的旅遊開發。
如果三千人考察團中,多一些像許謹言這樣的央媒記者或主持人,效果就更好了。
夏眾集團可能想不到三河縣還有這一招。
不過,讓夏眾集團投資建設飲料廠或礦泉水廠,張雅文感到希望並不大,當然,可以試一試。
談下來,是意外收獲。談不下來,也沒什麽損失。
最後,江寒就巴偉任縣規劃局副局長的事情,感謝了高升起和張雅文。
……
產業司赴南粵考察調研組一行十二人。
帶隊的是產業司副司長秦懷禮,副巡視員杜向陽,餘國慶處長,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處長鄒維光,幾個副處長和主任科員,借調產業司三年的孔雪峰,還有一位經濟學教授。
江寒是來產業司最晚的、職務最低、年齡最小,自然就負責聯絡、對接行程等後勤雜務。
餘國慶給江寒拿了一本通訊錄,裏麵有國家發改委各司室人員、各省(市、自治區)發改委領導和對口處室負責人的姓名、電話。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的名單和電話不在這裏顯示。
南粵省前來機場迎接的是省發改委副主任關仁和,帶著產業發展處處長陳楚生。
坐進一個中巴,關仁和把大家帶到了羊城白雲賓館。
這次調研安排的時間很寬鬆,早上九點多出發,看一家企業,下午與企業負責人、當地社科院專家等相關人士座談。
晚上吃飯喝酒聊天。
每看兩家企業,就歇一天,主要是看一看羊城著名的風景,讓大家放鬆放鬆。
通過查看企業,江寒發現這個時候的南粵省的確是活力滿滿。
到羊城下麵的幾個縣,製造業發展極為迅猛,車一路開過去,可謂是工廠林立,處處熱火朝天。
“各位領導可能已經感受到了,”南粵省發改委副主任關仁和說道:“在吃飯的時候,人們談論的都是如何賺錢。在我們這裏,當官找不到感覺。錢財多少就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
“我們到中西部考察,一聽說我們是當官的,不管什麽人都肅然起敬。但是在我們這裏,當官的光榮感和自豪感正在下降。”
江寒知道,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按照康波周期理論,每六十年都會經曆一個迴升、繁榮、衰退和蕭條四個階段。
在迴升和繁榮期,但凡不笨的,膽子大一點的,做生意、辦企業,成功的概率非常大,此時,商人風光無限,拿死工資的公務員被人看不起。
在衰退和蕭條期,旱澇保收的體製內人員則成了大家羨慕的對象,大多數商人在痛苦不堪中掙紮。
但江寒知道,現在隻要開個工廠就賺錢。
但是不久之後,製造業就麵臨著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問題,一大批工廠和企業倒閉關張。
一時之間,製造業找不到方向,特別是國有企業越來越沉淪。
最後引領製造業發展的,是一些當初不起眼的、著力走技術路線的中小企業。
產業司這一次的調研,主要就是如何促進製造業發展,這個課題非常好。
如果現在製定出一個促進製造業發展的規劃,出台一些促進政策,必將讓製造業少走一些彎路。
調研了十天之後,秦懷禮決定開一個座談會,主要是圍繞宏觀經濟、產業結構等等進行漫談,以開闊一下大家的思路。
每個人談得都不錯,江寒從中獲益匪淺。
突然,會議室裏走進一個老頭,朝大家笑了笑:“對不起,對不起,剛才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向我請教問題,耽誤了一個小時,來晚了,來晚了。”
老頭六十歲左右,穿著尖皮鞋,背帶褲,顯得十分時尚。
產業發展處處長陳楚生介紹道:“這位是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原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著名的經濟專家任仲複先生。”
任仲複坐下之後,扭頭左右看了看:“大家都講完了?那我談一談對當前產業結構調整的看法。”
產業司的人均是一愣,任仲複問這句話等於沒問,不等大家迴答就直接開講。
由此可見,任仲複在南粵省的影響力很大,水平肯定非常高,要不然也不會這麽自信。
“我認為,當前國家的產業發展要實現二次重大的轉移。第一次重大轉移是,從農業轉移到工業,我們從五六十年代起,與蘇聯合作,引進蘇聯的設備和技術,建立了相對完整的重工業體係,為我們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必須要完成第二次重大轉移,即: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
江寒聽得有些不對勁,轉移這個詞用的十分不準確,轉移其實就是放棄一個陣地到另一個陣地。
而一個國家的一、二、三產,哪個都不能放棄,哪個都不能少。
“當前,我國產業發展的比例極不協調,我們的一產大、二產重,三產占比太低!”
“因此,現在不是如何發展製造業的問題,而是大力扶持第三產業的問題。”
任仲複舉了例子,美國和日本的產業結構如何如何,而我們的占比如何如何。
因此,必須大力扶持發展第三產業。
江寒感到,現在提大力扶持發展第三產業,在個別城市、個別地方還可以,但從全國的角度來講,未免失之偏頗,也為時過早。
很顯然,秦懷禮有些不悅。
產業司的職責是:擬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政策措施,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工業重大項目布局建議和相關產業重大工程並協調實施。協調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和產業基地建設。擬訂並協調實施服務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
服務業的概念與第三產業基本等同。
在產業司的實際工作中,工業是重頭戲,國務院領導和委領導關注得最多,抓得最緊,而服務業發展則是沒多少人過問。
這個任仲複說大力扶持第三產業發展,顯然與國務院領導和委領導想的不一樣。
餘國慶看出來了秦懷禮的情緒,出口道:“任參事,我想,您可能是跑題了。”
江寒說道:“三千人考察團要到咱們縣了,這裏麵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他們到黃溝、野坡、平溝村考察之時,引導他們與群眾多接觸。”
“可以向他們說明,黃溝村麵臨著遷人遷墳的窘境。特別是那些被選上當副村長的人,應該都有一種責任心。”
“讓他們在各自領域裏發聲,形成一種強大的聲勢,迫使夏眾集團退出黃溝、野坡和平溝。”
高升起樂了,這小子想的招,和自己不謀而合,這就叫英雄所見略同啊。
“小江,這個你放心,縣裏已有安排。”
張雅文才知道三千人考察團也有這個作用!
這個辦法倒是不錯。
整合資源,借用外力,迫使夏眾集團退出所謂的旅遊開發。
如果三千人考察團中,多一些像許謹言這樣的央媒記者或主持人,效果就更好了。
夏眾集團可能想不到三河縣還有這一招。
不過,讓夏眾集團投資建設飲料廠或礦泉水廠,張雅文感到希望並不大,當然,可以試一試。
談下來,是意外收獲。談不下來,也沒什麽損失。
最後,江寒就巴偉任縣規劃局副局長的事情,感謝了高升起和張雅文。
……
產業司赴南粵考察調研組一行十二人。
帶隊的是產業司副司長秦懷禮,副巡視員杜向陽,餘國慶處長,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處長鄒維光,幾個副處長和主任科員,借調產業司三年的孔雪峰,還有一位經濟學教授。
江寒是來產業司最晚的、職務最低、年齡最小,自然就負責聯絡、對接行程等後勤雜務。
餘國慶給江寒拿了一本通訊錄,裏麵有國家發改委各司室人員、各省(市、自治區)發改委領導和對口處室負責人的姓名、電話。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的名單和電話不在這裏顯示。
南粵省前來機場迎接的是省發改委副主任關仁和,帶著產業發展處處長陳楚生。
坐進一個中巴,關仁和把大家帶到了羊城白雲賓館。
這次調研安排的時間很寬鬆,早上九點多出發,看一家企業,下午與企業負責人、當地社科院專家等相關人士座談。
晚上吃飯喝酒聊天。
每看兩家企業,就歇一天,主要是看一看羊城著名的風景,讓大家放鬆放鬆。
通過查看企業,江寒發現這個時候的南粵省的確是活力滿滿。
到羊城下麵的幾個縣,製造業發展極為迅猛,車一路開過去,可謂是工廠林立,處處熱火朝天。
“各位領導可能已經感受到了,”南粵省發改委副主任關仁和說道:“在吃飯的時候,人們談論的都是如何賺錢。在我們這裏,當官找不到感覺。錢財多少就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
“我們到中西部考察,一聽說我們是當官的,不管什麽人都肅然起敬。但是在我們這裏,當官的光榮感和自豪感正在下降。”
江寒知道,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按照康波周期理論,每六十年都會經曆一個迴升、繁榮、衰退和蕭條四個階段。
在迴升和繁榮期,但凡不笨的,膽子大一點的,做生意、辦企業,成功的概率非常大,此時,商人風光無限,拿死工資的公務員被人看不起。
在衰退和蕭條期,旱澇保收的體製內人員則成了大家羨慕的對象,大多數商人在痛苦不堪中掙紮。
但江寒知道,現在隻要開個工廠就賺錢。
但是不久之後,製造業就麵臨著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問題,一大批工廠和企業倒閉關張。
一時之間,製造業找不到方向,特別是國有企業越來越沉淪。
最後引領製造業發展的,是一些當初不起眼的、著力走技術路線的中小企業。
產業司這一次的調研,主要就是如何促進製造業發展,這個課題非常好。
如果現在製定出一個促進製造業發展的規劃,出台一些促進政策,必將讓製造業少走一些彎路。
調研了十天之後,秦懷禮決定開一個座談會,主要是圍繞宏觀經濟、產業結構等等進行漫談,以開闊一下大家的思路。
每個人談得都不錯,江寒從中獲益匪淺。
突然,會議室裏走進一個老頭,朝大家笑了笑:“對不起,對不起,剛才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向我請教問題,耽誤了一個小時,來晚了,來晚了。”
老頭六十歲左右,穿著尖皮鞋,背帶褲,顯得十分時尚。
產業發展處處長陳楚生介紹道:“這位是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原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著名的經濟專家任仲複先生。”
任仲複坐下之後,扭頭左右看了看:“大家都講完了?那我談一談對當前產業結構調整的看法。”
產業司的人均是一愣,任仲複問這句話等於沒問,不等大家迴答就直接開講。
由此可見,任仲複在南粵省的影響力很大,水平肯定非常高,要不然也不會這麽自信。
“我認為,當前國家的產業發展要實現二次重大的轉移。第一次重大轉移是,從農業轉移到工業,我們從五六十年代起,與蘇聯合作,引進蘇聯的設備和技術,建立了相對完整的重工業體係,為我們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必須要完成第二次重大轉移,即: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
江寒聽得有些不對勁,轉移這個詞用的十分不準確,轉移其實就是放棄一個陣地到另一個陣地。
而一個國家的一、二、三產,哪個都不能放棄,哪個都不能少。
“當前,我國產業發展的比例極不協調,我們的一產大、二產重,三產占比太低!”
“因此,現在不是如何發展製造業的問題,而是大力扶持第三產業的問題。”
任仲複舉了例子,美國和日本的產業結構如何如何,而我們的占比如何如何。
因此,必須大力扶持發展第三產業。
江寒感到,現在提大力扶持發展第三產業,在個別城市、個別地方還可以,但從全國的角度來講,未免失之偏頗,也為時過早。
很顯然,秦懷禮有些不悅。
產業司的職責是:擬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政策措施,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工業重大項目布局建議和相關產業重大工程並協調實施。協調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和產業基地建設。擬訂並協調實施服務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
服務業的概念與第三產業基本等同。
在產業司的實際工作中,工業是重頭戲,國務院領導和委領導關注得最多,抓得最緊,而服務業發展則是沒多少人過問。
這個任仲複說大力扶持第三產業發展,顯然與國務院領導和委領導想的不一樣。
餘國慶看出來了秦懷禮的情緒,出口道:“任參事,我想,您可能是跑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