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往皮卡車裏裝了一些三河縣的特產,比如說三河臘麻鴨、山木耳、十足全蠍。


    正準備出發呢,縣旅遊局長崔永軍打來電話。


    原來,崔永軍是想蹭江寒的車。


    崔永軍與省旅遊局規劃處副處長約好了,下午見麵談一談三河縣旅遊發展的事情。


    哪知道今天早上,司機告訴崔永軍,那輛老吉普車又壞了,送到了修理廠。


    旅遊局的吉普車與林業局長張留根那輛一樣,都是三年前汽車營裁撤時送給三河縣的。


    局裏還有一輛麵包車,車況很差,說不定跑到半路上趴窩。


    崔永軍知道這幾天江寒就要迴京城,所以就問問他今天走不走。


    崔永軍是江寒抽調進縣委組織部的第一個直接領導,江寒就算是今天沒準備走也得提前出發。


    “江寒,你把車開到三河縣花瓷藝術中心,我在這兒等你。”


    十分鍾後,宋誠把車開到地方。


    進入花瓷藝術中心,崔永軍和一個四十來歲的男子坐在一個茶桌前品茶。


    這名男子是這裏的老板,叫袁六福,是三河花瓷燒製技藝傳承人。


    花瓷興於唐代,又名“唐代鈞瓷、黑唐鈞”,因所產的黑地、乳白、藍斑一器三色的花釉瓷器而得名。


    唐玄宗尤其喜歡這裏的花瓷,並用花瓷做成宮廷腰鼓,因此花瓷被稱為鈞瓷之源、汝瓷之母、官瓷之祖。


    遺憾的是,隨著曆史演進和朝代更替,一代名瓷繁華不再,相關燒製技藝一度失傳。


    恢複花瓷燒製技術的人,正是袁六福。


    袁六福高中時曾跟著舅舅學燒瓷,那時才知道花瓷曾經的輝煌和曆史地位。


    從那時起,袁六福便對花瓷產生濃厚的興趣,開始收集花瓷瓷片,一發不可收,並不斷與鈞瓷、汝瓷等製瓷人士溝通請教,學習花瓷的知識。


    收集了近百片花瓷殘片之後,袁六福開始對花瓷更進一步地研究,分析殘片,弄清成分,查詢相關記載,積累圖文資料,尋找相對完整的經典器型,為恢複花瓷技藝作了充分準備。


    剛開始,他滿懷信心地為花瓷立窯、拉坯,試釉,但是開窯後,卻是一堆堆的碎片。


    好多人勸他放棄,而袁六福堅決不肯。


    袁六福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廠,後來轉讓了,一心一意投入到花瓷技藝研究之中。


    蒼天不負有心人,袁六福終於完美還原了花瓷技藝。


    江寒知道,袁六福今後的成就非同小可,他成立了團隊,在傳承的基礎上,結合當代人的審美,創新器型,屢獲大獎。


    最後,袁六福讓三河縣的花瓷燒製技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帶著花瓷走出國門,並成功進入國禮名單。


    但現在,袁六福正處在事業的低穀期。


    他複原了失傳一千多年的技術,製出了精美的瓷器,但還沒有打出名氣。


    花瓷燒製技術還隻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袁六福還隻是市級非遺傳承人。


    袁六福的汽車修理廠已經轉讓了,資金都花到了花瓷藝術中心的建設上。


    建花瓷藝術中心,當時的縣長劉慶來承諾過,要給袁六福一定獎補。


    因為這個地方一旦建好,各級領導來三河縣最起碼有參觀的地方。


    袁六福把花瓷藝術中心建好了,劉慶來卻不提獎補的事情了。


    花瓷藝術中心建好了,袁六福卻陷入了困頓。


    花瓷的名氣還隻是限於高平市,本地人的消費水平和審美意識都達不到。


    崔永軍和袁六福從小在一個村長大,當了旅遊局長之後對他很是關照。


    縣旅遊局經常被大家戲稱為第二接待辦。


    外地來的,不管是來開會的,還是領導邀請來的,隻要領導打招唿,都是縣旅遊局來接待和陪同。


    來的都是客,走的時候多多少少都得表示一下三河縣的心意。


    所以,旅遊局每年都有一筆商務往來的費用,其實就是購買禮品。


    崔永軍把袁六福的花瓷藝術中心作為外來客人參觀的首選之地,把花瓷作為必送禮品之一。


    “江寒,你幫著看看,這幾套茶具,哪個更好?”


    江寒這才仔細鑒賞起來,和其他瓷器一味追求輕、薄不太一樣,花瓷渾厚、堅實、古樸,沉穩大氣。


    黑底上有藍、白色的斑花,像浪花,又像液滴,或規整,或飄灑,或流淌。


    大都隨意點抹,縱情潑灑,無刻意之氣,無規律可循,超然灑脫,自由活潑。


    花瓷,真正體現了盛唐氣象。


    “我看這套不錯!斑花看起來像一片雪花,背景一片黑色。如同黑暗的天幕上飄下一朵孤獨的雪花,有一種禪寂空靈之美。”


    崔永軍說道:“我也覺得這套好。老袁,給我拿五套。”


    江寒說道:“給我也拿五套。”


    崔永軍想一塊兒付了,江寒說道:“崔主任,咱們公私分開。你是公事,我是私事。”


    崔永軍也不和江寒客氣,知道這小子不缺錢花。


    “袁總,今後我們恐怕要經常合作了。”江寒說道。


    “江秘書別這樣叫,我也不是啥袁總,你叫我老袁吧。”


    “黃溝村的伴山房和其他民宿,全部搞好,差不多有二百多間房,平溝村的木屋也差不多有三百多間,每個房間都要配上一套茶具。我先在你這裏預定五百套茶具。”


    袁六福心中一喜,這一下子就賣出去500套!


    江寒馬上給黃自強打電話,讓他明天到縣城花瓷藝術中心看一看,訂五百套茶具,先付一半款子。


    民宿合作社已經成立了,本來是叫黃溝村民宿合作社的,但一考慮到還要把平溝村的木屋包進去,所以就起了一個名字:三河縣民宿合作社。


    合作社帶有民間行業組織的屬性,按照公司模式來運作。


    黃自強拿出他打工當小老板積累下來的30萬資金入股,其他村民也都以五千到五萬元不等現金入股。


    黃自強要把江寒過去已經投在黃溝的錢算一算,江寒拒絕了。


    因為江寒已經是公務員身份,不能入股任何公司和組織。


    過去的投入,就算是對家鄉做貢獻了。


    作為民宿,要想突出特色,必須與當地的文化相結合,不管是建築外觀或者是室內裝修都要體現當地的文化內涵。


    這樣的民宿才算是當地生長出來的,才具有生命力。


    花瓷,必將成為三河縣的一個文化符號。


    江寒決定將來三河縣的民宿都要體現花瓷元素,茶具、餐具、裝飾、擺件,全部采用花瓷技藝。


    條件成熟的時候,讓袁六福把花瓷製作現場放到黃溝村,讓遊客參與花瓷製作,增強旅遊的互動性和體驗感。


    江寒的打算,崔永軍還不知道。


    看到袁六福激動得握住江寒的手不放,崔永軍感到江寒真夠意思!


    今天把江寒叫到這裏來,隻是想蹭蹭他的車,把花瓷茶具帶上。


    哪知道江寒一下子就預定500套花瓷茶具,這完全是看在自己的麵子上啊。


    把茶具裝到車上,宋誠載著江寒和崔永軍直奔省城。


    ……


    夏眾集團中部區域中心總部處在綠城最高的寫字樓上。


    章澤宇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著下麵匆匆而過的人流、車流。


    “章總,聶大師來了。”一個女秘書走過來,聲音柔媚。


    “哦,請進。”


    章澤宇轉過身,一個身著中式對襟衣、腳蹬黑布鞋,腕帶佛珠、手拿核桃的人緩步而入。


    “章總,江城一別,三年未見。一切可好?”聶大師笑道。


    “都好,聶大師氣色不錯,是不是又有大手筆了?”


    “也不算是大手筆,我在龍城市策劃了一個旅遊活動,引起了轟動。”


    “看來我請您來是對了。聶大師,你知道我想在三河縣做什麽?”


    “粗略知道一些。在高平市建水泥廠,在三河縣開發旅遊。章總是想讓我做三河縣野坡的旅遊策劃和規劃。”


    “我爸春節後要到三河縣去考察,我想請章大師陪同。並且聶大師要提前去野坡考察。”


    “我想知道野坡旅遊開發,您的打算和重點是什麽?”


    “江寒的家在黃溝村,嘿嘿,”章澤宇來到一個地圖前,點了一個地方:“我的重點,是在黃溝村和野坡林場。”


    “聶大師,你是國學大師,也是風水大師,你一定有辦法,把黃溝村和野坡林場變成墓地!”


    “章總,變成墓地?這怎麽旅遊?”


    “聶大師,國外有一種旅遊類型,叫做:墓地旅遊。金字塔、泰姬陵、拉雪茲神父公墓不都是遊客如織嗎?”


    看聶大師一臉不解,章澤宇道:“做墓地旅遊的前提是,有墓地。我們的目標是:把黃溝和野坡變為墓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照並收藏官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