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楊時鋒到村裏調研的,基本是縣直各個單位的一把手。
每兩天換幾個局委,但農業、林業、水利等幾個部門基本雷打不動。
都是部門一把手,是縣裏的中層幹部,按理說對於江寒這種小年輕是不認識的。
江寒實在是太有名了,這幾個月來,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想不知道他都難。
很難想象幾個月以來縣裏發生的大事,幾乎都能與他扯上關係。
當然,大家對於江寒的刻意了解,還是近十來天的事。
不管有什麽風雲變幻,全縣關注的焦點必然是在縣委書記身上。
王書高為縣委書記選了一個秘書,而這個秘書又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年輕人,就更加引人注意。
大家怎麽也沒想到,江寒如此的不諳世事,竟帶著村民妨礙縣委書記批準的重大工程項目實施。
王書高已經將江寒退貨了。
誰知道江寒竟出現在這裏,還自稱是楊書記秘書。
他來此見楊時鋒,目的何在?
難不成是破罐子破摔,想跟楊時鋒大鬧一場,而後離去?!
想到江寒在劉慶來主持工作期間的行為,幾個人感到極有可能!
除了幾個部門,一直跟著楊時鋒調研的是縣委副主任羅誌華。
王書高是縣委辦主任,不能一直跟著楊時鋒在下麵調研。
於是羅誌華就一直跟著楊時鋒,擔當了秘書的角色。
十幾天前,江寒剛到縣委辦公室,王書高還大張旗鼓地專門召集辦公室工作人員向大家隆重介紹。
而僅僅十幾天時間,江寒就從巔峰跌至穀底,從一個人人爭搶的香餑餑變成了人人嫌棄的燙手山芋。
要是今天江寒大鬧起來,楊時鋒一怒之下,首先倒黴的就是縣委辦的人!
幾個局委隻是陪同調研,縣委辦的工作就是綜合協調。
比如說這些天遇到了好幾起農民過來向楊時鋒告狀,都是羅誌華首先攔住,而後問清情況進行處置。
江寒顯然是來鬧事的,其他縣直部門領導不動,羅誌華必須把危險消除在萌芽狀態,這是縣委辦的職責。
“江寒,你怎麽來這裏了,迴去!”羅誌華搶前一步,擋在江寒麵前。
江寒停住了腳步,對於眼前這個人,江寒並不認識,但他已經判斷出來,此人就是羅誌華。
“我有重要情況向楊書記報告。”江寒平靜地說。
羅誌華心中又是一驚,這小子居然一點都不慌亂!
這說明什麽?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他真的是有重要情況向楊書記匯報。二是他看開了一切,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但是,江寒能有什麽重要情況呢?
能向楊書記匯報的重要情況,來源無外乎兩個渠道,一個是值班室從下麵搜集來的突發情況。一個是機要室收來上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如有緊急情況,楊書記知道的恐怕比值班人員還要早、還要全。
羅誌華伸開雙臂擋住江寒:“有什麽重要情況,先給我說。”
“羅主任,這個情況,事關重大,所以我也沒有向王主任匯報。”
江寒越是如此講,羅誌華越是感到江寒準備胡鬧了。
“江寒,走,我們到那邊說去。”羅誌華拉著江寒準備走。
江寒身材高大,羅誌華沒有拉動。
“江寒,別意氣用事,對誰都不好。”羅誌華將聲音壓低了不少。
“羅主任,讓他過來。”
楊時鋒的聲音不高,但吐字非常清晰。
羅誌華遲疑了一下,但還是放開了手,讓開了一步。
“江寒,你有重要情況,那就講吧。”楊時鋒道。
江寒走到楊時鋒麵前,拿出手機伸到楊時鋒麵前:“書記請看。”
楊時鋒臉部的肌肉微微一抖,江寒將手機收迴。
“羅主任,你帶著大家去那邊看看河道。”
楊時鋒的話讓大家一驚,莫非真有重要情況?
要不然,楊時鋒怎麽會讓大家都去那邊看看河道?
顯然,楊時鋒要單獨與江寒談話,不想讓其他任何人知曉。
江寒的手機裏存著什麽重要情況?
眾人在羅誌華的帶領下走遠了,一個個都沒心思看什麽河道,有意無意地朝這邊看過來。
楊時鋒道:“這是那篇媒體的內參?”
江寒說道:“楊書記,這是我一個朋友寫的,我知道這麽讓您看,您心裏會不舒服,但我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江寒亮出來的是一張照片。
照片是沈芸寫的那篇對於平溝村重大災難的調查,上麵有省領導的批示。
省領導在內參上的批示隻通過機要室傳到市一級,縣一級都沒有見到,隻是聽了口頭傳達。
沒想到江寒的手機上存著一張。
這充分說明江寒在上麵有人。
楊時鋒知道江寒可能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水長東有關係,但沒想到他與寫內參的人是朋友。
江寒亮出這張照片,楊時鋒不管如何也得給個麵子。
並且楊時鋒隱約感到,是不是會有什麽重大事情發生。
因為平溝村重大災難帶來的影響還沒有過去,江寒在這次官場地震中所起的作用,大家可能還是低估了。
“楊書記,我隻有您的手機號,隻能給您發短信。圖片發不了。”
“關於全縣清淤疏浚一事可能馬上曝光,十幾天了,我一直在猶豫該不該向您匯報,采取什麽方式向您匯報。”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隻能直接來村裏找您。”
江寒說完又拿出手機:“其實這個媒體朋友我也是在613特大災難之夜認識的,她其實早就來了三河縣,調查了解全縣違法采砂情況。隻不過是先寫了613情況的內參,把三河縣違法采砂的報道延後了。”
楊時鋒拿過江寒的手機,果然,一張又一張照片,全是三河縣的河道!
亂七八糟的河道,排隊等候的車輛,甚至還有幾張溺亡孩童的照片。
因為幾年來的采砂,河道裏有深有淺,一下雨,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深淺就下河遊泳,已經死了好幾個。
楊時鋒知道這些現象的存在,隻不過當時是縣長劉慶來主導的,再加上縣財政緊張,還有各方麵複雜的關係難以處理,也就聽之任之。
心中仍存著一絲僥幸,憑著砂資源緩解財政壓力的縣(市)多了,又不止是三河縣一地。
現在看,有記者盯上了。
過去也有幾家媒體來搞過采訪,隻是被劉慶來給協調擺平了。
而這個記者不簡單,寫的東西能上內參還能被省領導批示!那麽,這次要報道三河縣的違法采砂問題,這事情就嚴重了!
江寒說有重要情況,這當然是重要情況!且十分緊急!
每兩天換幾個局委,但農業、林業、水利等幾個部門基本雷打不動。
都是部門一把手,是縣裏的中層幹部,按理說對於江寒這種小年輕是不認識的。
江寒實在是太有名了,這幾個月來,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想不知道他都難。
很難想象幾個月以來縣裏發生的大事,幾乎都能與他扯上關係。
當然,大家對於江寒的刻意了解,還是近十來天的事。
不管有什麽風雲變幻,全縣關注的焦點必然是在縣委書記身上。
王書高為縣委書記選了一個秘書,而這個秘書又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年輕人,就更加引人注意。
大家怎麽也沒想到,江寒如此的不諳世事,竟帶著村民妨礙縣委書記批準的重大工程項目實施。
王書高已經將江寒退貨了。
誰知道江寒竟出現在這裏,還自稱是楊書記秘書。
他來此見楊時鋒,目的何在?
難不成是破罐子破摔,想跟楊時鋒大鬧一場,而後離去?!
想到江寒在劉慶來主持工作期間的行為,幾個人感到極有可能!
除了幾個部門,一直跟著楊時鋒調研的是縣委副主任羅誌華。
王書高是縣委辦主任,不能一直跟著楊時鋒在下麵調研。
於是羅誌華就一直跟著楊時鋒,擔當了秘書的角色。
十幾天前,江寒剛到縣委辦公室,王書高還大張旗鼓地專門召集辦公室工作人員向大家隆重介紹。
而僅僅十幾天時間,江寒就從巔峰跌至穀底,從一個人人爭搶的香餑餑變成了人人嫌棄的燙手山芋。
要是今天江寒大鬧起來,楊時鋒一怒之下,首先倒黴的就是縣委辦的人!
幾個局委隻是陪同調研,縣委辦的工作就是綜合協調。
比如說這些天遇到了好幾起農民過來向楊時鋒告狀,都是羅誌華首先攔住,而後問清情況進行處置。
江寒顯然是來鬧事的,其他縣直部門領導不動,羅誌華必須把危險消除在萌芽狀態,這是縣委辦的職責。
“江寒,你怎麽來這裏了,迴去!”羅誌華搶前一步,擋在江寒麵前。
江寒停住了腳步,對於眼前這個人,江寒並不認識,但他已經判斷出來,此人就是羅誌華。
“我有重要情況向楊書記報告。”江寒平靜地說。
羅誌華心中又是一驚,這小子居然一點都不慌亂!
這說明什麽?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他真的是有重要情況向楊書記匯報。二是他看開了一切,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但是,江寒能有什麽重要情況呢?
能向楊書記匯報的重要情況,來源無外乎兩個渠道,一個是值班室從下麵搜集來的突發情況。一個是機要室收來上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如有緊急情況,楊書記知道的恐怕比值班人員還要早、還要全。
羅誌華伸開雙臂擋住江寒:“有什麽重要情況,先給我說。”
“羅主任,這個情況,事關重大,所以我也沒有向王主任匯報。”
江寒越是如此講,羅誌華越是感到江寒準備胡鬧了。
“江寒,走,我們到那邊說去。”羅誌華拉著江寒準備走。
江寒身材高大,羅誌華沒有拉動。
“江寒,別意氣用事,對誰都不好。”羅誌華將聲音壓低了不少。
“羅主任,讓他過來。”
楊時鋒的聲音不高,但吐字非常清晰。
羅誌華遲疑了一下,但還是放開了手,讓開了一步。
“江寒,你有重要情況,那就講吧。”楊時鋒道。
江寒走到楊時鋒麵前,拿出手機伸到楊時鋒麵前:“書記請看。”
楊時鋒臉部的肌肉微微一抖,江寒將手機收迴。
“羅主任,你帶著大家去那邊看看河道。”
楊時鋒的話讓大家一驚,莫非真有重要情況?
要不然,楊時鋒怎麽會讓大家都去那邊看看河道?
顯然,楊時鋒要單獨與江寒談話,不想讓其他任何人知曉。
江寒的手機裏存著什麽重要情況?
眾人在羅誌華的帶領下走遠了,一個個都沒心思看什麽河道,有意無意地朝這邊看過來。
楊時鋒道:“這是那篇媒體的內參?”
江寒說道:“楊書記,這是我一個朋友寫的,我知道這麽讓您看,您心裏會不舒服,但我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江寒亮出來的是一張照片。
照片是沈芸寫的那篇對於平溝村重大災難的調查,上麵有省領導的批示。
省領導在內參上的批示隻通過機要室傳到市一級,縣一級都沒有見到,隻是聽了口頭傳達。
沒想到江寒的手機上存著一張。
這充分說明江寒在上麵有人。
楊時鋒知道江寒可能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水長東有關係,但沒想到他與寫內參的人是朋友。
江寒亮出這張照片,楊時鋒不管如何也得給個麵子。
並且楊時鋒隱約感到,是不是會有什麽重大事情發生。
因為平溝村重大災難帶來的影響還沒有過去,江寒在這次官場地震中所起的作用,大家可能還是低估了。
“楊書記,我隻有您的手機號,隻能給您發短信。圖片發不了。”
“關於全縣清淤疏浚一事可能馬上曝光,十幾天了,我一直在猶豫該不該向您匯報,采取什麽方式向您匯報。”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隻能直接來村裏找您。”
江寒說完又拿出手機:“其實這個媒體朋友我也是在613特大災難之夜認識的,她其實早就來了三河縣,調查了解全縣違法采砂情況。隻不過是先寫了613情況的內參,把三河縣違法采砂的報道延後了。”
楊時鋒拿過江寒的手機,果然,一張又一張照片,全是三河縣的河道!
亂七八糟的河道,排隊等候的車輛,甚至還有幾張溺亡孩童的照片。
因為幾年來的采砂,河道裏有深有淺,一下雨,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深淺就下河遊泳,已經死了好幾個。
楊時鋒知道這些現象的存在,隻不過當時是縣長劉慶來主導的,再加上縣財政緊張,還有各方麵複雜的關係難以處理,也就聽之任之。
心中仍存著一絲僥幸,憑著砂資源緩解財政壓力的縣(市)多了,又不止是三河縣一地。
現在看,有記者盯上了。
過去也有幾家媒體來搞過采訪,隻是被劉慶來給協調擺平了。
而這個記者不簡單,寫的東西能上內參還能被省領導批示!那麽,這次要報道三河縣的違法采砂問題,這事情就嚴重了!
江寒說有重要情況,這當然是重要情況!且十分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