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除了爬爬山,沈芸還到一些鄉村文化遺跡做做考察。
晚上,江寒和沈芸就在伴山房過起了二人世界的生活。
自從江寒在京城購買了四合院,沈芸在家裏的自由度大大增加。
也不必天天迴家住了。
沈芸大多時間都在泰和院裏,一方麵照看著泰和院的生意,一方麵在院子裏學習思考。
秦和院足夠大,沈芸在這裏自然是擁有一方天地。
有時候,沈芸也會請要好的同學到這裏來小聚。
當朋友們得知這院子是沈芸男朋友買的之後,一個個都羨慕不已。
那一刻,一向對金錢等物質條件不很在意的沈芸居然也有一絲絲滿足和竊喜。
沈芸來三河縣,是買了機票到了機場之後才給父母發了一條短信。
父親劉茗軒打來電話,囑咐她務必小心安全。
母親沈心隻是給沈芸發來了三個字:知道了。
沈心這一段時間很忙,正在全麵考察一家公司,準備一個項目並購方案,沒空過問沈芸的事情。
但沈芸在這裏也不敢多待。
十天之後,江寒把沈芸送到了機場。
江寒吻了一下沈芸光潔的額頭,依依惜別。
……
沈芸走的第二天,江寒給林逍逍打電話。
林逍逍發了短信,說她陪著張雅文縣長坐在車上。
省裏在另外一個縣搞了一個新農村建設現場觀摩會,全省所有的縣(市)長參加。
因為距離較遠,張雅文提前一天出發,會議是兩天時間。
也就是說張雅文三天時間都不在縣裏。
江寒也沒有什麽事,就先不返迴縣城,給崔永軍、王成喜、馬明雨和巴偉打電話,讓他們到黃溝村的伴山房裏來聚一聚。
一到冬天,伴山房的入住率極低。
伴山房裏不僅有冷暖空調,還配的有壁爐。
冬天開空調容易讓人上火,壁爐裏燒著山裏的木頭,看著就有一種原始樸素的溫暖,還有一種懷舊小資的情調。
綠城大學哲學和公共管理學院的一名教授帶了兩名學生住在這裏,拉了一車書。
來伴山房,就是圖個清靜,思考和討論學術問題。
還有從省城來的一個作協會員,住到伴山房裏寫作。
在村裏開民宿,好處就是隨時可以讓員工迴家,也隨時可以讓員工上班。
這和城市不同,哪怕有一個客人,你的酒店就得開門營業。
因為江寒所用的員工,就是黃溝的村民,有活了幹,沒活了迴家,五險一金不用考慮。
管家工資按月結,其他人員的工資日結。
城市酒店員工沒事幹了就相當於下崗。而山村裏的民宿,員工不在民宿幹,家裏還有活等著。
江寒一打電話,崔永軍立馬召集原來的老部下。
王成喜去向王書高部長請假,說是帶著馬明雨和巴偉下鄉調研。
幾個人擠到崔永軍的車裏來到了伴山房。
崔永軍作為旅遊局長,幾個月來基本沒有出去跑過。
因為旅遊局也分包的有河段,任務在督促挖砂和禁止挖砂之間連著變了三次,崔永軍都搞蒙了。
現在,各個單位的任務終於不用變了。
全省上下都在搞河道整治、生態恢複。
因為全省各市對砂的需求量很大,全省一整治,好多項目都被迫停工。
因此,省裏開會研究統一了思想,不是不能挖砂,而是不能違法采砂,不能無計劃地亂挖。
省裏又出台了一項規定,挖砂必須有規劃、有方案、有環評、有備案,經過專家評審之後才可以進行。
這個規定一出,讓愁眉不展的張雅文縣長極為高興,因為隻要符合生態環保要求,就可以挖砂。
緊張的縣財政終於可以緩一口氣了。
晚上,江寒拿出了毛台酒,與大家邊喝邊聊,不知不覺聊到了縣裏的官場動向。
再有一個月,縣人大要專門開一次會議,主要是選舉。
隻要票數夠,張雅文就可以去掉“代”字,成為三河縣人民政府縣長。
“我怎麽覺得高書記近段時間的調研講話,有些針對張縣長呢?”
馬明雨查了一下,從縣委辦印發的《三河簡報》來看,高書記講話中至少有四處提到財政收入的問題。
實際上,他到各個鄉鎮都提到稅收的問題。
高升起還講到,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但三河縣的問題是,就不知道從哪裏取!
這話聽起來是批評各個鄉鎮完成稅收任務不力,實際上是在說縣財政缺口太大。
高升起這樣講,多少有些違反常規。
畢竟高升起是縣委書記,是管方向、管思想、管幹部的,剛來的時候必須是先務虛再務實,先宏觀再微觀,從全局後局部。
調研充分之後再講話,比如講一講黨組織建設問題、幹部作風問題、精神狀態問題。
多次強調縣財政收入,這個多多少少是在削張雅文縣長的麵子。
這說明高升起對縣政府的工作非常不滿意。
從劉慶福當縣委辦主任,到調研時的一係列講話,可以看出,高升起開始注意擴大他的影響力了。
高升起強調縣財政問題,的確是抓住了張雅文的軟肋。
增加財政收入,這是縣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管是抓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還是社會建設,錢都是前提和條件。
好多縣屬企業以及縣直各單位的二級機構經常拖欠工資,已經成為影響全縣穩定的潛在因素。
高升起這麽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實際上也是貶抑張雅文,為他個人加分。
順利地掌控常委會,這是高升起的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高升起連續出了兩手牌。
而張雅文卻沒有任何動靜。
崔永軍、王成喜等人也替老部長擔心起來。
“小江,你點子多,得替張部長想個辦法。”王成喜仍然習慣於把張雅文喊張部長。
巴偉說道:“這事就用不著我江哥,找我就行。”
“就你?”馬明雨一臉鄙夷。
巴偉說道:“張部長完全可以借鑒蔣繼鍾的做法嘛,蔣繼鍾在縣人大會之前把楊時鋒搞得那麽憋氣!要不是林豐縣、武寧縣違法采砂被報道,蔣繼鍾現在絕對是三河縣的老大!”
“對啊,巴偉,牛啊。張部長完全可以出招,跟高升起硬懟,不用給他麵子!”
馬明雨讚道:“張部長懟高升起,高升起還得受著,因為要是張部長在縣人大會上的票數不夠,高升起還有什麽麵子?”
崔永軍點點頭:“高書記主動挑戰,張縣長不能無動於衷。巴偉所說的,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看江寒沒有附和,若有所思,崔永軍問道:“小江,你相當於張縣長半個秘書,你有什麽想法?”
江寒拿起酒杯,對著月光晃了晃:“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晚上,江寒和沈芸就在伴山房過起了二人世界的生活。
自從江寒在京城購買了四合院,沈芸在家裏的自由度大大增加。
也不必天天迴家住了。
沈芸大多時間都在泰和院裏,一方麵照看著泰和院的生意,一方麵在院子裏學習思考。
秦和院足夠大,沈芸在這裏自然是擁有一方天地。
有時候,沈芸也會請要好的同學到這裏來小聚。
當朋友們得知這院子是沈芸男朋友買的之後,一個個都羨慕不已。
那一刻,一向對金錢等物質條件不很在意的沈芸居然也有一絲絲滿足和竊喜。
沈芸來三河縣,是買了機票到了機場之後才給父母發了一條短信。
父親劉茗軒打來電話,囑咐她務必小心安全。
母親沈心隻是給沈芸發來了三個字:知道了。
沈心這一段時間很忙,正在全麵考察一家公司,準備一個項目並購方案,沒空過問沈芸的事情。
但沈芸在這裏也不敢多待。
十天之後,江寒把沈芸送到了機場。
江寒吻了一下沈芸光潔的額頭,依依惜別。
……
沈芸走的第二天,江寒給林逍逍打電話。
林逍逍發了短信,說她陪著張雅文縣長坐在車上。
省裏在另外一個縣搞了一個新農村建設現場觀摩會,全省所有的縣(市)長參加。
因為距離較遠,張雅文提前一天出發,會議是兩天時間。
也就是說張雅文三天時間都不在縣裏。
江寒也沒有什麽事,就先不返迴縣城,給崔永軍、王成喜、馬明雨和巴偉打電話,讓他們到黃溝村的伴山房裏來聚一聚。
一到冬天,伴山房的入住率極低。
伴山房裏不僅有冷暖空調,還配的有壁爐。
冬天開空調容易讓人上火,壁爐裏燒著山裏的木頭,看著就有一種原始樸素的溫暖,還有一種懷舊小資的情調。
綠城大學哲學和公共管理學院的一名教授帶了兩名學生住在這裏,拉了一車書。
來伴山房,就是圖個清靜,思考和討論學術問題。
還有從省城來的一個作協會員,住到伴山房裏寫作。
在村裏開民宿,好處就是隨時可以讓員工迴家,也隨時可以讓員工上班。
這和城市不同,哪怕有一個客人,你的酒店就得開門營業。
因為江寒所用的員工,就是黃溝的村民,有活了幹,沒活了迴家,五險一金不用考慮。
管家工資按月結,其他人員的工資日結。
城市酒店員工沒事幹了就相當於下崗。而山村裏的民宿,員工不在民宿幹,家裏還有活等著。
江寒一打電話,崔永軍立馬召集原來的老部下。
王成喜去向王書高部長請假,說是帶著馬明雨和巴偉下鄉調研。
幾個人擠到崔永軍的車裏來到了伴山房。
崔永軍作為旅遊局長,幾個月來基本沒有出去跑過。
因為旅遊局也分包的有河段,任務在督促挖砂和禁止挖砂之間連著變了三次,崔永軍都搞蒙了。
現在,各個單位的任務終於不用變了。
全省上下都在搞河道整治、生態恢複。
因為全省各市對砂的需求量很大,全省一整治,好多項目都被迫停工。
因此,省裏開會研究統一了思想,不是不能挖砂,而是不能違法采砂,不能無計劃地亂挖。
省裏又出台了一項規定,挖砂必須有規劃、有方案、有環評、有備案,經過專家評審之後才可以進行。
這個規定一出,讓愁眉不展的張雅文縣長極為高興,因為隻要符合生態環保要求,就可以挖砂。
緊張的縣財政終於可以緩一口氣了。
晚上,江寒拿出了毛台酒,與大家邊喝邊聊,不知不覺聊到了縣裏的官場動向。
再有一個月,縣人大要專門開一次會議,主要是選舉。
隻要票數夠,張雅文就可以去掉“代”字,成為三河縣人民政府縣長。
“我怎麽覺得高書記近段時間的調研講話,有些針對張縣長呢?”
馬明雨查了一下,從縣委辦印發的《三河簡報》來看,高書記講話中至少有四處提到財政收入的問題。
實際上,他到各個鄉鎮都提到稅收的問題。
高升起還講到,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但三河縣的問題是,就不知道從哪裏取!
這話聽起來是批評各個鄉鎮完成稅收任務不力,實際上是在說縣財政缺口太大。
高升起這樣講,多少有些違反常規。
畢竟高升起是縣委書記,是管方向、管思想、管幹部的,剛來的時候必須是先務虛再務實,先宏觀再微觀,從全局後局部。
調研充分之後再講話,比如講一講黨組織建設問題、幹部作風問題、精神狀態問題。
多次強調縣財政收入,這個多多少少是在削張雅文縣長的麵子。
這說明高升起對縣政府的工作非常不滿意。
從劉慶福當縣委辦主任,到調研時的一係列講話,可以看出,高升起開始注意擴大他的影響力了。
高升起強調縣財政問題,的確是抓住了張雅文的軟肋。
增加財政收入,這是縣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管是抓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還是社會建設,錢都是前提和條件。
好多縣屬企業以及縣直各單位的二級機構經常拖欠工資,已經成為影響全縣穩定的潛在因素。
高升起這麽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實際上也是貶抑張雅文,為他個人加分。
順利地掌控常委會,這是高升起的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高升起連續出了兩手牌。
而張雅文卻沒有任何動靜。
崔永軍、王成喜等人也替老部長擔心起來。
“小江,你點子多,得替張部長想個辦法。”王成喜仍然習慣於把張雅文喊張部長。
巴偉說道:“這事就用不著我江哥,找我就行。”
“就你?”馬明雨一臉鄙夷。
巴偉說道:“張部長完全可以借鑒蔣繼鍾的做法嘛,蔣繼鍾在縣人大會之前把楊時鋒搞得那麽憋氣!要不是林豐縣、武寧縣違法采砂被報道,蔣繼鍾現在絕對是三河縣的老大!”
“對啊,巴偉,牛啊。張部長完全可以出招,跟高升起硬懟,不用給他麵子!”
馬明雨讚道:“張部長懟高升起,高升起還得受著,因為要是張部長在縣人大會上的票數不夠,高升起還有什麽麵子?”
崔永軍點點頭:“高書記主動挑戰,張縣長不能無動於衷。巴偉所說的,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看江寒沒有附和,若有所思,崔永軍問道:“小江,你相當於張縣長半個秘書,你有什麽想法?”
江寒拿起酒杯,對著月光晃了晃:“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