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軍是個金庸迷,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一本他都看了兩遍以上。
這兩句是金庸小說裏的話,看來江寒不讚成張雅文馬上出招應對。
“什麽也不說,牛逼我江哥!”巴偉說道:“江哥,你有啥高招就說出來。”
江寒說道:“蔣繼鍾那麽主動並且是咄咄逼人,那是因為楊書記必須確保蔣繼鍾在縣人大會上過關,否則,楊書記的副廳沒戲。”
“但是,高升起的情況與楊書記不一樣。因為高升起剛剛來到三河縣。”
“如果張縣長在縣人大會上沒有通過,市委領導怎麽想?不是高升起沒能力,而是張縣長沒威信。”
“畢竟張縣長過去是組織部長,你當縣長都沒人支持,說明你連組織部長都不合格!”
“高升起剛來三河縣,真要是張縣長選不上,跟高升起有多少關係呢?”
江寒這麽一分析,幾個人都不禁臉紅。
不管做什麽,都不能生搬硬套。
大家隻知道蔣繼鍾的辦法有效,豈不知此一時彼一時,高升起和楊時鋒的情況已完全不同。
也許,張雅文跟高升起硬剛,正是高升起所希望的。
你張雅文去不掉“代”字才好呢,剛好可以讓張雅文的威信降至最低。
到時候再從外麵調來一個縣長,高升起就自然而然地全麵掌控常委會。
所以高升起一到三河縣,就跑下去調研,也沒有開人大代表的座談會。
江寒繼續分析道:
“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張縣長是女幹部。高升起逼得太狠,未免有失君子風度。”
“高升起出招越多,張縣長獲得的同情分就越多,常委們對高升起的看法就越複雜。”
“此時無聲勝有聲,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江寒道:“最好的應對招數是:無招勝有招。”
“什麽也不說,牛逼我江哥!”巴偉立馬跑過來給江寒敬酒。
崔永軍感到江寒的分析有理有據,張雅文完全可以不理會高升起的出招。
出招越多,漏洞就越多。
一動不如一靜。
這樣一來,張雅文反而給人一種識大體、顧大局的印象。
崔永軍、王成喜、馬明雨和巴偉都是三河縣本地人,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富更美更好。
掰著指頭算了算,常委當中恐怕也隻有張雅文能把三河縣帶好。
首先是張雅文的私心不重。
誰都有私心,比如說照顧老部下,這都是人之常情。
當領導必須要有一顆公心,從三河縣的整體發展和長遠發展來考慮。
張雅文當組織部長期間,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敢於提拔和使用年輕幹部。
隻有年輕幹部盡快使用並成長起來,才能向上級輸送更多的幹部,也能夠進一步激發幹部隊伍的活力。
而年輕幹部們不會搞關係,就算是想搞關係也沒有多少物質積累。
大家感到,敢於使用年輕幹部的領導,應該算是清廉的領導。
普通幹部和老百姓並不了解那麽多情況,他們隻是從常理上推測。
但這種推測往往是準確的。
而實際上,三河縣的這麽多幹部當中,風評最好的是張雅文,其次是楊時鋒。
張雅文出自知識分子家庭,自身修養好,丈夫是高平市一家國企的副總,經濟條件相當不錯。
三河縣的發展,既不能盲目地大幹快上,又不能墨守成規、一味求穩。
其實,人大、政協還有一些退休的老領導、老幹部都認為張雅文不錯。
三河縣的發展,需要張雅文這樣的有知識、有視野、有能力的人來推動。
一段時間以來,崔永軍這樣的本土幹部都在擔心張雅文會不會因為高升起不按常理出牌而亂了方寸。
張雅文就像是沒有意識到高升起的用意一般。
作為張雅文的老部下,崔永軍更是替張雅文擔心。
聽江寒這麽一分析,崔永軍就放心了,懂張雅文的,還是江寒啊。
或者說,江寒的思維與張雅文處於同一個層級。
難怪,張雅文處處迴護江寒,在江寒受到排擠的時候想把他放到縣旅遊局,讓自己來護住他。
剛被市委提名為縣長,張雅文就把江寒調到了政府辦。
……
二十幾天過去,張雅文高票當選三河縣人民政府縣長。
這個結果一點都不意外。
高升起在調研的過程中,對經濟發展提出了很多意見。
這些意見與年初的縣政府工作報告不相符合。
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要經過人大審議通過後才可以發布。
高升起這麽幹,等於是否定了整個縣的年度工作思路,也沒把縣人大放在眼裏。
或者說高升起就沒有看過年初的縣政府工作報告。
一個領導剛到一個縣,首先要看的是縣裏的基本情況,包括年度工作報告。
高升起不可能沒看過。
因此,高升起對政府工作報告有意見,就是在挑張雅文的刺。
高升起開了幾次常委會,多次指出縣政府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張雅文都沒有表現出不滿情緒,但已經有老幹部不滿了,主要是對高升起不滿。
張雅文這才感到自己真的是選對了人。
江寒雖然年輕,但卻具有極高的政治領悟力。
麵對高升起的連續出招,張雅文左右為難,有些頭大。
正在此時,江寒來辦公室向她匯報思想。
其實並不是江寒匯報思想,而是來給她排解心結的。
江寒引用了老子《道德經》的一句話: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江寒認為,張雅文能采取的策略是四個字:守雌用弱。
柔弱勝剛強,這也是《道德經》通篇貫穿的一種思想。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這樣的論述幾乎處處可見。
現在的情況是,書記和縣長,一男一女,一剛一弱。
江寒建議張雅文放平心態,做好自己,發揮女性優勢,適度用弱示弱。
江寒說,用弱,其實就是減小威脅目標,減小能量消耗,最後將對手耗死。
有了策略,張雅文的心也定了。
這給外界一種印象就是:高升起顯得毛毛躁躁的,沒有大將風度。而張雅文則是優雅大度。
甚至有幹部感到,張雅文應該當書記,高升起應該當縣長。
張雅文當選縣長,並不算最大的新聞。
最大的新聞是全國影響力最大的電視媒體今天晚上有三河縣的內容。
縣委書記高升起讓縣委宣傳部負責問清楚,到底央台17套要播三河縣哪方麵的內容,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
不用高升起安排,市裏已經安排了市委宣傳部向省委宣傳部打聽。
市領導也慌得一批。
全國影響力最大的紙媒剛剛報道過高平的兩個縣違法采砂,處理了一大批幹部,抓了一大批違法采砂人員,可以說是餘震未息。
全國影響力最大的電視媒體又要報道三河縣!
所以,市裏領導聽到消息後神經立馬就繃緊了。
向省委宣傳部一問,新聞處長與央台聯係,但是得到的消息十分模糊,說是具體內容沒打聽到,隻打聽到節目中會提及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江寒!!!!!
這兩句是金庸小說裏的話,看來江寒不讚成張雅文馬上出招應對。
“什麽也不說,牛逼我江哥!”巴偉說道:“江哥,你有啥高招就說出來。”
江寒說道:“蔣繼鍾那麽主動並且是咄咄逼人,那是因為楊書記必須確保蔣繼鍾在縣人大會上過關,否則,楊書記的副廳沒戲。”
“但是,高升起的情況與楊書記不一樣。因為高升起剛剛來到三河縣。”
“如果張縣長在縣人大會上沒有通過,市委領導怎麽想?不是高升起沒能力,而是張縣長沒威信。”
“畢竟張縣長過去是組織部長,你當縣長都沒人支持,說明你連組織部長都不合格!”
“高升起剛來三河縣,真要是張縣長選不上,跟高升起有多少關係呢?”
江寒這麽一分析,幾個人都不禁臉紅。
不管做什麽,都不能生搬硬套。
大家隻知道蔣繼鍾的辦法有效,豈不知此一時彼一時,高升起和楊時鋒的情況已完全不同。
也許,張雅文跟高升起硬剛,正是高升起所希望的。
你張雅文去不掉“代”字才好呢,剛好可以讓張雅文的威信降至最低。
到時候再從外麵調來一個縣長,高升起就自然而然地全麵掌控常委會。
所以高升起一到三河縣,就跑下去調研,也沒有開人大代表的座談會。
江寒繼續分析道:
“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張縣長是女幹部。高升起逼得太狠,未免有失君子風度。”
“高升起出招越多,張縣長獲得的同情分就越多,常委們對高升起的看法就越複雜。”
“此時無聲勝有聲,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江寒道:“最好的應對招數是:無招勝有招。”
“什麽也不說,牛逼我江哥!”巴偉立馬跑過來給江寒敬酒。
崔永軍感到江寒的分析有理有據,張雅文完全可以不理會高升起的出招。
出招越多,漏洞就越多。
一動不如一靜。
這樣一來,張雅文反而給人一種識大體、顧大局的印象。
崔永軍、王成喜、馬明雨和巴偉都是三河縣本地人,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富更美更好。
掰著指頭算了算,常委當中恐怕也隻有張雅文能把三河縣帶好。
首先是張雅文的私心不重。
誰都有私心,比如說照顧老部下,這都是人之常情。
當領導必須要有一顆公心,從三河縣的整體發展和長遠發展來考慮。
張雅文當組織部長期間,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敢於提拔和使用年輕幹部。
隻有年輕幹部盡快使用並成長起來,才能向上級輸送更多的幹部,也能夠進一步激發幹部隊伍的活力。
而年輕幹部們不會搞關係,就算是想搞關係也沒有多少物質積累。
大家感到,敢於使用年輕幹部的領導,應該算是清廉的領導。
普通幹部和老百姓並不了解那麽多情況,他們隻是從常理上推測。
但這種推測往往是準確的。
而實際上,三河縣的這麽多幹部當中,風評最好的是張雅文,其次是楊時鋒。
張雅文出自知識分子家庭,自身修養好,丈夫是高平市一家國企的副總,經濟條件相當不錯。
三河縣的發展,既不能盲目地大幹快上,又不能墨守成規、一味求穩。
其實,人大、政協還有一些退休的老領導、老幹部都認為張雅文不錯。
三河縣的發展,需要張雅文這樣的有知識、有視野、有能力的人來推動。
一段時間以來,崔永軍這樣的本土幹部都在擔心張雅文會不會因為高升起不按常理出牌而亂了方寸。
張雅文就像是沒有意識到高升起的用意一般。
作為張雅文的老部下,崔永軍更是替張雅文擔心。
聽江寒這麽一分析,崔永軍就放心了,懂張雅文的,還是江寒啊。
或者說,江寒的思維與張雅文處於同一個層級。
難怪,張雅文處處迴護江寒,在江寒受到排擠的時候想把他放到縣旅遊局,讓自己來護住他。
剛被市委提名為縣長,張雅文就把江寒調到了政府辦。
……
二十幾天過去,張雅文高票當選三河縣人民政府縣長。
這個結果一點都不意外。
高升起在調研的過程中,對經濟發展提出了很多意見。
這些意見與年初的縣政府工作報告不相符合。
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要經過人大審議通過後才可以發布。
高升起這麽幹,等於是否定了整個縣的年度工作思路,也沒把縣人大放在眼裏。
或者說高升起就沒有看過年初的縣政府工作報告。
一個領導剛到一個縣,首先要看的是縣裏的基本情況,包括年度工作報告。
高升起不可能沒看過。
因此,高升起對政府工作報告有意見,就是在挑張雅文的刺。
高升起開了幾次常委會,多次指出縣政府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張雅文都沒有表現出不滿情緒,但已經有老幹部不滿了,主要是對高升起不滿。
張雅文這才感到自己真的是選對了人。
江寒雖然年輕,但卻具有極高的政治領悟力。
麵對高升起的連續出招,張雅文左右為難,有些頭大。
正在此時,江寒來辦公室向她匯報思想。
其實並不是江寒匯報思想,而是來給她排解心結的。
江寒引用了老子《道德經》的一句話: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江寒認為,張雅文能采取的策略是四個字:守雌用弱。
柔弱勝剛強,這也是《道德經》通篇貫穿的一種思想。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這樣的論述幾乎處處可見。
現在的情況是,書記和縣長,一男一女,一剛一弱。
江寒建議張雅文放平心態,做好自己,發揮女性優勢,適度用弱示弱。
江寒說,用弱,其實就是減小威脅目標,減小能量消耗,最後將對手耗死。
有了策略,張雅文的心也定了。
這給外界一種印象就是:高升起顯得毛毛躁躁的,沒有大將風度。而張雅文則是優雅大度。
甚至有幹部感到,張雅文應該當書記,高升起應該當縣長。
張雅文當選縣長,並不算最大的新聞。
最大的新聞是全國影響力最大的電視媒體今天晚上有三河縣的內容。
縣委書記高升起讓縣委宣傳部負責問清楚,到底央台17套要播三河縣哪方麵的內容,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
不用高升起安排,市裏已經安排了市委宣傳部向省委宣傳部打聽。
市領導也慌得一批。
全國影響力最大的紙媒剛剛報道過高平的兩個縣違法采砂,處理了一大批幹部,抓了一大批違法采砂人員,可以說是餘震未息。
全國影響力最大的電視媒體又要報道三河縣!
所以,市裏領導聽到消息後神經立馬就繃緊了。
向省委宣傳部一問,新聞處長與央台聯係,但是得到的消息十分模糊,說是具體內容沒打聽到,隻打聽到節目中會提及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