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野坡,木葉盡落,霜林俱寂。
荒廢三年的老汽車營駐地又恢複了生機。
江寒從黃溝村迴到了野坡林場生活區,與周得金、林場會計等人商量了一下。
職工分成兩撥,一撥是老職工,留守在生活區。
一撥是四十三名退伍兵護林員拖家帶口,迴到了熟悉的營區。
沒有人持反對意見,因為汽車營是江寒要迴來的,江寒說是啥就是啥,沒人敢不聽。
分開住其實也好,一分兩寬。
老職工和新隊員,住處都更加寬敞。
雖然汽車營的住宿條件要好很多,但老護林員們比較戀舊,在生活區住多年已經習慣了。
退伍兵護林員們返迴了闊別三年的營區,一個個感慨萬千,有的甚至還淚光盈盈。
至於老生活區如何分配住房,江寒都交給了周得金,讓他做主。
經過養豬場事件,還有張雅文縣長和張留根局長的敲打,周得金現在對江寒的態度大變。
說話都帶著一絲討好的意味。
江寒並非小肚雞腸之人,畢竟在一塊兒共事,團結還是主基調。
如果不團結,下麵就真的就分成兩幫人整天亂鬥,再好的機遇也會在身邊溜走。
因此,江寒就讓周得金全權處理黑豬的事情。
每人一頭黑豬苗分到位,很多人都把黑豬苗放到了自家的豬圈裏,等到養大,能賺不少錢呢。
也有一些懶人,把黑豬苗給賣了。
汽車營曾住著三百多名官兵,住宿、訓練、娛樂、後勤等一切設施一應俱全。
挨著山邊有一溜豬舍,分給退伍兵護林員的黑豬苗也養在這裏。
其餘的黑豬苗都賣給了附近鄉鎮的農戶,林場的帳戶又增收了15萬元。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江寒就為野坡林場帶來了100萬元的現金收入!
其中,從省城帶迴45萬元,這45萬元分都分給了林場在職職工。
所有職工領錢的那一刻,一個個興奮不已,拿到手的錢自己小心地數一遍,再由老婆數一遍。
畢老三在五天後向林場的帳戶打來了40萬元。
林場的帳戶裏基本沒錢了,這一下子有了55萬元,未來半年,職工們的工資算是有著落了。
江寒對於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分工。
林場原有老護林員繼續擔任巡山護林工作。
四十三名退伍兵護林員負責把近二十輛大車修好,雖然這些車很破舊了,但修一修還能用。
修理汽車,這是四十三名退伍兵護林員的強項。
當然,他們的任務還有把整個營區維護好,特別是他們過去搞駕駛培訓時的道路。
退伍兵護林員的家屬都異常高興,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窩。
而且這條件遠遠超出自己的想象。
這裏雖然偏,但是路特別好,從營區直通蒼山鄉的省道。
今後有錢了買輛摩托,就可以送孩子到鄉裏上學。
老護林員和新護林員分住兩處,但遇到有重大任務比如重大火情,必須是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勁。
因為需要在林場和黃溝、平溝之間來迴跑,江寒在營區也要了一間房,這間房就作為江寒在林場的辦公室兼臥室。
……
年關越來越近了,林場的孩子們早都放假了,肉眼可見的條件改善,讓他們一個個歡快不已,林場到處都有孩子們的歌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過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打發灶王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
每家每戶為過年準備的吃食,做好一樣就讓孩子給江寒送來一樣。
江寒在營區住,大年二十六的時候,住在老生活區的老職工們,居然開了兩輛拖拉機給江寒送東西。
開拖拉機的是場長周得金和會計劉誌和,一輛拉著職工們自己做的年貨,一輛拉著孩子們。
拖拉機在江寒的房門口停下,孩子們跳下來,把自家的東西往江寒屋裏搬。
江寒怎麽推讓都不行,孩子們不管不顧,因為這是家長們給他們交待的任務。
“江書記,你就收下吧,”周得金坐在拖拉機上點上一支煙:“你不收他們東西,孩兒們就不迴去。”
“江書記,俺媽說了,你不收就是看不起我們。”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提了一兜子油炸丸子放進來。
“江書記,你要是不收,俺爹要打死我!”一個臉蛋凍得通紅的孩子拎了兩隻臘鴨子。
孩子們的眼睛澄澈無暇,孩子們的表達真誠無偽,觸動了江寒的心弦。
其實,像林場職工,還有黃溝村民等等,大多數都還保持著農耕文明中的友愛、善良、互助的優良品德。
然而,由於種種曆史的、現實的、經濟的等複雜因素,他們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
困境之下,原有的秩序和規則被打破,道德、傳統、法律的約束逐漸無力,一切都得聽命於生存、服從於生計。
麵對困境甚至由此產生的基層亂象,他們沒有發聲的渠道,隻有往上走,找領導解決問題。
於是,像黃溝村民、野坡林場的職工一度被視為刁民。
縣、鄉、林業局等都要派出專人進行分包,及時掌握信息,防止他們鬧出更大動靜。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但是具體到某一個人來講,卻又談不上責任。
比如說,林業局副局長,負責野坡林場的穩定工作,他解決不了林場職工的工資問題,他又得勸職工們不要鬧事,他也很難,也很委屈。
其實,這一切都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現階段,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抓經濟建設,抓經濟建設見效最快的是城市。
各地都在大力招商引資,大力經營城市。
而廣大的農村鄉野被忽視了。
發展中的問題,就必須用發展來解決。
江寒解決了黃溝村、野坡林場的發展問題,自然能得到村民和職工們的真心感謝。
孩子們頂著寒風坐在拖拉機上跑這麽遠,隻為送一些年貨,江寒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此前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意義,感覺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價值。
江寒收下之後,馬上招唿孩子把屋裏另外的東西搬上拖拉機。
這些東西也是年貨,是退伍兵護林員的家屬們做好送給自己的。
當時也是盛情難卻,隻好堆在屋裏。
“周場長,大過節的,禮尚往來。這些東西我也吃不完,讓孩子們拿迴去嚐嚐,兩個生活區互換物資,這也是加強溝通交流,有利於林場職工的團結。”
周得金說道:“我看中。春節的時候,我帶著老生活區的人來營區,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好好熱鬧熱鬧。”
安排完野坡林場、黃溝村的事情,又看了看平溝村木屋的建設,江寒這才放心。
本來,沈芸是要來三河縣過年的,但江寒不讓。
還是自己去京城,這樣一來,沈芸就能和她家人待在一起。
如果沈芸來了三河縣,沈芸的母親沈心包括她父親也不知道如何看自己。
正準備向京城出發,水小滿給江寒打來了電話:
“江寒,金胖問我,他什麽時候去三河縣?快春節了,他不想欠著你的錢。”
“哦,這一段太忙,把這事給忘了。”
“大哥,這也能忘?一千萬呐!說吧,啥時候去三河縣,我也去。”
“我準備迴京,晚上到綠城,你約一下金總,咱們見麵細說。”
荒廢三年的老汽車營駐地又恢複了生機。
江寒從黃溝村迴到了野坡林場生活區,與周得金、林場會計等人商量了一下。
職工分成兩撥,一撥是老職工,留守在生活區。
一撥是四十三名退伍兵護林員拖家帶口,迴到了熟悉的營區。
沒有人持反對意見,因為汽車營是江寒要迴來的,江寒說是啥就是啥,沒人敢不聽。
分開住其實也好,一分兩寬。
老職工和新隊員,住處都更加寬敞。
雖然汽車營的住宿條件要好很多,但老護林員們比較戀舊,在生活區住多年已經習慣了。
退伍兵護林員們返迴了闊別三年的營區,一個個感慨萬千,有的甚至還淚光盈盈。
至於老生活區如何分配住房,江寒都交給了周得金,讓他做主。
經過養豬場事件,還有張雅文縣長和張留根局長的敲打,周得金現在對江寒的態度大變。
說話都帶著一絲討好的意味。
江寒並非小肚雞腸之人,畢竟在一塊兒共事,團結還是主基調。
如果不團結,下麵就真的就分成兩幫人整天亂鬥,再好的機遇也會在身邊溜走。
因此,江寒就讓周得金全權處理黑豬的事情。
每人一頭黑豬苗分到位,很多人都把黑豬苗放到了自家的豬圈裏,等到養大,能賺不少錢呢。
也有一些懶人,把黑豬苗給賣了。
汽車營曾住著三百多名官兵,住宿、訓練、娛樂、後勤等一切設施一應俱全。
挨著山邊有一溜豬舍,分給退伍兵護林員的黑豬苗也養在這裏。
其餘的黑豬苗都賣給了附近鄉鎮的農戶,林場的帳戶又增收了15萬元。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江寒就為野坡林場帶來了100萬元的現金收入!
其中,從省城帶迴45萬元,這45萬元分都分給了林場在職職工。
所有職工領錢的那一刻,一個個興奮不已,拿到手的錢自己小心地數一遍,再由老婆數一遍。
畢老三在五天後向林場的帳戶打來了40萬元。
林場的帳戶裏基本沒錢了,這一下子有了55萬元,未來半年,職工們的工資算是有著落了。
江寒對於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分工。
林場原有老護林員繼續擔任巡山護林工作。
四十三名退伍兵護林員負責把近二十輛大車修好,雖然這些車很破舊了,但修一修還能用。
修理汽車,這是四十三名退伍兵護林員的強項。
當然,他們的任務還有把整個營區維護好,特別是他們過去搞駕駛培訓時的道路。
退伍兵護林員的家屬都異常高興,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窩。
而且這條件遠遠超出自己的想象。
這裏雖然偏,但是路特別好,從營區直通蒼山鄉的省道。
今後有錢了買輛摩托,就可以送孩子到鄉裏上學。
老護林員和新護林員分住兩處,但遇到有重大任務比如重大火情,必須是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勁。
因為需要在林場和黃溝、平溝之間來迴跑,江寒在營區也要了一間房,這間房就作為江寒在林場的辦公室兼臥室。
……
年關越來越近了,林場的孩子們早都放假了,肉眼可見的條件改善,讓他們一個個歡快不已,林場到處都有孩子們的歌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過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打發灶王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
每家每戶為過年準備的吃食,做好一樣就讓孩子給江寒送來一樣。
江寒在營區住,大年二十六的時候,住在老生活區的老職工們,居然開了兩輛拖拉機給江寒送東西。
開拖拉機的是場長周得金和會計劉誌和,一輛拉著職工們自己做的年貨,一輛拉著孩子們。
拖拉機在江寒的房門口停下,孩子們跳下來,把自家的東西往江寒屋裏搬。
江寒怎麽推讓都不行,孩子們不管不顧,因為這是家長們給他們交待的任務。
“江書記,你就收下吧,”周得金坐在拖拉機上點上一支煙:“你不收他們東西,孩兒們就不迴去。”
“江書記,俺媽說了,你不收就是看不起我們。”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提了一兜子油炸丸子放進來。
“江書記,你要是不收,俺爹要打死我!”一個臉蛋凍得通紅的孩子拎了兩隻臘鴨子。
孩子們的眼睛澄澈無暇,孩子們的表達真誠無偽,觸動了江寒的心弦。
其實,像林場職工,還有黃溝村民等等,大多數都還保持著農耕文明中的友愛、善良、互助的優良品德。
然而,由於種種曆史的、現實的、經濟的等複雜因素,他們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
困境之下,原有的秩序和規則被打破,道德、傳統、法律的約束逐漸無力,一切都得聽命於生存、服從於生計。
麵對困境甚至由此產生的基層亂象,他們沒有發聲的渠道,隻有往上走,找領導解決問題。
於是,像黃溝村民、野坡林場的職工一度被視為刁民。
縣、鄉、林業局等都要派出專人進行分包,及時掌握信息,防止他們鬧出更大動靜。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但是具體到某一個人來講,卻又談不上責任。
比如說,林業局副局長,負責野坡林場的穩定工作,他解決不了林場職工的工資問題,他又得勸職工們不要鬧事,他也很難,也很委屈。
其實,這一切都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現階段,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抓經濟建設,抓經濟建設見效最快的是城市。
各地都在大力招商引資,大力經營城市。
而廣大的農村鄉野被忽視了。
發展中的問題,就必須用發展來解決。
江寒解決了黃溝村、野坡林場的發展問題,自然能得到村民和職工們的真心感謝。
孩子們頂著寒風坐在拖拉機上跑這麽遠,隻為送一些年貨,江寒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此前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意義,感覺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價值。
江寒收下之後,馬上招唿孩子把屋裏另外的東西搬上拖拉機。
這些東西也是年貨,是退伍兵護林員的家屬們做好送給自己的。
當時也是盛情難卻,隻好堆在屋裏。
“周場長,大過節的,禮尚往來。這些東西我也吃不完,讓孩子們拿迴去嚐嚐,兩個生活區互換物資,這也是加強溝通交流,有利於林場職工的團結。”
周得金說道:“我看中。春節的時候,我帶著老生活區的人來營區,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好好熱鬧熱鬧。”
安排完野坡林場、黃溝村的事情,又看了看平溝村木屋的建設,江寒這才放心。
本來,沈芸是要來三河縣過年的,但江寒不讓。
還是自己去京城,這樣一來,沈芸就能和她家人待在一起。
如果沈芸來了三河縣,沈芸的母親沈心包括她父親也不知道如何看自己。
正準備向京城出發,水小滿給江寒打來了電話:
“江寒,金胖問我,他什麽時候去三河縣?快春節了,他不想欠著你的錢。”
“哦,這一段太忙,把這事給忘了。”
“大哥,這也能忘?一千萬呐!說吧,啥時候去三河縣,我也去。”
“我準備迴京,晚上到綠城,你約一下金總,咱們見麵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