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對前兩個方案的分析,相當有道理,張雅文就想聽聽第三個方案。
“小江,接著說。”
江寒組織了一下語言道:“第三個方案,實施起來難度更大,操作性最差。”
“首先,對於政府來說,安置成本太高。就算是在郊外,一畝土地也最少有五十萬了。有這土地,縣裏還不如直接賣給開發商,緩解一下縣裏的財政。”
“其次,對於村民來說,生活成本太高。他們到這裏來,就意味著失地,他們的生活靠什麽?靠打零工嗎?”
“到時候,這個安置小區就會成為全縣最亂的地方。”
江寒分析完了,張雅文稱讚道:“小江,你說得有條有理、入情入理!”
上次會議上,大家的分析都沒有江寒這麽全麵和深入。
比如具體承擔村民安置工作的副縣長就傾向於第一個就近分散安置的方案,因為這個最簡單。
蒼山鄉以及聯係分包蒼山鄉的宣傳部長傾向於第三個方案,因為這個方案一實施,就跟他們沒關係了,等於是甩掉了包袱。
剛上任的常務副縣長則是強烈反對第三個方案,因為他是分管財政的,隻要是多花錢就像剜了他的肉。
縣長劉慶來倒是沒有表態。
張雅文表揚之後又意識到一個問題,三個方案全否決了,那總得提出一個合理的方案吧?
如果不提出方案,就等於是有看法沒辦法。
如果沒有好的辦法,那就隻能從這三個方案中挑選。
“小江,你是不是有別的什麽更好的安置辦法?”
經過剛才的一番分析,張雅文已經也下意識地把江寒當成了可以平等對話和探討的對象。
“張部長,我是這樣想的,把平溝村民安置在亂石嶺上。”
亂石嶺?
亂石嶺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石頭,樹林和石頭的麵積幾乎對半。
這樣的地方,能蓋房子?
就算能蓋房子,大家住在亂石嶺上,土地怎麽辦?村民靠什麽生活?
“張部長,村民靠旅遊接待。亂石嶺上,有很多大石頭,在石頭上建木屋,依據省裏文件規定,還可以有效規避土地違占的風險。”
“而且建木屋的成本,遠遠低於傳統的磚瓦房。政府完全可以承擔所有費用,將其做成一項民心工程。”
“木屋的壽命一般是40到50年。五十年後,早就賺夠本了。”
“木屋不僅冬暖夏涼、抗潮保濕、透氣性強,而且抗震性能好。”
“每家每戶按平方來算,三口之家可以多建兩個小木屋,用於接待遊客。再多了,服務質量就會下降。”
江寒說到這裏,張雅文問道:“你這想法是好的,但是,遊客從哪裏來?”
“遊客有兩個來源。”
江寒說道:“第一個來源是九峰山和青龍背的遊客。可以把平溝村的木屋數量、坐落、食宿價格印成一個宣傳冊,放在九峰山和青龍背的山門,引客入村。”
張雅文感到江寒說得有些不太靠譜了。
因為縣裏的旅遊發展比較晚,九峰山前年才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來自縣外的遊客非常少。
青龍背的景色很好,但還不是a級景區,名氣不大,來的遊客更少。
平溝村一百多戶,家家都搞旅遊接待,僧多粥少,那還不得喝西北風?
“九峰山和青龍背的遊客,恐怕遠遠不夠吧?”張雅文問道。
“張部長說得對,指望這兩個地方肯定不行。我想可以向上級申報,給平溝申報一個旅遊項目,隻要這個項目批下來,我們根本不愁沒有人來。”
張雅文微微搖頭道:“九峰山申報4a景區,費了很大勁也成功了,但是遊客才有多少?這個不現實吧?”
“張部長,我們不是向旅遊部門申報,而是直接向省安委辦申請,項目的名稱叫做:安全生產警示教育基地(災難旅遊)。”
省安委辦,全稱是: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目前,安全生產問題已經引起了各方麵的重視。各省、市都采取了各種方式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預防,但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缺乏載體。”
“國際上,每發生大的災害,當地都會將災難現場的原貌或部分原貌保護起來,將此地當作紀念、科考、學生安全教育的場所。”
“我們省完全可以開個先河,在平溝村設立一個安全生產警示教育基地。全國各地的幹部特別是抓安全的幹部還有鄉村幹部都到這裏實地參觀。全省的中小學生也可以來。”
“第二個遊客來源就產生了。這就叫做災難旅遊。”
張雅文震驚了,江寒對旅遊如此有研究,還知道國際上的案例。
因為現在各個部門都要想方設法在工作上創新,江寒提出的這個方案說不定真被省安委辦給采納了。
到時候前來考察的幹部,實地感受的學生肯定是絡繹不絕。
來的人多了,總得有吃飯住宿的地方,離災難現場最近的平溝村自然就吃上了旅遊飯!
“小江,我昨天才聽說,你在黃溝村搞民宿,已經開始接待零散的遊客了。你就不怕平溝村民搶了黃溝的生意?”
“張部長,做生意講究個規模聚集效應。一條大街隻有一家飯店,生意肯定不會好。如果這條街都是飯店,來得人就多,旅遊接待也是同樣道理。”
張雅文卻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江寒提出的建議倒是以解決平溝村民的收入問題,但是這對於三河縣來講,卻於聲名有損啊。
剛剛提出問題,江寒沉聲說道:“三河縣的這次災難,不能僅僅作為災難使之成為過去,必須要成為教訓,讓更多的地方、更多的幹部吸取!”
江寒這話挑不出一點毛病,但是,縣裏不可能讓申請!
一旦申請成功,三河縣就成了反麵典型。
“江寒,這事不要再提了,到我這裏為止。”
江寒的拗勁又上來了:“張部長,為三河縣申請安全生產警示教育基地,發展災難旅遊,難受的是現任縣領導。下一任縣領導沒理由反對。”
張雅文馬上明白了江寒的意思。
因為災難是以前發生的,處理不當也是前任縣領導。後來的縣領導不會感到難堪。
到時候全國各地都來三河縣參觀災難現場,完全可以同時展示當下三河縣的發展成果和全新麵貌!
這樣一對比,就更加彰顯後來者在低穀中崛起、從災難中奮起的精神!
“張部長,這個建議可以稍晚提出。讓前任的壞事,變成後任的好事。”
張雅文微閉雙眼,向後一靠,心中很是吃驚。
讓她吃驚的不僅僅是江寒視野的開闊、思維的縝密,更是江寒對於官場的熟稔。
都說江寒是生瓜蛋,分明是個老江湖!
“小江,接著說。”
江寒組織了一下語言道:“第三個方案,實施起來難度更大,操作性最差。”
“首先,對於政府來說,安置成本太高。就算是在郊外,一畝土地也最少有五十萬了。有這土地,縣裏還不如直接賣給開發商,緩解一下縣裏的財政。”
“其次,對於村民來說,生活成本太高。他們到這裏來,就意味著失地,他們的生活靠什麽?靠打零工嗎?”
“到時候,這個安置小區就會成為全縣最亂的地方。”
江寒分析完了,張雅文稱讚道:“小江,你說得有條有理、入情入理!”
上次會議上,大家的分析都沒有江寒這麽全麵和深入。
比如具體承擔村民安置工作的副縣長就傾向於第一個就近分散安置的方案,因為這個最簡單。
蒼山鄉以及聯係分包蒼山鄉的宣傳部長傾向於第三個方案,因為這個方案一實施,就跟他們沒關係了,等於是甩掉了包袱。
剛上任的常務副縣長則是強烈反對第三個方案,因為他是分管財政的,隻要是多花錢就像剜了他的肉。
縣長劉慶來倒是沒有表態。
張雅文表揚之後又意識到一個問題,三個方案全否決了,那總得提出一個合理的方案吧?
如果不提出方案,就等於是有看法沒辦法。
如果沒有好的辦法,那就隻能從這三個方案中挑選。
“小江,你是不是有別的什麽更好的安置辦法?”
經過剛才的一番分析,張雅文已經也下意識地把江寒當成了可以平等對話和探討的對象。
“張部長,我是這樣想的,把平溝村民安置在亂石嶺上。”
亂石嶺?
亂石嶺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石頭,樹林和石頭的麵積幾乎對半。
這樣的地方,能蓋房子?
就算能蓋房子,大家住在亂石嶺上,土地怎麽辦?村民靠什麽生活?
“張部長,村民靠旅遊接待。亂石嶺上,有很多大石頭,在石頭上建木屋,依據省裏文件規定,還可以有效規避土地違占的風險。”
“而且建木屋的成本,遠遠低於傳統的磚瓦房。政府完全可以承擔所有費用,將其做成一項民心工程。”
“木屋的壽命一般是40到50年。五十年後,早就賺夠本了。”
“木屋不僅冬暖夏涼、抗潮保濕、透氣性強,而且抗震性能好。”
“每家每戶按平方來算,三口之家可以多建兩個小木屋,用於接待遊客。再多了,服務質量就會下降。”
江寒說到這裏,張雅文問道:“你這想法是好的,但是,遊客從哪裏來?”
“遊客有兩個來源。”
江寒說道:“第一個來源是九峰山和青龍背的遊客。可以把平溝村的木屋數量、坐落、食宿價格印成一個宣傳冊,放在九峰山和青龍背的山門,引客入村。”
張雅文感到江寒說得有些不太靠譜了。
因為縣裏的旅遊發展比較晚,九峰山前年才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來自縣外的遊客非常少。
青龍背的景色很好,但還不是a級景區,名氣不大,來的遊客更少。
平溝村一百多戶,家家都搞旅遊接待,僧多粥少,那還不得喝西北風?
“九峰山和青龍背的遊客,恐怕遠遠不夠吧?”張雅文問道。
“張部長說得對,指望這兩個地方肯定不行。我想可以向上級申報,給平溝申報一個旅遊項目,隻要這個項目批下來,我們根本不愁沒有人來。”
張雅文微微搖頭道:“九峰山申報4a景區,費了很大勁也成功了,但是遊客才有多少?這個不現實吧?”
“張部長,我們不是向旅遊部門申報,而是直接向省安委辦申請,項目的名稱叫做:安全生產警示教育基地(災難旅遊)。”
省安委辦,全稱是: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目前,安全生產問題已經引起了各方麵的重視。各省、市都采取了各種方式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預防,但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缺乏載體。”
“國際上,每發生大的災害,當地都會將災難現場的原貌或部分原貌保護起來,將此地當作紀念、科考、學生安全教育的場所。”
“我們省完全可以開個先河,在平溝村設立一個安全生產警示教育基地。全國各地的幹部特別是抓安全的幹部還有鄉村幹部都到這裏實地參觀。全省的中小學生也可以來。”
“第二個遊客來源就產生了。這就叫做災難旅遊。”
張雅文震驚了,江寒對旅遊如此有研究,還知道國際上的案例。
因為現在各個部門都要想方設法在工作上創新,江寒提出的這個方案說不定真被省安委辦給采納了。
到時候前來考察的幹部,實地感受的學生肯定是絡繹不絕。
來的人多了,總得有吃飯住宿的地方,離災難現場最近的平溝村自然就吃上了旅遊飯!
“小江,我昨天才聽說,你在黃溝村搞民宿,已經開始接待零散的遊客了。你就不怕平溝村民搶了黃溝的生意?”
“張部長,做生意講究個規模聚集效應。一條大街隻有一家飯店,生意肯定不會好。如果這條街都是飯店,來得人就多,旅遊接待也是同樣道理。”
張雅文卻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江寒提出的建議倒是以解決平溝村民的收入問題,但是這對於三河縣來講,卻於聲名有損啊。
剛剛提出問題,江寒沉聲說道:“三河縣的這次災難,不能僅僅作為災難使之成為過去,必須要成為教訓,讓更多的地方、更多的幹部吸取!”
江寒這話挑不出一點毛病,但是,縣裏不可能讓申請!
一旦申請成功,三河縣就成了反麵典型。
“江寒,這事不要再提了,到我這裏為止。”
江寒的拗勁又上來了:“張部長,為三河縣申請安全生產警示教育基地,發展災難旅遊,難受的是現任縣領導。下一任縣領導沒理由反對。”
張雅文馬上明白了江寒的意思。
因為災難是以前發生的,處理不當也是前任縣領導。後來的縣領導不會感到難堪。
到時候全國各地都來三河縣參觀災難現場,完全可以同時展示當下三河縣的發展成果和全新麵貌!
這樣一對比,就更加彰顯後來者在低穀中崛起、從災難中奮起的精神!
“張部長,這個建議可以稍晚提出。讓前任的壞事,變成後任的好事。”
張雅文微閉雙眼,向後一靠,心中很是吃驚。
讓她吃驚的不僅僅是江寒視野的開闊、思維的縝密,更是江寒對於官場的熟稔。
都說江寒是生瓜蛋,分明是個老江湖!